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替人愁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神州战神、女总裁的王牌高手、全能真千金她马甲又被拆了、代号修罗、网游之横行天下、三国之凤舞九天、剑帝、御天、天界淘宝店、
王棣尝与苏轼深入交谈了一回,为免引发对方抵触,尽量委婉用词,但意思是表诉清楚了的。
性格决定命运。所谓文如其人,苏轼是开豪放派词风的宗师级人物,性格自也是豪放直率,直如苏辙所评价:“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这种性格进入官场就极易成为不愿随波逐流的性格官员。这种官员如果在盛世明君治下,或许会被人所容忍和理解,但是恰巧他处在新旧党争的时代,这样的个性和才名就必然为他带来不少麻烦。
他的坎坷仕途,之所以二起二落,首先是因为身处新旧党争的复杂历史背景,根本原因是他直率的个性和不随波逐流的政治态度,加上他超高的人气和名声,方使他成为这场著名变法带来的新旧党争的牺牲品。
王棣言词诚恳,流露殷殷期盼之意。
苏轼沉吟半晌,指指王棣,笑道:“你这后生倒是看的透彻,倒似浸淫官场经年的野狐精,却是让某看不透了。”
顿了顿,他喟然叹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
王棣如是说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非智者所为。”
不待苏轼反驳,他继续说:“退,并非是投降,而是为了积攒能量留待有利时机出击。坚持诚然可贵,但若作无用功就太不值。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有时候放手割舍不是妥协丢弃,而是为了更好的拥有。”
苏轼若有所思,沉吟不语。王棣说的这些,他又何尝不知?只是脾性使然,有些东西实难改变,若非如此也不会致此了。不过,王棣恳切之词还真的让他有所触动并沉下心来思考。
王棣原也没想过能一蹴而就,只愿多多少少影响到苏轼,至少能得善终吧。
六、七两个月,王棣似乎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书房读读写写,要么让聂、蔡二女弹个琴唱个曲,悠哉悠哉。也会出门访友,走动最多的是苏府,偶尔去拜会拜会李格非,再见见宗泽。哦,与高俅是难得见了,据说对方愈发受赵佶信重了,一手蹴鞠绝活让主子赞不绝口。
对小屁孩赵佶,因先入为主之故,王棣全无好感。在管理国家上,大宋历位帝王都远强于这位艺术气息浓郁的大书法家。在那个时空,赵佶在位期间追求奢靡、政治腐败、外交不力,以致民怨四起并埋下北宋靖康年间亡国的祸根。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在位时重用蔡京、童贯、王黼等奸臣,使北宋走向灭亡的道路,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但无所事事只是表象,事实上他很忙。
家大业大的,养家糊口委实不易。
在江宁时,靠着百亩良田及几处庄园,王家勉强可算中层阶级,但其实开支用度是捉襟见肘的。
想想也对,王安石逝世后,这一脉并无人出仕为官,王旁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屑于商贾之道,算是无担当的。问题在于,不管哪个时代,读书都是最要耗费的,寻常百姓一家子省吃俭用也只勉强供得起一位读书人。王旁、王桐两个十指不沾阳春天的文弱书生,虽无奢靡之风,但俱是缺乏谋生手段的。早些年若非王安礼帮衬着,这日子还真不好过。
玩珠峰结庐守孝,王棣想了些“金点子”,诸如白酒提纯、菜式变新之类,倒是算生财有道。当然,这些事他是不会出面经手的,都交与庄园管事,也是从西军退下来的老卒。再后来与“染墨轩”合作,算是技术入股,这方是正经生意。那许三多是个极其精明、有见魄力的生意人,很懂营商之道,甘愿分给王棣股份,貌似吃亏,其实也是长线投资,就赌王棣能长成参天大树。至少就目前而言,许家是赌了的。
开源节流,节流只是无奈的手段,关键在于开源。虽然“染墨轩”的收益较为可观,但仍有不足。
那日在“王小姑正店”听了张十一说了一段“飞龙全传”,见他人前摇扇醒木拍桌,口若悬河抑扬顿挫,时不时说上一大段贯口,嘴皮子功夫着实了得。而且,这张十一并非全盘照着话本讲说,而是自己加了些东西,更显悬念迭生,让听者只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思维一直在跟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这便很难得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嘛,推陈出新,自然而然的夹带私货,非但不会与原作格格不入,反而更加饱满生动,是需要真功夫的。
彼时的勾栏极为繁荣热闹,每天的表演内容可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汇集了各种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文体娱乐形式。每一个勾栏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设施也不一样。表演的形式包括:杂剧、滑稽戏、说书、说诨话、歌舞、傀儡戏、皮影戏、七圣法、踢弄、蹴鞠、相扑等节目。
勾栏中中尤以杂剧、滑稽戏、说书等表演最受欢迎,因为勾栏中这些表演的兴盛,宋代还发展出专门向瓦子的表演提供脚本的文人组织——书会。书会原本是民间学校,由于宋代文艺商品的繁荣,书会渐渐地参与为瓦子演出的杂剧、讲史、诸宫调等通俗文艺编写文学脚本。瓦子也会将部分演出费用分给书会。
在瓦子勾栏之中,这些表演既为市井百姓提供了娱乐生活,也让很多历史、文学故事得以流传。尤其是书会提供的文字脚本,也让很多杂剧、说书都得以保存流传。对于宋朝的市井百姓来说,勾栏瓦舍也是一个涨知识的地方呢!
