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经典短篇 > 珠玉 >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丧事连连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丧事连连

推荐阅读:四合院之赤脚医生带着系统混兽世名侦探世界的武者剑道丹尊奸臣之妻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最强反派系统万界武尊御天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丧事连连

    奔丧的事情是拖延不得的, 第二日上徐阶便递上了母丧的折子,请假回家了。因为是因丧请假,他出城的时候是悄悄地走了。朱厚熜在城外十里亭看着他上了马车,然后渐行渐远, 直至那一队车马消失在初夏的柳荫绿色当中。

    边走边算计着徐阶要多久才能回还,朱厚熜对紫禁城中的繁华美景视若无睹,匆匆走过。正算计不清时,却见留守宫中的黄锦急匆匆的跑来, 脸色颇不好看。

    见了朱厚熜,黄锦一矮身行了个礼, 然后便趋近前, 在朱厚熜耳边低声道:“皇上, 方才王家传来的消息, 王大人过世了……”

    朱厚熜正拿在手里的折扇从指间掉到了地上,他却丝毫没有察觉, 甚至一脚踩了上去才发现。他只觉得整个人都懵了,惊骇至极。半晌才能颤着声向黄锦问道:“你方才是说, 王大人?怎会?莫不是你听错了吧?”

    黄锦正焦急, 却见朱厚熜惊骇莫名的样子,不由得打了自己脑袋一下,忙道:“回皇上, 不是王先生, 是王谦大人!皇上莫要着急, 王先生好好的。”

    虽然这么说有些对不起王谦, 但是朱厚熜是真的大松了一口气。幸好,幸好。幸好这过世的是王谦……

    现在王守仁对于朱厚熜来说,虽然已经不是必不可少的了。但是他仍旧是朱厚熜内心最值得依靠的倚仗。朱厚熜总觉得,就算他什么也不做,只要王守仁在,他就已经是后盾,已经是实力的象征,让人心里踏实。

    于是乍闻丧事,朱厚熜真的是心惊肉跳;而在听说此王大人非彼王大人时,真的是打从心底松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了。

    这时朱厚熜才想起他的扇子,这还是原先徐阶给他的,扇面上是徐阶亲笔的诗,另一面上是他两个共同执笔的画。这扇子平素朱厚熜都是不离身的,这会儿掉在了地上,还踩上了一脚。方才是心里担心,顾不得它了,这会儿知道过世的是王谦,朱厚熜可就心疼起他的扇子了。于是伸手就往黄锦脑壳上拍了一下:“你这小兔崽子!说话都说不清楚!”

    就着他的动作,黄锦顺势矮身跪下了,机灵地捡起了那把扇子,小心地拂去上面的灰尘,只是朱厚熜踩的那一脚是擦不掉了,估计要用别的法子处理。幸好那扇子是好金丝楠木做的骨架,被一个大男人一脚踩上去竟是没有变形。黄锦也有些小心翼翼的,捧着那扇子举过头,嘴里道:“皇上,这扇面许是用柔丝绢擦擦也就好了。或是用烧酒?”

    朱厚熜一把夺过那扇子,动作虽是飞快,下手却把握着分寸,轻柔得很。他自己展开扇面瞧了一遍,咕哝起来:“实在是……唉……不行的话就换个扇面好了。总之这人是在的,等徐阶回来,再让他画个新扇面好了。”

    说着用鞋尖轻踢黄锦的大腿,道:“你也起来吧,这回就算了。下次说话小心些!你也得斟酌斟酌字句。你又不是不知道,王先生是朕恩师,但凡是丁点小事都是要紧的,关于他的事情,你还敢这么说的不明不白的,可不是净是让人误解!这回还好,只是跌了扇子,要是下回朕被你吓出个好歹,看你可怎么办!”

