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九段棋所(9)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吴清源对秀哉的怨念,实质上源于他被迫参加的一系列十番棋、三番棋以及六番棋。
本来,棋手参加比赛,不断有棋下,是一件大好事;但到了吴清源这件事上,又不能不另当别论。
吴清源的所谓的全盛期长达十七年以上,期间绝对胜多负少,压服了当时全日本老老少少三代所有知名高手。
但仔细思量起来,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不顾一切地阻拦一个人们基本已经公认的情况——吴清源=最强者!
日本棋院死活不愿意把名人头衔授予吴清源!
哪怕,吴清源早已经加入了日本国籍。
人家内心之中,依旧觉得吴是中国人。
日本围棋,不可以输给中国!
而实际情况是,当时日本围棋已然遥遥领先于世界,长达三百年以上。
中国围棋于近代不断衰弱,早已经弱不禁风;以至于随便日本一名充其量二流水平职业四段(高部道平),到了中国却打遍天下无敌手,轻松让中国高手们二三子。
而吴清源固然是在中国出生并长大,但他14岁就东渡日本,其后一直生活在日本啊......
具体来说,吴清源晚年或者更早,虽然明白这一切,却从未表现出丝毫怨言。
他明确对秀哉表示不满,在于实实在在地两局棋。
更多的,还是对日本围棋规则的混乱、不严谨提出严厉批评。
下面引用一篇现成的相关好文章。
书面围棋规则产生过程
一、口传规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四千多年来,围棋对局者双方除心领神会,互相了解的口传规则外,从来没有书面规则。
口传规则在日常每一局棋都会发生的基本规则,例如:提取、打劫,当然可以记牢不忘,但是对于日常很少发生的珍型打劫,例如:
长生劫、三劫、四劫、循环劫等等,就不是口传规则,使每位对局者都可以记住。
所以口传规则应用于区域性、小规模比赛,以及消遣性个人对局,足够应付。
但是本世纪以来,日本职业棋士崛起,各大报社纷纷举办长期性高对局费和奖金的大比赛,比赛胜负以及所用规则是否公平合理,不仅对局者关心,同时也引起广大读者的批评和共鸣。
尤其近十年来,世界性比赛,迅速增加,因此口传规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二、吴清源无意中促成了书面规则
世界上第一本书面规则是1949年10月2日,由日本棋院颁布的“围棋规约”。
引起颁布规约的经过是这样:吴清源于1948年与岩本薰十番棋,其中一局发生了纠纷。
终局时岩本不肯在A提或B粘,认为他的劫材多不补可多一目地。
(推测,岩本应该不是故意想要耍赖,而是拼命想争胜负。)
最后日本棋院根据当时围棋界最高权威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名人在世时,劫多一方可以不补的说法,判定“黑不必补,白一目或二目胜”。
日本专业棋士对此一判例,大家人心惶惶,深怕日后比赛中,碰到同样情形,如果相差一目,胜负颠倒时怎么办?
因此一致认为书面规则是必需的。
但是围棋规约规定“有劫要补”,恰巧和本因坊秀哉的说法相反。
不料,1959年吴清源与高川格三番棋第二局又发生了纠纷。
终局时,高川格要吴清源按照围棋规约第四条判例规定,应该在A位加补一手。
吴清源认为要不要补应该由对局者决定,规约怎么可以硬性规定要补一手,难以令人心服。
双方僵持了好几个月,最后吴清源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勉强同意补一手,不补吴半目胜,补了吴半目败。
但吴清源提出相对要求,希望日本棋院赶快修正规约。但迄今三十年规约依然未改!
三、用应氏规则来批判这两判例
吴清源大国手与岩本本因坊的一局,岩本认为他的劫材多,最后一劫可以不粘,这是一厢情愿的说法。
自古到今绝无最后一劫可以不粘的棋谱,已经证明了不粘是不合理的。
计点制规则规定间隔各一虚手与间隔各一实手相同,可以提返热子,岩本的劫材不论有多少,吴清源的间隔虚手可以提返热子是无穷的劫材,也就是不必找劫材即可提返热子,岩本有限的劫材当然无法与吴清源无限的劫材相比。
计点制规定双方各一虚手,着手休止而非终了。
必须连续各二虚手,四虚才可以终局。
吴清源大国手与高川格本因坊一局,吴清源说得很对,要不要补一手应该由对局者决定,这是棋艺而非棋规。
规则规定要不要补基本上已经不合理,怎么能够有合理的规定呢?
果然不出吴清源所料,日本棋院三十年来,无法修改合理的补手。
上文的重点,在于围棋正式书面规则的重要性、严肃性。
而此处要强调的不同,肯定不是中国规则与日本规则哪家更合理、更规范。
规则之事,只要人们有了规范它的主观意愿,基本就应该能够搞得很严谨;最起码,不会弄得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不得不说,日本棋院这一点上,做得很值得商榷。
说得难听点,太在乎传统和虚荣,以至于,竟然为了面子,连里子都不要!
自古以来,下围棋都有着“手谈”美誉,多么清雅?
胜负混淆,甚至于还要对簿公堂,岂不笑话?
索性揭开了讲。
1933年,吴清源19岁,才五段;虽然名声鹊起,毕竟还是后起之秀;本身当时肯定尚没有将来登临名人位、一统江湖的打算吧?
但估计,日本棋界传统势力却已经惶惶不可终日,日日夜夜在恐惧中......
名人秀哉出面,半主动地接受吴的挑战,或许,本意是想要挫折对方锐气一下下......
