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游戏竞技 > 网游三国之孤儿巅峰 > 第218章 大战之前(改文完成)

第218章 大战之前(改文完成)

推荐阅读:我的谍战岁月独步成仙四合院之赤脚医生谍影:命令与征服御鬼者传奇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人族禁地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逆天神尊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讨伐董卓。此后,对抗于袁绍和曹操,兵败逃亡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僭位于寿春,建号仲氏。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受到吕布和曹操攻击,元气大伤。
    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那么为啥说他所在的袁家四世三公,貌似很厉害呢?
    这就要从世家讲起了
    四世三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ìshìsāngōng,意思是世代官居高位。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另外《后汉书·杨彪传》也记载: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皆为汉末四世三公的大族。
    通俗一些的来说:
    朝廷里实权最重的三个官位你高祖辈、copy曾祖辈、祖辈、父辈四代人每一代都有人担任过,有可能一代人多人都担百任过,至于三公以下的位子肯定家族里的成员也数不胜数,而且可能度朝廷和地方很大一部分官员都和你们家族有关,你说有多厉害,用桃李满天下形容恐怕不为过,皇帝要是动一动家族中的谁都得掂量问掂量有没有这个能力,完全有可能因为皇帝没考虑周全损害了你家族的利益而答导致地方上亲你家族的多个势力联合反叛。
    所以这书生旧吏名满天下,可不是叫着玩得
    虽然东汉时期,三公的含金量已经严重缩水,但名义上仍然是最高官职,那么为什么袁家可以四世三公?
    这就涉及到了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在西汉早期的时候,“非功不侯,非侯不相”,做官的权力被功臣勋亲集团垄断。
    这种情况到了汉武帝时期,出现了转变。汉武帝为了获得大量人才,也为了避免功臣勋亲的掣肘,下诏命令郡守每年要推荐一到两名孝子廉吏,称为“举孝廉”,否则就是郡守失职,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到了后来,这个选举人才的制度,就形成了一年一举的郡国孝廉。但察举人才的权利,却不是所有官员都具备的,需要是三公九卿、政府大僚或者地方郡守这样的高官才行。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袁绍家族为什么能四世三公了。举孝廉的时候,并没有一定之标准,察举之人的主观意愿占了很大成分。当袁家第一代三公——袁安(历任司空、司徒)出现后,他便可以大量举荐孝廉。
    而东汉时期,人们对名节看得很重。这也是当初刘秀有意引导的结果,避免再次出现王莽那样的大臣来篡夺皇位。人们对举荐自己的高官,视为“恩主”,对恩主报答的观念深入人心。当袁安举荐了其他人为官之后,为了报答袁安,最好的办法便是举荐恩主的子弟为“孝廉”,从而踏上为官之路。
    假如恩主子弟正好在自己郡内,则是极为简单的事情。即使恩主的子弟不在自己郡内,也可以辗转请托,以达到报恩的目的。当时的社会风气,热忱于效忠个人,而不是朝廷。因此,有地位的家族,其地位越来越高,声势也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
    这样,仕途由原来被功臣勋亲把持,转化成了被一个个大家族所把持,从而形成了世家门第。门第是东汉后期政治权势重心所在,当时大大小小的门第,相互之间互通声气,形成了一股股巨大的力量,也是东汉末期割据势力形成的重要原因。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的门阀政治现象。
    而具体到袁绍一家,便形成了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现象。因为只要不是太傻,袁氏家族做官的机会远比其他人多得多。另外一个家族便是弘农杨氏,也是和汝南袁氏类似的情况,被曹操杀掉的杨修就是出身弘农杨氏。曹操借杀杨修,从而敲打世家大族,自有其深意在里面。
    所以当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才推袁绍为盟主。因为“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这些门生、故吏为了报答“恩主”,相当部分会响应袁绍的号召。这也是曹操对世家大族,既联合又打击的根源所在。
    尽管这袁术和袁绍坐拥这么强大的背景资源,却也因为兄弟不和,反目成仇,一个称伪帝而亡,一个一统河北,成为最强的诸侯,猝!
