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经典短篇 > 民国路人甲 > 第69章 女子茶舍

第69章 女子茶舍

推荐阅读:超级修真弃少全属性武道红色莫斯科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武神主宰女富婆的神级村医我用阵法补天地猎天争锋天道天骄太荒吞天诀

    “太太, 昨儿隔壁陆老太太派人来请你了,叫你今儿过去玩呢!”

    北京已然进入了一年中最为惬意舒适的季节,不同于南方的乍暖忽寒,真正的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按老舍先生的原话“天堂什么样子, 我不知道,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 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现在的北京不仅气候适宜,各类物产也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时候, 冬秀自与王稚萍小姐结识了, 现在倒是隔三差五就约着出去一起逛荡去, 很有种前世与闺蜜逛街扫货的感觉,不过她们扫的都是各类北方新鲜稀奇的小吃水果和风俗特产,为此已经好久不在家吃饭了。

    王妈见太太又一大早就兴兴头的要往外跑,赶忙把昨儿陆家的邀约告诉她。

    “叫我过去玩?玩什么?”冬秀不走心的问了句没脑子的话。

    王妈一边拿根细竹棍拍打着晾晒的被褥,一边与她说着对门的最新消息:“前几天,那家里又来了拨人, 估计是想叫街坊领居们过去认识认识吧。”

    冬秀不想去, 她们根本言语不通啊, 到时候还不得鸡同鸭讲, 尴尬到天上去。

    在国语—也就是这时的普通话,还完全没有普及的情况下, “十里不同音”可不是说的玩玩的, 这就是现在最真实的写照, 她可听不懂那最正宗的吴侬软语啊。

    再说了,她都与稚萍约好了今日要去裁缝店里做衣裳的。

    虽然这时候风靡了一个时代的旗袍还没有出现,可也早不流行那种晚晴时候的打扮了,何况她的衣服还都是乡下裁缝做的,不论款式还是做工,的确不够精致,平日里穿穿倒无所谓,出门见人就有点不上档次了,上次到六国饭店去赴约,就很有些窘迫,幸亏她脸皮厚,才没有被人打量的目光给逼退出来。

    “这样吧,你把我昨儿从致美斋买回来的那盒子西洋糕点,并几样萝卜丝饼、蜂蜜蒸糕、鸡油煎饼给他们送过去,替我道个歉,就说今儿实在不巧没有时间过去,等改日再登门说话。”

    王妈拿柄各色碎布条攒成的小拂尘,噗噗的拍打着身上沾上的飞絮灰尘,也不劝她,应了一声便要去收拾礼盒。

    冬秀望着院里的薄被,又想起一件事来,他们家可还没准备过冬用的大棉被呢,连带棉衣、棉裤、棉鞋、围脖、帽子、捂子,都得重新做套新的啊,这时候又没有空调地暖啥的,能让他们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吃雪糕,像她这样地道的南方狗,估计得在北方冻成傻狍子吧。

    “您最近就别忙其他的了,把手头的活都交给带弟去干,紧着先做几床冬天用的被褥吧,我和先生房里要四套,你们一人一套,做厚实些,听说今年冬天会特别冷呐。”

    买成品自然是轻松省事,可冬秀怕买到黑心棉,还是叫王妈这样的老江湖亲自去买棉花,找弹花人做要靠谱些,不仅安全放心,质量还有保障,他们家上次做的那几床薄被就好用极了,定置尺寸、宣软轻薄,比现代大几千的蚕丝被也不差什么,用得不是一般舒心。

    王妈一听,这被褥还有他们的份,自然是感激不尽的,一口应承下来。

    交待完事情,冬秀便坐着崔有粮的车出门去了。

    “这一条街便是北京城有名的估衣街了,听说举凡绸布棉纱、裘皮毛呢,各色的衣裳料子就没有在这里找不着的,师傅们的手艺也是最好的,好多还会做洋装呢,咱们要不要去做一件?”王稚萍兴致勃勃的建议道。

    稚萍实在是个极可爱的姑娘,不仅兼有旧式女子的温婉和善,也有新派女子的活泼自信,即能对各种古典诗词信手拈来,又能无障碍的阅读英文小说,几番交谈后冬秀便彻底拜服了,这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才女啊。

    她不仅能力出众,更难得的是有远见有理想有抱负,在几乎所有的女同学读完师范后都选择嫁人生子的情况下,她依旧顶住家里的压力,外出工作了。

    假如那时候的大学允许接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学习的政策,冬秀敢肯定,她是一定会去念大学的。

