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7章 政策引导
推荐阅读:九龙归一诀、四合院之赤脚医生、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御天、斗破之无上之境、御天武帝、武道凌天、至尊战王、神话从童子功开始、为什么它永无止境、
还没等王韵去请旨,赵祯的旨意便由三才送来了,尖着嗓子让粮商们接旨,旨意很简单,就是让他们从大宋境内把多余的粮食运来,以各州府的常平仓陈粮为先。
赵祯当然清楚这是一个多好发财机会,钱财当然不会单单是这些粮商赚了去,朝廷也是要赚钱的,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左藏库。
大宋的粮食是不值钱,但千里迢迢的运送到草原之后,路上的成本不算钱吗?再有这里还是卖方市场,也是刚需市场。
草原上的部族正在被饥饿折磨,恨不得把草根都填到肚子里,当然他们已经开始这样做了,现在大宋的粮食来了,价钱也算是他们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和生命相比什么样的价钱接受不了?
大宋的粮食不光是销往茶扎刺部,还要为以后做打算,比如拿下契丹之后,拿下整个草原之后,草原上的部族看似人口不多,大的部族也就几万人,最多不会超过十万,小部族也有一两万人甚至更少的几千人,但架不住这些部族的数量多啊!
他们分散在草原的各地,但总是需要粮食的,到那时候大宋再把粮食的价格压低,薄利多销而赚钱岂不是很好?
至于吃的惯吃不惯根本不存在,大米白面这种主食难道不必草原上或是高原上的青稞要好吃?
只不过是草原上不产粮食罢了,否则人家才不会放着大米白面不吃去吃粗糙的青稞。这是养成的习惯不假,可那是条件所限!
草原就是拯救大宋农耕的一剂灵丹妙药,赵祯打算利用这里成为大宋粮食的销路,这是赵祯的一条拯救计划,从一开始草原就是几乎中重要的一环,这盘棋到这里才算是把大宋下活了。
朝堂之中已经出现放弃农业的声音了,从工厂赚取的钱财所缴的赋税已经太多太多,大宋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必然会排挤农业,农业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而工厂也需要人口。
资本的不断转变让工厂开始和土地争抢人口了,于是有人提出既然南海之地的农庄大量出产粮食,为何中原还要生产粮食,不如把农人从土地之中挪出来,进入工厂生产商品,如此便能增加国朝的税收,也提高百姓的生活…………
赵祯最不希望的局面正在缓缓出现,这一点类似于数百年后英国的“羊吃人”。
当时英国毛纺织业的发展,羊毛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养羊成为一个有利可图之业。于是,英国的乡绅、贵族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和村社的公共土地用篱笆圈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有的还用暴力手段将农民的土地圈为己有,用来放牧羊群。
牧羊所需要的劳动力有限,原先在乡村劳作、生活的大批农民失去赖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迫离乡背井,沦为流浪者,这些人又被低价雇佣到工厂之中劳作,血汗工厂同时出现。
现在的大宋也出现了这样的影子,毛衣成为了冬日里取暖的必备品,大宋的平凡之家也能买上一两件,于是这种“紧俏货”便成为大宋工厂最趋之若鹜的产品。
商贾想尽办法的收购农人的土地,然后在土地上放牧或是盖工厂,得益于大宋的基建,交通便利之下,工厂也不一定要盖在大城市的附近,于是商贾便把注意打到了县城或是镇子的土地上。
大宋的县城和镇子一般都有公路相连,完全可以抵达州府一级,到了那里还有专门的货运递役可以运输,不怕交通不便。
这些商贾都是正规的,他们每年都向朝廷缴纳相当可观的税收,所以朝臣中才有一部分提出这样的建议,当然,朝中的三省六部相公们却有着不错的眼光,坚决斥责了这一荒谬的说法。
大宋和华夏的历代王朝一样,都是农耕立国,工业虽然大力发展,但还没到能完全取代农业的时候。
因为大宋百姓的人口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生育这种人类的本能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人人提倡,根本就没有计划生育一说,谁家要是不生孩子,那就定然是脊梁骨都会被邻人戳断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传宗接代,续存家族香火别说是在这个时代,就是放在千百年后的后世也被华夏的家长视为金科玉律,是不可更待的天责和使命…………
人口一多,需要的粮食自然也就越多,这时候大宋的粮食产量惊人,还看不出什么问题,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万一大面积的天灾出现,万一需要大规模的用兵或是镇压叛乱,到时看似充盈的国库存粮就会瞬间捉襟见肘。
现在赵祯要做的就是引到资本,让大宋的朝臣看到,粮食是有销路的,粮商也是能赚到钱的,从什么地方?当然是草原上!
