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推荐阅读:最强末世进化、通天剑帝、傲世潜龙、重生之全球首富、道界天下、代号修罗、三国之凤舞九天、网游之横行天下、御天、超品渔夫、
贾琰双目黑沉, 一把拽过宝玉, 让他背过了身,在宝玉的后背上,果然有着登记的编号, “伍肆捌”三个大字醒目而刺眼。
贾琰挥了挥手, 让其他的人先上去, 等到只剩他们两个了,才面向宝玉, 却是没说话, 因为一瞬间脑海里闪过太多念头, 心下沉重, 一下子反而不想多问。
半年不见,宝玉又瘦了许多,还长高了点,许是终于睁开眼看到了外面真实残酷的世界,纵然衣衫破旧,但他竟稍稍有些男人的样子了, 性格比之前也沉稳了不少, 起码在这样的情况下没喊没哭, 甚至还主动先开了口。
只不过他这第二句的问候也十分不中听。
潮湿的空气使得衣服黏糊糊的贴在身上, 不甚舒服, 宝玉将头发别到脑后, 笑道:“琰儿, 你何时学做了李绅?”
李绅, 是唐代的一位诗人,曾写出过“四海无闲田,民夫犹饿死”等悲天悯人的诗句,可在他走上仕途,官越做越大后,却判若两人,变得穷奢极欲,因为喜欢吃鸡舌,为吃一顿饭就能杀三百只鸡,且性情暴烈,百姓听见他的名字,哪怕渡过长江也要逃走,晚年更是因涉及党政有染的案件,落了个“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途”的下场。
贾琰闻言,脸色登时拉了下来,他冷笑回道:“你何时学做了高炳远?”
高炳远,是《济南广记》中的一个杜撰的人物,出身勋贵之家,写得一手好文章,为人却不思进取,喜爱靡靡之音,终日混在一些戏园子里,高家家族无人出仕,行事又高调,最终被人当了靶子,落了个“抄家流放”的下场。
宝玉愣了一下,随后立刻大力拍了拍手掌,大笑道:“好!好!真到那天我就立时死了,这也算我的福气了!好歹不添罪孽!”
除开别的毛病,宝玉其实是个甚为温和的兄长,日常相处时并不端兄长的架子,可这次见面,却态度怪异,言含讥讽,无非是因为这一路的经历,对他而言真如噩梦一般,在此时此地,见到了亲人,宝玉心里是松了口气的,而一松气,再看贾琰所作所为,满肚子的愤懑、怫郁、害怕便再也忍不住了,自然直直就冲他而来。
可偏巧贾琰这时候的心情也不好,宝玉的几句讥讽让他本来有的几分关心瞬间消散,他整了整衣服,后退一步,站地离宝玉远了些,语气带上了嘲弄,“你是有福气,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一走就算完了,大不了就一死,还正好全了你的气节,反正你只求自己清净,老太太,太太怎么样,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
补天的顽石自问有才华,却不能渡人,想要自由,却贪恋红尘,空有千万念想,却无人理解,于是自怨自艾,多情眼,佛心病,临了去,只愿求个解脱,如此这般,多情人反倒最无情。
提到老太太,宝玉的眼神黯淡下去,刚刚强撑着装出来的平静慢慢土崩瓦解,他轻轻合上眼,嘴唇颤抖,过了一会儿,眼角淌出一行泪水,他拿袖子擦泪,可袖子上的泥土糊到眼睛上,反而让泪水流的更快。
宝玉不愿在弟弟面前这么狼狈,使劲擦了两下,就扭过了头,问道:“老太太可好?”
贾琰转身,跟他并肩靠在井壁上,不再和他面对面,回道:“请了好几回太医。”
“太太呢?”
