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进府
推荐阅读:老子修仙回来了、上门女婿叶辰、透视神医在都市、道士不好惹、道界天下、至尊战王、富豪大农民、神州战神、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万妖圣祖、
待到进了贾母院中的正房廊下, 果见大小丫头全都喜气洋洋,来往奔走不断,见他们过来,贾母身边的玛瑙连忙迎上来笑道:“可巧儿几位姑娘、爷都来了,方才老太太还叫我再过去催一催。”
探春好奇问道:“可是已经来了?怎么还未见到人呢?”
玛瑙忙回道:“还没呢, 太太派的人已经接到了, 只怕这时候已经在前院见过老爷了,老太太这才叫姑娘们过来,说是要一同见一见客人。”
众人听了, 便跟着玛瑙一齐到正房中过去。
待到正房中,便见贾母身边的鸳鸯正急着令小丫头子将待客时用的装饰杯碟等物一齐摆出来。
见了他们进来,也只是迎上来笑道:“对不住姑娘们和两位爷, 我这里忙乱的很, 你们先坐一坐,稍待我再过来伺候。”
众人忙说不必,便叫她先去忙着。
鸳鸯匆匆扯出个笑来就转头朝门口过去, 踩在门槛儿上挨个儿探看丫头们拿过来的东西, 间或说两句评点之语。
“上茶的盏子不用那花里胡哨的那个,全换成一色官窑脱胎的青花小茶杯来。
把那下首的两溜椅子上的搭子也都换了,不用平常的那个, 我瞧瞧——就换成银红撒花那套罢。
嗳,瞧瞧你拿的东西, 这样的花瓶也是能拿得出手的?换一套水晶方瓶的来。”
说着又急匆匆扯过一个呆立着的小丫头子, 喝道:“我的祖宗!你就这么干站着看不成?眼里头就一丁点子活儿都没有, 瞧瞧你倚着的柱子,还有窗格子上,那灰积得都有你脸上的粉厚了,还不赶紧拿拂尘扫一扫,若是叫我看见还这样灰蒙蒙的,仔细拿那灰就抹你一脸!”
那小丫头脸上挂不住,忙抬脚往边儿上让让,干笑道:“姐姐说的是,我这就去拂一拂。”
鸳鸯冷笑一声,懒得理她,只是拿手狠狠点了两下,这才转身又教训旁边咭咭呱呱聚在一起偷瞧王玚的小丫头子,“看什么看!也是你们能看的人么?先往鱼缸里照照自个儿的这副尊容!聚在这里像什么话!”
那群小丫头子听了,都嬉笑起来,又觉得不好意思的,便一哄而散,四散到各处忙乱。
探春坐在椅子上看着鸳鸯调度支派屋内下人,都是手忙脚乱的,便向众人笑道:“咱们在这里也是没趣儿,干看着也不知道能帮上什么,还碍手碍脚的,依我看,还是到内室里去,咱们玩会子棋去,等姨太太来了再出来也不迟的。”
众人都道好,偏黛玉笑道:“你们去罢,我瞧着这阵势,只怕还有会子才能瞧见正主儿的,我却还有件儿东西要与哥哥,今日既是见了,总要拿出来才好,省的改日又去读书,还要搅扰了旁人才得送过去。”
王玚还不及说甚么,宝玉先跳出来叫道:“我也待的没意思,这会子也不想打围棋,林妹妹,我同你们一道儿过去罢,叫我也瞧一瞧是什么好东西的。”
黛玉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探春却见黛玉脸上淡淡的,知道不便叫宝玉去搅了玚黛二人,便开口笑道:“二哥哥,你这样倒教我们好没意思的,他两个去了,我这里只剩下两个,二姐姐方才出去了,四妹妹又不会这个,我自己却要怎么顽呢?还是来这里与我顽一顽的,备不住等会子老太太就要来叫你,届时你不在,又叫底下人白挨一顿骂。你先去里头,收拾一副棋盘出来,我这就过去了。”
宝玉只好答应。
黛玉向探春递去感激一笑,就也起身告辞道:“既是这样,我们便先过去,等等再过来的。”
探春大笑道:“正是,正是,‘你们’过去罢,留我们在这里便罢。”
黛玉脸上一红,低了头不接话,却是王玚大方道:“多谢三妹妹,‘我们’先去了。”
