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路上

推荐阅读:最强末世进化通天剑帝傲世潜龙重生之全球首富道界天下代号修罗三国之凤舞九天网游之横行天下御天超品渔夫

    贾政坐在屋里, 连连叹气。

    王夫人一身绛红大团花纹双襟褙, 内里罩着松石黄翠长摆裙,难得看起来几分喜气富贵,她给贾政倒茶, 笑道:“大喜的日子, 宝玉眼看着也好起来了, 老爷何故叹气?”

    贾政道:“算算日子, 琰儿这几日就要回来了,外甥女也会跟着回来,我······”贾政将茶杯挥到一边,双手捂面,“我愧对敏儿和如海啊。”

    “琰儿回来是升迁,京都府尹的掌狱, 这是喜事,林丫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这也是喜事, 宝玉宝钗成亲,更是喜,老爷放宽心, 老太太都应允了的,若不是事出有因, 我们岂会这样行事?林姑娘素来大方, 细细说与她听, 都是一家子骨肉, 岂有不理解的道理?”

    “你平日没有这么多话,如今倒是舌灿莲花。”贾政冷哼了一声。

    王夫人知道他心底难堪,在朝自己迁怒,于是由得贾政说了一句也不吭声,贾政听着外面的人声鼎沸觉得心烦,于是抬脚往赵姨娘方向去了。

    等贾政走后,王夫人松了口气,径自坐回椅子上,她回想了一下这几个月的事情,只觉得峰回路转,好歹如今尘埃落定,终于可以歇口气了。

    四个月前,同江宁地动的消息一同传到贾府的,还有王子腾升任九省都检点的消息。

    老太太听闻梧州发生这等事,昏了过去,醒来后立即派人去梧州查看,本来派的是贾琏,只是听闻有余震又怕有瘟疫,凤丫头不敢让他去,于是就派了赖大管家。

    赖大管家到的时候梧州瘟疫病发,城门已被封锁,赖大管家无法,只得转回来,谁料在城门外碰到了从姑苏出来的林家子弟,那林家子弟说地动时府上的贾琰和林姑娘正跟林老太爷在一起,那间屋子完全塌了,林老太爷夫妻都去了,事后也没见着府上的少爷和林姑娘,估计是凶多吉少,林家那么大的一片房子,挖也不好挖,后来姑苏也爆发了瘟疫,大家都各自逃命了,有些当官的都跑了。

    赖大管家回来将此事一说,宝玉立即吐血昏死过去,老太太也哭的像个泪人,只感叹自己命苦。

    王夫人亦有些伤感,但是心底更多的是庆幸,林丫头那样的身子骨,那样的性情,她真的不希望她做自己的儿媳。她死了,宝玉断了念想,过几天也就好了。

    未料就在赖大管家回来的第二天,王夫人出门时,恰巧从小厮手里得到了贾琰从驿站寄回来的信件,她就拆开看了看。

    没想到林丫头却没死!

    王夫人捏着信件,只觉得这样的变故比刚定下亲事时还难受,现在因为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薛蟠已经从府尹大牢里放了出来,元春也深蒙圣眷,甚至刚得了喜脉,宝玉已醒,若不出意外,过一段时间,宝钗定能嫁给宝玉。

    王夫人心里猛然升起一股不甘心,她当然知道这样的事瞒不了多久,只是,若是现在就定下呢?现在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林丫头孤身一人,林家老一辈的人在这次灾难中都死绝了,下面的子侄辈根本没见过林海,也不会有多少情分。有争议的无非就是林丫头才死,宝玉就又定亲。

    可是知道这件事的人没有多少,毕竟林丫头的婚书还没拿回来,也就没大声张,现在宝玉时不时的昏迷着,只说给宝玉冲喜,别人也能理解。

    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不是正好碰上薛蟠杀人,贾政同意,贾母就是再强硬也不敢随意定亲,所以关键点还在贾政,王夫人这次学乖了,立马哭着去求了王子腾,王子腾看了一下贾政的资历,也觉得不是难事,在给圣上的折子上略提了提,圣上即放了江西粮道。

    贾政自幼喜爱读书,却未从科举入仕,他为人迂腐,在员外郎这个职位上一呆就是二十几年,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晋升,独他原地不动,心里也动过心思,只是他实在不是那等机变之人,也只能暗自懊悔,如今他自知是托了王子腾的福,想到王夫人的心愿,他思量许久,终于还是跟贾母提了要替宝玉求娶宝钗的话。

    贾母似不敢置信,她颤抖着声音,道:“你,你再说一遍!”