其时社会上流行的书目类别主要有“灵怪之门庭”、“烟粉之总龟”、“传奇”、“公案”、“朴刀局段”、“杆棒之序头”、“神仙之套数”、“妖术之事端”等。
譬如“朴刀局段”有“大虎头、李从吉、杨令公、十条龙、青面兽、季铁铃、陶铁僧、赖五郎、圣人虎、王沙马海、燕四马八”等十一个书目。朴刀是一种军中常用的兵器,这种段落以朴刀为名,大致是以军人、贼人等强人身份的江湖故事为主,还参杂有部分历史人物的事迹来牵强附会,以人说事,以事衬人,供娱乐教化使用。
所谓的“杆棒之序头”,同样以武器为名,自然是以杆棒武艺为核心的,区别在于这个类别中所讲的故事总体来看虽然也沉沦下流,但发迹之人尚多,或身份本崇高而下落,或家世衰弱后又复振,或是行侠仗义于江湖,大体比较正面。
小说之兴,始于宋仁宗。于时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主垂衣之暇,命教坊乐部纂取野记,按以歌词,与秘戏优工,相杂而奏。是后盛行,遍于朝野。盖虽不经,亦太平乐事。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便如是言说:“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故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即快。”
这时的说书人,只凭三寸舌,褒贬是非;略咽万余言,讲论今古。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回。
说书人必须具备四项伎艺:曰得词,念得诗,说得话,使得砌。“砌”就是插科打诨,滑稽诙谐的言语动作。使砌就是随时穿插运用幽默语言与滑稽的演艺动作。
时人尝云:“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合生与起令、随令相似,各占一事。”
张十一惯擅说小说,在京中甚有名气,那日乃是被“王小姑正店”的东西请了去捧场子,平素却是在勾栏租了棚子说书,且带了数个徒弟,也算是颇懂生计的。
前世相声、小品、二人转之类的娱乐项目尚属红火,评书却已日薄西山,只在夹缝中苦苦生存。王棣见那张十一说的精彩,又擅调节气氛、捕捉听众心理,便动了心思。要知道他脑子里可是装着无数个精彩故事的,如“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什么的,即便没有精力一一付诸文字,但只要将主要故事情节写了出来,相信似张十一这样的说书艺人一定能编出精彩的话本来,是以那日便约了张十一一叙。
张十一其实才三十多岁,但因面相出老,瞧着倒是像个小老汉,听王棣说了合作之事,当即便想拒绝,倒是见王棣气度不凡,恐得罪了贵人,一时踌躇不语。
不见兔子不撒鹰哪,王棣早有预料,只将《射雕英雄传》第一回娓娓道来。当然,其中朝代、人名都作了改变,只凭空捏造出了一个朝代,反正现今的话本小说不乏光怪陆离、灵怪妖术之流。
张十一是个识货的,听王棣说了第一回,便断定这个故事一定会火,又听王棣说像这样的小说故事能让他说上一百年不重样,又称会专门找寻一块场地供他说书,张十一只需好好说书,其他毋需理会,收益便能比现在翻上一番甚至两番,至于具体细节可以签下文书。
三天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张十一应允下来。
又过了半个月,可供五百人入座的“古今传奇”话剧社开张,张十一登台亮相,讲的正是修改后的“射雕英雄传”。喜欢大宋河山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河山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性格决定命运。所谓文如其人,苏轼是开豪放派词风的宗师级人物,性格自也是豪放直率,直如苏辙所评价:“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这种性格进入官场就极易成为不愿随波逐流的性格官员。这种官员如果在盛世明君治下,或许会被人所容忍和理解,但是恰巧他处在新旧党争的时代,这样的个性和才名就必然为他带来不少麻烦。
他的坎坷仕途,之所以二起二落,首先是因为身处新旧党争的复杂历史背景,根本原因是他直率的个性和不随波逐流的政治态度,加上他超高的人气和名声,方使他成为这场著名变法带来的新旧党争的牺牲品。
王棣言词诚恳,流露殷殷期盼之意。
苏轼沉吟半晌,指指王棣,笑道:“你这后生倒是看的透彻,倒似浸淫官场经年的野狐精,却是让某看不透了。”
顿了顿,他喟然叹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
