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经典短篇 > 珠玉 > 第一百四十一章 海上贸易

第一百四十一章 海上贸易

推荐阅读:神州战神透视神医在都市我能看见战斗力神道丹帝战神狂飙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至尊战王豪门战神狂婿天界淘宝店道界天下

    第一百四十一章  海上贸易

    嘉靖十九年夏天, 大明正式开始了对外海运贸易,先前虽说也零零星星有船只出海,但是那是私人组织,走得不远, 运货量也不大。现下开始是国家舰队开始营运海上贸易了,不管是路程还是买卖船只的数量,运送的货品,都不是先前能比的。

    原本朝中还有些人对皇帝的这个决定有些微词, 但是朱厚熜毕竟已经执政多年了,积威之下也没有谁敢说什么。等到徐阶把他上次出海顺便做生意的结果列成账单送到户部之后, 就连认为朱厚熜作为皇帝却利用国家海军做生意的行为是有伤国体因而很不满的夏言, 在算了一整天的账之后, 也不再说什么了——相反的, 他带着红丝的眼睛里满是兴奋。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是被朱厚熜荼毒久了, 哪怕他是夏言也能变得跟钱鬼附身似的。

    冬月里趁着渤海还没有结冰,从辽东半岛出海的第一支民间船队也正式下海了。这支船队虽说是民间商人, 但是用的船是安东卫的, 配备的保安和引路人员也是公家的,这也算是公私合营了。朱厚熜算计了一遍,觉得自己不出本钱, 却通过租船和出租航路分得了五成利, 也算是坐地等钱从天上掉下来了。他琢磨着成立船公司的好处, 笑得像透了油似的。

    单单是船公司, 估计还不够。现在看来,走海路的人还不算多,但是日后尝到了甜头,商人逐利,还不跟苍蝇逐臭似的。朱厚熜想着是不是让工部开始派人去研究远洋货船,然后开始做造船业务。只是现在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还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海运还引不来其他观望者们的蜂拥而至,朱厚熜安排设造司还是研究怎么制造货轮,但是投产估计还要一段时间。

    估计着时间,如果顺利的话,这会儿皇家的船队大约已经到了南洋,做成第一笔生意了。朱厚熜看着悬挂在他书房墙壁上的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红色标记的航线,一直到达红海的顶端边缘处,这是徐阶舰队的副船到达的最远距离。这时候还没有苏伊士运河,所以船队也就走到这里了,但是只是这一路,还不到欧洲,就足够让船队赚得盆满钵满。

    更何况朱厚熜特意嘱咐过,做买卖的时候千万要尽量抬高价钱。任何东西,瓷器也好,丝织品也好,香料也好,字画也好,都尽量多要价——这时候不多赚些,还等以后吗?再说了,船队带的东西,在中国以外那都是最昂贵的东西,要是低价卖出去,简直就是在炫耀东方的这个国家有多么富庶——朱厚熜怕这会引来贪婪的劫掠者,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朱厚熜的目光,此时已经不是单单投向那条航线了。海运毕竟只能到中东,真正的大主顾们都在欧洲呢。在中东北非,东西卖的再贵,最终也还是中间商赚得更多,真不如……

    朱厚熜把眼光投向地图上的陆地部分:如果能够建设一条欧亚大陆桥……

    随即他也就把这个匪夷所思的设想抛弃了,在这个时候,这种想法还是过于不切实际。不说自然环境的问题,让通往欧洲的陆路有多么难走。单是现在的新疆还不在大明的疆域之内,那么要从哪里走这条欧亚大陆桥,就很是问题。