    可惜这个时代对女子何其不公,即便想要上进,却也求教无门,连获得教育的资格都那么困难,何况是工作呢。

    这时候对于女子外出工作还是颇多置喙的,除了那些工厂女工、保姆、奶妈、家庭教师之类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工作外,其他是基本不招女工的,这都谈不上是性别歧视,而是彻底的无视。

    她能进入到正规报社去做一名体体面面的编辑,可想而知本身有多么优秀,又承受了多少压力和非议。

    她们都是在陌生的世界里独行踽踽、行迈靡靡的人,正是这一相通的点才让两人越发亲近了。

    两人一路逛过去,找了家最是热闹气派的店铺进去。

    这时候做衣裳可都是一条龙式的私人定制服务,从量体裁身、挑选衣料,到敲定款式、特别定制,都可由这店里的师傅们跟踪服务,体验一级棒。

    现今最流行的不过是仿学生装和改良旗装,前者是上衣下裙,青春活泼,后者是连体阔袖,婉约风流,那旗装还要经过收腰、开叉、减袖、短领等一系列的改革,才会变成后世大众所熟知的那种窈窕风情的旗袍。

    冬秀是不适合穿的。

    现今还是平胸女子的天下,这衣裳的设计自然是具有一定偏向性的,她穿上只怕太过惹眼,招来不必要的非议。

    也不知道那“大奶奶运动”什么时候才会发生,义乳、胸罩之类的洋玩意什么时候才会在国内流行起来。

    不过像这类新潮的稀奇玩意儿,一般都是由名人率先尝试了,才会引得民众跟风使用的,冬秀依稀记得这义乳还是由一二十年后的超级大明星阮玲玉率先使用过了,其他华国女性才慢慢开始改变审美观,不再以平坦为美,转而开始追求曲线美和自然美的,而那个时候,也正是旗袍大行其道的时候。

    可惜啊,现在别说是内衣革命了,就连普通的衣裳款式也没有多么大的变化,还都是晚清时候的那个模样,不过是领子越发高了,袖子越发短了之类的改变。

    最终冬秀还是选了几套宽松的汉式衣裙,不过作为后世人,就没有不爱复古的,相比这时候的各种时髦装束,本来她也更偏爱那种精致风雅的古代装束。

    倒是稚萍做了好几身连衣裙式的旗装,给她们量身的女师傅建议道:“马上天就凉了,您看要不要再做一件无袖小马甲?薄薄的即好看又轻便。”

    她这么一说倒是提醒冬秀了,她也应该再做几件短袄的,要知道,她的衣裳在离开乡下胡家时大半都送人了,现下还真没有春秋装呢。

    还要给竞之也做几身,他的衣裳比她还要少些,除了一箱子国外带回来的西式衣裳,也就几身竹布大褂,天气冷了肯定扛不住的。

    可惜她不知道胡竞之的具体尺寸,胡乱给店员比划一通反给人整晕了,“您应该给家里先生做过衣裳吧,把那个尺寸报给我们就行了。”

    呃,话说她还真没给胡竞之做过衣裳鞋袜什么的,说起来好像有点不贤惠啊。

    交流无果,只能等下次亲自带着人过来了。

    她们在外面逛街时一向不会到饭馆里去用午餐,这里别的不多,小吃摊子那是数不清的,买几样糕饼,拿几串烤肉,沿着湖边景致边走边吃,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别提多惬意了。

    “哟,那边是干什么的,好像有什么热闹啊。”

    两人刚走过一座白玉桥,便见一家临河茶楼前围满了人群,挤过去一瞧,呵,倒真是新鲜,这茶楼居然专辟出一边专门用来接待女客呢。

    前文说过,这时代泡茶楼是男人的专利,普通人家的女人是去不得也去不起的,有钱人家的小姐太太又不屑于去,有那闲钱闲心,还不如去逛梨园捧戏子呢,这戏园近一二年倒是对女性开放的多了,要是再往前倒腾几年,那也是不准女人们进去观看的,便是去,也决不允许和男人混坐在一起,即便是丈夫和妻子也是如此。

    这家老板倒是大胆革新,只不过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不管男女,至今还没人进去,都只围在门口指指点点。

    “我说,这不是个私窑吧,这天底下能叫女人扎堆的地方除了缫丝厂,可就属那种地方了啊。”嗯,这个时代各种妓馆私窑的确多不胜数,

    人群中有人恶意揣测,一时引来了更多污言秽语,那些男人们更是爆出阵阵猥琐的笑声,吓得女人们更加不敢进去了,有些胆小的年轻姑娘和小媳妇们甚至连热闹也不敢看了,掩着脸落荒而逃。

