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喂狗或者招安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种师道还是要走了。
如果还可以的话,他真的很想再多留一些日子。
在钟粟的汴京大学,他学到了军营中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他也明白,即使回到朝廷,这些东西同样不会接触到。
“钟侯爷,这些日子,末将在书院受益匪浅。
虽说生产建设兵团是朝廷诏令,但末将并不糊涂,这一切主要还是钟侯爷的谋算。”
种师道已经由一开始的不解,变成了对钟粟的全面肯定。
他更多的时间处在边军中,虽然对朝中的一切也知道不少,但毕竟相隔千里,所以并没有什么影响。
边军真正关心的,无非就是粮草是否及时到位,军饷是否按时发放。
有战事发生的时候,如果能够活着回来,显然就是赚了。
就算是种师道这样的将领,真正在意的还是朝廷的用兵动向和决策的正确性,别的管不着也无需管,甚至还得躲着点。
大宋忌惮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既希望他们能够战无不胜,又希望他们对朝廷保持绝对的忠心,当然也想让他们没有多少加官进爵的需求。
可事实上,这样的要求,对于人类根本不适合,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倒是有可能做到。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钟粟这样的乱入型先知。
事实上,他所拥有的优势也就仅仅两个,一是对大宋人物和走势的了解,另一个是从后世带来的一些先进理念和经验。
就像眼前的种师道,如果多给他几年的寿命,如果皇帝对他足够的信任,凭借大宋的国力和积累,加上主场作战的优势,区区女真根本不在话下,甚至都不会有岳飞什么事情,民族英雄都有可能被改写。
“种将军过誉了,别想太多了,此去兰州山重水复、关山万里。
到了之后捎封信来,你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朝中这里有我在,不会有什么变化。”
钟粟当然知道种师道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虽然在这几天中,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实力。
但大宋可不是一天两天变成这样的,有些想法根深蒂固,可不是随便就能改变的,他也只能这样对种师道说,多给他一些信心。
“钟侯爷的话我自然相信,这些时日,我知道了很多钟侯爷的事情。
不过我也想劝钟侯一句,如果势不可行,不必太勉强。
我大宋有史以来想做大事的人也不少,但结局如何,钟侯想必也很清楚。
末将这么说,并不是对钟侯没有信心,我想钟侯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种师道说完了这句话,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显然是想了好久才这么说的。
“将军不必担心,我会用时间来证明这一切的。
最后再说一句,事成之日,种将军必定为北伐大元帅,到时候还望将军莫辞辛劳。”
这话钟粟本来是不想说的,但种师道离开在即,钟粟还是忍不住剧透出来了。
听到这句话,种师道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异。
这种差事,身为武将,没有人没想过。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梦想。
但事实上,这不但需要超级强大的能力,还需要超级逆天的运气。
现在已经奋斗了大半生的种师道,早已觉得自己不可能有这么好的运气。
可今天这句话在钟粟的嘴里说出来,他总感觉好像居然有了那么一点儿意思。
即便如此,也就那么一点儿一闪而逝的意思,瞬间便消失在了自己的脑海中。
种师道不再说话,向着钟粟拱了拱手,便转身上了钟粟赠给他的马车。
种师道离去,除了带着朝廷的诏令,还有钟粟给他准备的一大沓资料之外,钟粟还给他装了一车的种子和琉璃之类。
这些琉璃,是种师道在兰州建造暖棚最重要的材料。
琉璃厂虽然建起有一些时间了,但透明度较高的琉璃,良品率依然很低。
之前囤积下的被张商英带走了七七八八,这次幸好种师道的路途远,来汴京时多耗费一些时间,琉璃这些日子又加紧烧制,才勉强够种师道带走的。
看着告罄的琉璃仓库,钟粟叹了一口气。
高产作物虽然已经让大宋上下万分惊诧,可对钟粟来说,还是远远不能满足。
透明塑料这种材料,在大宋是死活造不出来的,琉璃似乎是目前唯一的可替代品。
可惜这种东西实在没办法大规模生产,否则全国普及琉璃大棚,冬天照样可以嚣张无比地大吃蔬菜水果。
现在,因为朝廷以政策的形势进行推广,四大生产建设兵团也在四处战略要地普及,三种高产作物最多一两年,就会在大宋的土地上到处都是。
其实,这时候要做的思想准备,就是人口基数的大幅增长。
对于这一点,钟粟其实已经有了后手。
打下了幽云十六州,自然会收获大量的土地。
除了这个,大宋周边还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土地,白白浪费实在太可惜。
就像种师道要去的兰州,这里曾经是北宋和西夏反复争夺的地方,居民的数量明显少很多。
光有土地,没有居民,跟没有控制的感觉差不多。
人口基数如果真正暴涨,倒是可以选择在这里创业。
当然,这些问题,种师道其实也想到了。
在前往兰州的一路上,他已经基本跟上了钟粟的思维模式。
兰州之行,要做些什么,他心里非常清楚。
可做完了这些,接下来又干什么,他真的没想过。
至于钟粟所说的收回幽云十六州,他反而不再考虑。
朝廷的每发布一项决策,往往关乎着千万生灵的命运。
政策的实施过程,也左右着对国家的命运。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北宋的两党之争,有时候看起来甚至很儿戏。
事实上,每一项政令的实施,往往也是朝廷深思熟虑的结果。
虽然两派都有他们的私心,都有利益的因素,可利益归利益,还是得考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双赢。
钟粟觉得还算满意的是,在自己的各种努力之下,大宋总算有了一旦成功的模样。
虽然赵佶这家伙,如果有外敌入侵,还有可能产生卷铺盖卷走人的想法,但前提是外敌能够打到汴京城下。
只要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赵佶应该还不至于出现裆下颤抖的情况。
至于朝中的重臣,现在正被自己一个个地收拾服帖。
就像前几日的高澄,不管是出自什么目的,也不管是他到底是在为什么人服务,目的是想干什么,总之都属于危险分子。
他能够主动跳出来,还真是一件好事情。
现在,一个隐患又被发现了,至于他背后的大人物,迟早会跳出来的。
就算不跳出来,钟粟迟早也要将他揪出来喂狗或者招安。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778/189131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778/189131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