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武侠仙侠 > 如虎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庄里庄外

第一百七十八章 庄里庄外

推荐阅读:巫界征途重生药王圣心双雄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西门仙族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飞越泡沫时代恶毒女配她被迫磕cp穿越星际妻荣夫贵穿越之直上青云

    不过多时。
    几位庄里的汉子急匆匆跑过来。
    一位汉子更是把扎着冲天辫的孩童抱在怀里。
    警惕的问道。
    “客到此作甚?”
    赵阙俯首作揖,笑道:“这位大哥,在下赵阙,是从南扬州负笈游学至此,行了一路,实在又累又渴,还望能去庄里讨杯水喝……”
    几位庄稼汉尽皆穿着臃肿的粗布棉袍,看样子庄里的日子过的不错,眼下这年头,天下百姓能穿棉袍过冬的,依旧只是一部分。
    大部分的百姓一年到头忙碌,不是被朝廷的税收刮去了,就是让地方的豪强大族敛走了,留在手里的钱粮唯有勉强度日,莫说是过冬的棉衣了,填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望,万一遇上灾年,粮食绝收,日子都过不去了,无数惨祸随即而生。
    江晋州和南扬州的百姓起义,皆源于此,若不然,就算有几个野心家,仍旧起不了多大的波澜。
    “你是读书人啊?!”
    汉子端详着赵阙。
    这位年轻人虽然蓬头垢面,衣裳脏兮兮的,但是依稀能看到面目英俊,洗干净面庞的话,肯定是风流倜傥的公子。
    赵阙不卑不亢的回道:“在下久在家中读书,萌生了出来走走的想法,未曾想,于家中臆想的游学,一厢情愿,真走出来了,才发现,天大地大,竟是连肚子都填不饱,露宿荒郊野外,数次差点被野兽吃了,艰难翻越了几座大山,方见到农庄。”
    另有两个汉子走到赵阙的左右两边,观察着他身上有无兵器。
    “怪了,你连兵器都没有,怎打的过野兽?”汉子戒备的问道。
    赵阙脸不红心不跳的回道:“在下不仅仅是读死书,且常年习练功夫,有点自保之力。”
    “嗯,看出来了,你这小身板,或许只能对付过野兽。”
    一位汉子看向抱着孩子的中年人,喊道:“大哥,族长常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如放这位小兄弟进庄里吧?”
    中年汉子蹙眉思虑了好长时间,似乎很难下这个决定。
    “小兄弟,现在不太平,你当真保证你不是贼人派来的细作?”
    他问。
    赵阙俯首作揖笑回:“大哥,在下只是个读书人,哪会是贼人。”
    中年汉子微微摇头,“一面之词,难以取信于我。”
    “适才在下便说了,是位负笈游学的读书人,出了家门,便是想亲眼见识下,大夏的大好河山,以及勤劳淳朴的百姓,回到家中,再下笔时,方能言之有物,而不是坐而空谈。”
    赵阙说的勤恳,一本正经,面不改色。
    中年汉子仔细打量赵阙,咬了咬牙:“小兄弟我且告诉你,我们刘家庄人人都会几手功夫,即便你从小便习武,真打起来,必不是我们的对手,倘若你起了歹心,怕是顷刻间就得丢了性命。”
    赵阙一拜到底,“在下不敢。”
    “嗯,随我们走吧,你的瘦马自己牵着,万万不要误以为俺们觊觎你的瘦马。”
    中年汉子抱着孩童,引路进农庄。
    剩下的汉子,左右、后面,跟着赵阙,生怕他是狡猾多端的贼人。
    那扎着朝天辫的孩童,天真笑着问道:“客,读过多少书?有没有我们庄里私塾的先生,读书多?”
