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坑爹的发行模式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在国外,尤其是影视业极为发达的美国,电影演员就是电影演员,电视剧演员就是电视剧,哪怕你在小荧屏上再红,想跨入电影行业的难度是极高的,归根到底就是观众的不认可。
而在华国,这种情况恰恰相反。曾几何时电影在国内还是很受欢迎,曾经的《庐山恋》、《少林寺》等一系列电影的上映,也曾万人空巷。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甚至每个乡镇都有电影院。李睿还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基本上每个月学校都会组织包场的电影,一些工厂企业也同样如此。
但是随着录像厅如雨后春笋般在大街小巷出现,各种港台电影录像带的泛滥,一下子把国产电影冲的落花流水。然后影碟机的出现,又将电影带入了各家各户。
同时也因为华国一直被外国人诟病的知识产权和文化版权没有保护的问题,只要有精彩的好莱坞电影、港台电影,或者是国产电影一经上映,不出几天的功夫,盗版影碟就已经随处可见了。
正是上述的这些原因造成了国内电影市场的持续低迷。原本的电影演员随着电影制片厂的倒闭和衰退,只能选择转战小荧屏。然后随着电影市场的逐渐复苏,才有一批新生代演员在小荧屏上走红后,逐渐向大银幕过渡。
这种畸形现象的出现,除了经济因素的制约,就是盗版的泛滥。当然解决这种顽疾,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需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李睿不知道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何时到来,但在他的记忆中,那些电影票房普遍过亿大概要到十年后,到了十五年后,甚至还会出现过十亿,二十亿,三十亿乃至五十亿的大电影。
这天拍完磨房疗伤的戏后,李睿便向剧组请假,马不停蹄地赶往一百六十公里以外的魔都,因为第二天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就要首映了。
魔都算是刘大应的老根据地,先期抵达的于东以及公司的相关人员就下榻在魔都电视台的招待所。
再次见到于东的时候,李睿吓了一跳,也就大半个月没见,整个人瘦了一圈不算,眼袋红肿,迎面走上来就能闻到一股浓重的酒气,不过精神却很好。
“东哥,你这掉酒缸里了?”李睿诧然道。
于东却一脸喜气洋洋道:“哈哈哈,中午刚和魔都这边发行公司,还有东方院线的几位领导聚了一下,他们答应吃下我们二十个拷贝。如果按照每天三场来排的话,光这五一黄金周,说不定就有上百万的票房。”
“真有这么多?”李睿闻言十分惊喜道。
说实话,虽然他自问现在这部电影的质量肯定要高于原版,但由于时空的不同,对电影票房能不能跟原版一样达到两千万这个骇人的数字,他的心里一直不太有底。
“应该没问题。”
于东的态度却十分肯定,道:“去年我们发行的《说出你的秘密》,在这边才投放了十个拷贝,最后的票房却要达到七十万。现在的拷贝数量是去年的一倍,其实我说一百万就已经很保守了。”
说着,于东又道:“哦,对了,说起来我得好好谢谢你,晚上一块儿聚聚?”
于东知道自己能拿到这部电影的发行权,李睿在其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此次他拿到电影发行的条件要远比去年发行《说出你的秘密》时要优惠的多。
去年他发行《说出你的秘密》时,不但宣传费一分钱没有,而且他们那家刚刚成立的博纳文化交流公司还要先行支付给制片方30万的定金。他当初是凭借着老关系,才赚到了第一桶金。
而这次,虽说他同样要垫资,分成比例不高,但这个垫资是宣传费用,说穿了就是为了电影票房。电影票房好,双方都能得利。而且当他提出他能利用关系从燕京洗印厂暂时拖欠一下洗印费用时,李睿毫不犹豫的把原本要支付拷贝洗印的那将近40万预留金全部投入的电影的宣传中去。
光这两点足以让于东对李睿感激涕零。虽然电影票房好,还是黄河影视拿大头,但是作为国内第一家从事电影发行的民营企业来说,于东能深切地感受到李睿和黄河影视对他的信任,同时也让他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鼓舞。所以今天一见面,他就忍不住要拉着李睿一起好好畅饮感谢一番。
“东哥,谢谢你的好意,咱们自家人就别搞那一套了。我听小勇说,你这段时间也忙得够呛,咱们今天难得有机会好好歇一歇,明天开始可又要战斗了。”
莫小勇这段时间作为制片人的代表一直跟着于东在全国各地跑。用莫小勇的话来说,这于东每天背着个拷贝,到哪儿都是一顿大酒,弄不好就是“电影推销员之死”。
于东确实很努力,且非常有能力,尤其在电影发行方面有着超前的意识。这次他不但跟各地的发行公司协调档期,打破了传统的排期模式,共同推动电影在五一黄金周期间上映。而且利用手中有限的宣传费用,充分利用媒体进行炒作,还跟二十多个城市的媒体约好,当电影上映时同时开始宣传。
这些如果说在国外是司空见惯,但这在国内都属首创。当李睿听完于东的计划后,他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他必定会有超出常人的某些特质。显然于东的特质就在于此。
其实说起国内的电影发行其实挺坑爹的。一开始国内电影的发行模式叫做统购统销,即电影制片厂拍完电影全部卖给华影公司,华影每个电影预付一百万,根据卖拷贝的数量给制片厂结账,一个拷贝大致一万出头元,多退少补。