“整日吃斋念佛,或者上香祈福,就盼着二哥哥能回去。”
“还有姐妹们……”
“大姐姐病重,再见一面怕是难了,二姐姐寡居,如今还住在家里,三妹妹被南安太妃认作义女,即将远嫁番邦,四妹妹也在相看人家,可东府什么情况,二哥哥想必也清楚,别的都还是老样子,”
贾琰顿了顿,又道“宝姐姐一切都好,太太病了几回,都是她在床前尽孝,吃穿洗漱,无不用心。”
贾琰越多说一分,宝玉的脸色就多一分愧疚,说到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宝玉顺着滑坐到地上,双手捧住脸,哽咽出声。
贾琰仰头看向高空,随他去哭,自己也在脑海里整理思绪,等过了一会儿,听到宝玉的哭声渐小,才蹲身下去。
“二哥哥,”贾琰声音低沉,“我问你,你来这多少天了?”
宝玉的头埋在衣袖里,声音有些呜呜的,“唯长于年,毋短之。”
贾琰睁大眼,“一年了?不可能!”
宝玉抬头,目有戚戚,“在这里,人命微如草芥,凭风转圜,不知明日,我只觉得度日如年。”说罢一声长叹。
“我是问你几月来的?”贾琰有些咬牙。
“记不清了,”宝玉摇摇头,脸色带了些恍惚,“每天跟做梦一样。”
“总有一个大概数吧,”贾琰控制住自己想去拽他衣领子的手,“十天?二十天?一个月?还是更长?二哥哥,我不是在跟你叙旧,我问你正经的。”
“原来我没碰见过你就算了,可这次修积水井,我挑的是‘玖伍’到‘壹壹弍’这个数的民夫,不该有你!而且这十来天,我天天来,为什么直到今日才遇到你?谁把你送到我手下的?”
贾琰目光沉下,沉声,“你不会是跟别人说了你是荣国府的吧。”
宝玉点点头,“我自然要说!这样的地方哪里敢多呆!可是说了又如何,又没有人信,直到前几日碰到位崔大人,我说我是荣国府的宝二爷,他面上竟是亲热,我求他送我回家,他答应的好好的,谁成想一转身便不见了,今日又叫我来这里,我只当他还是不信我,如今看,他是知道你在这里,所以才送我来!”
听这意思,宝玉来银矿是意外,他是来了银矿后才碰到的崔骁,而崔骁一直监视贾琰,自然知道荣国府走丢了一位爷,正巧听宝玉这么嚷嚷,两边都对上了,故而有了今天这出。
宝玉拽住了贾琰的袖子,“琰儿,上次你在牢里时,是如何答应我的,你说你再也不沾染这些经济仕途,我只当你收心了,可如今为什么又在这?”
“你读了那么多年书,难道就是为了日日做这样的事?若是这样,果真成了国贼禄蠹。”
宝玉语气里五分恳切,五分责备,可转头见贾琰又一脸不耐烦,便住了嘴,无奈道,“罢了罢了!这次横竖你要跟我一起回家!林妹妹要是知道你在外面是这样行事,她定也不会同意的。对了,还有林妹妹,她可好?”
贾琰笑道:“回家啊,二哥哥不是有骨气吗?回什么家?再者你想回家,自己走回去啊!跟我说什么。”说罢拍了拍衣服上蹭到的尘土,利索地站了起来,双手扶上梯子,“蹬蹬”上去了。
“琰儿!”宝玉在下面喊了一声,可是却没有得到回应。
他竟然真的没管他,就这么直接走了!
都卷进了这地方,还被人知道了身份,能不能保住命都是未知数,还想开开心心地走,做梦比较快!贾琰在心里骂了几句,决定不再惯着宝玉这身臭毛病,就让他在这呆着,反正贾府迟早要落败的,提前适应一下没什么不好。
宝玉仍然在银矿劳作,干最重的活儿,跟民夫们睡一样的地方,吃着一样的东西,贾琰说不管就真没管他,过了几日,反而是崔骁看不下去了,主动过来找贾琰。
“找的时候辛辛苦苦地找,人送眼前了,贾大人又不闻不问,这出戏我是看不懂了。”崔骁笑着在椅子上坐下,边摇头边叹。
贾琰正拿着笔画图,积水井修的很好,成功解决了地下排水的问题,还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所以自从这件事后,矿上有什么问题,郎屺也会叫着贾琰一起,听听他的意见,贾琰便想试着造一个铁排轨,这样就不用民夫背矿石了,将矿石放在轨上,民夫在地面上拉就行。
“崔大哥不知道,这大家族里的戏啊,”贾琰笔下不停,笑道,“不比戏折子上的少,别说你,我看了快二十年,这看不懂的地方也多了去了。”
“哦,”崔骁来了兴趣,“贾大人看不懂哪出戏?”