    贾政面有愧色,低头跪下:“儿子知道此时给宝玉定亲不妥,只是外甥女已逝,宝玉又一度昏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况这也是娘娘的意思。儿子不日就要外放,在离去之前,只盼着这孽子成了亲。了了牵挂。”

    “谁说你外甥女已逝的?”贾母拿起手边的茶杯就扔了过去,结结实实的砸在了贾政的身上。

    贾政以头磕地,也不答言,亦是泪流满面,在心里下决定,只此一件,今后再也不会忤逆母亲。

    贾母的心彻底凉透了,她如何不知王子腾帮忙的事,她心里也早有预感,只是为何不能多等两天,只是凶多吉少,并不是一定就如何!如何连两天都等不得!

    如果只是王夫人,贾母不会觉得多意外,可是这个一直孝顺的儿子这样做,真是伤了她的心。黛玉嫁过来,没有婆婆撑腰就罢了,如果连她的舅舅也因为仕途上的不顺迁怒于她,她又该如何自处?人心难测,是她想错了,是她对不起敏儿,如今弄到这般退无可退的地步。

    贾母又去怡红院看了看宝玉,宝玉瘫在枕头上,只管无声的流泪,见了贾母,只道:“我要去梧州找林妹妹。”

    贾母大恸,抱起宝玉的头,流泪道:“那地方你去不得。”

    次日元春下了旨意,赐婚宝玉与宝钗。

    一个月后,贾琏从郝老二手里拿到了贾琰的信件,方知俱都平安,上报贾母,贾母先是喜极而泣,后沉默半晌,下了命令,将林黛玉平安的消息瞒着宝玉。林黛玉那边就让她先跟着贾琰,不用去接。

    再一个月后贾母收到了贾琰回京任职的消息,只是这时候,府上已经在准备给宝钗的聘礼了。

    ***

    破晓之时,天色已微微发亮,一条蜿蜒的小道上,五六辆马车缓缓而行。

    正是贾琰回京的车马,他为了避开百姓,特地选了条偏僻的小路出城,只是这条小路因为地震的愿因,还被几块大石头堵着,没修好。

    贾琰跳下马,去敲林黛玉的车门,向里面道:“林妹妹,戴上帷帽,下车走一段。”

    林黛玉露出头来,也不用紫鹃扶,自己一跳就下了马。

    紫鹃在后面嗔她:“可是出来一趟,姑娘的性子都变野了,好歹是要回去了,只是在咱们家家门口,可不能这样了。”

    林黛玉脚步一顿,身体竟细微的颤抖了一下。

    贾琰注意到了,却只当没看见,笑道:“前面路不好走,得卸下马卸了东西,先把车抬过去。咱们索性走一段。”

    林黛玉颔首,看不见她的神色,只能听到她声音轻快道:“也好,古树小桥,别有一番韵味。”

    说罢她又转身向着身后的一个小姑娘招手:“暖树,来跟我一起走。”

    小姑娘大约五六岁,肤色极白,只是脸上有许多天花留下的痘印,正是给贾琰接痘的那个小女孩,她是最早染上疫症的,那批跟她一起的都死了,只有她,靠着顽强的求生欲望,又活了过来,她的亲娘已死,也没有别的亲人,贾琰一次意外把她带回来,林黛玉却极喜欢,就把她带在身边,并给她起名为暖树。

    林黛玉抚摸着小女孩的头,眼底有着怜惜。

    “时维阳春,幸得相逢。卿犹勾萌之始发,蕴无穷而新造化也。愿此后虽寒风而难摧,纵朔雪而不凋。屹立冬夏,经久幸福。命汝名为暖树,可否?”

    小姑娘点了点头,遭逢大变,她变得沉默不语,跟了林黛玉后,从来没见过她说过一句话,每日跟着紫鹃默默干活。

    现在听见林黛玉招呼她,暖树摇了摇头,还是跟紫鹃站在一起。

    林黛玉只好跟贾琰并肩走,只是还没走了几步,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爆竹声,在这寂静的早晨格外引人注意。

    她最怕听这些爆竹声,当即吓得歪了一下,贾琰在她身边,第一反应是要伸手去扶,手伸到一半,又猛然缩回来,甚至退了半步,只笑道:“林妹妹小心。”

