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事定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过年时的诸多热闹自不再提, 年后北静太妃来拜访,贾母把姑娘们都叫出来见客。

    北静太妃年余五十,保养得宜,是一位相当温婉的老妇人, 让姑娘们起来,一人赏了一个鎏荧翡翠纹丝镯,对贾母笑道:“还是老太太会养人,个个都这样好。”

    北静太妃拉了林黛玉的手,问道:“这可是敏儿的姑娘?”

    贾母道:“正是。”

    北静太妃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 笑道:“出落的果真不俗,让人一见就喜欢, 你多大了?”

    黛玉轻声道:“十五了。”

    北静王近年的形势很不好, 北静王妃成日病着并无儿女,仅仅有侧妃生的一个庶子也是病恹恹的, 因此北静太妃看着这一屋子的孙子孙女,不由有些羡慕贾母的儿孙满堂。

    贾母把黛玉搂在怀里, 笑呵呵道:“这孩子的性子招人疼, 我所有子女, 最疼者就是她母亲, 她母亲去了,她来了, 我就总想着她能长长久久的陪伴我才好。”

    贾母这话说的不算隐晦, 基本所有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邢夫人转头看向王夫人, 看好戏般的“啧”了一声。

    这桩官司打了这么久,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啊。

    黛玉头微垂,坐姿端正,看不清神色。

    大观园里的气氛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以往潇湘馆清冷寂静,如今人来人往,什么好东西都紧着这边先送过来,丫鬟婆子们个个笑脸相迎。

    林黛玉心里自是有丝喜意的,只是不知为什么,夜里却越发睡不着了,往往一坐就到天亮。

    大抵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是一样的,憧憬着,盼望着,却也害怕着。

    黛玉心有不静,于是拿了一本琴谱,径自坐在窗前细看,谁知还没看多长时间,就见一个小丫鬟进来道:“姑娘,宝二爷院门外面侯着呢,他说想进来来探望一下姑娘。”

    紫鹃正在点香炉,闻言笑道:“这可真是三十晚上的月亮头一回了,他哪次不是抬脚便进来,这次怎么还通报上了呢。”

    黛玉嘴角微抿:“叫他进来。”

    宝玉带着金玉冠,穿一身霜百青点缀锦长袍,他也长高了些,已有些少年儿郎的样子,只是那张满月似的娃娃脸没变。

    他立在门前,并不进来,黛玉端坐在窗前,也不开口唤他。

    初见时,两人都是孩童,言语无忌,行为不避,笑自真心,哭自真心。而如今,数载相伴,盈盈一水间,不用一语,便可知对方可想。

    宝玉道:“今后我不能常来看你了。”

    黛玉道:“谁要你看,一生都不来才好。”

    宝玉笑了起来,黛玉也微抿了了嘴,总是泪花朦胧的眼睛里升起层层笑意,灿若星河,宝玉不禁看的呆了。

    两人相视半天,宝玉终是道:“我去了。”黛玉点头,宝玉便离去,黛玉双手托腮,只觉脸发烫,心口也怦怦跳,再看那琴谱,却是一个字也看不下去了。

    好像碧草落入湖水,总是飘飘浮浮的不知归处,如今靠了岸,又担心一阵风来,再次依无所依。

    贾母动作很快,她等了许多年,现在好不容易王夫人松了口,迎亲可以推后,毕竟两个玉儿不大,但定亲还是抓紧早定早好。

    在古代,两家定了亲,基本上没有大的意外就做定了,黛玉又是荣国府的外孙女,王夫人就是再不喜,也不敢定亲后反悔。

    贾政躬身,双手将手上的东西奉给贾母。

    八折金帖上,写着“预报佳期”四个字。

    “谨诹嘉仁十九年一月十八日,惠蒙冰语,不揣微寒,仰攀令千金与犬子结为百年佳遇,秦晋之好,愧无兰田美玉,幸牵朱幔红丝。恭布微忱。”

    左下角写着“贾政,谨致。”

    贾母的手微微颤抖,一遍遍的抚摸着“预报佳期”这四个字,连声把鸳鸯叫来,吩咐她把那暻花暖凤盒拿过来,将婚书放在里头。

    等贾政走后,贾母兴致颇高,又让鸳鸯拿了她的私产单子来看,又把黛玉叫来,一块吃的晚饭。

    贾琰并不大知道府里的事,吏部已经放了今年各地官员的补缺情况,他这两天忙着跟虞老先生商量去哪个地方好。

    他的意思是哪里穷往哪里去,这样比较好出政绩,可是虞老先生说他太想当然了,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年的官吏考核无非就是那几个标准,一个是赋税,一个是科举。赋税依靠农民种地,一春一冬,两三年能有大改变就算不错,科考是看你管辖的地方出了多少秀才,举人,进士,这个更是要从小要抓起的。如果大多数人连饭都吃不饱,那更不可能供养出士子。又穷又落后,这两个都是连在一起的。