    黄锦心中自然是委屈的,他们这些接近皇帝的宫廷内侍,平常称呼王守仁都是王师傅王先生,若是说王大人,自然是指的王谦。只是这会儿皇帝这么说,他也不敢反驳,只得应了,带着些委屈爬起来。

    又听朱厚熜道:“既是王大人过世了,那就按着规章制度办了吧,先前也不是没有朝廷大员过世。比照着杨大人的事情,酌情减几分也就是了。至于说谥号……礼部那群人难道是养着好看的?让韩晥自己看着办就成了。”

    黄锦应了,然后才道:“却不止是这一件事。王大人过世前写的有遗折,还等着皇上批复。奴婢看着那遗折倒是很厚,不知要说些什么呢。”

    遗折?朱厚熜侧头看了看黄锦,心里琢磨起来。老大臣们自知命不久矣,说不定哪天早晨就起不来了,是以很多年长的大臣们都在家中常备着遗折,过几个月更新一次。当年梁储是这样,杨一清如此,杨廷和也有遗折,自然王谦也不例外。

    这遗折上大多是诉说自己一生功绩,让皇帝垂怜后人云云。有很多臣子的遗折,皇帝是直接交给礼部处置,根据他遗折上面对自己的评定给个谥号,这就等于是一辈子的自我鉴定了,但是位高权重,和皇帝亲近的大臣们,遗折自然也会被皇帝亲自阅读。

    王谦虽然历来并不和朱厚熜多么亲近,但是也是正德朝的老臣子,为难他活到八十多岁还坚持着不退休。他虽然平素有些谨小慎微的,经常和稀泥不干实事,但是好歹也是为大明朝贡献了几十年,没有功劳,总是也有工龄的。

    因此他的遗折,朱厚熜是必然要看的。说不得也得亲自拟定好谥号,给这位老臣送送葬。这才显示着皇帝没有因为有了朝中新一代的年轻臣子,就忘记了老臣们。

    于是朱厚熜点点头,道:“倒是忘了还有这一遭。王大人的遗折自然是要看的,让礼部先忙活起来吧,朕看了王大人的遗折再跟他们计较。”

    说着朱厚熜便快步往上书房走去,他还一身出宫的服饰,必然是要赶快的先避过人耳目换回来的。黄锦在他身后缀着,一边走一边说:“王大人一家,倒是衣冠诗书世家。不知皇上还记得太仓王家么?就是王大人家了。他一家人,说起来可真算得上是遍及朝堂了。今年倒还有一段佳话,王大人的长子和他的长孙,父子两个同科登第呢。”

    “哦?还有这回事?”朱厚熜倒是真的没有关心这些,春闱的时候杨廷和正好过世,那阵子他心情着实不算好,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韩晥在操办,他还真没注意到,这一科的进士里面居然有一对父子。

    “可不是呢。”黄锦见朱厚熜跟他搭话,乐得转移朱厚熜的注意力,说些笑话让他的心情好起来,“奴婢还记得,当日念进士名榜的时候,二甲第六十三名就是王谦阁老的长子王忬,可巧了,第六十五名便是他儿子,记得是唤作……王世贞!父子两个中间只差了一个名次,也不知韩大人是怎么评的卷子。当时奴婢不知道他二人是父子,只觉得这两个人怎么长得这么像?后来才知道,原来却是父子两个!这可不是一段奇谈佳话!若不是现下王大人忽然离世,这一家子可不是荣耀非凡?现下却只得守丧,可怜才中举的呢。”

    朱厚熜摆了摆手,不以为意:“若这么说,那王忬也算不得好本事。他儿子都中举了,他这个做父亲的才出头,也不嫌丢人?若说是佳话,当年苏门三学士,那才叫做是佳话。唐宋八大家人家一家子就占了三个席位,若是真有本事的,他们家爷儿三个也弄这么一出。”

    黄锦见这个话题不能让朱厚熜高兴,眼珠子转了转,又道:“皇上许是没注意那王世贞,他今年才只十七岁呢。有这么一个年少有为的儿子,显得父亲窝囊些,也是正常。王忬进士也才三十五,正是壮年。只是比不得他那个儿子,皇上倒也可以用一用的。”

    果然朱厚熜有了兴趣,有些惊讶地道:“果真只有十七岁?这倒是朕听说过的年纪最小的进士了。说是当年杨大人中举时也有十九岁了,都被人说是神童呢。不知这个王世贞,世人该怎么评价了。只是这名次有些靠后了,比不得杨大人探花出身。”

    黄锦笑道:“自然是赞誉的。说起来王世贞却是在策论时做得不如其他举子,这才被韩大人判到了六十五名。民间都说,若是论文章诗词,这位小王进士很是有当年杨慎大人的风度呢。说不得又是一个大明第一才子。”

