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战国侠义 > 第74章 连横破纵(一)

第74章 连横破纵(一)

推荐阅读:全能真千金她马甲又被拆了逆天神尊盖世神医最强末世进化至强圣体武逆九千界鉴宝金瞳通天剑帝掌家小医娘不败战神

    消息传来,沿途大小官员,望尘下拜。
    苏秦长驱而过,理都不理。
    周显王为“苏贵人”极尽“地主之谊”清扫道路三十里。
    在郊外设“供帐”以迎之,这可是当年接待齐桓、晋文的礼仪。
    洛阳百姓,倾城而出,以苏秦八十老母及家人为首,等在城外,翘首以盼。
    日近中午,忽听远处隆隆如雷,尘雾蔽天,一群前迎的少年、童子返身跑回,雀跃欢呼:
    “来了!来了!”
    果见旌旗飘飘的簇拥下,一对车马,风驰电掣而至。
    周王的使者上前刚要“致敬”,车上的武士却只把戈一挥:
    “从约长在后面!”
    苏秦的专车却是缓缓而至,来到家人面前时,妻、嫂侧目,俯地而拜,不敢直视。
    苏秦微笑:
    “当年我从咸阳回来,妻不下机、嫂不为炊,谁还把我当做丈夫、小叔、哥哥看待?
    诸位今何‘前倨而后恭’也?”
    苏家人个个羞惭,掩面而已,不知是嫂子的脸皮厚还是敢说实话:
    “季子今贵而多金耳!”
    苏秦一声长叹: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我今天才知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一日无钱也!”
    然后,下车拜母。
    苏秦的感慨,至今还受非议,甚至引以为耻,被视为世俗小人,格调太低。
    遗憾的是,在社会现实中,这种现象还很难铲除。
    六国送来的《盟约》,是挑战、是威胁。
    秦惠文王大怒之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六国合纵,寡人之进取无望矣!
    必散其约,方可图大事,谁有好办法?”
    犀首是百官之首,应该最先发言:
    “首倡‘合纵’的是赵,咱们先伐他,再调一支部队准备支援,我就不信压不垮他!”
    张仪在一旁听着,只是笑,微微地笑。
    惠文王看了,不高兴:
    “张先生,您到咸阳后,寡人敢说对您不薄。
    秦国现在也算遇到点儿麻烦,正需用人,您怎能不出一策只笑?”
    遇到点儿麻烦?
    您不承认事态的严重性,也就会贬低我张仪的价值,那就还得等一等。
    张仪一拱手:
    “大王,臣以为丞相之策实在是高,所以欢欣而笑。”
    犀首不傻,一听就知道里边滋味不对:
    “张兄,我考虑的只是一般对敌之策,自己也知道谈不上奇妙,你的笑,莫非是在笑我?
    倒要请教张客卿的高见!”
    先唤“张兄”,后称“客卿”,显然已生敌视之意。
    张仪还是笑,表态也非常谦逊:
    “岂敢,岂敢承‘请教’二字?
    在下是为丞相之勇而欢欣鼓舞。
    试想六国刚订盟约,其心方坚,秦若击赵,五国必遵盟约。
    在苏秦的统一指挥下,韩出宣阳,楚出武关,魏攻河东,齐涉清河,燕袭秦后。
    丞相能迎赵四面八方而操胜券,岂非人杰而谋奇?
    所以臣才笑啊!”
    张仪实际上是在分析攻赵后,秦将面临的严峻形势,秦王和犀首也立即意识到了这种危险。
    惠文王倒抽一口凉气:
    “如此,秦军出则必败,岂能束手待毙?
    还请先生指教!”
    “既食秦之禄,必分秦之忧,何谈指教?
    您对臣下不可过分客气,倒是应该多下命令。”
    张仪马上转到秦王的立场:
    “大王勿忧,从苏秦的‘合纵’一出来,臣就在思考破解之策,其实那只是个‘纸老虎’,吓唬人罢了!
    首先,‘合纵’的基础就不稳。
    各国君主都是以‘利’聚,既图保自身,又想沾便宜。
    苏秦自己也无外是想由此而建‘功利’。
    所以它虽是庞然大物,刚建成就已摇摇晃晃。
    臣与苏秦同学多年,深知其性,我师兄为人。
    但见眼前之功名事业而缺乏远大的目光。
    所以浅尝辄止,有所得便沾沾自喜,不再求进取。
    可知道他能创立‘合纵’却不能考虑怎样巩固、维护它,这就决定了‘合纵’不会长久。
