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完结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贾琰想到的是, 江南多才子, 既然当今圣上重舆论,也许这点他可以好好利用。

    于是在瘟疫爆发第二天,梧州郊外的山林就起火了, 几百棵树被烧得烟灰殆尽, 光秃秃的一片触目惊心, 唯独山顶上的一棵百年老松完好无损, 有好奇的人上前去看,只见那树的枝干上竟显出两行字。

    “灾异枯景郷,福后侑瑛长。嘉木历风霜,乾坤定國昌。”

    刘远度笑看了一下贾琰,拿起茶杯喝水:“真是吉兆啊。”

    廖子英还是嘲讽脸:“果真吉兆,还能疗治百病, 我们的知府大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拖着伤腿带领着官员就来我们梧州登山了。”

    “还是说正事吧, ”贾琰打断了他们的揶揄, 问道:“两位太医什么时候到?”

    “今日午时,”刘远度对贾琰点了点头,“这事就交给你了。”

    贾琰中午的时候接到了两位太医, 两位太医俱是古稀之年,却极度负责, 也不休息, 就要求去看一看病人, 于是下午贾琰就跟太医去了爆发瘟疫的酒楼, 不过短短一天,患有疫症的人数就达到了上百人。

    瘟疫有许多种,老太医看了看,确定地道:“主要是天花和疟疾。”

    “这个小童的病症轻一点,”老太医摸了摸小孩的头,奇道,“可是之前吃了药?”

    抱着孩子的妇女听见了,猛然跪下给贾琰连连磕头,对太医流着泪道:“是之前这位大人,给我们发了青蒿水,我都给孩子喝了,求大人救命,求大人救命啊!”

    老太医赞赏的看了眼贾琰,道:“你做的很好,这里的病人我也看了看,都是普通的疟疾,我来开方子,官府抓紧配药。”

    “至于天花,”老太医叹了口气,“现在还没什么有用的法子。”

    贾琰道:“老太医有没有听说过接痘之术?”

    “明宋的时候,说有一游医,会接痘之术,得其接痘者皆高寿,只是到底是传言,并没有古书明确记载。河襄水灾后也有瘟疫,那时候我们试过接痘,只是接痘者不过十天亦殇,都是人命,医者也不能妄自毁夺。于是只道是无稽之谈,便作罢了。”

    贾琰细问了问太医是如何接的痘,得知是将天花患者的痘浆直接注入被接痘者口鼻时,心里思量了下,犹豫道:“老太医有没有想过,此方法不成功,是因为痘浆的毒性太大?”

    之所以犹豫,是因为贾琰也记不太清了,他只记了个大概。

    老太医见他心里似乎有办法,立即问道:“你待如何?”

    “太医不妨用患者的痘痂试试,将其研成粉末,再注入口鼻之内。”

    医者除了有救人之心,亦有攻坚之心,最爱疑难杂症,两位老太医更是其中翘楚,早就想再试一回接痘之术,听贾琰如此说,更是按捺不住了。

    “只是?”现在换老太医犹豫了。

    贾琰的性格平时偏于稳重,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种叛逆和探险精神,就像当初名牌大学毕业就要跑到山区当基层公务员一样,他有时候喜欢赌一把,就如现在。

    贾琰走过哀嚎□□的人群,站在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面前,他认出来,这个小姑娘就是当时给她死去的娘喂生稻米的那个小姑娘,现在她的脸上已经全是虏疮,有的流出白浆,有的则已结痂,面色紫黑,睫毛都已脱落。

    “你叫什么名字?”贾琰蹲下身问她。

    小姑娘不言不语,就那么呆呆的坐着,她的手上仍然抱着那天装着稻米的长簠。

    贾琰对太医道:“就从她身上给我接吧。”

    老太医露出敬佩之色,现在刻不容缓,也没什么好说的,立即从小姑娘的脸上取了痘痂,按照贾琰所说的去做。

    贾琰三日后开始红疹,七日后开始发热,十二日后开始退热,十五日后疱疹脱落并恢复如初。

    老太医很激动,当即就给贾琰连连鞠躬,叹道:“这是百姓之福啊。”

    太医找到了方法,又先后实验,发现将调好的痘苗用新棉布包上,捏成枣核的样子,用细线穿起,放入被接者口鼻内,效果更佳,又如法炮制,发现接种牛痘毒性更低,遂改为牛痘。

    廖子英冷硬凌厉,办事一丝不苟,凡是有患疫症状的,都将其隔绝开来,因而瘟疫并没有大范围蔓延,加上太医找到了方法,这场瘟疫在一个半月后,基本就得到了控制。

    简直让人啧啧称奇。

    贾琰刻意散布了消息,将种痘之术和当时的吉兆联系起来,江南的才子们并非不通世故,相反,他们知文章,更世事洞明,当即一篇篇的文章就传开来,满是对当今圣上的溢美之词,只道圣上施行仁政,故而天佑大昌。

