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373.难杀之人
推荐阅读: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谍影:命令与征服、巨门卷、Fate梦幻旅程、斗破之无上之境、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御鬼者传奇、独步成仙、三国神话世界、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礼震的理由是:欧阳歙家八代博士,《伏生尚书》作为家学,需要欧阳家继续传下去。但他的儿子幼小,还没有学到精髓,不能传学。欧阳歙若是死了,《伏生尚书》便永远废绝了。这会使皇帝落下杀贤的恶名,让世人讥笑,又使儒生失去可以求教的良师,因此为了经学的传递,他愿意替欧阳歙担罪,自己代他去死。
刘秀冷笑道:“朕处置一个罪臣,竟然是杀贤,会落下恶名。没了欧阳歙,尚书便会断绝吗?实在是危言耸听!”
邓禹道:“陛下,儒生们虽然无理,但都是一方豪强,若是处置不当,恐怕会闹出大事来。”
刘秀道:“这圣人之学竟成为欧阳歙脱罪的倚仗,儒生如此不辨是非,实在令朕失望。”
“陛下,全天下儒生都这么想,陛下也不能与天下人作对。”
刘秀面带愠色,“朕富有四海,难道竟处置不了一个老儒?”
邓禹道:“陛下,欧阳歙非死不可吗?”
刘秀道:“欧阳歙的罪状有三:他滥用职权,贪污巨利,其罪当诛,不杀他不足以正法纪;他包庇豪强占用公田,阻挠了朕的屯田大计,其罪当死,不杀他不能推政令;因为他,千人守阙,威逼君父,罪莫大焉,不杀他不足以显君威。朕意以决,必诛此僚!”
邓禹叹了口气,果然,皇帝已下定决心,接下来的事是怎么杀人了。
他说道:“此事须好好谋划。在昆阳面对敌军仗的是勇,此时对儒生靠的是智。陛下智勇足备,必能想出个妥善的法子了结此事。”
刘秀向他倾身道:“如何智取,仲华替朕谋划谋划。”
“陛下绝不能亲自下令杀他,免得落下杀贤之名。也不能殃及他的家人,留下刻薄之名。对其家人不仅不能连坐,反而要厚待之,以显示陛下的宽仁。”
刘秀叹了口气,“朕这半生杀人无数,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难杀之人。。。你的意思朕明白了,此事,只能是让他自裁了。”
“对!不仅让他自裁,还要让他认罪,让他亲自替陛下劝解学生。”
刘秀沉吟半晌,说道:“议郎卫宏常与朕论《古文尚书》,并力请立古文尚书博士,因欧阳歙为首的今文家却反对,一直不能立。”
聪明人之间是不需要更多语言的,一听到这个名字,邓禹便立即点头道:“卫宏是个合适的人选,欧阳歙与卫宏虽然表面上还算客气,其实互相视对方为死敌。”
欧阳歙所传《伏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为伏生于汉初所传。
伏生,名胜,自幼嗜古好学,博览群书,对《尚书》研读尤精,在秦朝时为儒学博士。当年秦始皇焚天下书,伏生冒着诛杀之罪,将《尚书》藏于壁中。秦末天下大乱,兵荒马乱,伏生流落异乡。等到刘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故里,再去寻找他当年所藏《尚书》,已亡秩大半,只剩下二十九篇。
他把这二十九篇《尚书》重新抄录整理,在齐鲁之间教授,欧阳歙的先祖欧阳生便是他的弟子。
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寻遍天下,竟找不到一个人,后来听说了伏生之名,便下旨召见。但伏生此时已经九十多岁,别说是赴京,就是下自家的炕都不能了。汉文帝便差晃错亲自去邹平伏生家中,求传《尚书》。
