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谋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谋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西村与西北村隔秦淮河的南源溧水河相望。溧水河与句容河就是在西北村处汇合成了秦淮河干流。
    常遇春到达西村的时候,正好遇见郭天叙手下的那一千余江上部队。
    这一千余人在秦淮河西岸遭到元军重创,死伤过半,正在走投无路之际,恰好遇上了常遇春。
    常遇春立即接应这帮人上了岸,打通了西村与西北村的水上通道。
    就在他与徐达陆续接应郭天叙、张天佑残部的时候,汤和率领的五千人马也赶到了。
    这下,起义军总算是稳住了阵脚。
    徐达在接应郭天叙、张天佑残部的时候,竟然还有人带着郭、张二人的尸首通过了方山元军的阻击。
    徐达见郭天叙、张天佑二人都战死,立即发出紧急军报给朱元璋。
    徐达命人将二人尸首交给常遇春,让他带回太平城。徐达则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准备继续回兵扼守句容。
    直到第二天,九月十九日上午,才没有残兵陆续南下了。估计没回来的都在战场上交待了。
    徐达、常遇春、汤和他们一清点逃回来的人马,总共才两万余人。
    也就是说,这二战集庆,陈野先部临阵倒戈;主将郭天叙、张天佑战死;其所属四万余人,损失了一半;辎重物资几乎全部沦为敌手。
    好在经过徐达的一阵冲杀,元军退回了方山以北,秦淮河西岸的元军也退回了牛首山、将军山一带。
    双方又成了战略相持局面。
    徐达、常遇春、汤和三人计议了一番,决定第二天,由常遇春护送着郭天叙、张天佑的尸首回太平;徐达迅速回句容;汤和则在溧水坚守,整顿郭天叙、张天佑的那两万余残部。
    三人计议已定,准备第二日行事。
    哪知当晚,朱元璋竟然来了溧水。
    朱元璋在接到溧水方向的军报之后,估摸着二战集庆不会太顺利。
    九月十八日在家仔细琢磨了一天,九月十九日一早,朱元璋便带着亲侄子朱文正来了溧水。
    徐达、汤和、常遇春见朱元璋到了,立即将情况作了个详细汇报。
    朱元璋看着郭天叙、张天佑的尸首也是着实“难过”了一阵。
    很快,朱元璋就稳定住了情绪,说眼下不是难过的时候,一定要继承二位元帅的遗志,继续完成反元大业。
    你看看,人家这水平,不当皇帝真是屈才了。
    朱元璋立即主持召开了一个高级军事会议,用现代的说法,那叫现场办公会。
    会议由朱元璋亲自主持,与会人员有徐达、汤和、常遇春、朱文正。
    会议先对郭天叙、张天佑二位元帅的的英年早逝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然后议定朱元璋回太平后,立即向龙凤政权上书,请求龙凤朝廷对二人及家属给予恩恤。
    接下来,朱元璋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个简要安排。
    立即调芜湖的冯国胜到溧水来,负责溧水的防务。
    芜湖的防务则由郭兴、郭英两兄弟负责,郭兴为主将,郭英为副将。
    句容方向的防御由徐达、邓愈负责,还是徐达为主将,邓愈为副将。
    汤和待冯国胜到位后,继续回溧阳负责溧阳方向防御。
    常遇春则与朱元璋一起回太平,继续与廖永安负责防御采石矶的康茂才部。
    至于郭天叙、张天佑的两万余残部,徐达带五千人去句容,常遇春带五千人去太平,其余人马则留在溧水,交给冯国胜整编。
    至于为什么把冯国胜从芜湖调来防守溧水,朱元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初渡江攻集庆,就是冯国胜最先提出的。
    但朱元璋想让郭天叙、张天佑先去当这个炮灰,让他们与元军主力作战,互相消耗。
    冯国胜虽然作战勇猛,但谋略不足,对于朱元璋的用意,始终不能理解。
    为了不让冯国胜捅搂子,朱元璋便将其安排在芜湖。
    现在,元军大胜郭天叙、张天佑部,下一步很可能会乘胜追击,向溧水方向发起进攻。
    因此,溧水方向得派个勇将来。
    朱元璋认为冯国胜最适合不过了,这家伙对两战集庆都没给他安排什么重要任务早憋了一肚子气,现在让他守溧水,一旦元军来犯,他肯定会跟元军玩儿命。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识人用人的确有过人之处。
    会议召开完毕,徐达、常遇春连夜整顿郭天叙、张天佑的残部,准备各带五千人,第二日一早就出发。
    九月二十日一早,徐达带着人回句容。
    朱元璋则与常遇春一道,带着郭天叙、张天佑的尸首回太平。
    汤和则在溧水坚守,等着冯国胜来溧水后,他就带着人马回溧阳。