“比如这嫡庶,我小时候就不明白啊,凭什么都是荣国府的子孙,差别就那么大,所有好吃的好玩的,要不轮不上我,要不就是我最后捡别人剩下的。我总是不服气,所以想着要好好读书,争口气,可是我想请个先生都没人帮我张罗,我就自己找,我最穷的时候,还借过身边丫鬟的钱。”
“直到了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家里来一封信,我就要什么都不顾,唯命是从,继续当牛做马,”贾琰停下笔,抬头望向崔骁,笑道,“不能再这么着了,我得好好想想明白。”
崔骁心下可惜,本来还想着正好利用宝玉牵制住贾琰,以后万一有什么事的话,也好更多一分保障,没想到这一试探,两人竟是这样的关系,不过面上却不露,当下痛快道:“行!都按贾大人的意思,”说罢直起身来,“那我就不多打扰了。”
贾琰出来送他,走出屋子,见天色已经擦黑,想了想,便一个人踱着步子往远处走去。
在一块大矿石的背后,有一个矮矮的小土丘,这是埋田老汉的地方,活生生的人,转眼就成了黄土一抔,无碑无墓,只有一个用树枝编的花环。
贾琰这才发现旁边还躲着一个人,他拿起土丘上的花环,问:“你编的?”
旁边的人抬头,大概十五六岁的年纪,还是个小少年,脏脏的脸更衬得眼睛黑亮黑亮的。
少年并不像一般民夫那么怕贾琰,他声音响亮道:“回大人,是我编的,我住在畸林村,我们那的人都会编这个,今天是田老伯的头七,按理该烧纸钱的,可这里没有纸钱,我就只好做了这个。”
贾琰摸了摸衣袖,从中取出一张纸,又拿出一个火折子,道:“我也没纸钱,就烧这个吧。”
“咦,这上面有字,”少年帮着他点火折子,凑近脸念道:“寒枝——”
贾琰惊讶:“你还认字?”被抓来的民夫大多数家里都穷,没什么势力关系,能认字的少之又少。
少年不满自己受到怀疑,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一把从贾琰手里夺过纸,念道:
“寒枝尚未醒,醉里金月空对影,缱绻难返冷蟾宫,独照环宵,灯火逐梦生。
无言入孤城,错看世间万般情,权如刀笔血似浓,曲终人故,离魂望残冬。”
少年很大胆,念完后竟然还朝贾琰点了点头道,“这是你写的?还不错,比我写的好。”
贾琰点着了火折子,从少年手里将纸抽过来,什么也没说,慢慢将纸烧掉了。
少年不但无知无畏,还是个话痨,贾琰不理他,他自顾自说的乐呵,“我们家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因为要送我去镇上读书,所以才最穷,可我不觉得丢脸,因为我是我们那最有学识的人,我一定要考个秀才回来,给王家光耀门楣。对了,我的名字也是村里最好听的,不是什么狗蛋毛蛋,是请了先生起的,我叫王——”
“你不用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贾琰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面色平静地站起身,还是什么都没说,转身就走了。
如果不能改变结果,那就不要认识了。也许彼此不认识,那么在事情发生时,就不会难过。
这有点自欺欺人,可在这时候,却是最有用的方法。
但很不幸,这种最有用的方法仅仅在这一刻有用,因为在下一刻,贾琰就听到了小少年骄傲的大喊声。
“我叫王逢吉!有什么事情我都可以逢凶化吉!”