    臣已定了‘连横’之策,必能破‘合纵’,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可只靠武力冲击。
    譬如夯土筑墙,越是击之以力,它越结实,若用水慢慢浸泡,它就会渐渐坍塌。
    ‘合纵’盟誓之一是:
    一国叛盟,五国共击。
    秦的武力威胁终究大不过五国之兵,所以专靠军事,适得其反。
    如果大王信任张仪,就请暂缓用兵,让臣这股‘坏水’先把他们浸泡坍塌。
    ‘合纵’一解,大王又可驰骋天下了!”
    惠文王还是有些怀疑:
    “他们立下那么深重的盟誓,只凭你几句话就能破解?”
    张仪低头:
    “以臣蝼蚁微力,岂敢撼六国之‘合纵’?
    全靠秦国之力的配合:
    这‘合纵’是在秦的压力下各揣心腹而形成,其特点为急则相援,缓则相图。
    所以要让他们互解,臣要到各国去游说,大王也要向他们表以和平的姿态。
    譬如退还一些夺得的土地,扩充友好条约的内容,甚至联姻。
    您舍出个女儿,就可能获得整个世界!
    小国爱惠则感恩,强国逢好则意懈。
    我们从老虎变成绵羊,他们就会出来当老虎。
    秦的威胁消失了,已成为朋友,他们还要‘合纵’干什么?
    六国中自己再弱肉强食,‘合纵’又复何存?
    所以微臣的作用,与秦的对外政策相辅相成,必须紧密配合,进退默契,才能发挥作用。
    大王如用臣,必须在这方面给予保证。”
    惠文王也明白了张仪的意图,立命犀首把相印交给张仪:
    “果能破‘合纵’,这内政、外交之权,就交给你吧!”
    犀首改任太子太傅,待遇上还不算吃亏。
    张仪为报答苏秦知遇相援之情,阻止了秦对山东各国的攻打,保证了“合纵”盟成。
    但他毕竟要在秦建功立业,便在不使苏秦过分难看的前提下,逐步播入“分裂”的种子。
    “合纵”盟成,秦军果然不再越函谷关一步。
    魏、韩各国,不但不受侵略,还收回部分失地,自然高兴;
    齐、楚虽然也享太平,却总认为三晋诸国从“合纵”中获利最多。
    究其根源,是受到自己的“保护”却又不肯感恩戴德。
    心理不平衡,便屡屡讽示他们,应该对自己所起的作用有所表示。
    各国当然认为自己没有这种“义务”。
    于是相互之间便有些“怨气”。
    尤其韩、魏收回领土,而燕易王当太子时娶的秦惠文王之女为夫人,与秦免不了使者往来。
    敌对气氛自然变得淡薄,是好事,可也不太“好”。
    赵肃侯不知道听了什么闲话,首先起疑,质问苏秦:
    “当年盟誓:
    一国受攻,五国相援,现在燕为秦婿,赵还能指望他的帮忙吗?”
    虽然还不能因此便扣上“背盟”的帽子,但跟秦这么近乎,却不利于“合纵”。
    作为发起人,苏秦有责任让燕明确态度,便飞赴蓟京。
    燕文公已去世,燕易王即位,对苏秦仍然很重视,立刻就让他负责相国的工作。
    关于对秦关系态度也很明确:
    “老婆归老婆,同事归同事,绝不相混。当年秦、晋世代姻亲,不照样有殽山之役?”
    这话有道理,也足以给赵肃侯一个答复。
    齐宣王对燕易王娶秦惠文王之女早就不满:
    “天下好女人有的是,为啥偏找秦王当老丈人?
    起码属于立场不坚定。”
    现在正轮到他当“从约长”,也不经“盟会”谈论决定,就擅自出兵。
    趁燕国治理丧事之机出兵攻打燕国,夺取燕国十座城邑。
    燕王吃了亏,自然也要找苏秦:
    “当年是先王首先支持先生赴赵‘合纵’,才约定六国联盟皆为兄弟,只有相援,绝不相侵。
    书字未干,齐就持强凌弱,您得主持公道。”
    苏秦非常惭愧:
    “定把十城要回,否则便设计弱齐,让燕有机会复仇。”喜欢战国侠义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战国侠义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9/9303/64980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9/9303/649802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