    袁术本是汝南汝阳人,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是袁绍的表弟,以豪爽重义气的性格闻名。袁术年纪轻轻就因为家室的关系在汉朝做将军,可以说是年少有为了。之后董卓进京,又任命袁术为后将军,可见当时董卓是有多么看重袁术的实力了,但袁术察觉出天下动荡的局势,带着自己的手下逃离了长安,奔逃到当时东汉人口最多的南阳郡,等待着时局的转变。
    南阳是当时光武帝刘秀起兵的地方,历代东汉时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视南阳的建设,单是南阳的郡城就长达36公里,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当时南阳的人口居然有240万之多。在当时拥有如此强大的人口跟领地的人只有袁术一人,在当时人口就代表着生产力跟战斗力,坐拥如初富庶的地域的袁术怎么会没有些想法呢?袁术领地最大的时候:汝南郡、颍川郡、河南郡、九江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广陵郡、沛郡,横跨了扬州、豫州、徐州整整三州十一个郡县,可谓是当时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
    袁术治下的总计有800万人口之多,反观周边北方有曹操、袁绍堪舆自己相争,但实力方面远不如自己。西面则是犹若寡断的刘表,被袁术派兵攻打到襄阳城下死守不出。南方是东汉朝廷认定的豫章太守华歆,更是没有什么野心和能力,面对如此环境下的袁术逾越称帝也是必然的态势。
    公元197年袁术得到了部下孙策献上的玉玺在寿春称帝,虽然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但此举无疑也为他引来了许多祸端。虽然当时的东汉已经分崩离析,地方豪强数不胜数,但大家都没有在明面上与东汉撕破面皮,都还是以汉臣相称。袁术此举无疑在这片平静的水面中激起了一片波浪,各路诸侯借讨伐逆贼的名义开始联合集结针对袁术作战,部下孙坚也趁机夺取江东与袁术隔江而治,此时的袁术因为称帝之事将自己孤立,没有盟友的他只能眼看着各路诸侯强取豪夺却毫无办法。
    袁术错在太过心急,为人又高傲无比,在自身实力强硬的情况下选择了与天下人作对,白白浪费了最好的机会。袁术败在心机,在如此敏感的时间,做了最错误的选择。如果他能徐徐图之,慢慢肃清各路势力,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可这性格,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哪怕他再谦逊,可这四世三公,无限风光的背景在身上挂着,如何能不飘?
    或许命运使然~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能人异士,但成大事,名垂千古者却是屈指可数~
    龙且是项羽的五大将之一,为何他一死,项羽就知道自己要完了?
    都是“纸上谈兵”,为何韩信一路开挂,赵括马谡却活成了悲剧?
    野狐岭之战:只有10万兵力的成吉思汗,为何能完胜40万大军的金国
    实力悬殊!为何只有10万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拥兵百万的金国?
    ......
    或许是机遇,或许是实力,但却都缺一不可
    再回顾下袁术的一生
    东汉末年三国前期,天下大乱,当年董卓得势后,被了铲除政治对手,但凡在都城有军队的将领不是被他拉拢就是被他借机杀掉,当时领军的大将袁基就死在这个时候,而袁基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袁术的亲哥哥,两人都是袁逢的儿子。在亲哥哥死后,袁术自然就随继了袁基的地位,成了当时袁氏集团的代表人物。
    早年袁术承继哥哥的地位后,其名望不如当时的袁绍,身上还带有江湖人物的侠义风格,董卓为了收买他,承诺给予他一个后将军的肥差,袁术对于这个亲手杀死自己哥哥的人自是心有防备,断然不肯,为免受到董卓的加害,他借机逃到了后来的南阳,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当年在荆北起兵的孙坚在杀了荆州将官后,正苦于师出无名,对后续困境尚无破解良策,他听到袁术逃到了南阳的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率军赶到南阳,并拥戴袁术为自己的主公。自此两人合力,以正义之名讨伐董卓。为什么袁术讨董就有名了呢,别忘了董卓当年杀袁基是为了夺权,因此这时的董卓在他们口号中叫董贼。
    在最开始时,孙坚主攻前线,则袁术主要在后方配方孙坚,以提供他军队必需的被给与物资。初时还算顺利,但这种好运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当时的南阳是块肥地,也因此受到了当地多部势力的关注,孙坚当时势小,不久就运气不好,遇上了刘表的大将黄祖,结果不敌补充黄祖斩于马下。眼看失去了前线领军大将,一时的袁术也没了主意,这是他起事后面临的第一次挫败。