王棣如是说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非智者所为。”
不待苏轼反驳,他继续说:“退,并非是投降,而是为了积攒能量留待有利时机出击。坚持诚然可贵,但若作无用功就太不值。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有时候放手割舍不是妥协丢弃,而是为了更好的拥有。”
苏轼若有所思,沉吟不语。王棣说的这些,他又何尝不知?只是脾性使然,有些东西实难改变,若非如此也不会致此了。不过,王棣恳切之词还真的让他有所触动并沉下心来思考。
王棣原也没想过能一蹴而就,只愿多多少少影响到苏轼,至少能得善终吧。
六、七两个月,王棣似乎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书房读读写写,要么让聂、蔡二女弹个琴唱个曲,悠哉悠哉。也会出门访友,走动最多的是苏府,偶尔去拜会拜会李格非,再见见宗泽。哦,与高俅是难得见了,据说对方愈发受赵佶信重了,一手蹴鞠绝活让主子赞不绝口。
对小屁孩赵佶,因先入为主之故,王棣全无好感。在管理国家上,大宋历位帝王都远强于这位艺术气息浓郁的大书法家。在那个时空,赵佶在位期间追求奢靡、政治腐败、外交不力,以致民怨四起并埋下北宋靖康年间亡国的祸根。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在位时重用蔡京、童贯、王黼等奸臣,使北宋走向灭亡的道路,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但无所事事只是表象,事实上他很忙。
家大业大的,养家糊口委实不易。
在江宁时,靠着百亩良田及几处庄园,王家勉强可算中层阶级,但其实开支用度是捉襟见肘的。
想想也对,王安石逝世后,这一脉并无人出仕为官,王旁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屑于商贾之道,算是无担当的。问题在于,不管哪个时代,读书都是最要耗费的,寻常百姓一家子省吃俭用也只勉强供得起一位读书人。王旁、王桐两个十指不沾阳春天的文弱书生,虽无奢靡之风,但俱是缺乏谋生手段的。早些年若非王安礼帮衬着,这日子还真不好过。
玩珠峰结庐守孝,王棣想了些“金点子”,诸如白酒提纯、菜式变新之类,倒是算生财有道。当然,这些事他是不会出面经手的,都交与庄园管事,也是从西军退下来的老卒。再后来与“染墨轩”合作,算是技术入股,这方是正经生意。那许三多是个极其精明、有见魄力的生意人,很懂营商之道,甘愿分给王棣股份,貌似吃亏,其实也是长线投资,就赌王棣能长成参天大树。至少就目前而言,许家是赌了的。
开源节流,节流只是无奈的手段,关键在于开源。虽然“染墨轩”的收益较为可观,但仍有不足。
那日在“王小姑正店”听了张十一说了一段“飞龙全传”,见他人前摇扇醒木拍桌,口若悬河抑扬顿挫,时不时说上一大段贯口,嘴皮子功夫着实了得。而且,这张十一并非全盘照着话本讲说,而是自己加了些东西,更显悬念迭生,让听者只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思维一直在跟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这便很难得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嘛,推陈出新,自然而然的夹带私货,非但不会与原作格格不入,反而更加饱满生动,是需要真功夫的。
彼时的勾栏极为繁荣热闹,每天的表演内容可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汇集了各种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文体娱乐形式。每一个勾栏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设施也不一样。表演的形式包括:杂剧、滑稽戏、说书、说诨话、歌舞、傀儡戏、皮影戏、七圣法、踢弄、蹴鞠、相扑等节目。
勾栏中中尤以杂剧、滑稽戏、说书等表演最受欢迎,因为勾栏中这些表演的兴盛,宋代还发展出专门向瓦子的表演提供脚本的文人组织——书会。书会原本是民间学校,由于宋代文艺商品的繁荣,书会渐渐地参与为瓦子演出的杂剧、讲史、诸宫调等通俗文艺编写文学脚本。瓦子也会将部分演出费用分给书会。
在瓦子勾栏之中,这些表演既为市井百姓提供了娱乐生活,也让很多历史、文学故事得以流传。尤其是书会提供的文字脚本,也让很多杂剧、说书都得以保存流传。对于宋朝的市井百姓来说,勾栏瓦舍也是一个涨知识的地方呢!