探春更是笑个不住,挥手道:“可见是‘你们’了,去罢去罢,不要在这里惹我们眼热,显见的谁没有知心人似的,怪心酸的。”
黛玉轻轻拍了她一下子,“偏是你爱拿我打趣儿。”
王玚也笑了,劝道:“妹妹方才说了有东西让我看的,还是过去罢,仔细等人来了我们说不得几句话。”
黛玉这才罢了,又向探春、惜春告辞,同王玚两人相携来至黛玉的漱玉院内,又令雪雁端上茶来。
黛玉便笑道:“来了这里三月间倒是吃不着新鲜的龙井,只好吃些旧茶,这是前儿凤姐姐送过来的六安茶,我吃着还好,所以端一杯子来叫你也尝尝。”
王玚先接过来揭开盖子瞧了一眼,笑道:“好颜色的茶汤,这茶必是极好的‘齐山云雾’了。”
说罢,才低头喝了一口,却又放下了,“也还罢了,我不惯吃这样重口的茶,还是淡淡的才好。”
黛玉便点头道:“我记得你也是这样,从来只喝浅浅的茶水,枫露茶沏好几遍也不能入口。只是觉得你近来披霜带夜的,酽茶更解乏的,所以就沏的浓了。”
王玚拨弄着茶盏上的盖子,笑道:“也差不多了,总归再熬上一两个月便完了,其实不必这样揪心。”
黛玉横了他一眼,“谁愿意替你揪这个心?不过是看在伯父伯母的份上罢了。”
说着,自己却起身到内室,王玚连忙跟上。
却见黛玉从墙边立着的书架上,仔细取出一个匣子来,自己想了想,还是将书桌上摆着的一本也放进去了,这才转身递给王玚道:“还是那样,我替你整理了往年贴出来的诗作,都按着行文的风气整理好了,磅礴大气的、文辞秀逸的、质朴简单的还有方才我放进去的一本才写好的近年常考的典籍出处,都贴了条的,你只看封皮就知道是哪一本了。”
王玚猜到自己即将下场黛玉必定有所表示,却没料到她竟然费了如此多的功夫,礼部试不比解试,所用文词浩瀚,又常有一种考官,偏爱晦涩难懂的文句或者世上少见的典籍,便是王玚自己也不能将其全都整理出来。
兼之有些诗作难寻,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拿到历年佳作攒成的集子,王玚自然有一本,可也是胡乱编的,他自己还未来得及将其分类做好,没想到黛玉倒是早就预备好了。
他拿着一匣子重重的书,深深一揖,诚恳谢道:“多谢妹妹,我知道此时说什么也是无用,且看四月间的礼部试便罢,定考个好名头给妹妹瞧一瞧。”
黛玉此时也不嘴硬,只是笑道:“你只管考去,其实名次什么的还在其次,只要别累坏了就好。大不了,大不了……”
她咬着嘴唇,有些游移道:“荫官总还是能的,我知道伯父不便出面,但父亲总还是能讨一个名额来的,我家又没有兄弟,左右都是你的,若是累坏了,又让我找谁赔去?”
王玚忍不住笑了,又是躬身道:“是,谨遵妹妹大人教诲,必定顾好了自己身子。”
黛玉嗔了他一眼,却没说什么,只是叫过雪雁来,叮嘱她仔细把那匣子书送过去,万万不能叫小丫头子碰,“她们一个个毛手毛脚的,我实在不能放心,你自己送过去,到时一定叫哥哥身边的常随收着,亲眼看着摆进书房里才好。”
王玚也笑着看黛玉一副小心的模样叮嘱下人,又向雪雁道:“你过去了,跟门上的人说,就说是我说的,让滇杨拿着摆进书房的架子上,别人都碰不得。”
雪雁便答应着去了。
王玚便同黛玉坐下来闲谈,也不过是说些未见的时候,彼此都做了些什么,或是住的可还习惯,吃食下人有没有不合意或者不尽心之处等话。
又谈笑了有会子功夫,才见紫鹃跑进来笑道:“公子、姑娘,薛姨太太带着姑娘和一位大爷来了,已经见过了老太太,叫姑娘和玚公子都过去呢。”
黛玉答应一声,又对王玚道:“这番倒是忙乱,又是收拾房子,又是叫起众人聚集,又是叫迎接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了什么王爷皇子,却是做给谁看!”