    “圣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赵某并未读过万卷书,也未走过万里路,脚下的路与腹中的书,充其量只值几文钱,更是跟私塾先生比不了,先生教书育人,功德无量。”
    赵阙笑着说。
    抱着孩童的中年汉子暗道,毕竟是读书人啊,说话就是好听,比庄里大字不识一斗的汉子跟女人们,说话好听的不知多少。
    孩童霎时苦着脸:“爹爹,大哥哥这么大的年纪了,走了那么那么远的路,读的书都只值几文钱,孩儿不想读书了,孩儿想去赚钱!”
    中年汉子一巴掌拍在孩童的屁股上,拍的孩童哇哇大叫。
    “爹爹为何打孩儿?!”
    中年汉子说道:“先生说的话,都被你这顽皮蛋丢到脑后了,你现在仔细回忆回忆,先生说因何读书?”
    孩童把下巴抵在爹爹的肩膀上,好生想了想,慢慢说道:“爹爹,先生说过的言语太多了,孩儿真的认真想了下,应该是先生说的这句!
    ‘圣人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赵阙微笑着听着孩童字字清晰的吟诵圣人经典。
    一字不差!
    中年汉子听后,反问道:“你觉得对吗?”
    孩童又仰着小脑袋望着冬季的天空,朝天辫被风吹的摇摆:“既然是先生说,这是圣人留下来教化万民的经典,自然是对的。”
    “不,我是让你自己说,你念诵的这段经典是不是关于‘因何读书’的回答?”
    中年汉子询问。
    孩童看着赵阙,揉着屁股,顿时不哭丧着脸了,嬉笑道:“孩儿当然认为,这段经典,当然是回答爹爹的问话啦!”
    赵阙暗笑,人小鬼大,孩童知晓他的爹爹目不识丁,方说的言之凿凿。
    中年汉子停下脚步,问赵阙:“先生既然是个读书人,敢问先生,小子说的对不对?”
    赵阙作揖道:“在下身无功名,不敢被称为先生。“
    中年汉子一笑,寻思着,这年轻人实在会说话,把人心说的暖烘烘的,稍后将他带回家中,顺便炒几个菜,跟他喝几杯,反正这么久没喝酒了,婆娘肯定同意。
    赵阙看向纯真的孩童,笑问:“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这下孩童可苦恼了,他有许许多多的梦想,比如,长大后开家铺子成为掌柜的,他见城里的掌柜来庄里收农货,可神气了,又想成为曾到过庄里讲话本小说的说书先生口中的大侠,一点寒芒过,千里快哉风,还想跟先生一样,成一位私塾里的教书匠,为一代接着一代的孩子,传道受业解惑……
    孩童想了许多许多,情绪都有些低落了。
    快到家门口时,方才看着赵阙,认真说道:“大哥哥,我想跟私塾里的先生一样,教许许多多的孩子学习道理,为他们铺下人生路。”
    赵阙吐出一口气,对孩童刮目相看,“好一个铺下人生路。”
    可,中年汉子不乐意了,一巴掌拍在孩童屁股上。
    “爹!你为什么又打我?”
    “打你?不揍死你便是好事了,我跟你娘亲花钱供你读书,就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穷苦的教书匠的?你瞧瞧你那先生,买酒吃都得精打细算。”
    “那您想让我成为啥嘛?”
    孩童沮丧着脸。
    中年汉子希冀道:“爹爹跟娘亲早就与你说过不止多少次了,想让你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当大官。”
    “孩儿不愿当大官,您和叔叔、大伯们,经常骂大官,大官不是好东西!”
    中年汉子叹气道:“然而,当了大官,就能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连你娶的婆娘,皆是顶漂亮的,这样的日子,你这臭小子,就不想拥有吗?”
    提起吃好、穿好、住好,小小年纪并不懂得太多的孩子,天真的问道:“是不是想吃多少冰糖葫芦,就能吃多少了?”
    几位汉子齐齐大笑。
    “傻小子,冰糖葫芦算什么,天下的珍馐美味,你想吃多少,便能吃多少!!”
