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经典短篇 > 珠玉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官府书局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官府书局

推荐阅读:百炼飞升录我是如何当神豪的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女总裁的全能兵王遮天记史上最强炼气期大明烟火寒门崛起最强末世进化绝世医圣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官府书局

    说起来也算是双喜临门了, 就在这边国库忙着进账出账的时候,杨慎的字典在第n次修订之后,最终能够合了在学术方面特别苛刻的杨慎的意。终于大功告成,完成了手抄版的五套, 除了朱厚熜私人收藏的一套,其他的都存放安妥,以待流传后人。

    字典的书名,在朱厚熜否定了“嘉靖字典”这种明显雷同于康熙字典又十分彰显着自恋的名字, “大明字典”这种直白而没有内涵的名字之后,杨慎也惶恐中带着遗憾地否定了“杨氏字典”这个过于骚包的名字, 最终这本厚达四寸有余的字典被正式定名为《中华汉语词典》。这个名字足够正统规范, 听起来也足够气派, 才使得大家都能点了头通过。其实要让朱厚熜说, 这本所谓的“字典”更像是一本社科类的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仅是说文解字的作用了。

    而这本耗费了杨慎君十几年辛苦的字典, 当然不仅仅是被皇帝私人收藏了就能实现其价值。朱厚熜原先让杨慎这样的大才子去编字典,当然也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 然后就让字典放在书库里, 像《永乐大典》似的落灰。

    字典是很好的,又是工具书,于是当然要有人来使用, 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 工部主办, 礼部协同, 刊印了常用字部分作为各地学舍的教科书;又刊印了完整版本给国子监,翰林院等部门鉴赏;此外还刊印了精华试阅部分送给朝廷官员。最后,由朱厚熜在前几年指示翰林院成立的国立印书局刊印了简装本,开始在市面上出售——当然,杨慎作为主编,拥有版权,也能够获得相当一部分收益,他的编书团队也共同享有出书的利益。

    说起来这个国立印书局,也是朱厚熜的得意之作。大明朝书籍的出版发行,一直以来都是私人操作。各式各样的书局,印书馆之类的,由于不是官方把持,又是文教相关,不好监控,一个不小心就能惹来士林非议。

    现在干脆官方成立了国立印书局,作为第一个官方的出版发行机构,每年的发行量也是很惊人的。这会儿虽说没有后世那么繁荣的文艺事业文化氛围,但是各式各样的小说诗词也是不少的。再加上学子们但凡要读书写文章,都少不了买几卷文稿——也就是名家所做的文章,或是上一届考中的举子的文章。翰林院出版的这种文稿,作者都是有目共睹的文章大家,对于科举的把握最到位最及时,点评部分更是日后会参与阅卷的考官,自然是最受欢迎的。

    用文卷打开了市场,诗词歌赋小说散文也就慢慢地能卖出去了。再加上各类各级的教科书,四书五经什么的,都是国立印书局版本的最好也最准确,价钱也不比其他书馆的贵,日渐地也就将士子们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

    等到全中国都知道国立印书局的好之后,朱厚熜就开始让他们出期刊。翰林院工作比较少,等于是个研究生院。考上了进士之后,没什么行政能力,比较适合做学问的都被留在这里了,说起来清贵得很,朱厚熜还一点不能怠慢地养着。

    单只是每旬有几个人去给朱厚熜讲讲学,给载城兄弟几个讲课,朱厚熜觉得这点劳动量真是不值那么多奉养银钱。他留着偌大的一个翰林院,虽说心知这就是个研究机构,权当是研究生院养活着了,也没指望能从这块儿获利,但是想起来了,总还是要用上一用的。

    于是,既然是研究生,总要有研究的结果吧?写论文吧,探讨一下你们对于文章的解读,对于圣贤思想的新认识。然后编纂成册,出版发表成学术期刊,也让天下有志于学的读书人也都看看,权当是进行思想交流了。

    然后便有了第一本国立印书局的学术杂志,名字是朱厚熜盗版了,叫做《原道》。本想着这种纯学术的东西看的人会比较少,可谁知大明居然能有那么多爱学习的人呢?卖到第五个月,居然还再版了——共计售出五万七千七百二十六本。

    这个数字已经了不得了,虽说大明人口繁盛,但是京畿地区读书人才有多少呢?几乎已经是人手一本了吧?