王玚知道这是王夫人的手段,想是见着贾母疼爱黛玉的多了,又见自己来时从王家带来的阵仗,成心大张旗鼓一回,便笑道:“管他是做给谁看,总归我们一笑而过就罢了。”
黛玉方才话说出去,才想起来的也是王玚的二姑母和表亲,又有些不大好意思,便道:“却是对不住哥哥,方才忘了这是来的是哥哥的姑母了。”
王玚浑不在意地摇摇头,“我出生时,二姑母就嫁到了薛家,算下来,其实只见过他们一回,还是在扬州头一年时,那时姑丈倒还在,他们一家来扬州见过我父亲,也只见过这一回罢了。”
黛玉恍然道:“是了,我记得那回的,那时你还在我家住着,还特地跟父亲说了往家中去了一趟,原来却是见他们的。”
二人一壁说着,一壁便往前院中过去,不多时便到了贾母的正房。
果听见里头笑声不断,难得的是连王夫人也笑出了声儿来,门口小丫头见王玚和黛玉到了,忙上前打起帘拢,高声通报道:“玚公子来了!林姑娘来了!”
王玚便同黛玉一起进去。
贾母指着王玚笑道:“这个想也不用我多说,你们家实在亲戚,都是认得的罢?”
黛玉便见一个穿着暗沉颜色的衣裳,脸上略见风霜的中年样貌的妇人挂着笑上来——情知这便是薛姨太太了——拉着王玚的手道:“认得,认得,怎能不认得?这几年不见,我们玚儿也长得这样大了!早先我听大哥说,已经取了解了?可正是少年英才了,比我家那一个你弟弟不知好到哪里去!”
说着又向后引道:“宝钗,来见过你哥哥,你们好几年不曾见过的,来瞧瞧可还记得?”
黛玉忙向后看时,见有一个站在三春那里的未曾见过的姑娘落落大方上前见礼道:“玚哥哥,可还记得宝钗?”
这却是一个生的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的年轻姑娘,看着比三春等人略大几岁的年纪。
王玚回礼道:“表妹,先头见时都还未长开,这几年未见,竟是不大敢认了。”
宝钗便笑道:“玚哥哥也长得越发挺拔了。”
贾母见他们厮见已过,便又向薛姨妈道:“这个是我的外孙女儿,叫黛玉的。”
薛姨妈便也过来,拉着黛玉的手,夸了些好气度好相貌等语,宝钗便也上来见过。
贾母这才笑道:“日后你们年轻孩子有日子能顽呢,这会子不急着说话,还是都坐下罢。”
众人便都相互谦让着分宾主次序落座,王玚便问道:“怎不见蟠弟?”
薛姨妈忙道:“他跟着来了,方才我遣他去前头拜见过他姨父,却不叫他到这里来。你是不知道我这个孽根祸胎,最是行为无状,过来了,还怕他言语不当或者放肆起来,在老太太面前失礼,或者唐突了你们这些妹妹们,所以不叫他过来。”
王玚便笑道:“那过会子我也到前头见过蟠弟才是,我们表兄弟久不见面了。”
薛姨妈喜得笑道:“正是这样,你们好近的亲戚,若还是不认识,传出去岂不叫人笑话,正好趁着来的这一回,大家都熟悉熟悉才好。”
王玚点头吃茶不语。
贾母又与薛姨妈谈了些经济世情等话,方才笑道:“我也不拉着你在这里耽搁,你们姊妹们许久未见,正经是有许多人情私话要说的,方才我见彩霞来探看了几回,想是急着叫你过去见面的,便不留你了。倒是薛大姑娘留在这里顽一会子才好,这里姊妹们多些。”
薛姨妈先是口称不敢,又陪贾母说笑几句,等贾母又提起了方才道:“既是这样,宝丫头,你便在这里陪你这些姊妹们顽罢,我先到那里见过你姨娘来。”
宝钗忙起身答应了。
薛姨妈便跟着在外头久候的彩霞和彩云等人,忙忙赶到王夫人院中,王夫人在闺中之时也只有这样一个一母同胞的姊妹,经年不见,哪里能不想念?早就带着人迎出大厅来,将薛姨妈等人接到了房内。
姊妹两个原是年少时常常在一处玩乐的,毕竟王子腾和王子胜两个是别院另居的兄弟,又不是一母所生,徐老娘子常常抱怨,彼此之间自然不大亲密起来。