    然而屋漏偏逢雨,曹操抓住这个机会向袁术的地盘进犯,不久就暴发了著名的封丘之战,当时袁术的处境相当危险,前有强敌曹操,后有刘表捣乱,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最终在刘表垄断袁术的粮道后,袁术不敌,最终败在匡亭,自此袁术已无势力驻守南阳,便果断退出了南阳,转战江东地区,开始了他的游击之旅。
    之后时运到来,到建安二年时,袁术已然从上次惨败中走了出来,成了扬州牧,且已控制了徐州城及周边大片肥沃之地。在历史上站稳了脚跟。当时身边还有孙坚的儿子孙策跟随,此人可谓有勇有谋,也就在这一年袁术的势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由此也产生了心理膨胀,认为自己大势以成,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果断称帝,改号为仲氏,做起了他的皇帝,但也正是这举,断送了他以往所有的努力。
    当时的朝廷得知袁术称帝后,果断下出了讨伐令,而孙策也深知袁术这是自作死,果断与他划清了界线,离开了他,还带走了自己的旧部。而也就在这一年,袁术所管之地遇上百年旱灾,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百姓没饭吃就造反,在这种内忧外困下,即使是神仙下凡也无能为力,最终袁术惨败,而他称帝就是他惨败命运的开始。负责天下可能就归他所有。
    纵观袁术这一生,孙坚可谓是他的贵人,而孙坚的儿子孙策离开他后,他也从此失去了贵人的相助,也就难逃死亡的命运。
    看看他的兄长,同父异母的兄长——袁绍
    名门孤嗣
    袁绍
    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二十岁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两人都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而许攸同样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操,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于是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破灭我们袁家!”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何进是汉灵帝刘宏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羽林军,对宦官专政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从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当时,宦官的势力仍然很大,中常侍赵忠、张让等并封侯爵。郎中张钧上书痛斥宦官专政之害,竟被捕杀狱中。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太仆袁基、冀州牧袁绍异母弟。
    举孝廉出身,拜为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拜为后将军,畏祸出奔南阳郡。初平元年(190年),联合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联兵讨伐董卓。此后,对抗于袁绍和曹操,兵败逃亡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僭位于寿春,建号仲氏。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受到吕布和曹操攻击,元气大伤。
    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那么为啥说他所在的袁家四世三公,貌似很厉害呢?
    这就要从世家讲起了
    四世三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ìshìsāngōng,意思是世代官居高位。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另外《后汉书·杨彪传》也记载: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皆为汉末四世三公的大族。
    通俗一些的来说:
    朝廷里实权最重的三个官位你高祖辈、copy曾祖辈、祖辈、父辈四代人每一代都有人担任过,有可能一代人多人都担百任过,至于三公以下的位子肯定家族里的成员也数不胜数,而且可能度朝廷和地方很大一部分官员都和你们家族有关,你说有多厉害,用桃李满天下形容恐怕不为过,皇帝要是动一动家族中的谁都得掂量问掂量有没有这个能力,完全有可能因为皇帝没考虑周全损害了你家族的利益而答导致地方上亲你家族的多个势力联合反叛。
    所以这书生旧吏名满天下,可不是叫着玩得
    虽然东汉时期,三公的含金量已经严重缩水,但名义上仍然是最高官职,那么为什么袁家可以四世三公?