伏生年纪太大了,话也说不清楚,嘴里呜哩呜噜,只有他的女儿羲娥才能听懂,于是由他口授,羲娥转述,才得以传授《尚书》,后世称之为《今文尚书》,伏生被称为“尚书再造”。
《今文尚书》发展出了三个分支,其中一支从伏生的弟子欧阳生流传下来,为欧阳氏家学,其家族世代为博士,千乘欧阳家越来越显贵,直到欧阳歙。
《古文尚书》的传世在《今文尚书》之后。
传说汉景帝之子鲁王刘余修造王府里,占了一部分孔子旧居,在屋壁中发现了暗藏的《礼》、《论语》、《孝经》、《尚书》等简书,因其字体远在先秦,时人称为蝌蚪文字。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以伏生所传校定,总共整理出五十九篇,被称为《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已大行与世,《古文尚书》却迟迟得不到官学的地位。新朝时刘歆请求把《古文尚书》立于学官,遭到今文家的反对,从此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今古文之争。
今文家是既得利益者,世世代代靠其为官治学,古文家争取官学地位,触动了今文家的利益,因此双方势同水火。
卫宏的《古文尚书》传自杜林,据说杜林避乱西州时,得到古文书一卷,他整理加工,传授门徒。卫宏和其弟子徐巡一道从其学习,为《古文尚书》弟子。
杜林回了长安,卫宏却到了关东,在建武朝廷为官,一力推行《古文尚书》,受到《今文尚书》学者欧阳歙等人的排挤。
欧阳氏世世代代的饭碗,岂能等着别人来砸?这学术之争中掺杂了利益之争,无法可解,卫宏因此与欧阳歙结怨。
可以说,现在最想欧阳歙死的就是卫宏了。
人选定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施行了,杀人还是要技术的,尤其是杀难杀之人。
刘秀稍作思索,站起身来,开始脱衣服,邓禹看着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刘秀脱下外袍,交给邓禹,说道:“当年朕镇抚河北,在原武初遇欧阳歙,与他彻夜长谈,谈到后半夜时,欧阳歙因体弱畏寒,打起了哆嗦,朕便解下衣服为他披上。从此结下君臣之缘,在朕正位之后,每次见面,欧阳歙便会提起当初解衣之恩。”
解衣推食,是说君主对臣子的关切,来源于刘邦和韩信的旧事,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韩信因为刘邦的解衣推食之恩而不忍。
当年刘秀为了宠络欧阳歙,也效汉高祖刘邦,为他解衣,对臣子来说,这是莫大的恩典。
刘秀将衣袍放在邓禹的手上,说道:“你把这件衣服带给欧阳歙。过去他曾辅助朕打江山,如今让他看在朕解衣衣之的份上,再帮朕一次吧!”喜欢牛吏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牛吏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刘秀冷笑道:“朕处置一个罪臣,竟然是杀贤,会落下恶名。没了欧阳歙,尚书便会断绝吗?实在是危言耸听!”
邓禹道:“陛下,儒生们虽然无理,但都是一方豪强,若是处置不当,恐怕会闹出大事来。”
刘秀道:“这圣人之学竟成为欧阳歙脱罪的倚仗,儒生如此不辨是非,实在令朕失望。”
“陛下,全天下儒生都这么想,陛下也不能与天下人作对。”
刘秀面带愠色,“朕富有四海,难道竟处置不了一个老儒?”
邓禹道:“陛下,欧阳歙非死不可吗?”
刘秀道:“欧阳歙的罪状有三:他滥用职权,贪污巨利,其罪当诛,不杀他不足以正法纪;他包庇豪强占用公田,阻挠了朕的屯田大计,其罪当死,不杀他不能推政令;因为他,千人守阙,威逼君父,罪莫大焉,不杀他不足以显君威。朕意以决,必诛此僚!”