    九月二十日当晚,朱元璋他们就回到了太平。朱元璋立即让常遇春带兵去城北驻防,采石矶的康茂才部不容小觑。
    常遇春走后,朱元璋立即召来李善长,二人又是一番密议。
    最终,议定由李善长负责搭设灵堂,在太平为郭天叙、张天佑举行个祭奠仪式后,将二人尸首火化。
    然后由李善长亲自护送二人骨灰回和州,接下来李善长迅速前往毫州给龙凤政权递奏折。
    待龙凤政权的任命文书下达后,李善长再返回和州与朱元璋的夫人马氏、郭氏一道将郭、张二人的骨灰送回滁州。
    至于为什么让马氏和郭氏都回滁州,朱元璋也是有深意的。
    现在,都元帅郭天叙、右副元帅张天佑都战死了,按说,这原郭子兴部的人马,就该归他这个三把手左副元帅统领了。
    但滁州还有个郭天爵,他也是郭子兴的亲儿子。如果龙凤政权任命郭天爵为都元帅,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朱元璋得立即上书,同时还得派个得力的人去毫州,打通一些关系,让龙凤政权给朱元璋一个最高军事统帅的正式任命。
    这样一来,朱元璋就站在在法理的制高点,可以顺利地接收原郭子兴部的人马。
    但是,如果滁州的郭天爵部不服从龙凤政权这个安排,拉着人闹分裂,那也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因此,朱元璋就想到了自己的妻子马氏和郭氏。
    马氏是郭子兴的养女,郭氏是郭子兴的亲生女儿,郭天爵得管她们两个叫“姐姐”,由她们两人出面去滁州做工作,定能稳定住局势。
    只要局势稳住了,将来郭天爵再有什么异心,以朱元璋的能力,收拾郭天爵那是小菜一碟。
    但去毫州龙凤政权的朝廷上书、疏通关系之人,朱元璋思来想去,也找不出个稳妥之人。
    最后,只得让李善长亲自去一趟。
    至于马氏、郭氏两位夫人那里,朱元璋也有书信交待。
    虽然郭家是她们二人的娘家,但嫁出去的女,就得向着婆家,这是那个年代的规则。
    更何况马氏、郭氏都认为自己的夫君朱元璋比起弟弟郭天爵来说,强了不知多少倍。
    妻以夫贵,将来朱元璋有了好前程,她们两个肯定也跟着沾光。
    虽然李善长从和州到毫州再返回和州,需耽误些时日,但也正好可以赶上和马氏、郭氏一起去滁州。
    因为前段时间,李善长从和州带来消息,马氏预计就在九月临盆,说不定这两天孩子都生下来了,只是消息还没有及时传过来。
    等李善长这一来一回,马氏的孩子也早满月了,马氏就可以安心地去滁州帮朱元璋处理相关事宜。
    朱元璋与李善长商议已定,二人便仔细研究了一番如何给龙凤政权上书。
    最后,朱元璋的奏折中,先是描述了郭天叙、张天佑二人在二次进攻集庆过程中,遭人暗算,先后战死,请给予恩恤。
    另外,请封郭子兴幼子郭天爵为中书省右丞,而朱元璋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兼都元帅。
    这样一来,从级别上来看,郭天爵还得归朱元璋领导,因为平章政事是中书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郭天爵这个中书省右丞只是朱元璋这个中书省平章政事的副手,而且朱元璋还兼都元帅,郭天爵没有任何军事任命。
    所以,朱元璋可以堂而皇之地接收原郭子兴部的所有人马,包括滁州的人马。
    虽然郭天爵是右丞,但这是文官,没有领兵的权力。
    一旦龙凤政权的任命文书下达,再加上妻子马氏和郭氏去滁州做工作,朱元璋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第二天,太平城内一片素缟,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所有人员都穿着白孝服,朱元璋也亲自主持了祭奠仪式。
    仪式上朱元璋痛哭流涕,其情形实在是感人。
    在祭奠仪式上,朱元璋还亲口宣布了一条重要纪律。就是郭天叙、张天佑已战亡的消息不能随便外传。
    特别是不能让这个消息传到滁州方向去,以免引起滁州军心不稳。一切待李善长去毫州讨得任命文书后,再作主张。
    中国有个词叫“喜忧参半”。
    郭天叙、张天佑之死对于滁州、和州乃至江东太平等地的红巾军来说,确实是一大隐忧。主将战死,难免会人心惶惶。
    但有忧,是不是有喜呢?喜欢明越坡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明越坡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8/8734/61287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8/8734/612875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