※※※※※※※※※※※※※※※※※※※※
宝玉说:“唯长于年,毋短之”
翻译:只能比一年长,不可能比一年短。
李绅,其实是写“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那个诗人,但他官越来越大后,《新唐书》评价他“至务为威烈,或陷暴刻。”
喜欢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请大家收藏: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贾琰挥了挥手, 让其他的人先上去, 等到只剩他们两个了,才面向宝玉, 却是没说话, 因为一瞬间脑海里闪过太多念头, 心下沉重, 一下子反而不想多问。
半年不见,宝玉又瘦了许多,还长高了点,许是终于睁开眼看到了外面真实残酷的世界,纵然衣衫破旧,但他竟稍稍有些男人的样子了, 性格比之前也沉稳了不少, 起码在这样的情况下没喊没哭, 甚至还主动先开了口。
只不过他这第二句的问候也十分不中听。
潮湿的空气使得衣服黏糊糊的贴在身上, 不甚舒服, 宝玉将头发别到脑后, 笑道:“琰儿, 你何时学做了李绅?”
李绅, 是唐代的一位诗人,曾写出过“四海无闲田,民夫犹饿死”等悲天悯人的诗句,可在他走上仕途,官越做越大后,却判若两人,变得穷奢极欲,因为喜欢吃鸡舌,为吃一顿饭就能杀三百只鸡,且性情暴烈,百姓听见他的名字,哪怕渡过长江也要逃走,晚年更是因涉及党政有染的案件,落了个“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途”的下场。
贾琰闻言,脸色登时拉了下来,他冷笑回道:“你何时学做了高炳远?”
高炳远,是《济南广记》中的一个杜撰的人物,出身勋贵之家,写得一手好文章,为人却不思进取,喜爱靡靡之音,终日混在一些戏园子里,高家家族无人出仕,行事又高调,最终被人当了靶子,落了个“抄家流放”的下场。
宝玉愣了一下,随后立刻大力拍了拍手掌,大笑道:“好!好!真到那天我就立时死了,这也算我的福气了!好歹不添罪孽!”
除开别的毛病,宝玉其实是个甚为温和的兄长,日常相处时并不端兄长的架子,可这次见面,却态度怪异,言含讥讽,无非是因为这一路的经历,对他而言真如噩梦一般,在此时此地,见到了亲人,宝玉心里是松了口气的,而一松气,再看贾琰所作所为,满肚子的愤懑、怫郁、害怕便再也忍不住了,自然直直就冲他而来。
可偏巧贾琰这时候的心情也不好,宝玉的几句讥讽让他本来有的几分关心瞬间消散,他整了整衣服,后退一步,站地离宝玉远了些,语气带上了嘲弄,“你是有福气,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一走就算完了,大不了就一死,还正好全了你的气节,反正你只求自己清净,老太太,太太怎么样,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
补天的顽石自问有才华,却不能渡人,想要自由,却贪恋红尘,空有千万念想,却无人理解,于是自怨自艾,多情眼,佛心病,临了去,只愿求个解脱,如此这般,多情人反倒最无情。
提到老太太,宝玉的眼神黯淡下去,刚刚强撑着装出来的平静慢慢土崩瓦解,他轻轻合上眼,嘴唇颤抖,过了一会儿,眼角淌出一行泪水,他拿袖子擦泪,可袖子上的泥土糊到眼睛上,反而让泪水流的更快。
宝玉不愿在弟弟面前这么狼狈,使劲擦了两下,就扭过了头,问道:“老太太可好?”
贾琰转身,跟他并肩靠在井壁上,不再和他面对面,回道:“请了好几回太医。”
“太太呢?”
“整日吃斋念佛,或者上香祈福,就盼着二哥哥能回去。”
“还有姐妹们……”
“大姐姐病重,再见一面怕是难了,二姐姐寡居,如今还住在家里,三妹妹被南安太妃认作义女,即将远嫁番邦,四妹妹也在相看人家,可东府什么情况,二哥哥想必也清楚,别的都还是老样子,”
贾琰顿了顿,又道“宝姐姐一切都好,太太病了几回,都是她在床前尽孝,吃穿洗漱,无不用心。”
贾琰越多说一分,宝玉的脸色就多一分愧疚,说到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宝玉顺着滑坐到地上,双手捧住脸,哽咽出声。
贾琰仰头看向高空,随他去哭,自己也在脑海里整理思绪,等过了一会儿,听到宝玉的哭声渐小,才蹲身下去。
“二哥哥,”贾琰声音低沉,“我问你,你来这多少天了?”
