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汉中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111章 汉中               第111章 汉中 汉中郡。 作为墨君的封地,此地距离咸阳仅有二百多公里。 若是单人快马,只需两日不到便可由咸阳赶至汉中。若是乘坐马车,则需要差不多两天两夜。但若是装满货物的商队行进,却至少需要花费七八日乃至更长的时间。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便是因为咸阳与汉中之间,隔着一座号称中原龙脉的“秦岭”。 秦时世界与正史世界不同,如今咸阳与巴蜀之间,已经初步开辟出了后世那条著名的“蜀道”雏形。 但即便如此,这条“蜀道”目前也只能供应小股人马前行,在当下大批商队想要穿越秦岭,依旧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不过除了交通之外。 作为封地而言,汉中几乎也没有其他太多的缺点了。 汉中郡位于一处盆地,由汉江中部贯穿而过,形成了一大块适宜农作物种植生长的冲积平原。 在当下这个粮食代表一切的年代,单凭这么一大块适宜种植粮食的土地,便已经足以让汉中成为一块上等封地了。 三日前。 墨君为嬴政解决了军粮的问题之后,便从咸阳出发来到了汉中。 在秦国当官没有后世那么多朝会,一般情况下,除非是遇到事情,秦王才会找到对应部门的官员,几人开个小会,商讨一下。 而这一届秦王嬴政,大抵是小时候权利丢失太多,导致现在没什么安全感。 因此现在不管是秦国的大事小事,他全部都要一手抓,搞的秦国其他官员平时都没什么事做。 就像是墨君这个治粟内史。 一年十二个月,除了每年的春种与秋收时节,可能会稍微忙一点之外。 其他至少有十个月时间,基本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这官当的,想想就开心······啊不。主要是那个,那个······噗! 额咳~不要误会。 其实摸鱼也没那么爽,否则墨君现在也不至于闲的跑来汉中了。 “老人家,你可知道‘回头山’在哪个方向?” 三辆马车停靠在一处田埂附近,此时的墨君正穿着一身粗布麻衣,毫无形象的坐在一棵树下,与一名体型瘦小,面黄肌瘦的老农,有一茬没一茬的聊着天。 这一趟墨君来到汉中,目的有二。 其一是为了盖房子。 汉中与南郡不同,南郡曾是楚国国都所在之地,当地的经济、商业、娱乐发展都已经相当完善,所以当初上任南郡后,墨君可以直接在那边享受到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娱乐活动。 但汉中却不一样,相对于中原地区,曾与羌族毗邻,且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的汉中郡,以往与秦国一样,都属于蛮荒之地。 汉中人口分布散落,这里别说是商业娱乐,甚至就连一座成规模的城池都没有,最大的人口聚集之地,也只有‘县’级单位。 不过墨君身为‘圣平君’,同时还是汉中郡的‘领主’,自然不可能在这里连一座府邸都没有。 但普通的府邸显然无法满足墨君的需求,毕竟如今他的府中光是需要种植的“灵药”就有几十株,这玩意儿除了需要“生长灵液”外,对于环境需求也极高。 再加上自己的【药园】,以及即将打造的【兽园】,都对地形环境有一定要求。 又想到汉中和秦岭相交,作为“中原龙脉”,秦岭环境极为复杂,但也极其适合多样性植物的生长。 考虑到种种因素。 墨君便决定干脆找一块风水宝地,重新修建一座“墨府”。 结果就在墨君刚刚提出这件事之后,竹叶青忽然开口,给他推荐了一个地方。 ······ “回头山?你这娃去那地方干啥?那可不是一个善地啊!里面毒虫蛇蚁,瘴气毒雾多得很,进去那地方的人,还没几个人活着出来呢!” “嗨!咱就是冲着那里面的‘毒虫蛇蚁’来的,老人家恐怕不知道,现在这些‘毒虫毒花’要是能炮制一下,放到外面那都是能当药材卖的。” 墨君大喇喇的开口道。 树下的老农上下打量了一眼墨君,随后眯着眼睛道:“听你这娃的口气,伱这是准备来汉中做生意来了?要是这样的话,那老汉还是劝你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吧!” “在这地方,没有县令大人的允许,不会有人把东西卖给你的。” 墨君目光一闪,诧异道:“哦?老人家,这话怎么说?” 老农叹了口气,道:“唉~~因为早在好几年前,咱们这黑石县的县令就已经下了文书,以后家家户户所有的东西要想对外售卖,都只能卖给官府。如果要是被发现私自卖给别人的话,就会被抓起来,轻则挨一顿打,重则连累所有家里人都会被关进牢狱。” 墨君面露意外,随后试探着开口道:“居然还有这种事?不过要是官府全收的话,似乎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吧?”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就一直主张‘重农抑商’政策。 不过秦国的‘重农抑商’稍微有一点点特殊,因为他抑制的仅仅只是本国的商业,对于他国商人进入秦国行商,不仅不反对,甚至还有一些免除关税的政策。 最简单的例子。 秦国的税赋极其复杂,但总体估算之后,本国商人的商税,差不多在“十取二”的水平。 但他国商人在秦国行商,商税却仅仅只需要“十二取一”。 所以大多数秦国的大商人,都会在他国行商,包括墨君自己的【熊出墨商会】也一样。 但即便如此。 秦国也只有少部分达官贵族才具备行商资格。 原因很简单,因为税赋重仅仅只是一方面,商鞅的“重农抑商”之法,真正的抑制不在于多高的税赋,而是他从根本上断绝了普通人进行商业活动的可能性。 