    那么……东印度公司?不,或许对应中国的区位,将来大明如果能够成立这个贸易公司,应该叫西印度公司才对。

    记得历史上的东印度公司正好是1600年成立的,因为年份太好记了,朱厚熜倒也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现在是公元多少年,但是大略计算,东印度公司现在应该还没成立。如果大明也去成立个印度贸易公司,不知道能不能跟英国抗衡,或者更好,能不能占据先机?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决定了,即使主动地走出国门,中国也是不会跟历史上的英国一样,为了殖民才去印度成立公司,朱厚熜只是想要去做生意。不管是关于通商,还是印度公司,他的目的都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有更加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通过通商,主动地开放这个国家,主动地跟外界接触,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外面的世界,中国以外的国家,都是什么样的,不要像历史上的清朝那样,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坐井观天,最终被逼着接受外面的事务。

    这个国家从整体上来说,都有些过于保守了。即便是现在朱厚熜率先站出来带领着人们的眼光看向大陆西端的那些遥远的国度,说不定还会有人捂着自己的耳朵假装并未听见。但是朱厚熜一向觉得,人有时就是需要强迫自己。

    等到这种自我的强迫成为习惯了,变成了习惯性的自己主动地去探索,就变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那便是自己选择着去接受甚至是寻找了。这样一方面避免了日后的被别人所强迫,那种迫不得已的窘境;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糟粕也可以少见识少吸纳一些。

    再者,这几百年间,正是西方政治经济还有科学都迅速发展改变的时代,外面的世界从陈旧的封建社会向着更加科学的体系迈进,中国原本领先的优势,却因为内耗而逐渐衰落,朱厚熜一直以来想要避免的就是这个。外部都在迅速的发展,但是国家内部却是一直停留在原地甚至有些部分还有后退,这样就造成了差异,造成了中国的落后。于是落后就要挨打。

    从几年前朱厚熜就开始和王守仁探讨,关于如何使明朝顺利地度过这个从封建末期向着更高等级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过度的时期。朱厚熜自然是持着先进了几百年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社会,这个王朝的;而王守仁,不论他的思想再怎么超前,总归是从传统儒家思想当中发展出来的,两个人最初根本就是没有共识的。一开始王守仁甚至觉得朱厚熜是失心疯了,才想着如何削弱自己手里的君权,让自己家的王朝渐渐从统治者的地位上走下。

    两个人之间对于彼此的想法都觉得郁闷,都觉得对方是错的,而自己是对的,对方应该持有的是自己的想法才是,于是都想改造和说服对方。也因此,不断的探讨这个社会将会如何发展,这个国家要如何治理才好,也就成了这对师徒业余生活中谈话的最重要部分。

    在这种情形下,有交流就是好的,争吵不算什么,最怕的反而是表面上的唯唯诺诺,内心深处的不以为然。持续了几年的探讨,时间足够长了,朱厚熜和王守仁的想法都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有所改变。朱厚熜固然没有原先那样激进,急于求成;王守仁也是认识到,所谓社会必然的进程,整个世界都将要这样发展,人力是阻止不了的。现在的大明,一旦朱厚熜死了,如果后继之君没有勤政爱民的心思,那么朝政就会重新陷入萎靡。几乎等同于是依靠着一个人的力量支撑起来的国家,不会长久的繁荣昌盛,这等于是将国运寄托在运气上面了。

    可是朱厚熜也更加明确地意识到,他想要的那种所谓的民主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是几乎没有达成的可能的。先不说思想方面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主自由这方面的思想少之又少,百姓很难自动自发地产生所谓众生平等的想法,更不要说主动去追求民主公平;单说现在的政体,现在的朝廷组成,就必须有一个人来站在顶点,作为统率,才能挈领起这个行政体系。而这个人,必然是君权天授的天子,其他的人,都不能够使得众人拜服。

    一旦君权分散,那么这个国家或许就会在顷刻间分崩离析,陷入混乱。朱厚熜在一时冲动之后,认真地想过,也觉得自己分权的想法太不成熟了。中国也不是没有过混乱的时期,春秋战国不就是因为周天子的君权被多次分封削弱,不足以统御诸侯国,才造成三百多年的混乱。如果现在从朝廷内部开始分散君权,那么用不着外敌,中国直接就会从内部分裂。