    “哎呀,我的娘亲啊,成了大官,竟有这么多的好处?!”孩童好奇道。
    几位忙碌了半生的庄稼汉,笑着不语。
    成了那大官,当然是对自己有无尽的好处,但是为官不正的话,便会给百姓带来数不清的灾厄。
    只是,谁不想当大官啊?
    赵阙依旧笑着,唯剩心里一叹。
    “小兄弟,你既然不愿让我们称呼你一声先生,但总归是个读书人,比我们这些苦哈哈的庄稼汉地位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便称你一句小先生吧。”
    赵阙说道:“在下再推辞,就是不给各位大哥脸面了,小先生就小先生吧,在下厚颜无耻的应下就是了。”
    不单是中年汉子大笑了,连跟着他走的另外几位汉子,亦是不约而同的大笑。
    读书人说话真好听啊!
    孩童似乎经爹爹那么一说,顿时觉得,当大官好处无尽,一定得好生读书,将来考取功名,被朝廷录用,将来当大官,一来孝敬爹娘花钱供自己读书,二来每天都吃冰糖葫芦,三来娶个美娇娘给自己端茶倒水暖被窝生孩子,他还要对自己孩子说,你也得好生读书,将来也考取功名,也当大官!
    中年汉子说道:“先生,我叫刘大生,这是我家,放心的话,就把瘦马交给我二弟,二弟他自会给小先生的马,喂养好料。”
    一番言谈下来,他跟赵阙的关系迅速拉近。
    赵阙笑着把缰绳放在刘大生二弟手里,随着刘大生踏进家门。
    “婆娘!婆娘!”
    一进家,刘大生喊起来。
    从庖厨里走出了位中年妇人,第一眼就看到自己汉子抱着孩子,气道:“他都这么大了,你还抱着他作甚?赶快放下来,让他自己玩去。”
    “哎呀,咱俩年纪这么大了,才有这么一个娃,不疼着爱着,怎么行?”
    从两人的话语间,赵阙才知道,原来夫妇两人成亲以来,多年未育,终是在前些年有了扎着朝天辫的男娃。
    这男娃叫做刘学之,是刘大生用一袋子米换回来的好名字。
    刘学之生来便聪明,四五岁的年纪,在私塾里,一学就会,经常被先生表扬。
    就是脾性皮了点,时常被妇人打骂,刘大生可舍不得,刘学之是老刘家的命、根子,磕着碰着都得令他心疼,别看适才打刘学之的屁股,手上的力道,控制的好着呢!
    刘学之见娘亲不悦,挣扎着从爹爹的怀抱里滑下来,跑到妇人身旁,指着赵阙喊道:“娘亲你看!你快看!我们带回来了位小先生!”
    妇人早就看到赵阙了,不过是自家汉子领回来,她对自家汉子的为人处世极为有信心,清楚能被他带回家的年轻人,一定没问题,不会是那山中赵大胆的狗腿子。
    中年妇人把手上的水渍在围裙上擦干净,笑着说道:“小先生快请坐,先喝点茶水,我这就去烧菜,小先生尝尝我的手艺。”
    刘大生笑问:“婆娘,小先生都到家里来了,我与小先生喝点酒水,不过分吧?”
    妇人也是个会来事的,“不过分,当然不过分,小先生赶了老远的路吧?喝茶水前,不如去我家侧房洗漱一下?!”
    赵阙作揖回道:“多谢大哥大嫂,小生叨扰了。”
    家中有热水,汉子找来大水桶,给赵阙倒满,之后笑着转身把门关上。
    赵阙脱下衣服,思忖着,这便是憨厚淳朴的百姓啊,如何能忍得了,令他们受苦受灾?!
