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钟粟的歪主意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钟粟的歪主意

推荐阅读: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逆天神尊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清都仙缘名侦探世界里的巫师御鬼者传奇凝真医路坦途谍影:命令与征服Fate梦幻旅程


    第二天,蔡王府便有了消息。
钟粟让陈旉带着人去了一趟老丘,对租给他的两千多亩土地进行了认领。
一切都没有意外,说两千多亩就是两千多亩,在签订租赁协议的时候,蔡王的人奉了赵似的王命,租金按两千亩地算,陈旉也不推辞,他知道这不是他可以干涉的。
目前,田亩种的不少农作物还没有收割,只等全部收割完毕,陈旉便可以带着人去规划第二年的种植了。
不知道是碰巧的原因,还是有别的因素在里面,这一大片地,居然和汴京大学商业街的西端只有一刻钟的时间,这样算起来和汴京大学也不算远,倒是方便了农学院的人。
至于耕作这两千亩地的农户,原来蔡王的那些佃户直接接收过来即可,倒不是多么麻烦的事情。
一切交割完毕,陈旉便赶回汴京大学向钟粟交差。
观风谷自从上次的秋社祭祀活动结束之后,再度变得稍稍平静了一些。
钟粟一般只要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往往喜欢在这观澜阁中读书。
眼前不远处便是一片天然形成的竹林屏风,那边则是艺术学院。
虽然没有什么具体的任务,但正常的训练是不会停下的。
因为有了秋社祭祀活动的成功演出,艺术学院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此时指望大量子弟涌入艺术学院学习,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却不乏一些贫苦农家子弟前来。
钟粟的原则是,向进艺术学院,必须得有一定的天赋,否则便是在这里浪费时间。
现在有芸娘和李师师把关,钟粟很是放心。
其实别的学院也是一样的,入学考试始终要严格执行,几乎不存在面试入学的情况。
这些日子以来,汴京大学也紧张起来了,毕竟秋闱的时间迫在眉睫,不少学子都有资格,必定要在秋闱上拼上一拼。
钟粟倒是猛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这次是赵佶登基的第一次考试,考试的内容钟粟居然依稀记得。
但他不敢肯定的是,因为自己的乱入,这场考试的题目到底会不会有变化?
大宋这个时期,八股文还没有出现,到了南宋之时,才有了雏形。
当然,想要学而优则仕,的确没有那么容易。
宋朝科考的题量相当大,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答一张卷子或者一道论述题答的好,就能获取功名。
以进士考为例,需要“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这其中以诗、赋、论三项为最重。
当然,诗赋的考试内容,也曾经因为党争有一届有有一届没有。
不过在钟粟看来,诗赋这东西,天赋还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是那些大家,或许写一些理论文章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想要写出文质兼美的诗词,的确颇有难度。
至于考试的类别,最主要的自然是进士科,这也是一般读书人的首选。
现实情况就在那里,中进士者日后往往仕途非常乐观,类似于后世以高学历考取的选调生,往往有可能爬到宰辅的高位。
但如果考取的只是普通的诸科,至于明经、明法之类,显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前途要坎坷得多,最终能做到高官的人寥若晨星。
还有其他一些小科,即使考中,也不过终生是个小业务官,或者一直在底层混,想要进入中层干部或者高层干部行列,几乎没有什么可能。
但进士科的竞争同样无比激烈,所以如果自己真的不怎样,选择诸科倒也是明智之举,就像后世的考公务员,那些好的职位,竞争往往无比激烈,千里挑一也很正常。
既然实力不济,还不如玩玩诸科,而且诸可的选择也有很多,比如有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明经、明法之类的。
当时钟粟申请开通的理工科,也被归入了诸科之列。
除了这些,还有一种叫做“制科”的特殊形式,差不多算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小范围考试。
这种考试形态源于汉朝的射策,唐代已经非常普遍,到宋朝,逐渐形成了一些“常科”性质的制科,也就是经常重复考试的制科题目。
比如宋太祖时设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三科。还有宋仁宗时设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明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吏理可使从政、识洞韬略运筹帷幄、军谋宏远材任边寄六科,都是从唐朝承袭来的。
制科考试的范围虽然不大,应试者的资格却放得很宽,不论是在任官员,还是山野小民,都可由宰相重臣举荐参加考试。
当然,已经中过进士的人也可以参加制科考试。
这便有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情况,比如北宋名臣富弼,那也是学霸级的人物,第一志愿当然是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可偏偏这一年,他老丈人晏殊当主考官,按照大宋的考试制度需要回避,不得已之下,他只得参加当年的制科考试。
再如苏轼、苏辙兄弟,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诸科,直接考取了进士科并大获全胜。
但这两兄弟是什么人物,自视甚高的他们,当然要挑战一下金字塔,所以后来又双双参加了制科考试,进入第三等。
据史料记载,苏轼考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至于这是不是有目的的选择就不知道了,只是到了后来,他经历了多重磨难后,发表了一句感叹:“当年应制科考试,成绩甚优,于是飘飘然自以为真的可以‘直言极谏’了。殊不知谏一回灭一回,如今灭到黄州凉快来了。”
可见报考专业后后来从事的职业以及发展前途并不是一致的,后来的际遇以及做人处事的方式,都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
钟粟倒是没想着,自己的徒子徒孙非要考进士、冲制科,那毕竟是少数人的游戏,能混上去几个算几个,无须挤破头地干。
反之那些诸科,钟粟反而觉得很重要,毕竟自己的书院所学庞杂,所以如果能够考取诸科的人数较多,倒是有个人数的优势。
这些人虽然都会进入大宋的基层,但基层其实也有可怕的力量,他们如果占据了大宋的基层,才会把自己的思想传递下去。
说来说去,那些载舟覆州的人,还不是被基层领导的芸芸百姓嘛。
至于高层,反倒不是太紧要,曾布章惇都已经被自己搞定了,没什么可担心的。
为了这次的秋闱,钟粟倒是打起了一些歪主意。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778/189133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778/189133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