宝玉的头埋在衣袖里,声音有些呜呜的,“唯长于年,毋短之。”
贾琰睁大眼,“一年了?不可能!”
宝玉抬头,目有戚戚,“在这里,人命微如草芥,凭风转圜,不知明日,我只觉得度日如年。”说罢一声长叹。
“我是问你几月来的?”贾琰有些咬牙。
“记不清了,”宝玉摇摇头,脸色带了些恍惚,“每天跟做梦一样。”
“总有一个大概数吧,”贾琰控制住自己想去拽他衣领子的手,“十天?二十天?一个月?还是更长?二哥哥,我不是在跟你叙旧,我问你正经的。”
“原来我没碰见过你就算了,可这次修积水井,我挑的是‘玖伍’到‘壹壹弍’这个数的民夫,不该有你!而且这十来天,我天天来,为什么直到今日才遇到你?谁把你送到我手下的?”
贾琰目光沉下,沉声,“你不会是跟别人说了你是荣国府的吧。”
宝玉点点头,“我自然要说!这样的地方哪里敢多呆!可是说了又如何,又没有人信,直到前几日碰到位崔大人,我说我是荣国府的宝二爷,他面上竟是亲热,我求他送我回家,他答应的好好的,谁成想一转身便不见了,今日又叫我来这里,我只当他还是不信我,如今看,他是知道你在这里,所以才送我来!”
听这意思,宝玉来银矿是意外,他是来了银矿后才碰到的崔骁,而崔骁一直监视贾琰,自然知道荣国府走丢了一位爷,正巧听宝玉这么嚷嚷,两边都对上了,故而有了今天这出。
宝玉拽住了贾琰的袖子,“琰儿,上次你在牢里时,是如何答应我的,你说你再也不沾染这些经济仕途,我只当你收心了,可如今为什么又在这?”
“你读了那么多年书,难道就是为了日日做这样的事?若是这样,果真成了国贼禄蠹。”
宝玉语气里五分恳切,五分责备,可转头见贾琰又一脸不耐烦,便住了嘴,无奈道,“罢了罢了!这次横竖你要跟我一起回家!林妹妹要是知道你在外面是这样行事,她定也不会同意的。对了,还有林妹妹,她可好?”
贾琰笑道:“回家啊,二哥哥不是有骨气吗?回什么家?再者你想回家,自己走回去啊!跟我说什么。”说罢拍了拍衣服上蹭到的尘土,利索地站了起来,双手扶上梯子,“蹬蹬”上去了。
“琰儿!”宝玉在下面喊了一声,可是却没有得到回应。
他竟然真的没管他,就这么直接走了!
都卷进了这地方,还被人知道了身份,能不能保住命都是未知数,还想开开心心地走,做梦比较快!贾琰在心里骂了几句,决定不再惯着宝玉这身臭毛病,就让他在这呆着,反正贾府迟早要落败的,提前适应一下没什么不好。
宝玉仍然在银矿劳作,干最重的活儿,跟民夫们睡一样的地方,吃着一样的东西,贾琰说不管就真没管他,过了几日,反而是崔骁看不下去了,主动过来找贾琰。
“找的时候辛辛苦苦地找,人送眼前了,贾大人又不闻不问,这出戏我是看不懂了。”崔骁笑着在椅子上坐下,边摇头边叹。
贾琰正拿着笔画图,积水井修的很好,成功解决了地下排水的问题,还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所以自从这件事后,矿上有什么问题,郎屺也会叫着贾琰一起,听听他的意见,贾琰便想试着造一个铁排轨,这样就不用民夫背矿石了,将矿石放在轨上,民夫在地面上拉就行。
“崔大哥不知道,这大家族里的戏啊,”贾琰笔下不停,笑道,“不比戏折子上的少,别说你,我看了快二十年,这看不懂的地方也多了去了。”
“哦,”崔骁来了兴趣,“贾大人看不懂哪出戏?”