    见到了好处,根本用不着朱厚熜提醒,翰林院又发行起第二本杂志,叫做《嘉靖新乐府》。翰林院学士送上来了第一期的样刊,朱厚熜看了,原来是本诗集。也是,这时候的文人也就好这个了,只是交通问题,很多相互仰慕的诗人们只闻其名不曾相见过,这才有了这个词:神交。而更多的则是,某人在某地很有名,但是出了他家的一亩三分地,就没人听说过他了。

    现在有了这本《嘉靖新乐府》,估计又不知要有多少神交的好友了。只可惜朱厚熜对于明朝文学史比起明朝的历史了解更少,翻完了整本杂志,除了杨廷和与杨慎父子俩,再也没见着一个熟悉的名字。

    能有闲暇吟诗作对的,必然都不是在朝堂上奔波的。朱厚熜倒是可怜起徐阶,当年多么清华自若的一个少年郎,就这么几十年地蹉跎在这朝廷之上了。要是他专注于学问,或者是诗词,必然也会有所建树吧。

    不过想来还是现在的徐阶比较得他的心意。朱厚熜本身就是个俗人,跟那些寻求学问之道,或是整日吟风弄月的人,还真没有共同语言。而且这样入世的徐阶,比起远在天边看不见摸不着的古代文豪,可是要让人亲近多了。

    《嘉靖新乐府》一直都没能超越《原道》的发行量,或许是《原道》毕竟是更早出现,又或者世人还是更注重实际而非虚幻的文学艺术。到了嘉靖二十一年,国立印书局又有了新杂志,名字起得很是狂妄,叫做《杏坛文录》,但是由于挂名的主编是现在几乎被称为“第四圣”的王守仁,且是由皇帝亲笔题了名的,倒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又是讲学术的,朱厚熜没什么兴趣。他倒是想弄出来个类似后世《读者》之类的讲故事的杂志,但是又怕被人说不尊重,最终也就作罢。

    官方的杂志卖的风生水起,文稿卷子也是官方的占优,更别提各类教辅用书。于是私家的印书作坊买卖不好做了,自然也要想办法生存下去。

    印小说是很好的出路,但是小说话本毕竟市场有限。于是就有些人想了别的招数,引起了淫 秽 书籍。

    这是低级趣味的,有碍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当然需要取缔。作为皇帝,朱厚熜不过一句话下去,底下人自然就很积极地开始进行查抄。

    但是查处完毕,并不是这件事的了结。这些私人印书,也都是为了生计。现在查处了这些私人的印书作坊,虽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清平,但是也不能因此剥夺了这些人的生存权利。

    原本这些人印书,生活也是好好的,用不着印一些违禁禁毁书籍也有他们的一口饭吃。忽然出现了国立印书局,夺走了他们的生意,等于是硬生生抢去了他们的饭碗,要不然这样的平民百姓,谁会没事干去印□□。朱厚熜这事儿办的,等于是与民夺利了。

    国立印书局的生意好,自然有它的优势所在。编纂人员的素质是一方面,官方的名声是一方面,印书质量也是原因之一。

    从日本运回来的纸张,比大明自产的结实洁白好用,朱厚熜摸着厚实干净的白纸,心里喜欢得不行。除了宫中自用的,送到慈善局铺子里贩卖的,就是分给国子监和翰林院,印书局用的,自然也是这种最好的纸。

    这纸和大明的纸不同,不是秸秆稻草做的,而是用原木,耗费颇多,自然也质量上乘。朱厚熜严令禁止伐木造纸,除了京城慈善局的铺子,大明别处都是见不到的。就算是慈善局卖,也是最贵的价格,平常谁舍得用这个纸印书?印书局偏偏各类书籍就是用的这种纸,印出来的书硬挺整齐,放在手里很有质感,自然让读书人爱书人爱不释手——听说有些人对于喜欢的书,便是家中已经有了其他版本的,都要再买一本印书局的作为收藏。

    再者,印书局的印刷水平也是全国一流的,否则朱厚熜也不会放心他们印《中华汉语词典》。蜡印刻印都是水平一流,印出来的东西字迹清晰,水染也不怕。当初成立印书局前,作坊里还专门借走了几个宫里的大作,一副恨不得发明激光照排的样子。