    这就涉及到了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在西汉早期的时候,“非功不侯,非侯不相”,做官的权力被功臣勋亲集团垄断。
    这种情况到了汉武帝时期,出现了转变。汉武帝为了获得大量人才,也为了避免功臣勋亲的掣肘,下诏命令郡守每年要推荐一到两名孝子廉吏,称为“举孝廉”,否则就是郡守失职,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到了后来,这个选举人才的制度,就形成了一年一举的郡国孝廉。但察举人才的权利,却不是所有官员都具备的,需要是三公九卿、政府大僚或者地方郡守这样的高官才行。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袁绍家族为什么能四世三公了。举孝廉的时候,并没有一定之标准,察举之人的主观意愿占了很大成分。当袁家第一代三公——袁安(历任司空、司徒)出现后,他便可以大量举荐孝廉。
    而东汉时期,人们对名节看得很重。这也是当初刘秀有意引导的结果,避免再次出现王莽那样的大臣来篡夺皇位。人们对举荐自己的高官,视为“恩主”,对恩主报答的观念深入人心。当袁安举荐了其他人为官之后,为了报答袁安,最好的办法便是举荐恩主的子弟为“孝廉”,从而踏上为官之路。
    假如恩主子弟正好在自己郡内,则是极为简单的事情。即使恩主的子弟不在自己郡内,也可以辗转请托,以达到报恩的目的。当时的社会风气,热忱于效忠个人,而不是朝廷。因此,有地位的家族,其地位越来越高,声势也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
    这样,仕途由原来被功臣勋亲把持,转化成了被一个个大家族所把持,从而形成了世家门第。门第是东汉后期政治权势重心所在,当时大大小小的门第,相互之间互通声气,形成了一股股巨大的力量,也是东汉末期割据势力形成的重要原因。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的门阀政治现象。
    而具体到袁绍一家,便形成了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现象。因为只要不是太傻,袁氏家族做官的机会远比其他人多得多。另外一个家族便是弘农杨氏,也是和汝南袁氏类似的情况,被曹操杀掉的杨修就是出身弘农杨氏。曹操借杀杨修,从而敲打世家大族,自有其深意在里面。
    所以当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才推袁绍为盟主。因为“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这些门生、故吏为了报答“恩主”,相当部分会响应袁绍的号召。这也是曹操对世家大族,既联合又打击的根源所在。
    尽管这袁术和袁绍坐拥这么强大的背景资源,却也因为兄弟不和,反目成仇,一个称伪帝而亡,一个一统河北,成为最强的诸侯,猝!
    袁术本是汝南汝阳人,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是袁绍的表弟,以豪爽重义气的性格闻名。袁术年纪轻轻就因为家室的关系在汉朝做将军,可以说是年少有为了。之后董卓进京,又任命袁术为后将军,可见当时董卓是有多么看重袁术的实力了,但袁术察觉出天下动荡的局势,带着自己的手下逃离了长安,奔逃到当时东汉人口最多的南阳郡,等待着时局的转变。
    南阳是当时光武帝刘秀起兵的地方,历代东汉时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视南阳的建设,单是南阳的郡城就长达36公里,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当时南阳的人口居然有240万之多。在当时拥有如此强大的人口跟领地的人只有袁术一人,在当时人口就代表着生产力跟战斗力,坐拥如初富庶的地域的袁术怎么会没有些想法呢?袁术领地最大的时候:汝南郡、颍川郡、河南郡、九江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广陵郡、沛郡,横跨了扬州、豫州、徐州整整三州十一个郡县,可谓是当时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
    袁术治下的总计有800万人口之多,反观周边北方有曹操、袁绍堪舆自己相争,但实力方面远不如自己。西面则是犹若寡断的刘表,被袁术派兵攻打到襄阳城下死守不出。南方是东汉朝廷认定的豫章太守华歆,更是没有什么野心和能力,面对如此环境下的袁术逾越称帝也是必然的态势。
    公元197年袁术得到了部下孙策献上的玉玺在寿春称帝,虽然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但此举无疑也为他引来了许多祸端。虽然当时的东汉已经分崩离析,地方豪强数不胜数,但大家都没有在明面上与东汉撕破面皮,都还是以汉臣相称。袁术此举无疑在这片平静的水面中激起了一片波浪,各路诸侯借讨伐逆贼的名义开始联合集结针对袁术作战,部下孙坚也趁机夺取江东与袁术隔江而治,此时的袁术因为称帝之事将自己孤立,没有盟友的他只能眼看着各路诸侯强取豪夺却毫无办法。
    袁术错在太过心急,为人又高傲无比,在自身实力强硬的情况下选择了与天下人作对,白白浪费了最好的机会。袁术败在心机,在如此敏感的时间,做了最错误的选择。如果他能徐徐图之,慢慢肃清各路势力,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可这性格,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哪怕他再谦逊,可这四世三公,无限风光的背景在身上挂着,如何能不飘?
    或许命运使然~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喜欢网游三国之孤儿巅峰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网游三国之孤儿巅峰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6/6886/48257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6/6886/482574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