商人为贱籍,若是没有足够的背景庇护,普通人一旦行商,不仅税赋更重,包括之后的“征兵徭役”,统统都是商人优先。 以及其他一系列抑制商业活动的律法,都有着差不多的效果。 所以现在的秦国,大多数偏远地区的普通人就算有时想买卖东西,都没有门路。 这也是为什么墨君会说有官府统一收购货物,不完全是一件坏事的原因。 “唉?别提了!” 听到墨君的话,老农脸上的愁苦之色更深,缓缓道:“以前这也会有一些外地的商人过来收购山货,那时候那些外地商人虽然也会压价,但忙活下来,也能赚三五十个大钱,给家里添个一两石粮食。” “可现在官府开始收购之后,一年趁着农闲时忙里忙外,到山里捡一点山货,到最后卖出来,有时连十个大钱也拿不到。” “这么少?” 听到老农的话,哪怕是墨君都不由得惊了一下。 十个大钱才多少? 就算墨君当初刚穿越过来,在秦军里面服徭役的时候,一天的工钱都有六个大钱了。 “谁说不是呢!后来有人看到官府收购的价钱这么低,干脆就不弄山货了。结果后来官府干脆发布了强制命令,每年每户必须售卖足够的山货,否则就要把人抓进牢里关起来。” “我们村里之前有一户人家不愿意听从,官府的人就把他抓进牢里关了三天。结果三天后出来,整个人都没人形了,没过多久就死在了家里。” 似乎也是冤屈憋在肚子里太久,所以今天墨君问起,老农也是大吐了一番苦水。 墨君安静的听完,目光微微闪烁。 他这次前来汉中,第一个目的是为了盖房子, 而第二个目的就是为了视察。 毕竟汉中作为自己的封地,于情于理,墨君都应该对这地方了解一番。 另外。 之前深夜与嬴政的一番对话,也让墨君明白,凭他现在能力,还无法改变整个秦国,乃至整个天下。 但如果只是打造出一个可以让自己享受的“桃源乡”,墨君自己感觉自己努努力应该还是可以办到的。 所以这一趟来到汉中,墨君才会专门换了一身衣服,目的就是为了先实地考察一下汉中的风土人情。 然后再做计划和打算。 结果没想到。 自己这才刚刚来到汉中没多久,就从已经从一个老农口中探出了这么多情报。 “这些地方贵族还真是一个鸟样,一点都不带变的啊!” 墨君心中也是有些无奈。 本来来之前,墨君心里还抱着一丝侥幸,也许汉中距离咸阳比较近,可能和南郡会有一点不一样。 然而现实却告诉他,如今秦国各个地方郡县,真的就是一个鸟样。 之前南郡是这样。 现在的汉中郡同样也是一样。 也难怪后期大一统之后,秦朝垮台的那么快,现在这些地方贵族,完全就是埋在秦国内部的一颗颗地雷啊! 和墨君吐了一番苦水后,时间也差不多到了巳时,如今普通人家一般只吃两顿饭,巳时就是第一顿饭的时间。 墨君看着老农从旁边掏出一个布袋,打开后,里面只有一个不足成人拳头大小,用夹杂着少量稻壳的米饭,与一些暗绿色的菜蔬搓成的饭团。 其它什么都没有。 “老人家,你第一顿就吃这么点吗?” 墨君忍不住问道。 他自然不会觉得这饭味道难吃,毕竟当下就算绝大多数贵族家里,饭菜的味道也都相当寡淡。 主要是这个饭团的份量太少了,一个饭团全部加起来,恐怕也就二两左右。 “是啊!” 老农点点头,随后还下意识的护了一下,似乎生怕墨君抢他的饭一样。 “我记得去年汉中的粮食收成还是很不错的,怎么就吃这么一点?” “唉~~” 提到这里,老农又是一声叹息,道:“收成再高也没用,粮食都上交了。” 墨君皱眉道:“上交了?就算是交了粮税,应该也还剩下不少粮食啊!” 秦国的粮税确实很重,正常年景,平均一亩地要收三成粮食。而若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战况紧急,粮食短缺的时候,秦国的粮税甚至可能收到五成到六成。 但近两年因为有墨君兜了一把底,帮助秦国搞了不少外快,所以这两年全国都是按照三成标准收的粮税。 所以就算现在粮产不高,但普通人也不至于只有这么点收成。 老农摇头道:“不光是粮税,还有地租呢!” “地租?” 老农苦涩道:“老汉这几亩田,现在都是从主家那里租来的,每年除了三成粮税外,还要另外上交三成粮食,作为地租交给主家。” 墨君眉头皱的更深,问道:“老人家自己家里难道没有田地?” “以前是有的,不过五年前,老汉家里这十几亩田都被人买去了。一亩田给了老汉家里一个大钱。” 说到最后,老农脸上也是露出一丝悲凉之意。 封建时代。 土地堪称是一家人的命根子。 而现在竟然有人只用了一个大钱一亩田的价格,就从老农手里买走土地,可以想象对方究竟用了什么手段。 墨君眯着眼,接着道:“像老人家这样卖掉田地的人多吗?” 老农点点头道:“整个黑石县一大半人手里的田,都已经卖掉了。” 墨君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着安慰了一句:“没关系的,老人家。你们今年种的这些水稻,可是秦国的圣平君改良的“新稻种”,只要你们按照官府的指示,明年的收成翻上一番都不成问题。” “到时候就算你们上交完粮税和地租,也不用像现在这样挨饿了。” 然而墨君话音刚落,却见老农脸上不仅没有丝毫欣喜,反而苦笑道:“老汉我只希望,这些今年官府强行发下来的稻种,在秋天的时候,收成不会比去年更差就好了。” “毕竟这世上哪有什么能把粮食产量翻一倍的“新稻种”啊!老汉我活了这么多年,听都没听说过。” “要是真有人能改良出这样的稻种,老汉我一定在家里给那个人专门立一块长生牌,日日夜夜香火不断······” ······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9/39949/244662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9/39949/2446625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