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陛下,才是最憋屈的人啊···
推荐阅读:神秘让我强大、我的谍战岁月、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谍影:命令与征服、巨门卷、Fate梦幻旅程、斗破之无上之境、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御鬼者传奇、独步成仙、
289章 陛下,才是最憋屈的人啊··· 第289章 陛下,才是最憋屈的人啊··· “没到时候?” “太子这话,究竟是······” 短短不数日,太子刘胜真对匈奴人的态度,便以长安为中心,迅速朝四面八方散播开来。 倒也不是说整座长安城,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太子宫、放在了刘胜的一举一动上; 而是因为此番,匈奴人再度入侵汉边,相较于过往这些年,实在是有些‘非同寻常’······ “这些年,匈奴人虽也是岁岁叩边,但自先帝继位之后,已经很少大举南下了;” “虽说每年秋后,边地都有零散的匈奴骑兵出没,但大都是少则十数、多则数十人而已,极少听说有百人以上成群的匈奴胡骑。” “也不知今年,这是怎么了?” 东市外的茶肆,八卦党们本能的聚在了一起,又极为自然的聊起了最近,发生在北方边地的事。 而在这样的日子,还能有空聚在茶肆、还敢说起这些事的人,不说有多么滔天的背景,也至少是有一些消息渠道的。 这不:有人一发问,立时便有好几个人激动地跳起,显摆起自己‘掌握更多信息’的优越感来。 “嗨~” “可不就是去年,关中大丰收,匈奴人又在年初的冬天遭了白灾嘛~” “——自己过的紧紧巴巴,全年都吃不上一顿饱的;” “又听说俺们汉人粮米富足,那些个披发左衽、率兽食人的胡蛮,还坐得住?” “牛羊掉膘,婆娘不下奶,娃儿饿的哇哇哭,可不就盯上俺们汉家了嘛······” 嘈杂中,一大汉佯做洒脱的一番解读,顿时引得在场众人连连点下头。 去年的关中,确实迎来了最近十数年最大的一次丰收。 至于原因,自然是前一年,关中全面积、大范围‘歉收’,也从某种程度上,保留下了田地的不少肥力。 根据内史、御史大夫等属衙的汇总:关中去年的整体平均亩产,竟达到了足足四石一斗! 按照太祖高皇帝‘赐民户田百亩’的标准,平均算下来,关中每一户农户,去年都收获了四百一十石米粮。 三十税一的税率,便是十三石多、不到十四石的农税; 再加上每‘丁’四十钱,也就是折合接近一石粮食的口赋。 毫不夸张的说:去年,关中百姓的整体平均净收入,达到了三百九十石粮食以上! 相较于吴楚七国之乱爆发的天子启新元三年,户均一百多、不到二百石的净收入,足足翻了一倍不止! 如此丰收,若是放在往年,虽然也足够让人高兴,但考虑到‘谷贱伤农’之类的因素,这场丰收给农户带来的利好,其实也非常悠闲。 但在今年,情况却明显不同了。 ——前年秋收之后,尚还没有获封为储君的刘胜,奉命负责粮价平抑一事; 之后,刘胜顺理成章的推出了治粟都尉,并制定了‘少府掌治粟都尉,对关中粮价进行宏观调控’的大政。 在当时,农户们大都还以为:刘胜这一手治粟都尉、宏观调控粮价,单纯是为了不让粮价暴涨,给粮价划定一个上限,免得百姓吃不起价格暴涨之后的高价粮。 而在今年,迎来全面大丰收,又随即开始为‘谷贱伤农’而担忧起来的关中百姓,才总算是明白了治粟都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官署; 宏观调控粮价,又是多么有利于穷苦农户的善政。 ——前年,关中大范围歉收,治粟都尉通过售卖平价粮,将粮价死死锁定在了百钱,乃至七十钱以下; 这确保了关中绝大多数农户,都能买得起足够整个家庭半饿不抱的熬过那一年的粮食。 而今年,关中全面丰收,治粟都尉也还是站了出来,毫不迟疑的发出通告:以每石四十钱的价格,无限量购入粮食! 四十钱一石,虽然较去年,乃至往年的粮价都稍低了些,却也还是让整个关中,都被一阵歌功颂德的赞歌所笼罩。 ——开什么玩笑! ——四十钱一石,还是无限量购入,还要什么自行车?! 这要是放在过去,来这么一场大丰收,那关中的粮食商人们,指不定鼻孔要昂的多高! 诸如‘今年关中不缺粮食’啦~ 什么‘爱卖不卖,你不卖有的是人卖’啦~ 甚至是‘我家仓库快满了,要卖就抓紧,过期不候’之类的话术,都会成为粮商们从农户手中,压价购入粮食时的说辞。 在某些时候,甚至可能会出现某个农户,因为实在卖不出手里的粮食,便只得到处奔走,求爷爷告奶奶,甚至是送礼疏通关系; 为的,却只是把手里的粮食,以勉强不算白菜价的价格卖出去。 卖粮都需要求爷爷告奶奶,乃至是走关系送人情,量具、运费,乃至是交付币种等弯弯绕,自然也就是题中应有之理。 但现在,有少府治粟都尉在,一切,就都回到了正常的轨迹。 ——粮商们,并没有因为今年的大丰收,而端起‘粮食红利’的架子; 如往常般,提前和农户聊好价格,又在秋收当天派去运粮的车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整个关中近百万户农户,四万万余石粮食,少府治粟都尉明明连三分之一都没吃下,但粮价,却被‘治粟都尉’四个字,稳稳顶在了四十钱以上的价格。 简单来说:治粟都尉的存在,让粮食丰收的红利,真正落到了辛勤的农户手中,而不是被粮商米贾,以及商贾背后的权贵所分食。 而在这‘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而且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好的微妙时刻,匈奴人十数年,乃至数十年未曾有过的大规模入侵,无疑是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泛长安’地区,引起了巨大轰动······ “嘿!” “要俺说,都忍了这么多年了,早就该跟小娘养的匈奴人干一场了!” “——就连家里的娃儿,那都是不打不成器;” “那些个蛮子,若不狠狠打上一通,它能老实?” 人群中,嘴炮党开始发力,顿时引得众人瞩目。 待看清那嘴炮党,是一个身高七尺有余,虎背熊腰、满脸横肉的彪形大汉,众人又各自将头别过去,不再看向那嘴炮党。 ——和后世的嘴炮党、键政家截然不同的是:如今这个时代,很少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至少在这贯彻整个社会的尚武之风影响下,几乎没有人,会在有关战阵、外族的事上放嘴炮。 便说此刻,围聚于茶肆内的众人,就有至少九成的把握:万一真打起来,那放大话的‘嘴炮党’,肯定会回家拿上长弓、短剑,并前往内史自发报名,甘愿成为一个运粮民夫。 但有嘴炮党的地方,往往也同样有理智者。 “话是这么说,但真要细算下来,太子说的,其实不无道理。” “大家伙儿想想:过去这些年,我汉家为何要忍辱负重,给那匈奴北蛮送去公主和亲,又陪嫁各式财货?” “——还不是我汉家的步卒,追不上匈奴人的胡骑嘛?” “过去这些年,先太宗皇帝、陛下省吃俭用,在代、赵北境兴建了不少马苑,不就是为了养马,好组建骑军嘛?” “就说这回,他匈奴北蛮大举南下,沿途却压根儿没顾上抢掠,只径直跑去雁门,毁了雁门苑、掳走了苑中马匹。” “这不就等于是说:他匈奴人,也怕俺汉家组建骑军,再派骑军对阵匈奴胡骑吗?” “匈奴人怕了,那不正说明俺们汉家是对的?” “若是不对,匈奴人也不至于吓得大举南下,耗费粮饷无算,却只为毁去一个雁门苑了······” 这话一出,茶肆内诡异的氛围,才总算是被一阵稀稀拉拉的呵笑声驱散了些许; 那彪形大汉闻言,也并没有再固执己见,只颇有些憋闷的咬咬牙,又极尽不甘的点下头,同时不忘猛拍一下大腿。 “唉!” “道理俺都懂!” “就是憋屈!” “——俺汉家泱泱大国,赳赳武风!” “竟容他小小一个匈奴,欺负到了这般地步?” “特娘的!!!” 便见那理智者闻言,呵笑着起身,又悲古怀秋般,长叹出一口气。 “唉~” “说憋屈,谁不憋屈?” “俺们憋屈,旁人就不憋屈了?” “——真要说起来,陛下,可比俺们憋屈多了······” “毕竟忍辱负重的,是陛下;” “屈辱和亲的诏书,也是陛下亲手盖下印玺的······” ··· “连俺们都觉得憋屈,陛下能不憋屈?” “太后能不憋屈?” “更别说太子,才刚十五六岁,正是血气方刚、少年热血的年纪;” “能不憋屈???” “说到底,和亲嫁的,那都是刘氏宗室女,都是陛下、太后的晚辈,更是太子血脉相连的姊妹;” “可即便如此,陛下、太后,乃至是先帝,都在忍。” “为的,不就是再多准备准备,免得一场决战打下来,就把俺们这些庄稼汉给压垮,让先帝的齐天恩泽,都付诸东流吗······” 有了这句话,茶肆内的氛围,才终于竹简趋于正常。 ——在先前,茶肆内的众人虽大都不开口,但几乎每个人的目光中,都能看见不时闪过的凶光! 而现在,在听闻那句‘不都是为了我们吗’之后,众人一改先前,那见谁都恨不能一口吞下的凶狠,只此起彼伏的长吁短叹起来。 “是啊······” “俺们农人、庄稼汉,虽说也有血性、骨气,但也终归是憋屈惯了;” “可陛下、太后,那可都是威仪自具,打自从娘胎里出来,便从不曾低过头的人······” “为了俺们这些农人,陛下、太后强忍屈辱,再三嫁女和亲。” “若俺们再说三道四的,可实在有些不知好歹了······” ··· “也不知道这次,匈奴人又是什么借口?” “——嗨······” “——说是几年前,我汉家送去的公主,其实是个假公主;” “——匈奴人‘不堪其辱’,才大举南下叩边,讨个说法······” “嘿······” “说的比鸟叫都好听······” ··· “那陛下这回,只能嫁个真公主过去了?” “——不大清楚。” “——若再行和亲,应该大抵如是了。” “唉······” “娇生惯养的宗室女,却要嫁去塞外苦寒之地······” ··· “诶?” “俺听说,这匈奴人,还会娶自己的母亲做婆娘?” “——啧啧;” “——没开化的蛮子,懂个屁的礼教人伦。” “——茹毛饮血、率兽食人,说的可就是这些蛮子。” “哈?” “这是真的?” “匈奴人,真的吃人肉、喝人血?” “——可别一口一个‘匈奴人’了;” “——就那群蛮兽,能叫人吗?” “倒也是······” ··· 熙熙攘攘的交谈声,随着茶肆外响起的一阵嘈杂,而短暂中断了片刻; 待一行车马浩浩荡荡走过,茶肆内,才再次响起一阵满带屈辱,又极尽无奈的叹息声。 “那,是典客的车架吧?” ··· “如此阵仗,是要去迎匈奴人的使者?” ··· “唉······” ··· 不知不觉之间,日落西山,夕阳西下。 茶肆内的八卦党们,也都带着各自的憋闷、愁苦,拜别了各自的朋友,先后朝北城的各个方向散去。 ——再有半个时辰,便是宵禁。 对于长安城北半城而言,宵禁,便意味着黑暗。 而在这微妙的关头,即便是平日里彻夜灯火通明、瑟笙不绝的尚冠里,也难得陷入一阵死寂。 唯独皇宫。 唯独长乐、未央两宫,在这夜幕即将到来时,仍亮着堆堆篝火、点点烛光。 没人知道长乐宫内,窦太后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也没人知道未央宫宣室殿内,天子启又召来了那些人,正商量着什么事。 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一次,汉家大概率还是要退缩、还是要委曲求全; 而先前,被整个长安,乃至整个天下寄予厚望,寄希望能‘血气方刚’的太子刘胜,却在这个夜晚出现在了······ 不是未央宫; 而是长乐宫长信殿内,和祖母窦太后、姑母馆陶主刘嫖,以及年幼的‘未婚妻’、准太子妃陈阿娇,同坐在了上首御榻之上······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0/40062/245126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0/40062/2451267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