    “听说有那一等人,专门给良家妇女们拉皮条,这里怕不是个交接场所呢。”

    “要是我媳妇敢进去瞧一眼,明儿我就能把她给休了。”

    “嘿,我说,这茶馆不是专给那有特殊癖好的女人们消遣的吧,就像有男人不爱女人却偏爱兔儿爷的,那女人里也有不爱爷们爱磨镜的啊,哈哈哈。”

    茶楼老板面对着众人的无情diss,眼看话题往下三流的地方去了,冷汗直冒,叫苦不迭。

    他之所以整这么一出,还是偶然一次出去办事时在胡同里得来的灵感。

    自今夏《上错花轿嫁对郎》重新在北京开始了连载,因其剧情紧凑流畅、温馨搞笑,设定新颖有趣,在现今小说市场上算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一时风头无两,好不风光,不过因为这是部言情小说,更对女子胃口,那读者里一多半倒都是女子,上至八十老妪,下至十岁女童,只要看过这部小说,那就没有不爱的。

    可惜识得字的女子有几人呢,即便买了报纸也只能请家里小学童帮着念念,哪里能过瘾,那茶楼会馆里倒是有专门说书的,可惜她们又没法进去听去,到底男女有别,不好混在那样杂乱的场所里。

    渐渐的倒是催生了些野台子出来,就好比上次王妈带冬秀去听的那个老秀才专场,只要识字,买张报纸便能择日开张了。

    还别说,这市场需求真是大得惊人。

    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多么贫瘠,是后世人没法想象的,同样的一出戏,从小听到老,那也是不会腻的。

    男人尚且能听戏、听书、逛妓院、逛烟馆的找乐子,女人便只能靠家长里短的八卦来打发时间。

    这样一出极对胃口,叫她们心尖儿发甜的故事,可以想象是多么的具有吸引力。

    何况都是家门口女人扎堆的地方,正大光明,谁不享受这难得的精神愉悦呢。

    因此,不仅是冬秀她们那儿有老秀才转行当起了说书先生,渐渐的倒有人专门办起了专场,只给女人们进去听故事,即少了纷争,又赚了钱,何乐而不为呢。

    这茶楼老板无意间看见这样火热的景象,一下子就嗅到了商机,正好茶楼生意不景气,刚好把那大堂一分为二,拿墙隔开,这边爷们喝茶听小曲,那边女人嗑瓜子听故事,谁也不碍着谁,他轻松便把两份钱纳入囊中,多好哇。

    谁想这几个地痞无赖几句话,硬生生吓得女客们不敢进门。

    “哎,这是说您的故事呢,咱们进去听听罢,给捧个场。”王稚萍兴奋的在她耳边小声嘀咕。

    冬秀有些犹豫,经过刚才那下子,围观的人还真把这茶楼看做什么污秽不正经的地方了,一个个都带上了鄙夷轻视的神情。

    可若是连她都不敢迈出这一步,只怕别的女人更加不敢进去了,说不定这好容易对女人敞开的一扇门就此又要关闭,女人们又得回到小巷胡同里去。

    这也算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了吧,正视女子权益,满足女子需求,搁过去哪里可能呢,这个社会虽然对女人还是那么严苛不公平,可也正在给女人们反抗和争取的机会,端看她们自己能不能抓住了。

    自己心里阿q了一番后,冬秀便果断的与王稚萍上前去了。

    “入场费多少钱?”

    老板本来心灰意冷,打算先停下来,免得这女子茶舍没开起来,反倒被那闲言碎语带累了整个茶楼的声誉。

    不想却有两个女子来买票,他一时没反应过来,还愣了一会儿,继而便是大喜,这新鲜的事物,只要有人肯尝鲜,便不愁其他了,有这两人带头,好歹算开张了,其他人见着他的茶楼没问题,日后自然也肯来关顾的。

    那胖乎乎的老板忙笑呵呵的热情招呼道:“原是要五十钱的,鉴于您二位是小店开张头一位,入场费全免,还赠您四碟干果,一壶清茶,并两条热腾腾香喷喷的手巾把了嘞,您二位里边请!”

    说完老板便亲自躬身迎她俩进去了。

    围观的人见了不免又嘈杂议论起来,老板忙趁机安利:“各位,我们茶楼这边是专供女客听书的场所,不仅茶役是女子,连说书先生也是请的女先生,大家很不必担心那些有的没的,咱们今天要说的便是现今最火热的小说《上错花嫁上对郎》中第一场‘美娇娘同天出嫁,仙女庙错上花轿’,想必各位没读过也听说过,可绝不是什么淫词艳曲之流!”