    此地看似祥和无事,然而,过不了多少时候,便说不定了,战火一旦被点燃,必会蔓延向整个大夏,小小农庄,莫说过自己的小日子了,躲也躲不过。
    洗漱干净身子。
    汉子提前把他自己的衣服放在一旁,他穿上,大了些,眼下有件暖和的衣服穿,便殊为不易了,哪管的了合不合身,携着换下的脏衣服出了房门。
    刘大生在院子里等他,一看到洗漱干净露出真容的赵阙,哎呀一声。
    妇人听到自家汉子惊呼,忙从庖厨跑出来。
    待她看到赵阙,亦是称赞不已。
    此般钟灵毓秀、丰神英毅的年轻人,尚是夫妇两人头一次见到。
    庄里最俊的年轻人,跟赵阙一比,简直是茅坑里的臭石头,不值一提。
    刘学之见到赵阙,纳闷道:“爹爹,咱们家里又来人啦?”
    刘大生摸着刘学之的小脑袋,笑道:“哪是外人啊,他便是小先生。”
    汉子忙道:“快进屋坐,屋里生了火炉,暖和!”
    妇人把赵阙的脏衣服拽过去:“小先生跟我家男人喝茶吧,脏衣服待我烧完饭菜,一道给你洗了。”
    赵阙客气道:“在下自己洗便好,哪敢劳烦大嫂。”
    “哎呀,客气啥样,小先生跟回自己家一样,别客气。”
    刘大生拽着赵阙进屋:“在庄外还把小先生误以为是赵大胆的细作,现在来看,赵大胆哪配得上小先生啊!赵大胆给小先生当狗腿子还差不多。”
    见屋前,赵阙看到院子里放着腊肉和一些蔬菜。
    心知,此是庄里的规矩,谁家来了客人了,便将家中的粮食送去一些。
    坐定。
    刘大生为赵阙斟茶。
    刘学之捧着书籍,好奇的打量赵阙。
    赵阙问道:“小家伙,一直看着我做什么?”
    刘学之害羞的躲了躲,方才说道:“二叔他们惊叹刘大杨家的闺女是从画上走下来的仙女,小先生比刘大杨的闺女还好看,岂不是从天上飞下来的真神仙?”
    刘大生咂摸着,觉得刘学之说的也不错。
    赵阙如此姿容,一辈子都得在庄里过活的汉子,哪里见过呀!
    “你却说错了,庄外长的比我更加英俊的男子,数不胜数,有机会,学之走出去瞧瞧,见见世面。”
    刘大生请赵阙饮茶:“我们注定一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哪有机会去见世面啊?我和他娘,还不是指望着学之认真跟着私塾里的先生学圣贤道理,以后考取功名,当了官,顺带着把我和他娘亲接出去住。”
    赵阙询问道:“跟我们一块走来的大哥们去哪了?”
    “哦,他们啊,各家有各家的事,小先生是学之发现的,在我家吃饭并住下,是庄里定下的规矩,小先生请看,他们刚刚送来了吃食,聊表心意,小先生万万不要觉得,他们怠慢了小先生呀!”
    刘大生解释道。
    赵阙慌忙站起,抱拳道:“大哥说哪里话,能把赵阙留下洗漱、吃饭,便是对赵阙天大的恩情了,哪会还想其他事!”
    “快坐下!快坐下!哎呀,小先生,我大字不识一斗,平生最敬佩读书人,但是,读书人的规矩,便令我头大了。”
    赵阙只能笑着坐下,敬刘大生一杯茶。
    庄里人烟不少。
    从庄外至刘大生的家里,遇见乡里乡亲的皆打招呼。
    从前,也不是没有外乡人到庄里寻住处,他们看到赵阙,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那……赵阙便不跟大哥多讲礼数了?”赵阙笑道。
    刘大生道:“适才不都说了嘛,小先生把这里当做自己家,别客气。”
    “大哥也不要再叫小先生了,把在下叫的汗颜不已,喊赵阙就行。”
    “好!大哥就喜欢直来直去!”
    刘大生问道:“你是从南扬州来的?”