    现在朱厚熜对于藩王们倒是看的严,却要在朝堂上分权,那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他先前是没有绕过来那个弯,现下想起来了,自然也就知道不可取。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除了新疆蒙古地区,大明的疆界几乎已经可以和后世中国的版图相重叠,能够达到今天这一步,实在不易。如果因为君权削弱而使得朝政不稳,各地势力割据,整个国家分崩离析,那么他朱厚熜就是民族的罪人,更别提什么趋避祸患,免除灾厄了。

    于是朱厚熜才决定借着这一次的远航通商,主动地打开国门,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新理念。他知道的那一套关于社会发展,政治经济的理论,归根结底都是从西方传来的。虽然不知道现在西方社会科学发展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但是只要有沟通,知道外面的思想,相信以中国人的聪明,关于这些权力利益分配的敏感问题,稍稍有了点拨,中国人自己也能琢磨出一套理论来,自主发展不一定就比西方的那些大家们差。

    至于说现在通讯不发达,但是既然开始通商,那么西方的思想就必然会逐渐传播过来。而且是自己这方主动的去进行联络,也不怕被欺瞒,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选择——朱厚熜可不想在中国推行基督教天主教什么的,不是他对上帝不敬,只是不想跟欧洲其他各国君主似的,去奉那位罗马教皇为尊。他做惯了万人之上的人,不习惯头上再有个人压着。

    这样的做法比起朱厚熜原先想的,什么搞政治改革啦,分散君权啦,都要温和许多,甚至可以说是无为了。但是这样的做法却避免了揠苗助长,免除了最终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再说了,现在大明的文化氛围已经很好了,经过几十年的熏陶学习,人的思想越来越活跃,谁说东方就不能比西方更早的出现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论?

    其实认真说起来,不仅仅是思想方面,西方的科学体系也是中国所需要的。中国注重工艺,却很少去仔细钻研其中道理,也就是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很难发展成为一个学科体系。而西方则不一样,他们比东方更加尊重科学研究者。不过这些就是现阶段来说比较次要的了,如果按照先前朱厚熜计算过的,现在大约所处的公元纪年时间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呢,那么西方的科学体系也是没有成型的了,那也就没有什么可学的。

    不管究竟能获得多少吧,总之应该是好处更多些的。别的不说,哪怕是从西方多赚点钱呢,也算是充斥国库了。这样的主动出击,到底效果如何,现在还很难说。毕竟才只是船队开了过去,一切的计划都还在酝酿和调试当中。朱厚熜对于这一切都很期待,但是自然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大自然的力量不是人类能抗衡的。

    或许真的是老天爷也偏爱朱厚熜,又或者是作者忽然间弃恶从善良心发现不再虐了,船队真的是一路顺风。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嘉靖二十年的秋天,从孟加拉湾返航的那一队民间舰队满载而归,这算是第一次吃螃蟹的成功。虽说皇家的船队还在外面漂着,但是民间的成功反而影响更大。不仅仅是造成了全民对于海运的期待空前高涨,让朱厚熜的计划顺利地起了个头。而除此之外,得到的实际利益也不少——国库也因为这次的交易得利不少,朱厚熜心情不错,而夏言趁机扩大了国库的粮食储备,花掉了刚刚赚来的钱之中的将近三分之二。

    扩大国家粮食储备,以防备不时之需,这事很重要,也是全年财政计划当中的重要一条了。只不过现在有了钱,于是整个计划都被夏言加快了进度。朱厚熜看着刚刚被钱填满的国库转瞬间又空了,一时间很想钱鬼附身,去掐夏言的脖子。

    ※※※※※※※※※※※※※※※※※※※※

    内容提要无能……

    tat……

    今天很疲惫……不多说了……

    对了,碧近期正在筹备新坑,请愿意移步支持一下的亲,点击上方碧的作者名,进入碧的专栏,包养碧把……包养了碧就随时可以观察到碧的动态了……

    珠玉在冲榜,请大家多留言多支持~长期欢迎长评~谢谢~

    喜欢珠玉请大家收藏:珠玉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270/227900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270/2279001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