    这一番话说出来,果然打消了很多人的疑虑。

    “这茶楼在这都开了多少年了,老板也是正经人,应该不会干那些下三滥的勾当。”

    “是啊,假如老板真有那种坏心思,怎么敢光天化日之下,敲锣打鼓的呢搞宣传呢,这不是擎等着人来抓么。”

    “那小说我还真听人说过几段,真是写得极好,有趣极了,就是可惜没听全乎,倒叫我抓心挠肝的想了好几天呢。”

    “况且,人家这里还要收门票钱,可见是正经做生意的,真要是那种地方,只怕还要倒给钱哄咱们进去呢。”

    人群里又两个妇人站出来,呵呵笑着说:“怕什么,难道还有人在这青天白日里搞鬼不成,咱们就当逛衣裳首饰铺子罢了,就算有鬼我俩也是不怕的,反正我俩都是老树糙皮的普通人,劫财没有,劫色更没有。”

    这番直爽大气的俏皮话,惹得围观群众纷纷哄笑叫好。

    老板依旧亲自笑迎进去,见周围那些妇人一个个都眼活心动了,便再添一把火:“新店开张,前二十位女客一律减免入场费,外送干果清茶若干了喂!”

    这些围观的妇女们大多都出自普通的市井人家,不免都有几分爱贪小便宜的习性,可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特性,即便是现代的剁手党们,为了能拿到赠品或折扣价,都不吝再出一大笔钱购买些本来用不着的东西呢,可见这特性就是有一种叫人无法自控的魔力啊。

    何况现在这便宜还是白占,一点额外的条件都不需要,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嘛。

    一时间那些妇人们的心理防线彻底被打破,纷纷向门前涌去,她们有的是为了听故事,有的是为了看个新奇,有的是为了占便宜,还有的纯属跟风,总之,不大一会儿,冬秀和王稚萍周围的桌上便坐满了人。

    看着那些仿佛在超市抢减价商品,气势如虹的妇人们,冬秀不由庆幸:幸亏她俩进来的早,抢占了最佳位置,要不早不知被挤到哪里去了。

    厅内布置与其他的茶馆一般无二,只是颜色更加明亮素净些,桌上还铺了各色桌布,叫人看着很是安心。

    冬秀接过年轻女茶役用竹镊子夹过来的手巾把,雪白柔软,还香喷喷的,估计是洒了香水罢,在这股香薰的氛围里,大家彻底放下心来,好奇又享受的接受着服务。

    一时台上果然出来两位女先生,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打扮质朴,眉眼带笑,咚咚咚的敲了敲面前支架上的小鼓,吸引了众人注意力,待堂里安静下来,便先福身请了安,各自做了一番介绍。

    “各位太太小姐,大姑娘小媳妇们都是第一次关顾咱们这女子茶舍,我们姐妹便先给各位唱段采茶歌欢迎诸位。”

    说着二人便打着竹板敲着鼓的唱起来:“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佃了茶田十二亩,当面写书两交钱;二月采茶……”

    不说其他人,冬秀自己都听得如痴如醉的,这两人嗓音清亮,功力深厚,表演欢快灵动,词句又生动活泼,委婉动听,真是精彩极了,搁现代那就叫人民表演艺术家啊,非花钱到大剧场里听不着。

    这样的才艺只是用来讲故事未免太浪费了,应该派上其他用场才成啊。

    冬秀想到此处不由激动起来,这《上错花轿嫁对郎》可不仅仅只是故事精彩,其中人物服饰和插曲更是一大亮点,倘若在讲故事的时候把那悠扬活泼的小调也穿插进来,岂不锦上添花,妙哉美哉。

    况且背景音可是烘托气氛影响情绪一大利器啊,想一想现代的电影电视剧吧,没有各种歌曲和背景音乐,那魅力和生命力绝对是大打折扣的,在音乐中听故事,可比干巴巴的光听故事有意思多了。

    只能说人家不愧是专业吃这碗饭的,那神情、那眉眼、那动作,不过是两个人而已,硬是演出了群戏的感觉,不止两个女主角,连那些丫鬟、媒婆之类的配角在她们的口中也仿佛活了过来一般,比冬秀当初在胡同里听那老秀才讲得要好百倍不止。

    喜欢民国路人甲请大家收藏:民国路人甲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771/229359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771/2293596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