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早朝逸事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御天、人族禁地、超级宗门养成系统、老子是全村的希望、万界武尊、网游之横行天下、逆天神尊、不败战神、丹武双绝、
裴旻在孙府睡了一宿,相安无事!李隆基也迎来了这日的早朝。朝会毫无疑问是围绕封禅这件大事商讨的。针对封禅的流程,有很多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需要逐一讨论。开销,当然是最主要的。办的豪华,还是节俭,这个必须最先定下来。唯有将这个定下来,才能开始接下来的一切事情。这日一早,朝堂上的文武已经准备就绪。李隆基还未抵达,文武百官各自做着大战前的准备。这种朝会争论是最能体会官员才能的时候,也是最能在君王面前加分的时候。文武百官都卯足了劲力,有的准备劝说以节俭为主,有的准备劝说以奢侈盛大为上。好比王毛仲,作为著名的唐元功臣。王毛仲的待遇是绝佳的,他不似高力士,时常伴随李隆基左右,也不如裴旻战功彪炳,无人可比。但是他却是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地位等同太师、太傅、太保。王毛仲身为大将军,他的主要任务是在宫中无人的阔地养养马,种种菜。次要任务才是负责皇宫安全,书上也记载说王毛仲“苑中营田草莱常收,率皆丰溢”。作为左武卫大将军,霍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不以军功论实力,而以种菜种马草出名,古往今来也就王毛仲一人。也可见李隆基的用人本事。这任人唯亲是李隆基一辈子也甩不掉的毛病,所有跟他亲近的人都得到的重用,但他会用人的特点也彰显无疑。他深知王毛仲的才华,打仗不行,行政不行。给他高位,却安排他在宫里种菜种草。王毛仲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傲。近来王毛仲可谓诸事不顺,首先他谋求陇右节度使的位子,两次给裴旻搅黄了。其次,他最看不起太监,对于皇宫里的太监动辄打骂。即便是李隆基的近侍,王毛仲也不放过。高力士、杨思勖这样级别的宦官也给他骂过,以至于两人见到王毛仲都要退让三分,尽量不与之对上。王毛仲对此也是沾沾自喜。可现在他发现高力士不知不觉声望已经在他之上,一个他看不起的阉竖,竟然爬在了他的头上。王毛仲实在心有不甘,比不过战功彪炳的裴旻认了,比不过一个太监?王毛仲此次是下定决心,要往上冲一冲,他看上了兵部尚书的位子,意图将现在的兵部尚书韩瑜挤掉。对此他有全盘计划,先投其所好,帮着李隆基将此封禅做大,讨得欢心之后,再向李隆基开口索要兵部尚书。果然如重文武所想一样,这朝会一开。话题立刻围绕封禅之展开……王毛仲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夸夸其谈,引经论道,将自己重金请大儒所写且背了一整晚的文章,一字不漏的念了出来。好一番大道理,说得满朝文武,都惊呆了。王毛仲竟然口若悬河的说出了这番大道理,就跟太阳从西方出来一样稀奇。百官看着李隆基的反应,心底不由的打鼓。察言观色是官场必备技能,李隆基前些日子的表现不难看出,这位君王的本意是冲着大张旗鼓的弄一次的,只是劝说的人太多,一时半会儿没有定下来。而今他的态度却让人摸不着头脑,脸上没有半点的表情呈现一股犹豫,半晌道:“此事无需再提了,朕昨夜想了一宿,忽然念及我朝太宗皇帝的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深感天下黎民艰辛,而今九州方定,百姓刚刚过上富足生活。朕不忍心因封禅一事而伤民之利……此次封禅,无须铺张。无畏的排场能简则简。朕以诚心报天之功,是为天下苍生祈福,而不是炫富于世。无需再论!”大义炳然的一番话,说的满朝文武大感惭愧,纷纷拜道:“陛下心系苍生,贤德圣明,我大唐必定昌隆万胜……”王毛仲傻站着,一脸的茫然,外加欲哭无泪。李隆基见百官反应激烈,也知裴旻所言不虚。此事传扬出去,天下百姓,谁不念他李隆基的好?唯有宋璟、张说这类人明白真正的缘由。他们太了解自己这位皇帝了,这根本不是他性格干的事情,定是有人说服了他。这个人是谁,以他们的才智,根本不用去猜。忍不住在心底感慨一句:“裴公智勇仁德,天下无对。”裴国公是身份官职的象征,但是裴公却是对一个人由衷的认可。封禅的排场已定,但是接下来依旧有着诸多琐事需要商议。如亚献人选,李隆基走后太子监国一事,这些细节都需要好好商议。尤其是亚献,亚献是封禅至关重要的存在。三献是封禅祭天祭祖的最为隆重的仪式,即是初献、亚献、终献。初献自然是有皇帝李隆基负责的,这个是必须也是必然。而亚献古来由朝中重臣负责,一般是最高职事官的任务,为高级官员所垄断,终献亦是公卿负责,但远不及亚献重要。本来延用古制即可,可此前高宗封禅时,高宗李治听了武则天的意见,以皇后身份行降禅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紧接着的唐中宗李显又是一个无能的妻管严,皇后韦氏执掌亚献以宣誓自己的地位。而今是依照古制选择朝中重臣行亚献大礼,还是依照新制,以皇后执掌亚献?亚献,一个武则天都要争取的职位,可见意义是何等的重大。一直以来,历史学家都将武则天争取亚献大礼,视为野心的初显。有了选择,自然有了争论。最终张说以武则天、韦后为例,围绕着“尊天敬神,事资革正”为主题,说了一大推屁话,将事情定下来了,反对皇后行亚献之礼,改为古制。接下来又是太子监国一事,针对太子监国,展开的议论。因王皇后无后,李隆基则以庶子李嗣谦继任太子之位。李嗣谦方刚成年,从未有监国处理政务的经验。李隆基也只是让李嗣谦学习,压根就没有让他接触过半点的政务,突然负责监国这种大事,自然需要好好地商议。李隆基面色如常的听着百官的商讨,心底却翻起了滔天巨浪。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0/40970/255437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0/40970/2554375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