大宋的粮食卖到草原上绝对能赚钱,而且还不是少数,只要让人们看到这一点,便心中有了底,农人便可以增加投入和生产,大宋的耕地面积也不会减少,至于朝堂之中反对的声音,以赵祯的个性定然是要秋后算账的…………
粮商在看到圣旨之后,便心中大有信心,开玩笑谁不知道官家才是大宋真正的财神爷?!这么多年战争赚取的钱财还少吗?
至于商贾之道也是官家给指的明路,当年蔡记虽然是蔡伯俙主持,可官家在幕后做的事情精明的人稍稍一想也该知道。
既然官家说粮食在草原能赚钱,那就一定能赚钱!
粮商们屁颠屁颠的走了,骑马奔驰的飞快,要不是他们身型臃肿,三才都怀疑是不是草原上的百姓了。
“嘿!瞧见没?官家的旨意一出,这些粮商便飞也似的回去了运粮了,瞧瞧茶扎刺部的模样,粮食在草原上还能不好卖?这些人还都是大粮商,这点脑子都没有。”
王韵却是苦笑的望着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商贾若是不见官家的圣旨,万万不会如此爽快,他们调来的粮食能卖给草原上的部族?是卖给大军的!”
“嘎?……”
三才微微一愣便反映过来,还真是这样,大军已经把粮食给了茶扎刺部,现在呼伦贝尔城中的存粮只够大军吃上十来日,到时间粮商把粮食运来…………
三才狠狠往地上啐了一口:“真是无商不奸!这笔买卖倒是划算的紧!”
王韵白了他一眼:“朝廷买他们的粮食不亏,别忘了他们还要交税,又回到三司的手中了,如此算下来还是划算,这些粮商们都知道,也是故意为之,就是为了讨官家的好,为以后行商草原做准备嘞!”
三才一时间说不出话来,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些门道。喜欢宋缔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宋缔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赵祯当然清楚这是一个多好发财机会,钱财当然不会单单是这些粮商赚了去,朝廷也是要赚钱的,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左藏库。
大宋的粮食是不值钱,但千里迢迢的运送到草原之后,路上的成本不算钱吗?再有这里还是卖方市场,也是刚需市场。
草原上的部族正在被饥饿折磨,恨不得把草根都填到肚子里,当然他们已经开始这样做了,现在大宋的粮食来了,价钱也算是他们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和生命相比什么样的价钱接受不了?
大宋的粮食不光是销往茶扎刺部,还要为以后做打算,比如拿下契丹之后,拿下整个草原之后,草原上的部族看似人口不多,大的部族也就几万人,最多不会超过十万,小部族也有一两万人甚至更少的几千人,但架不住这些部族的数量多啊!
他们分散在草原的各地,但总是需要粮食的,到那时候大宋再把粮食的价格压低,薄利多销而赚钱岂不是很好?
至于吃的惯吃不惯根本不存在,大米白面这种主食难道不必草原上或是高原上的青稞要好吃?
只不过是草原上不产粮食罢了,否则人家才不会放着大米白面不吃去吃粗糙的青稞。这是养成的习惯不假,可那是条件所限!