    还是富庶的地方好,在这个基础上,锦上添花总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想做点什么,人力物力都能跟的上。

    贾琰决定听取虞老先生的意见,最后选择了苏州的关乡县知县。

    半个月后,朝廷的调令就下来了。

    贾琰接到的任命竟然是梧州的同知,从六品。

    他以为是虞老先生在背后出了力,谁知道虞老先生也是一头雾水。

    虞老先生沉吟了一会儿,道:“这次吏部审核的官员,是周旷昔日一个老部下的儿子。”

    所以,应该是周旷在背后打了声招呼,至于这么做的原因,无非就是要拉拢他。

    贾琰并没有跟虞老先生讲过滁州的事,只让他带了封信给周旷,这次便将滁州的事细细告诉他。

    “先生,”贾琰心里隐隐有股不安,他总觉得事情不对劲,“我在滁州铸造了一批兵器,在信上也说明了,按理说侯爷该接受了这批兵器该上报朝廷,可是现在一点动静都没听到。而且,我听他的意思,沈家私铸兵器的事他是早就知道的。”

    虞老先生笑道:“你多虑了,周旷这孩子我知道,他是谋定而动的性格,现在不动手,可能是时机不到,他是我看着长大的,朝廷那时候主和,反战,我那时候也是主张以安抚民生为要,户部吃紧,打仗的后勤根本跟不上,周旷不但要管着前方的战事,还要抽空上书跟朝廷上我们这群老顽固酸文人打机锋,最后硬是守住了边辽,将几十年来都骚扰边境百姓的敌军赶到了僻山里。”

    “这二十多年,他伤了腿,两个儿子也都战死沙场,如今仍是茕茕孑立,想起当初我们群臣对他的攻击,我心甚愧,他是朝廷百姓的功臣。”

    贾琰不语,这些事情他都知道,昌远侯周旷为保皇一派,他无儿无女,据说不仅伤了腿,也伤了根本,不再可能有子嗣,他也不投靠任何皇子,从战场下来后主动就交出了兵权,圣上因此甚为倚重他,几乎是故意将他扶持起来对抗逐渐势大的沈家。

    可是一个侯爷,为什么兵部吏部都要插手,为什么这么急于拉拢人才,紧紧是为了对抗沈家给圣上表忠心?

    他并没有在滁州一事上立多少功,周旷早就知道这件事,那么周旷想拉拢他,就是因为他于铸造兵器上有些用,这么看重这件事,却也没有很强硬的要求他去兵部,贾琰觉得奇怪。

    周旷不掌兵权,又是外姓人,谋逆的事不可能成功,就是成功了,他又没有子嗣,谋逆了传给谁呢,恐怕这也是圣上对他放心的原因。

    所有人都知道昌远侯跟沈家是对头,两派针锋相对也是许多年了,圣上也是乐见其成的,他要用周旷打压沈家,贾琰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将信给了周旷。

    可是如果,周旷跟沈家不是对头呢?

    贾琰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觉得自己想多了。不管如何,周旷就是拉拢他,也就是顺手一扶的事,他现在地位,还不会有人把他放在眼里。先做好眼前的事是正经,至于以后,走一步看一步吧。

    贾琰将要去外放的事上报了贾母跟贾赦,贾母不赞同,可是见贾琰不听劝,也就随他去折腾了,贾赦听见了连眼风都没赏给他一个,只说知道了便让他走了,自从上次他拒绝了成为嫡子的事后,贾赦已经无视他很久了。

    他的两个小丫鬟,羊花已经被家里人接走了,磐月是扬州人,家里人早已联系不上,也不会来接她,磐月又到了出嫁的年纪,贾琰还没想好怎么安置她。

    因为羊花没在,他东奔西走的,又没谁刻意跟他说,他还真不知道宝玉黛玉定亲的事。

    所以等到贾琰打开贾母给他的暻花暖凤盒,看到里面装的是宝玉黛玉的婚书后,他着实吃了一惊。

    他就是对《红楼梦》再不熟悉,也知道宝玉黛玉是悲剧,为什么现在已经发展到定亲了?然后然后,为什么要把婚书给他?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贾母很快解释了缘由。

    原来这婚书需要女方父母的书上名字的,父母不在,就由族中人书写,黛玉虽无近亲,但仍属于姑苏林家一族。再者,林如海和贾敏都葬在祖籍苏州,身为女儿,出嫁这样的事,无论如何也要拜祭告知一下父母。

    因此林黛玉势必要回一趟苏州。

    本来该让贾琏去送,只是不巧,薛蟠杀人的事这段时间就要下判决,贾琏每天四处为薛蟠的事奔波,因王夫人同意了亲事,贾母也不好在这件事上说什么,愿意给薛姨妈几分面子。

    而贾琰外任的地方梧州,正好紧挨着苏州,不若让他顺便把林黛玉送到姑苏林家,等这边事情一完,就让贾琏过去,再将林黛玉接回来。

    喜欢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请大家收藏: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7/37368/229927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7/37368/2299276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