“比如这嫡庶,我小时候就不明白啊,凭什么都是荣国府的子孙,差别就那么大,所有好吃的好玩的,要不轮不上我,要不就是我最后捡别人剩下的。我总是不服气,所以想着要好好读书,争口气,可是我想请个先生都没人帮我张罗,我就自己找,我最穷的时候,还借过身边丫鬟的钱。”
“直到了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家里来一封信,我就要什么都不顾,唯命是从,继续当牛做马,”贾琰停下笔,抬头望向崔骁,笑道,“不能再这么着了,我得好好想想明白。”
崔骁心下可惜,本来还想着正好利用宝玉牵制住贾琰,以后万一有什么事的话,也好更多一分保障,没想到这一试探,两人竟是这样的关系,不过面上却不露,当下痛快道:“行!都按贾大人的意思,”说罢直起身来,“那我就不多打扰了。”
贾琰出来送他,走出屋子,见天色已经擦黑,想了想,便一个人踱着步子往远处走去。
在一块大矿石的背后,有一个矮矮的小土丘,这是埋田老汉的地方,活生生的人,转眼就成了黄土一抔,无碑无墓,只有一个用树枝编的花环。
贾琰这才发现旁边还躲着一个人,他拿起土丘上的花环,问:“你编的?”
旁边的人抬头,大概十五六岁的年纪,还是个小少年,脏脏的脸更衬得眼睛黑亮黑亮的。
少年并不像一般民夫那么怕贾琰,他声音响亮道:“回大人,是我编的,我住在畸林村,我们那的人都会编这个,今天是田老伯的头七,按理该烧纸钱的,可这里没有纸钱,我就只好做了这个。”
贾琰摸了摸衣袖,从中取出一张纸,又拿出一个火折子,道:“我也没纸钱,就烧这个吧。”
“咦,这上面有字,”少年帮着他点火折子,凑近脸念道:“寒枝——”
贾琰惊讶:“你还认字?”被抓来的民夫大多数家里都穷,没什么势力关系,能认字的少之又少。
少年不满自己受到怀疑,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一把从贾琰手里夺过纸,念道:
“寒枝尚未醒,醉里金月空对影,缱绻难返冷蟾宫,独照环宵,灯火逐梦生。
无言入孤城,错看世间万般情,权如刀笔血似浓,曲终人故,离魂望残冬。”
少年很大胆,念完后竟然还朝贾琰点了点头道,“这是你写的?还不错,比我写的好。”
贾琰点着了火折子,从少年手里将纸抽过来,什么也没说,慢慢将纸烧掉了。
少年不但无知无畏,还是个话痨,贾琰不理他,他自顾自说的乐呵,“我们家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因为要送我去镇上读书,所以才最穷,可我不觉得丢脸,因为我是我们那最有学识的人,我一定要考个秀才回来,给王家光耀门楣。对了,我的名字也是村里最好听的,不是什么狗蛋毛蛋,是请了先生起的,我叫王——”
“你不用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贾琰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面色平静地站起身,还是什么都没说,转身就走了。
如果不能改变结果,那就不要认识了。也许彼此不认识,那么在事情发生时,就不会难过。
这有点自欺欺人,可在这时候,却是最有用的方法。
但很不幸,这种最有用的方法仅仅在这一刻有用,因为在下一刻,贾琰就听到了小少年骄傲的大喊声。
“我叫王逢吉!有什么事情我都可以逢凶化吉!”
※※※※※※※※※※※※※※※※※※※※
宝玉说:“唯长于年,毋短之”
翻译:只能比一年长,不可能比一年短。
李绅,其实是写“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那个诗人,但他官越来越大后,《新唐书》评价他“至务为威烈,或陷暴刻。”
喜欢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请大家收藏: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7/37368/229928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7/37368/2299283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