草原就是拯救大宋农耕的一剂灵丹妙药,赵祯打算利用这里成为大宋粮食的销路,这是赵祯的一条拯救计划,从一开始草原就是几乎中重要的一环,这盘棋到这里才算是把大宋下活了。
朝堂之中已经出现放弃农业的声音了,从工厂赚取的钱财所缴的赋税已经太多太多,大宋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必然会排挤农业,农业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而工厂也需要人口。
资本的不断转变让工厂开始和土地争抢人口了,于是有人提出既然南海之地的农庄大量出产粮食,为何中原还要生产粮食,不如把农人从土地之中挪出来,进入工厂生产商品,如此便能增加国朝的税收,也提高百姓的生活…………
赵祯最不希望的局面正在缓缓出现,这一点类似于数百年后英国的“羊吃人”。
当时英国毛纺织业的发展,羊毛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养羊成为一个有利可图之业。于是,英国的乡绅、贵族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和村社的公共土地用篱笆圈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有的还用暴力手段将农民的土地圈为己有,用来放牧羊群。
牧羊所需要的劳动力有限,原先在乡村劳作、生活的大批农民失去赖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迫离乡背井,沦为流浪者,这些人又被低价雇佣到工厂之中劳作,血汗工厂同时出现。
现在的大宋也出现了这样的影子,毛衣成为了冬日里取暖的必备品,大宋的平凡之家也能买上一两件,于是这种“紧俏货”便成为大宋工厂最趋之若鹜的产品。
商贾想尽办法的收购农人的土地,然后在土地上放牧或是盖工厂,得益于大宋的基建,交通便利之下,工厂也不一定要盖在大城市的附近,于是商贾便把注意打到了县城或是镇子的土地上。
大宋的县城和镇子一般都有公路相连,完全可以抵达州府一级,到了那里还有专门的货运递役可以运输,不怕交通不便。
这些商贾都是正规的,他们每年都向朝廷缴纳相当可观的税收,所以朝臣中才有一部分提出这样的建议,当然,朝中的三省六部相公们却有着不错的眼光,坚决斥责了这一荒谬的说法。
大宋和华夏的历代王朝一样,都是农耕立国,工业虽然大力发展,但还没到能完全取代农业的时候。
因为大宋百姓的人口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生育这种人类的本能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人人提倡,根本就没有计划生育一说,谁家要是不生孩子,那就定然是脊梁骨都会被邻人戳断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传宗接代,续存家族香火别说是在这个时代,就是放在千百年后的后世也被华夏的家长视为金科玉律,是不可更待的天责和使命…………
人口一多,需要的粮食自然也就越多,这时候大宋的粮食产量惊人,还看不出什么问题,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万一大面积的天灾出现,万一需要大规模的用兵或是镇压叛乱,到时看似充盈的国库存粮就会瞬间捉襟见肘。
现在赵祯要做的就是引到资本,让大宋的朝臣看到,粮食是有销路的,粮商也是能赚到钱的,从什么地方?当然是草原上!
大宋的粮食卖到草原上绝对能赚钱,而且还不是少数,只要让人们看到这一点,便心中有了底,农人便可以增加投入和生产,大宋的耕地面积也不会减少,至于朝堂之中反对的声音,以赵祯的个性定然是要秋后算账的…………
粮商在看到圣旨之后,便心中大有信心,开玩笑谁不知道官家才是大宋真正的财神爷?!这么多年战争赚取的钱财还少吗?
至于商贾之道也是官家给指的明路,当年蔡记虽然是蔡伯俙主持,可官家在幕后做的事情精明的人稍稍一想也该知道。
既然官家说粮食在草原能赚钱,那就一定能赚钱!
粮商们屁颠屁颠的走了,骑马奔驰的飞快,要不是他们身型臃肿,三才都怀疑是不是草原上的百姓了。
“嘿!瞧见没?官家的旨意一出,这些粮商便飞也似的回去了运粮了,瞧瞧茶扎刺部的模样,粮食在草原上还能不好卖?这些人还都是大粮商,这点脑子都没有。”
王韵却是苦笑的望着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商贾若是不见官家的圣旨,万万不会如此爽快,他们调来的粮食能卖给草原上的部族?是卖给大军的!”
“嘎?……”
三才微微一愣便反映过来,还真是这样,大军已经把粮食给了茶扎刺部,现在呼伦贝尔城中的存粮只够大军吃上十来日,到时间粮商把粮食运来…………
三才狠狠往地上啐了一口:“真是无商不奸!这笔买卖倒是划算的紧!”
王韵白了他一眼:“朝廷买他们的粮食不亏,别忘了他们还要交税,又回到三司的手中了,如此算下来还是划算,这些粮商们都知道,也是故意为之,就是为了讨官家的好,为以后行商草原做准备嘞!”
三才一时间说不出话来,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些门道。喜欢宋缔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宋缔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7/7468/52373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7/7468/523732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