如果卖了五百个拷贝,华影结账时再给制片厂四百万;如果只卖了二十个,那就等于制片厂欠了华影八十万,会从下一部电影的预付款里扣除。
在这样的体制下,于是便出现了大批粗制滥造的小成本电影。大家都是二三十万拍个电影,交给华影,拿回的钱基本上发工资了,没钱再拍片。整个制片业都陷入恶性循环,这也变相造成了国产电影的长期不景气。
后来以韩三爷为代表的,那些有长远眼光的制片厂的厂长们看到了电影发行中的这些种种弊端,集体炮轰华影的统购包销模式,提出制片厂自主发行。
他们的呼吁在那时全国上下都处于一片改革的呼声中,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然后电影制片厂获得了自主发行权,而大声呼吁,勇于改革的韩三爷们也在此次事件以后得到了重用。韩三爷更是从西南边陲调任到行业内老大的燕京电影制片厂出任厂长。
但是,那时的电影发行还是以卖拷贝为主,只是比当初卖给华影要高得多,比如制片厂卖给各地的发行公司就有可能是一万五、两万一个拷贝。
可随着香港合拍片和进口大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一统江山,国产电影的日子依旧很不好过。于是又是韩三爷,靠着一批香港合拍片,硬是突破了卖拷贝的发行模式,开始尝试票房分账,结果大获成功。
所以说后来韩三爷成为国内电影行业的老大,那同样也是人家确实有过人之处。
当然利益攸关,到目前为止还只有燕京、魔都、羊城、汉口等少数几个大城市的发行公司接受票房分账的发行模式,而很多省份的发行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坚持要买拷贝,不搞票房分账。
比如魔都北边的江南省这次就是如此,于东第一次跟对方谈判的时候,就遭到对方强烈的抵制。
要知道在电影市场的版图上,江南省一向是大票仓,基本要占到全国总票房的10%。在谈判破裂之后,于东便绕开了省公司,直接向苏锡常等几个人口和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的发行公司直接供片,放弃了江南省其他城市的市场。
于东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对李睿的这部电影有信心,想多挣点钱而已。可能他并不知道,正是他这种绕开省公司的做法,才真正开启了挖掉了卖拷贝这种早已不合时宜,极具计划经济特色的电影发行制度的根基。
喜欢表演大师请大家收藏:表演大师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而在华国,这种情况恰恰相反。曾几何时电影在国内还是很受欢迎,曾经的《庐山恋》、《少林寺》等一系列电影的上映,也曾万人空巷。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甚至每个乡镇都有电影院。李睿还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基本上每个月学校都会组织包场的电影,一些工厂企业也同样如此。
但是随着录像厅如雨后春笋般在大街小巷出现,各种港台电影录像带的泛滥,一下子把国产电影冲的落花流水。然后影碟机的出现,又将电影带入了各家各户。
同时也因为华国一直被外国人诟病的知识产权和文化版权没有保护的问题,只要有精彩的好莱坞电影、港台电影,或者是国产电影一经上映,不出几天的功夫,盗版影碟就已经随处可见了。
正是上述的这些原因造成了国内电影市场的持续低迷。原本的电影演员随着电影制片厂的倒闭和衰退,只能选择转战小荧屏。然后随着电影市场的逐渐复苏,才有一批新生代演员在小荧屏上走红后,逐渐向大银幕过渡。
这种畸形现象的出现,除了经济因素的制约,就是盗版的泛滥。当然解决这种顽疾,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需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李睿不知道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何时到来,但在他的记忆中,那些电影票房普遍过亿大概要到十年后,到了十五年后,甚至还会出现过十亿,二十亿,三十亿乃至五十亿的大电影。
这天拍完磨房疗伤的戏后,李睿便向剧组请假,马不停蹄地赶往一百六十公里以外的魔都,因为第二天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就要首映了。
魔都算是刘大应的老根据地,先期抵达的于东以及公司的相关人员就下榻在魔都电视台的招待所。
再次见到于东的时候,李睿吓了一跳,也就大半个月没见,整个人瘦了一圈不算,眼袋红肿,迎面走上来就能闻到一股浓重的酒气,不过精神却很好。
“东哥,你这掉酒缸里了?”李睿诧然道。
于东却一脸喜气洋洋道:“哈哈哈,中午刚和魔都这边发行公司,还有东方院线的几位领导聚了一下,他们答应吃下我们二十个拷贝。如果按照每天三场来排的话,光这五一黄金周,说不定就有上百万的票房。”
“真有这么多?”李睿闻言十分惊喜道。
说实话,虽然他自问现在这部电影的质量肯定要高于原版,但由于时空的不同,对电影票房能不能跟原版一样达到两千万这个骇人的数字,他的心里一直不太有底。
“应该没问题。”
于东的态度却十分肯定,道:“去年我们发行的《说出你的秘密》,在这边才投放了十个拷贝,最后的票房却要达到七十万。现在的拷贝数量是去年的一倍,其实我说一百万就已经很保守了。”
说着,于东又道:“哦,对了,说起来我得好好谢谢你,晚上一块儿聚聚?”