邓禹叹了口气,果然,皇帝已下定决心,接下来的事是怎么杀人了。
他说道:“此事须好好谋划。在昆阳面对敌军仗的是勇,此时对儒生靠的是智。陛下智勇足备,必能想出个妥善的法子了结此事。”
刘秀向他倾身道:“如何智取,仲华替朕谋划谋划。”
“陛下绝不能亲自下令杀他,免得落下杀贤之名。也不能殃及他的家人,留下刻薄之名。对其家人不仅不能连坐,反而要厚待之,以显示陛下的宽仁。”
刘秀叹了口气,“朕这半生杀人无数,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难杀之人。。。你的意思朕明白了,此事,只能是让他自裁了。”
“对!不仅让他自裁,还要让他认罪,让他亲自替陛下劝解学生。”
刘秀沉吟半晌,说道:“议郎卫宏常与朕论《古文尚书》,并力请立古文尚书博士,因欧阳歙为首的今文家却反对,一直不能立。”
聪明人之间是不需要更多语言的,一听到这个名字,邓禹便立即点头道:“卫宏是个合适的人选,欧阳歙与卫宏虽然表面上还算客气,其实互相视对方为死敌。”
欧阳歙所传《伏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为伏生于汉初所传。
伏生,名胜,自幼嗜古好学,博览群书,对《尚书》研读尤精,在秦朝时为儒学博士。当年秦始皇焚天下书,伏生冒着诛杀之罪,将《尚书》藏于壁中。秦末天下大乱,兵荒马乱,伏生流落异乡。等到刘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故里,再去寻找他当年所藏《尚书》,已亡秩大半,只剩下二十九篇。
他把这二十九篇《尚书》重新抄录整理,在齐鲁之间教授,欧阳歙的先祖欧阳生便是他的弟子。
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寻遍天下,竟找不到一个人,后来听说了伏生之名,便下旨召见。但伏生此时已经九十多岁,别说是赴京,就是下自家的炕都不能了。汉文帝便差晃错亲自去邹平伏生家中,求传《尚书》。
伏生年纪太大了,话也说不清楚,嘴里呜哩呜噜,只有他的女儿羲娥才能听懂,于是由他口授,羲娥转述,才得以传授《尚书》,后世称之为《今文尚书》,伏生被称为“尚书再造”。
《今文尚书》发展出了三个分支,其中一支从伏生的弟子欧阳生流传下来,为欧阳氏家学,其家族世代为博士,千乘欧阳家越来越显贵,直到欧阳歙。
《古文尚书》的传世在《今文尚书》之后。
传说汉景帝之子鲁王刘余修造王府里,占了一部分孔子旧居,在屋壁中发现了暗藏的《礼》、《论语》、《孝经》、《尚书》等简书,因其字体远在先秦,时人称为蝌蚪文字。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以伏生所传校定,总共整理出五十九篇,被称为《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已大行与世,《古文尚书》却迟迟得不到官学的地位。新朝时刘歆请求把《古文尚书》立于学官,遭到今文家的反对,从此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今古文之争。
今文家是既得利益者,世世代代靠其为官治学,古文家争取官学地位,触动了今文家的利益,因此双方势同水火。
卫宏的《古文尚书》传自杜林,据说杜林避乱西州时,得到古文书一卷,他整理加工,传授门徒。卫宏和其弟子徐巡一道从其学习,为《古文尚书》弟子。
杜林回了长安,卫宏却到了关东,在建武朝廷为官,一力推行《古文尚书》,受到《今文尚书》学者欧阳歙等人的排挤。
欧阳氏世世代代的饭碗,岂能等着别人来砸?这学术之争中掺杂了利益之争,无法可解,卫宏因此与欧阳歙结怨。
可以说,现在最想欧阳歙死的就是卫宏了。
人选定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施行了,杀人还是要技术的,尤其是杀难杀之人。
刘秀稍作思索,站起身来,开始脱衣服,邓禹看着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刘秀脱下外袍,交给邓禹,说道:“当年朕镇抚河北,在原武初遇欧阳歙,与他彻夜长谈,谈到后半夜时,欧阳歙因体弱畏寒,打起了哆嗦,朕便解下衣服为他披上。从此结下君臣之缘,在朕正位之后,每次见面,欧阳歙便会提起当初解衣之恩。”
解衣推食,是说君主对臣子的关切,来源于刘邦和韩信的旧事,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韩信因为刘邦的解衣推食之恩而不忍。
当年刘秀为了宠络欧阳歙,也效汉高祖刘邦,为他解衣,对臣子来说,这是莫大的恩典。
刘秀将衣袍放在邓禹的手上,说道:“你把这件衣服带给欧阳歙。过去他曾辅助朕打江山,如今让他看在朕解衣衣之的份上,再帮朕一次吧!”喜欢牛吏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牛吏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6/6129/88525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6/6129/885259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