    “嗯,南扬州青石城。”赵阙点头回。
    “前段时间也有过路人到此,听他们讲,南扬州的百姓过不下去起义了?”刘大生忧心忡忡的问道。
    也由不得他不担心。
    南扬州到庄里,觉的远,狼烟一起,说不定何时就烧到这里来了。
    赵阙思虑了下,回道:“我从家中负笈游学出来时,就听见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灾一下,数不清的百姓过不下去,纷纷举起了义旗,要为自己跟家人谋一条生路。”
    “唉,同是苦哈哈的百姓,他们的处境我能理解,刘家庄也是近几年日子才好过了点,前些年,蝗灾、水灾一个接着一个来,乡里人实在过不下去,携家带口的出去找活路,我跟弟兄几个,也是懂点功夫,天天上山打点野味、砍柴,补贴家用。”
    刘大生顿了下,盯着赵阙问道:“对了,南扬州的那些官老爷,便没开仓放粮?”
    “不知。”
    赵阙摇头。
    “对了,你负笈游学出来多时,不了解家乡事情有可原,但,南扬州乱了,你为什么还有心思继续走下去?不担心家里人吗?”
    刘大生起了几分疑心。
    赵阙回道:“大哥有所不知,家中父母早逝,是姑姑抚养我长大成人,我出来时,姑姑也走了。”
    “去了哪里?”
    “东海!南扬州的赋税太重了,即便没有这场大雪灾,百姓们也活的艰难,我跟姑姑商量着,我出来负笈游学,待以后考取功名,姑姑则去东海,投奔亲戚去了。”
    “说起东海,别看大哥久在刘家庄,从没出过远门,但也听过路人说,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东海附近实是膏腴之地,那里的百姓比咱们日子过的好多了。”
    赵阙颔首应是:“大哥说的不错,东海广袤,渔家打渔为生便能养活一家人,要是有几分真本事,下海随从官府经商,运气好的话,亦能日进斗金。”
    刘大生听的心里痒痒的,问道:“运气不好呢?”
    赵阙叹了口气:“不是被海寇所杀,就是被海中大浪所吞,何况,东海常有习武之人为非作歹,就算是正经过日子的渔家,也会被歹毒之人杀的家中不留一人。”
    “哎呀,岂不是说东海比咱们更凶险?”
    “这些年好多了,朝廷的东海水师负责清剿海寇,有东海水师在,习武之人收敛了许多。”
    “哼,官府也是做了几件好事。”
    赵阙问道:“适才我听大哥提起一人叫赵大胆,此人是谁?”
    刘大生瞬间咬牙切齿:“赵大胆端的是该千刀万剐,我们亦不知赵大胆出身何处,只知去年年中,这人带着一伙匪徒,挑选庄外不远的一座山当做了山寨,常常下山来跟庄里要钱要粮要女人,如此罪该万死的行径,我们当然不同意,就跟他们打!
    赵大胆身手高强,手下的喽啰也不是寻常之辈,庄里死了几个人,还带将他们逼退了。
    谁知,今年又有一伙匪徒投靠了赵大胆,此人在我们刘家庄吃了亏,应当是有所忌惮,可刘家庄附近的周家庄却遭了祸事,周家庄的不少钱粮全被赵大胆给抢去了,连带着死了好些人,女人不必多说,落在赵大胆的手里,定然没有好事!!”
    喝了口茶水,缓了下喉咙。
    “上个月,赵大胆派来了麾下的细作潜入我们刘家庄,想要摸清庄里的底细,被我们发现了,乱棍打了出去。”
    赵阙恍然大悟的点点头:“所以,我到了庄外,大哥同样把我认成了赵大胆的细作?”
    刘大生道:“正是,本来有人值守在庄外的,这不是到了饭点,换人值守,我去找不听话偷偷从家中溜出去玩闹的学之,遇见了赵兄弟。”喜欢如虎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如虎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798/33403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798/334034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