    朱厚熜脚步放慢,指着黄锦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读书人都是自傲的,谁能承认别人是第一?便是嘴巴上说得好听,背地里,心坎儿里,兴许也是觉得自己好的。特别是走到这一步的文人,哪个没有傲骨?便是杨慎有着天下第一才子的名头,也只是众人面上给他的恭维,不说别人,就说夏言,多少年不做文章了,心里对杨慎必然也是不服气的。若说文采好,天下间文采好的人多了。单看谁喜欢哪种文风,自然就推崇哪种文章。当年杨慎确实有才,但是若不是杨廷和做他父亲,天下第一才子这个名头也落不到他头上——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赞誉,多半是冲着他父亲去的。”

    黄锦若有所悟的点头,朱厚熜接着道:“再比如这个王世贞,十七岁上,还是个半大孩子。若不是他祖父是王谦,今科他能不能中举还要另说。你可记得那一年咱们在韩晥家门前遇见的那两个人?一个叫做……高拱,另一个是张居正。那两个人的文章,事后我特意让杨阁老和王先生都看过,哪一个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是咱们可不曾在上一届的进士名录上见到那两人吧?高拱如何,朕就不多说了。只说那个张居正,那一年也不过十六岁吧?若是当时朕带着他到韩晥家中一行,他可不比王世贞中举的年岁还小?只是那时他两人都不曾行卷,是以上次便没见着他两个的名字,你却不能说他们不如那些中举了的。

    “如今的科考,不说舞弊甚多,但是这台面下的功夫,文章外的能耐,也是考校许多。王世贞许是真的有能耐,但是若不是他的家世在这里摆着,他大约也得熬到三四十才能出头呢。便是说八股文章,他都是不如杨慎远矣,你可还记得,杨慎当年可是状元及第。至于说文章诗词能跟杨慎相提并论——呵,说实话,朕这一辈子还真没见过这样的人。便是最初杨慎的光彩是借了他父亲的,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当年的状元郎,怎么也不是这么个二甲榜末举子能比得上的。这话可莫要在杨慎面前说起,怕他觉得是辱没了他。”

    黄锦自然连连称是,这其间道理他也是明白的,只不过是寻个由头跟朱厚熜多说几句话,好排解他心里的郁闷。方才送别了徐阶,又听说王谦过世,朱厚熜的心情不好也是自然的。这会儿说了这么一大通话,倒是派遣不少心里的抑郁。

    只是方才说到了高拱,朱厚熜倒是又想起来张居正。这次的科考,高拱倒是中举了,名次还相当靠前,是二甲第十一名。金殿面君的时候他还记得朱厚熜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脸上都显出了惊骇的样子,看起来倒是个不善于掩藏情绪的人。

    却没有见到张居正,想必是又落第了。朱厚熜这回没有关注他到底是在京城还是会老家去了,所以也就没有他的消息。

    不过能够见到高拱,朱厚熜心里就很高兴了。这表明,大明的科举还没有黑暗到底,高拱看起来就是个倔强的人,想必那次在韩晥家门前分别之后,他也就没有再行卷。朱厚熜也看过他的卷子,这样一个人,写得出这样的策论,这样的文章,难得的是杂学博收,还是个天文爱好者,能够考中,估计真的是他自己的本事。

    再加上这毕竟是个认识的人,看到高拱中举了,朱厚熜也觉得为他高兴。他还记得当时高拱转身离去的时候,那种洒然风范,若能保持下去,日后也必定不会是凡人。

    这一年的科考,说起来真的没有几个朱厚熜能看上眼的人。许是见到的人才多了,眼界高了,也挑剔起来,朱厚熜只觉得今科除了状元郎还不错之外,排名在前十的都可以直接丢去翰林院——没有什么实际动手能力,工作能力低下。说的难听些,就是只在嘴上说得好听,眼高手低的,只要让他们去做点什么,立马就不行了。

    真是纯粹的读书人,朱厚熜有点怀疑韩晥作为主考官的能力了。接连两次科考,韩晥主考都是这样的结果。朱厚熜琢磨起来,下一次科举是不是要换人做主考,比如王静略。

    ※※※※※※※※※※※※※※※※※※※※

    今天米有话说……

    碧近日准备开新坑,请有兴趣的亲在文章名旁边找到碧的作者名,戳,然后进入专栏,戳“收藏此作者”,包养没人要的碧吧……于是可以随时观察碧的动态……

    珠玉在冲榜,请大家多留言多支持~长期欢迎长评~谢谢~

    喜欢珠玉请大家收藏:珠玉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270/227900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270/2279001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