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8章 封驳缴诏
推荐阅读:九龙归一诀、四合院之赤脚医生、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御天、斗破之无上之境、御天武帝、武道凌天、至尊战王、神话从童子功开始、为什么它永无止境、
封驳又叫封还,缴奏,这是文官享有的可以与皇权对抗的权利之一,但却并非掌握在宰相的手中,为的就是避免相权过大,干涉皇帝的一切旨意。
宰相不用印的旨意也是旨意,只不过变成了中旨而已,但依旧具有效用,朝臣们可以拒绝,但却要承担拒绝的后果。
封驳就不一样了,这是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在看到词头后把词头变成诏书时进行的封驳,也就是说中旨是没有经过中枢宰相用印而已,封驳是直接退回给了皇帝,根本到不了臣下的手中。
由此可见封驳权利之大,当然,最终这些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还是皇帝任命的,他们可以封驳,皇帝也可以罢官。
只不过一旦被封驳过的旨意,即便是罢官之后的继任者也不一定会让旨意通过。
宋承唐制,所以封驳制度也沿用了唐时的制度,只不过相比唐代的封驳制度更为复杂些,在唐朝封驳权归门下省所有,具体由给事中执行,宰相不能干预封驳事。
封驳权掌握在银台司的手中,所谓银台司就是负责大宋奏疏以及旨意下达的专属衙门,虽然权利不大,但地位清贵,一项封驳权便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在旁人看来,唯有清贵之人,品德高洁正直之人才能获得官家的如此信任,可事实上,封驳权只不过是赵祯向世人展现自己愿意收到制约的一种态度而已。
这种权利对于一般的君王还有些限制,可对于他来说,限制微乎其微。
但现在,这个封驳系统真的发挥作用了,赵祯的旨意到了银台司就被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给封驳了,这不光是他们的意思,还代表了大多数朝臣的意思。
虽然大家都喜欢眼下开放的学术风气,但并不代表同意罢黜儒家独尊的地位,儒家是华夏千年来的主要信仰,是读书人的精神所在。
眼下皇帝突然要罢黜儒家独尊的地位,一时间许多人无法接受这件事,其中甚至包括范仲淹这样赵祯一手提拔起来的改革派宰相。
儒家是读书人的根本,儒家思想指导了华夏伦理纲常千年之久,一旦改变儒家的地位,那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后果?
谁敢冒这个险?谁能承担这个后果?
眼下的大宋是真的进入治世的时代,天下太平,百姓富足,精神上的追求自然会更多一些,但各家的兴起和儒家地位受到的冲击同样让朝臣们赶到不安。
欧阳修的奏疏已经在朝堂上掀起一股惊涛骇浪,就在朝臣们为此辩论的时候,赵祯的这一手让所有人心惊胆战。
没想到皇帝是如此的支持欧阳修,想要把大宋的学术的环境推到先秦之前,诸子百家齐出的局面难免会让儒家陷入被动地位。
要知道,在先秦的时候儒家并不是天下牛耳,诸子百家中能和儒家抗衡的学说大有人在。
亚圣孟子有言:杨、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不归杨(杨朱学派)则归墨(墨家)。
儒家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做到非常出名的程度,否则也不会嫉妒的说出这样的话来,然后在极力的污蔑这两家学说,说这两位先贤都是禽兽。
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杨,墨的学说和儒家的学说存有冲突。
人类社会有别于禽兽,就是人有国家,有社会。人有为国服务的义务和责任
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照他这样,当兵都逃兵役。纳税都偷税漏税,国家还如何维持?
杨朱之学的思想是“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
儒家认为,人类社会有别于禽兽,就是人有国家,有社会。人有为国服务的义务和责任,杨子却认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照他这样,当兵都逃兵役。纳税都偷税漏税,国家还如何维持?
儒家认为人类区别禽兽,因为人能感恩,孝顺父母。
墨子兼爱,不分亲疏。对别人父母和对自己父母一样。那自己父母岂不是白养了一个儿子?
孟子便认为杨子墨子的主张,就会使得人与禽兽没区别:“杨子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但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没有错误,只不过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罢了,在孟子眼中禽兽不如的事情,在后世人的眼中却极为正常。
虽然墨家已经消失,虽然杨朱之学已经泯灭,但谁知道新出的学说会不会与儒学向违背,不同的地方又该如何去处理?
在朝臣们看来,不是不支持诸子百家的复兴,也不是要扼杀眼下良好积极的学术氛围,而是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好之后,再推行罢黜儒家独尊的地位。
但问题是朝臣们的想法太过简单和顽固,若是不推行百家争鸣之策,如何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若是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所在,期望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再推行政策,那要熬到什么时候?
