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成为王氏后,继女清照上天了(三十
推荐阅读:Fate梦幻旅程、快穿之不服来战呀、御鬼者传奇、神话从童子功开始、网游之横行天下、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明末钢铁大亨、我的谍战岁月、鉴宝金瞳、特拉福买家俱乐部、
178章 成为王氏后,继女清照上天了(三十 (三十三) 要不,索性一分为二吧。 一人一半,一条胳膊一条腿半个脑袋一只眼。 真正实现了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荪歌长长的叹了口气,还能怎么办? 当然是赶路啊,讨厌没有边界感的人类! 在汴梁城想她有什么用,她活着都无法挽救大宋于危亡。 大宋积弊之深,剜肉削骨不无法彻底改变。 此时,北宋的朝堂,依旧没有定论。 主战和主和双方,到这时还在相互攻讦,却鲜少能拿出什么行之有效的法子。 荪歌赶到汴梁城,进入皇城之中,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别问她为何就这么堂而皇之轻轻松松的就踏入了皇城,这个所谓的有真龙天子守护,世间一切妖邪皆退的神圣之地。 原因无怪乎两个,要么她特殊,要么这片天地特殊。 势力混杂,国将不国,谈何神圣。 荪歌坐在龙椅之下的玉阶上,不停的喘息着。 前排官员突然发现自己的官袍会动了。 就好似大殿之中突然有了一股风,既阴冷,又渗人。 争吵声有一瞬间的停滞,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 这是文德殿,还是菜市场? 荪歌有些不理解,菜市场好歹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交易能成。 那文德殿呢? 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大宋最有权势的一群人吗? 毕竟,没有权势地位的也不可能出现在此。 荪歌扭头看向了坐在龙椅上尚且年轻的宋钦宗赵桓。 说起赵桓,荪歌也不知是该说幸还是不幸。 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亲王氏是宋徽宗的元配皇后。 嫡长子,名正言顺。 但在风流多才的宋徽宗心中,循规蹈矩的王皇后并不得他喜欢。 宋徽宗是成功的艺术家,自诩才比李后主。 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最令人耳熟能详的,便是瘦金体。 换而言之,除了不会治国,什么都会点儿。 宋徽宗处处不满皇后王氏,帝王不喜,加之两度生产,王皇后在赵桓八岁时便撒手人寰。 母亲早逝,父子关系冷硬。 在十五岁时被立为太子,在二十六岁时临危即位,宋徽宗连下三道旨意禅让。 初登基,面临的就是金兵南犯。 也不知,接过这皇位赵桓可曾有后悔。 只见赵桓面色略显苍白,眼下青黑,显然数日未曾好眠。 此时,金军已经成功渡过黄河,京师开封早已戒严。 人心惶惶,风雨飘摇。 也许,赵桓心中已有决断,弃开封远走。 想她的自不可能是这位高高在上,却犹如烈火烹油惶惶不可终日的帝王。 荪歌将目光收回,看向了秦家大郎。 三十六岁的秦家大郎,若不是那双还算清明的眼睛,她怕是都要有些认不出了。 自上次江宁一别,已有十年了。 这十年,秦家大郎仕途走的并不算一帆风顺。 门下省左司谏,为谏官,七品,掌规谏讽谕。 从最开始的九品太学学正,到如今的七品左司谏,依旧是这朝堂之上最无足轻重的官员。 脊背略微有些弯了,蓄起了胡须,越发似是一个逐渐向官场现实屈服的可怜人。 也许,此刻的他心中尚还有一丝热血和抱负。 至少,那双眼睛尚未彻底世故浑浊。 “臣启奏。” 一众嘈杂中,思量再三的秦家大郎再次开口。 “金人狙诈,守御不可缓”。 “金人要请无厌”,不可轻易割地,金国使臣来访,也应降低接待规格。” “不可令入门及引上殿”。 荪歌弯弯嘴角,心中有些许酸楚。 这便是向宋钦宗上书《上钦宗论边机三事》。 三十七岁前的秦家大郎,一心主战,试图捍卫这个千疮百孔弊病丛生的国家。 一模一样的上奏,是不是意味着结局并不会有任何变化。 三年金营生活,也彻底让秦家大郎从一个抗金志士成为了摇尾乞怜的投降派。 兵部侍郎李纲接话道“左司谏所言有理。” “金兵已经很近,陛下若弃城离开,探知乘舆尚未走远,用健马快追,怎么抵挡得住?” “朝廷高爵厚禄蓄养大臣,盖将用之有事之日。时中辈虽书生,然抚将士以抗敌锋,乃其职也?” “未战便屈,是何道理。” 此时,宋钦宗的面色更为难看。 不难看出,宋钦宗本身是更趋向于割地赔款求和的。 但朝堂上,主战主和各执一词,他身为君王总不能率先提倡议和。 幸好,目前为止,主和一派仍然占据上风。 于他而言,割地也好,赔款也罢,只要还能让他安稳的居于皇位之上,便不是不可以接受。 太宰李邦彦不假思索反驳:“都城兵微将寡,勤王兵一时又到不了,除了割地求和,没有别的法子。” “兵部侍郎这是要至官家性命安危于不顾吗?” 宋钦宗忍不住在心中点头。 金人南渡,太上皇赵佶怕死,早就仓促出城逃避,先逃到亳州,此刻又不知转移到了何处。 这江山,本就是父皇怕死无力支撑才硬生生塞给他的。 那他为何明知守不住还要死守? 他也想走,大不了一路向南,总能得几年安稳。 “太宰此言差矣。” “金兵孤军深入,所携粮草必然不足,后续乏力。” “饶是金兵攻城,汴梁亦可死守不出。” “只需静待时日,陛下勤王招书一出,各地勤王之师,必会前来。” “届时便可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力退金兵也未可知。” “如今实未到割地求和之际。”李纲据理力争。 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也曾割地求和,但结果呢?” 朝堂上其他的主战派也开始发声。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之处境,与眼下何其相像。” “还望官家三思。” 从去年开始就取消全勤啦,所以得爬榜。 求一波推荐月票还有打赏,还有一百多名就能上榜啦。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0/40153/245508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0/40153/2455089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