其时社会上流行的书目类别主要有“灵怪之门庭”、“烟粉之总龟”、“传奇”、“公案”、“朴刀局段”、“杆棒之序头”、“神仙之套数”、“妖术之事端”等。
譬如“朴刀局段”有“大虎头、李从吉、杨令公、十条龙、青面兽、季铁铃、陶铁僧、赖五郎、圣人虎、王沙马海、燕四马八”等十一个书目。朴刀是一种军中常用的兵器,这种段落以朴刀为名,大致是以军人、贼人等强人身份的江湖故事为主,还参杂有部分历史人物的事迹来牵强附会,以人说事,以事衬人,供娱乐教化使用。
所谓的“杆棒之序头”,同样以武器为名,自然是以杆棒武艺为核心的,区别在于这个类别中所讲的故事总体来看虽然也沉沦下流,但发迹之人尚多,或身份本崇高而下落,或家世衰弱后又复振,或是行侠仗义于江湖,大体比较正面。
小说之兴,始于宋仁宗。于时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主垂衣之暇,命教坊乐部纂取野记,按以歌词,与秘戏优工,相杂而奏。是后盛行,遍于朝野。盖虽不经,亦太平乐事。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便如是言说:“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故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即快。”
这时的说书人,只凭三寸舌,褒贬是非;略咽万余言,讲论今古。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回。
说书人必须具备四项伎艺:曰得词,念得诗,说得话,使得砌。“砌”就是插科打诨,滑稽诙谐的言语动作。使砌就是随时穿插运用幽默语言与滑稽的演艺动作。
时人尝云:“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合生与起令、随令相似,各占一事。”
张十一惯擅说小说,在京中甚有名气,那日乃是被“王小姑正店”的东西请了去捧场子,平素却是在勾栏租了棚子说书,且带了数个徒弟,也算是颇懂生计的。
前世相声、小品、二人转之类的娱乐项目尚属红火,评书却已日薄西山,只在夹缝中苦苦生存。王棣见那张十一说的精彩,又擅调节气氛、捕捉听众心理,便动了心思。要知道他脑子里可是装着无数个精彩故事的,如“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什么的,即便没有精力一一付诸文字,但只要将主要故事情节写了出来,相信似张十一这样的说书艺人一定能编出精彩的话本来,是以那日便约了张十一一叙。
张十一其实才三十多岁,但因面相出老,瞧着倒是像个小老汉,听王棣说了合作之事,当即便想拒绝,倒是见王棣气度不凡,恐得罪了贵人,一时踌躇不语。
不见兔子不撒鹰哪,王棣早有预料,只将《射雕英雄传》第一回娓娓道来。当然,其中朝代、人名都作了改变,只凭空捏造出了一个朝代,反正现今的话本小说不乏光怪陆离、灵怪妖术之流。
张十一是个识货的,听王棣说了第一回,便断定这个故事一定会火,又听王棣说像这样的小说故事能让他说上一百年不重样,又称会专门找寻一块场地供他说书,张十一只需好好说书,其他毋需理会,收益便能比现在翻上一番甚至两番,至于具体细节可以签下文书。
三天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张十一应允下来。
又过了半个月,可供五百人入座的“古今传奇”话剧社开张,张十一登台亮相,讲的正是修改后的“射雕英雄传”。喜欢大宋河山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河山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483/83760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483/837609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