人的推算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问题一厢情愿的推算出来。
事实上朝臣们的心中还是颇为担心的,担心对儒家的冲击会造成谁会的动荡,会发生不可预知的风险。
没有什么比国家稳定更为重要的,为此他们甚至愿意放弃新的尝试,继续延续着儒家的思想在大宋站住统治地位。
也就是说宁愿放弃未来的美好,也要守护住眼下的繁荣,这就是根本所在。
这其中或许会牵扯到利益的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人心中对眼下盛世的不舍,不愿冒一丝风险去改变它。
不能说是懦弱,无论是哪个反对的官员都能拍着胸脯的说这是在为了大宋眼下的治世,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
这种大义上无懈可击的理由让欧阳修很苦恼,而赵祯却不以为意,他让欧阳修看到了一些原本他不该看到的事情。
自己支持欧阳修对文化的改革,但最终的结果不尽人意。
醉翁还是出现了,虽然他没有被贬斥到滁州,神都城中也没有醉翁亭,但他依旧成为醉翁。
还是在皇帝的面前,赵祯私访欧阳修在神都城中的家时,这位文学改革的先锋“斗士”正在借酒消愁…………喜欢宋缔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宋缔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宰相不用印的旨意也是旨意,只不过变成了中旨而已,但依旧具有效用,朝臣们可以拒绝,但却要承担拒绝的后果。
封驳就不一样了,这是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在看到词头后把词头变成诏书时进行的封驳,也就是说中旨是没有经过中枢宰相用印而已,封驳是直接退回给了皇帝,根本到不了臣下的手中。
由此可见封驳权利之大,当然,最终这些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还是皇帝任命的,他们可以封驳,皇帝也可以罢官。
只不过一旦被封驳过的旨意,即便是罢官之后的继任者也不一定会让旨意通过。
宋承唐制,所以封驳制度也沿用了唐时的制度,只不过相比唐代的封驳制度更为复杂些,在唐朝封驳权归门下省所有,具体由给事中执行,宰相不能干预封驳事。
封驳权掌握在银台司的手中,所谓银台司就是负责大宋奏疏以及旨意下达的专属衙门,虽然权利不大,但地位清贵,一项封驳权便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在旁人看来,唯有清贵之人,品德高洁正直之人才能获得官家的如此信任,可事实上,封驳权只不过是赵祯向世人展现自己愿意收到制约的一种态度而已。
这种权利对于一般的君王还有些限制,可对于他来说,限制微乎其微。
但现在,这个封驳系统真的发挥作用了,赵祯的旨意到了银台司就被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给封驳了,这不光是他们的意思,还代表了大多数朝臣的意思。
虽然大家都喜欢眼下开放的学术风气,但并不代表同意罢黜儒家独尊的地位,儒家是华夏千年来的主要信仰,是读书人的精神所在。
眼下皇帝突然要罢黜儒家独尊的地位,一时间许多人无法接受这件事,其中甚至包括范仲淹这样赵祯一手提拔起来的改革派宰相。
儒家是读书人的根本,儒家思想指导了华夏伦理纲常千年之久,一旦改变儒家的地位,那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后果?
谁敢冒这个险?谁能承担这个后果?
眼下的大宋是真的进入治世的时代,天下太平,百姓富足,精神上的追求自然会更多一些,但各家的兴起和儒家地位受到的冲击同样让朝臣们赶到不安。
欧阳修的奏疏已经在朝堂上掀起一股惊涛骇浪,就在朝臣们为此辩论的时候,赵祯的这一手让所有人心惊胆战。
没想到皇帝是如此的支持欧阳修,想要把大宋的学术的环境推到先秦之前,诸子百家齐出的局面难免会让儒家陷入被动地位。
要知道,在先秦的时候儒家并不是天下牛耳,诸子百家中能和儒家抗衡的学说大有人在。
亚圣孟子有言:杨、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不归杨(杨朱学派)则归墨(墨家)。
儒家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做到非常出名的程度,否则也不会嫉妒的说出这样的话来,然后在极力的污蔑这两家学说,说这两位先贤都是禽兽。
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杨,墨的学说和儒家的学说存有冲突。
人类社会有别于禽兽,就是人有国家,有社会。人有为国服务的义务和责任
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照他这样,当兵都逃兵役。纳税都偷税漏税,国家还如何维持?
杨朱之学的思想是“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
儒家认为,人类社会有别于禽兽,就是人有国家,有社会。人有为国服务的义务和责任,杨子却认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照他这样,当兵都逃兵役。纳税都偷税漏税,国家还如何维持?
儒家认为人类区别禽兽,因为人能感恩,孝顺父母。
墨子兼爱,不分亲疏。对别人父母和对自己父母一样。那自己父母岂不是白养了一个儿子?
孟子便认为杨子墨子的主张,就会使得人与禽兽没区别:“杨子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但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没有错误,只不过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罢了,在孟子眼中禽兽不如的事情,在后世人的眼中却极为正常。
虽然墨家已经消失,虽然杨朱之学已经泯灭,但谁知道新出的学说会不会与儒学向违背,不同的地方又该如何去处理?
在朝臣们看来,不是不支持诸子百家的复兴,也不是要扼杀眼下良好积极的学术氛围,而是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好之后,再推行罢黜儒家独尊的地位。
但问题是朝臣们的想法太过简单和顽固,若是不推行百家争鸣之策,如何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若是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所在,期望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再推行政策,那要熬到什么时候?
人的推算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问题一厢情愿的推算出来。
事实上朝臣们的心中还是颇为担心的,担心对儒家的冲击会造成谁会的动荡,会发生不可预知的风险。
没有什么比国家稳定更为重要的,为此他们甚至愿意放弃新的尝试,继续延续着儒家的思想在大宋站住统治地位。
也就是说宁愿放弃未来的美好,也要守护住眼下的繁荣,这就是根本所在。
这其中或许会牵扯到利益的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人心中对眼下盛世的不舍,不愿冒一丝风险去改变它。
不能说是懦弱,无论是哪个反对的官员都能拍着胸脯的说这是在为了大宋眼下的治世,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
这种大义上无懈可击的理由让欧阳修很苦恼,而赵祯却不以为意,他让欧阳修看到了一些原本他不该看到的事情。
自己支持欧阳修对文化的改革,但最终的结果不尽人意。
醉翁还是出现了,虽然他没有被贬斥到滁州,神都城中也没有醉翁亭,但他依旧成为醉翁。
还是在皇帝的面前,赵祯私访欧阳修在神都城中的家时,这位文学改革的先锋“斗士”正在借酒消愁…………喜欢宋缔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宋缔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7/7468/52376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7/7468/523760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