孰料,弄巧成拙!险些提前成就了吴清源无敌的威名。
而后,1938年,名人秀哉引退棋,输给了另一大天才木谷实七段。
干脆顺水推舟,促成了吴清源首次擂争十番棋。喜欢承德围棋故事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承德围棋故事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来,棋手参加比赛,不断有棋下,是一件大好事;但到了吴清源这件事上,又不能不另当别论。
吴清源的所谓的全盛期长达十七年以上,期间绝对胜多负少,压服了当时全日本老老少少三代所有知名高手。
但仔细思量起来,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不顾一切地阻拦一个人们基本已经公认的情况——吴清源=最强者!
日本棋院死活不愿意把名人头衔授予吴清源!
哪怕,吴清源早已经加入了日本国籍。
人家内心之中,依旧觉得吴是中国人。
日本围棋,不可以输给中国!
而实际情况是,当时日本围棋已然遥遥领先于世界,长达三百年以上。
中国围棋于近代不断衰弱,早已经弱不禁风;以至于随便日本一名充其量二流水平职业四段(高部道平),到了中国却打遍天下无敌手,轻松让中国高手们二三子。
而吴清源固然是在中国出生并长大,但他14岁就东渡日本,其后一直生活在日本啊......
具体来说,吴清源晚年或者更早,虽然明白这一切,却从未表现出丝毫怨言。
他明确对秀哉表示不满,在于实实在在地两局棋。
更多的,还是对日本围棋规则的混乱、不严谨提出严厉批评。
下面引用一篇现成的相关好文章。
书面围棋规则产生过程
一、口传规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四千多年来,围棋对局者双方除心领神会,互相了解的口传规则外,从来没有书面规则。
口传规则在日常每一局棋都会发生的基本规则,例如:提取、打劫,当然可以记牢不忘,但是对于日常很少发生的珍型打劫,例如:
长生劫、三劫、四劫、循环劫等等,就不是口传规则,使每位对局者都可以记住。
所以口传规则应用于区域性、小规模比赛,以及消遣性个人对局,足够应付。
但是本世纪以来,日本职业棋士崛起,各大报社纷纷举办长期性高对局费和奖金的大比赛,比赛胜负以及所用规则是否公平合理,不仅对局者关心,同时也引起广大读者的批评和共鸣。
尤其近十年来,世界性比赛,迅速增加,因此口传规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二、吴清源无意中促成了书面规则
世界上第一本书面规则是1949年10月2日,由日本棋院颁布的“围棋规约”。
引起颁布规约的经过是这样:吴清源于1948年与岩本薰十番棋,其中一局发生了纠纷。
终局时岩本不肯在A提或B粘,认为他的劫材多不补可多一目地。
(推测,岩本应该不是故意想要耍赖,而是拼命想争胜负。)
最后日本棋院根据当时围棋界最高权威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名人在世时,劫多一方可以不补的说法,判定“黑不必补,白一目或二目胜”。
日本专业棋士对此一判例,大家人心惶惶,深怕日后比赛中,碰到同样情形,如果相差一目,胜负颠倒时怎么办?
因此一致认为书面规则是必需的。
但是围棋规约规定“有劫要补”,恰巧和本因坊秀哉的说法相反。
不料,1959年吴清源与高川格三番棋第二局又发生了纠纷。
终局时,高川格要吴清源按照围棋规约第四条判例规定,应该在A位加补一手。
吴清源认为要不要补应该由对局者决定,规约怎么可以硬性规定要补一手,难以令人心服。
双方僵持了好几个月,最后吴清源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勉强同意补一手,不补吴半目胜,补了吴半目败。
但吴清源提出相对要求,希望日本棋院赶快修正规约。但迄今三十年规约依然未改!
三、用应氏规则来批判这两判例
吴清源大国手与岩本本因坊的一局,岩本认为他的劫材多,最后一劫可以不粘,这是一厢情愿的说法。
自古到今绝无最后一劫可以不粘的棋谱,已经证明了不粘是不合理的。
计点制规则规定间隔各一虚手与间隔各一实手相同,可以提返热子,岩本的劫材不论有多少,吴清源的间隔虚手可以提返热子是无穷的劫材,也就是不必找劫材即可提返热子,岩本有限的劫材当然无法与吴清源无限的劫材相比。
计点制规定双方各一虚手,着手休止而非终了。
必须连续各二虚手,四虚才可以终局。
吴清源大国手与高川格本因坊一局,吴清源说得很对,要不要补一手应该由对局者决定,这是棋艺而非棋规。
规则规定要不要补基本上已经不合理,怎么能够有合理的规定呢?
果然不出吴清源所料,日本棋院三十年来,无法修改合理的补手。
上文的重点,在于围棋正式书面规则的重要性、严肃性。
而此处要强调的不同,肯定不是中国规则与日本规则哪家更合理、更规范。
规则之事,只要人们有了规范它的主观意愿,基本就应该能够搞得很严谨;最起码,不会弄得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不得不说,日本棋院这一点上,做得很值得商榷。
说得难听点,太在乎传统和虚荣,以至于,竟然为了面子,连里子都不要!
自古以来,下围棋都有着“手谈”美誉,多么清雅?
胜负混淆,甚至于还要对簿公堂,岂不笑话?
索性揭开了讲。
1933年,吴清源19岁,才五段;虽然名声鹊起,毕竟还是后起之秀;本身当时肯定尚没有将来登临名人位、一统江湖的打算吧?
但估计,日本棋界传统势力却已经惶惶不可终日,日日夜夜在恐惧中......
名人秀哉出面,半主动地接受吴的挑战,或许,本意是想要挫折对方锐气一下下......
孰料,弄巧成拙!险些提前成就了吴清源无敌的威名。
而后,1938年,名人秀哉引退棋,输给了另一大天才木谷实七段。
干脆顺水推舟,促成了吴清源首次擂争十番棋。喜欢承德围棋故事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承德围棋故事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866/33839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866/33839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