于东知道自己能拿到这部电影的发行权,李睿在其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此次他拿到电影发行的条件要远比去年发行《说出你的秘密》时要优惠的多。
去年他发行《说出你的秘密》时,不但宣传费一分钱没有,而且他们那家刚刚成立的博纳文化交流公司还要先行支付给制片方30万的定金。他当初是凭借着老关系,才赚到了第一桶金。
而这次,虽说他同样要垫资,分成比例不高,但这个垫资是宣传费用,说穿了就是为了电影票房。电影票房好,双方都能得利。而且当他提出他能利用关系从燕京洗印厂暂时拖欠一下洗印费用时,李睿毫不犹豫的把原本要支付拷贝洗印的那将近40万预留金全部投入的电影的宣传中去。
光这两点足以让于东对李睿感激涕零。虽然电影票房好,还是黄河影视拿大头,但是作为国内第一家从事电影发行的民营企业来说,于东能深切地感受到李睿和黄河影视对他的信任,同时也让他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鼓舞。所以今天一见面,他就忍不住要拉着李睿一起好好畅饮感谢一番。
“东哥,谢谢你的好意,咱们自家人就别搞那一套了。我听小勇说,你这段时间也忙得够呛,咱们今天难得有机会好好歇一歇,明天开始可又要战斗了。”
莫小勇这段时间作为制片人的代表一直跟着于东在全国各地跑。用莫小勇的话来说,这于东每天背着个拷贝,到哪儿都是一顿大酒,弄不好就是“电影推销员之死”。
于东确实很努力,且非常有能力,尤其在电影发行方面有着超前的意识。这次他不但跟各地的发行公司协调档期,打破了传统的排期模式,共同推动电影在五一黄金周期间上映。而且利用手中有限的宣传费用,充分利用媒体进行炒作,还跟二十多个城市的媒体约好,当电影上映时同时开始宣传。
这些如果说在国外是司空见惯,但这在国内都属首创。当李睿听完于东的计划后,他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他必定会有超出常人的某些特质。显然于东的特质就在于此。
其实说起国内的电影发行其实挺坑爹的。一开始国内电影的发行模式叫做统购统销,即电影制片厂拍完电影全部卖给华影公司,华影每个电影预付一百万,根据卖拷贝的数量给制片厂结账,一个拷贝大致一万出头元,多退少补。
如果卖了五百个拷贝,华影结账时再给制片厂四百万;如果只卖了二十个,那就等于制片厂欠了华影八十万,会从下一部电影的预付款里扣除。
在这样的体制下,于是便出现了大批粗制滥造的小成本电影。大家都是二三十万拍个电影,交给华影,拿回的钱基本上发工资了,没钱再拍片。整个制片业都陷入恶性循环,这也变相造成了国产电影的长期不景气。
后来以韩三爷为代表的,那些有长远眼光的制片厂的厂长们看到了电影发行中的这些种种弊端,集体炮轰华影的统购包销模式,提出制片厂自主发行。
他们的呼吁在那时全国上下都处于一片改革的呼声中,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然后电影制片厂获得了自主发行权,而大声呼吁,勇于改革的韩三爷们也在此次事件以后得到了重用。韩三爷更是从西南边陲调任到行业内老大的燕京电影制片厂出任厂长。
但是,那时的电影发行还是以卖拷贝为主,只是比当初卖给华影要高得多,比如制片厂卖给各地的发行公司就有可能是一万五、两万一个拷贝。
可随着香港合拍片和进口大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一统江山,国产电影的日子依旧很不好过。于是又是韩三爷,靠着一批香港合拍片,硬是突破了卖拷贝的发行模式,开始尝试票房分账,结果大获成功。
所以说后来韩三爷成为国内电影行业的老大,那同样也是人家确实有过人之处。
当然利益攸关,到目前为止还只有燕京、魔都、羊城、汉口等少数几个大城市的发行公司接受票房分账的发行模式,而很多省份的发行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坚持要买拷贝,不搞票房分账。
比如魔都北边的江南省这次就是如此,于东第一次跟对方谈判的时候,就遭到对方强烈的抵制。
要知道在电影市场的版图上,江南省一向是大票仓,基本要占到全国总票房的10%。在谈判破裂之后,于东便绕开了省公司,直接向苏锡常等几个人口和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的发行公司直接供片,放弃了江南省其他城市的市场。
于东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对李睿的这部电影有信心,想多挣点钱而已。可能他并不知道,正是他这种绕开省公司的做法,才真正开启了挖掉了卖拷贝这种早已不合时宜,极具计划经济特色的电影发行制度的根基。
喜欢表演大师请大家收藏:表演大师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8/38105/230802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8/38105/2308026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