    同时他又让江南才子将地震中的感人事迹写下来,或用诗,或用文,不刻意形容悲惨之状,只着重描述地震中感人的亲情或者爱情或者救人的壮举,比如林老夫妻,他自己也干起了老本行,将林老夫妻的爱情加以杜撰编写了一出话本,感人至深,派人发往大昌各地。

    悲剧的力量之所以触动人心,不在于悲剧本身,而在于悲剧中展露出的人性的坚强与美好。

    看到从全国各地募捐来的银两,贾琰觉得自己掌握了卖惨的真髓。

    他和廖子英商量,既然皇上大赦天下,与其让流放的犯人无家可归再次作恶,不若把他们召集起来,每天二十个铜板,让他们帮助梧州百姓重建房屋。

    这还不算,梧州所有的在职官员,都被贾琰拉到大街上帮助老百姓干活,美名其曰:为百姓做表率。

    连知州刘远度都被他拉到最热闹的长街中心,给百姓们开了个动员大会,贾琰还像模像样的想了个口号:“郎朗舒烨,复振梧州。”老百姓们听不大懂,于是贾琰又站在高台上大声翻译:“汗水抛故土,起地盖房屋。”

    这打油诗的水平,两榜进士刘远度绝倒,掩面急走奔回署衙。

    身穿公服头戴官帽的官老爷们如今跟着百姓一起拉木材,推沙土,这自然又成为梧州一项奇闻佳闻。

    渠县知县许文和将官帽放在一旁,正跟着贾琰推工车,正是春天,他竟闷头出了一脸汗。

    “大······大人,”许文和拿袖子擦了擦汗,忍不住道:“咱们休息会儿吧,属下都是快当爷爷的人了,实在受不住。”

    “许大人,您的官职是七品,再降三级,该卷铺盖回老家了吧,”贾琰边笑边把许文和划到一边,自己推着工车一口气到了墙角,打趣道:“回去后干嘛,不还得种地吗?现在您这手不能挑肩不能提的,回去让您孙子喝西北风啊。”

    许文和苦着一张脸,猝不及防又被插一刀,身累心更累,他是倒了什么霉啊,被知州大人派给这位爷。

    旁边的百姓听贾琰说的有趣,也忍不住笑起来,这些天贾琰四处跑,老百姓早不怕他了,见他年纪小,又随和,也敢跟他开玩笑了。

    一位四十多岁头戴红花的大娘喊道:“贾大人,您还没说亲吧,不是我吴大娘吹,咱们梧州的姑娘个顶个水灵,就没有我不认识的,我给您说一个?保证您头一天掀了盖头,第二天起来就拉不了弓。”

    旁边的百姓都大笑起来。

    一个汉子把肩头的棉巾扔到吴大娘脸上,吼道:“快住嘴吧你,贾大人还小呢。”

    这一下笑声却更大了,连许文和都笑起来。

    天高云轻,正是一年好春色。

    嘉仁十九年四月三日,梧州发生地动,在地动中死去近六百人,伤一千四百人,倒塌房屋近三千间,其后瘟疫,死去三百人。在江宁府的几个州县中,死伤人数最低。甚至在全国灾动的伤亡人数中,也创下了最低。

    皇恩浩荡,圣上体恤灾民,发赈粮,免赋税,梧州城官民一心,同甘苦,共劫难,梧州城繁华恢复如初,更胜往昔。

    圣上听闻,大感宽慰,亲手题“光瞻凤梧”,赐予梧州。

    江南才子挥笔墨,传诗才,将其种种奇闻佳话整理,置于梧州槃古楼,后世人争相游胜,竟成奇观。

    梧州知州刘远度被升为江宁知府,梧州通判廖子英被升为柴阳宣抚使,梧州同知贾琰则回京都任职,被升为京都府尹掌狱,渠县知县许文和被调为丰庙县知县,而原本的江宁知府仇明扬楊则被贬为清河知县。

    江宁的种种动荡也在京城掀起了一丝波澜,不过这却不包括贾家。

    唱一曲《槐荫记》,说不尽的欢喜韶光,一席锦被遮百丑,哪还管异乡荒冢分白骨?

    贾府如今正在欢欢喜喜的办亲事。

    贾家二老爷的公子,就是衔玉而生的那位,如今定的正是珍珠如土的薛家闺秀,也是其姨妈的女儿,算亲上加亲,今日正是新嫁娘的送妆日。

    家具十二台,茉红花木拔步床一张,紫檀雕暗八仙小柜两个,明式黄花梨方杆四出头椅一对,黄花梨夹头榉翅头案一个。首饰一百零八件,镶嵌珍珠长簪一对,点翠累丝簪一对,白玉鸳鸯扣一对,金银镶嵌大小耳挖子若干,金银绢花若干。古玩字画二十四件,蔡婴的簪花仕女图一副,陈自路的山水一副,玉璧一对、玉瑛一对等等。

    通州山庄一个,京都当铺一家。

    相比其他闺秀来说,这嫁妆甚是丰厚,起码比迎春的就要好很多,但对于薛家而言,却是略显平常,毕竟是皇商,带了一个商字,就少不了一个富字。

    喜欢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请大家收藏: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7/37368/229927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7/37368/2299276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