    爆竹声过后,随即又响起敲锣打鼓的声音,僻静的小道上突然人声鼎沸起来,贾琰跟林黛玉往前走了走,转过一个角,才发现前方立着好几百人数的百姓。

    这些百姓腰间绑着红带,举着篮子里的如意糕,来给贾琰送行。

    梧州商人王百顺令人抬了一个匾额过来,黑漆底,烫金字,用行楷题着“方正为民”四个字。

    王百顺作揖行礼:“大人来我梧州,实为我梧州百姓之福,感怀甚深,无以为表,唯此一匾,以示寸心。”

    随后百姓们也不用贾琰招呼,争先恐后的都给他搬东西,没一会儿,马车就顺利的抬过了堵着的小路。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幸福满足的喜悦笑容。

    经历了这一场大劫,站在这里的百姓,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人失去了好几十年的家,一切都要重新再来,可是经过最初的哀伤,只要仍有一丝生活的希望,他们立即又奔向了新生,如离离青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处于这个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却也有着最坚毅的精神,他们,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坚不可摧的支柱。

    贾琰有些恍惚,他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在罗海生家乡看到的情景,时光流转,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却一如往初。

    他大步的走上前去,大力的拥抱住这些百姓。

    而此时,林黛玉身边也被一群妇女姑娘围住了,她略微有些不知所措,紫鹃被挤在人群后,想过也过不来。

    百姓生活淳朴,民间小户的姑娘平常还要出来做活,根本也不用遮面,一个姑娘将一个花篮递给黛玉,黛玉心思通透,她觉得自己总戴着帷帽不大知礼,便缓缓的将帷帽摘下,对那姑娘道了声谢。

    “哎呦,我可是开了眼了,”吴大娘见着黛玉,立马用她那胖胖的身子挤开人群杀到前面来,挽住黛玉的胳臂,大呼道:“这可是天仙下凡了吧,怎么有这么俊的姑娘?”说着围着黛玉转了三圈,啧啧叹道:“姑娘还是戴上这帽子吧,要不你在这,她们这群都没的脸面再夸自己好颜色了。”最后一句话是指着面前的梧州姑娘笑着说的。

    先前给黛玉递花篮的姑娘“呸”了吴大娘一口,叉腰道:“我们再怎么样也是二八年华,总比你这个徐娘强的多。来,咱们把这个没瓢嘴的徐娘扔出去。”说完就有一群姑娘笑扯着吴大娘要把她拉出去。

    “胡小四,你看上了咱们同知大人,可惜人家这就走了,”吴大娘拿手帕摇了摇,拖长了腔,笑道,“那都没用,还是来巴结巴结我,大娘我疼你,保准给你挑个俊点的。”

    叫胡小四的姑娘听闻此言,提起裙子,直接伸出脚踹了吴大娘一脚,把吴大娘彻底踹了出去。

    她回身对黛玉笑道:“别听那老虔婆浑说,我本来就没有那个意思,如今见了姑娘,就更没有那个意思了,姑娘这天仙似的人,要我说,我们同知大人他还配不上呢,可惜我不是个男子。”

    黛玉脸颊猛然涨红,她知道她们是误会了,可想解释又不好解释的,只好默默的又把帷帽戴上。

    闹了一会儿,百姓们帮贾琰又把东西装上马车,马车又开始缓缓而行。

    紫鹃看了看外面,百姓仍站在原地挥手,放下帘子冲黛玉笑道:“我这次出来也算长了见识了。”

    马车出了梧州,行到姑苏边上,贾琰却突然跳下马,敲了敲车门,对林黛玉道:“林妹妹,咱们在这休息一下吧。”

    紫鹃奇怪,这才行了不到半日,怎么又要休息,扶着黛玉出来后,听见贾琰道:“这是林妹妹的家乡,林妹妹可有什么要买的?”

    林黛玉怔了怔,道:“十里街的酒酿饼吧,还有糖粥,很小的时候爹爹带我来过,后来就搬到扬州了。”

    “紫鹃,你带着暖树去买。”贾琰对紫鹃道。

    紫鹃疑惑:“让小厮去买吧,我们都走了,姑娘身边岂不是没人了。”

    “紫鹃,你去吧。”林黛玉低了头,她似乎知道贾琰要说什么,这一天,是躲不过去的。

    ※※※※※※※※※※※※※※※※※※※※

    4200字哦,你看看,停在哪都不好哇

    喜欢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请大家收藏: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7/37368/229927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7/37368/229927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