    质量好,用的各种东西都规矩,但是印书局的书,价格并不昂贵,也就是比私人的书稍稍多了一至两成的价钱,普通的读书人还负担得起。更别提那些附庸风雅的贵介人家,为了装门面,印书局的书都是成车成车的往家里拉,竟是一时间在京城里形成了一种风气,人人都以家有印书局的书为荣,仿佛那成了身份的证明。

    朱厚熜对于这种现象当然是举双手表示欢迎的,买的人越多,他就越高兴——印书局在他的名下,赚多少钱还不都是他的?只是这印书局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营造一个好的文化氛围,让读书人都开眼界,把思想放开,把舆论炒热,直到现在,也就赚回了本钱。

    再过阵子,或许就能开始出版报纸了。朱厚熜咬着手指甲琢磨着,等到真正有了报纸发行,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政府政策的传达更加顺利,而对于百姓的教化,也要全面开始了。

    嘉靖二十一年的春天还没有结束,落花正自翩翩,杨廷和随风而逝。他这一辈子算是过得很值了,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历经四朝,帝辅三代,宣阁拜相,首辅数十年,称得上是大明朝的大功臣。在正德朝十六年间的辛苦,其功绩卓著,不亚于开国元勋。他与几任的皇帝也都处的融洽,孝宗自不必说,武宗正德那是杨廷和的弟子,就连空降的朱厚熜,到了后来也和他处的极好,作为人臣,这也算是君臣相得的典范了。

    杨廷和去得也算是安心,这辈子没有什么亏欠的了,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眼见着他的政敌们都死在了他前头,他自己个儿笑到了最后,他心中想必也是得意的。而他的儿子,早先说是不争气,也是给他脸上增光。杨慎的书必然是流芳百世的,他也亲眼见着了。

    朱厚熜亲自去杨廷和家中祭拜了,心情很是寂寥,也有些伤感。毕竟是相识二十多年的老大臣,虽说最初有过些不愉快,但是之后杨廷和对他也真是尽心尽力。一把年纪,老迈不堪,在平常人家早就是颐养天年,却仍旧为他奔波于朝政纷繁,直至前两年才退休,想必也是身体实在不行了,这才执意要离去,否则说不定也是要死在任上的。

    杨廷和享年八十四岁,竟是和当年杨一清一个年级去世的,也是差了十来天就要到整岁的生日了。朱厚熜忍不住想,或许那句老话说的很正确,老人在寿数上有两关,七十三,八十四,能熬过去就能长命百岁。

    站在杨廷和的灵前,朱厚熜思绪纷繁,想了很多,终究也还是对人生的喟叹比较多,对杨廷和的怀念比较多。不过听杨慎说,杨廷和去时分毫没有感到痛苦,睡在花树下面,一阵风过去,方才还在翻看诗集的老人就去了,当真是风雅。

    这么说着的时候,杨慎虽然眼中有泪,但是也不至于哀毁。这也算是喜丧了,杨廷和先前几年就把后世都嘱咐妥当,此刻操办起来也不忙乱。

    本来朱厚熜是想过让杨廷和附葬在他的皇陵当中,也算是对这位老臣的褒奖了。先时说闲话时,杨廷和言谈中对于附葬颇有些向往。但是跟徐阶说过之后,徐阶却摆了摆手。

    叶落归根,葬在自家的祖坟里面,对于从属于这一家族的人来说意义非凡,特别是杨廷和这样诗书传家的世家,再大的荣耀也抵不过骨肉分离。若是朱厚熜跟杨慎说了他有让杨廷和附葬的意思,杨慎必然会遵从,只是怕他心里觉得为难。

    其实葬在哪里,人都是已经死了,意义并不大。朱厚熜想想,也就放弃了。他想着,日后还想要徐阶附葬的。要是天天让杨廷和在一边监视着,心里还真是别扭。

    ※※※※※※※※※※※※※※※※※※※※

    很累……学习生活鸭梨巨大……啃不完啊……

    于是不多说了……

    近期碧准备开挖新坑,请有兴趣的亲向上在章节名称旁边找到碧的作者名,戳,然后包养……这样可以时刻观察碧的最新动态……

    另外鉴于很多亲都在猜测是不是快完结了,嗯,碧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不是的。

    张居正还没有出来溜达来着,完结的话,太早了吧?

    如果卡在这里就完结,那就真的是烂尾了……

    珠玉在冲榜,请大家多留言多支持~长期欢迎长评~谢谢~

    喜欢珠玉请大家收藏:珠玉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270/227900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270/2279001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