后来牛夫人嫁进来,一来便是长子长媳,又请封诰命,立为宗妇,才来几个月,王老太爷便执意让徐老娘子将中馈交于牛夫人执掌,言说唯有这样方才合规矩。
徐老娘子又是气又是恼,偏生自己又怕年纪大了,没个儿子傍身,两个女儿日后还要让王子腾兄弟帮衬,不得不交出中馈,一心想着要找出个错漏来才好。
谁知牛夫人身为镇国公府的长女,原先镇国公夫人又常随军,实际家中诸事并底下的兄弟都是她一手拉拔起来的,到了王家,各色繁杂事务自然不在话下,竟是未曾叫徐老娘子找出个把柄来,加上当初拼着生下薛姨妈,为着或者是个儿子,身子落下了病根,所以虽然年纪比王老太爷还小些,竟是比王老太爷还去的早。
也正是这样,其实徐老娘子既为继室,加之王老太爷初时怕她产子,或者会撑腰给儿子争家里的权柄,闹得家宅不宁,执意不肯替她请封诰命,所以王夫人和薛姨妈原来说亲时,并无高门大户来求。
当时贾家地位较之王家还是高出不少的,所以王老太爷接到贾代善的求娶之信,才高兴答应了,并没想到贾代善打的是王家替贾家保驾护航的主意。
而薛家毕竟是商户,虽然自本朝起,为着原来征战不休,粮饷供应不足的缘故,所以特设皇商一职,后来隶属户部,专为皇家采买所需之物。薛家就是靠这个起家的,家中虽然有钱,但其实不大让朝中众人看得起,政事之上也并无多大人脉,所以才来求娶了薛姨妈。
有这样一层缘故在里头,所以薛姨妈虽然不曾怨恨王子腾等人,但同王夫人关系自然更为亲近、和睦。
两姊妹自从薛姨妈嫁到金陵之后再无见过,暮年相见,自是有数不清的话要说,两人在房内执手叙过一番契阔之情,薛姨妈又送上各等人情土物。
贾政那边也带着薛蟠见过了贾赦、贾琏并东府里头贾珍等人,便使人来传话说请薛姨妈住下。
王夫人自然也是要留住,便对来人道:“老爷说的是呢,妹妹这回一来,可是要在咱们家多住些时日,房子我都看着收拾好了,就等着来了好住下的。”
贾母那边便也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也好有人陪着说说话。”
王夫人和薛姨妈忙立起来听了,薛姨妈这才笑道:“既是这样,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不好费了老太太一番好意,只是麻烦了你们。”
王夫人忙回说:“不是什么大事,姊妹之间,咱们客气甚么!”
说着,便令家中诸人将薛姨妈带来的行李等物送到梨香院中安顿。
原来梨香院原是老国公爷贾代善晚年安心休养之所,建得虽然小巧,但分了东西两侧院子,俱是前厅后舍齐全的,也都有一门通向侧街,王玚来时贾母叫住了东边院子,这会子薛姨妈来了,王夫人便收拾了西边院子,请她母子三人住了。
这边薛姨妈和王夫人长篇大论地说些家务人情等话,那边贾母已经将宝钗的来意问了清楚。
原来今年又是大选之年,皇帝除了要遴选嫔妃之外,皇后又提到各公主郡主到了入学年纪的不少,皇帝近年朝中提倡复礼等话,所以降旨令世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薛家自然算不得世宦,但名家总是够得上的,宝钗又恰是十五及笄之年,所以便来京中一试。
贾母听后,点头笑道:“原是这样,我看薛大姑娘样貌才气都是好的,想必是能中选的。”
宝钗忙起身笑道:“老太太谬赞了,宝钗自知材质粗鄙,不过是为着见识见识,不至坐井观天罢了。”
众人忙道宝钗过于自谦了。
又说笑一会子,便听见王夫人处传消息说治了酒席来与薛家母子接风,贾母便令众人都陪着去,自己却推说坐了一日精神不济,却要歇一会子养养神,宝钗忙再三请陪。
贾母便笑道:“罢罢罢,带着我这个老婆子有什么趣儿?还拘着你们,正经你们小孩子家乐一乐便罢了,让我躺一躺去。”
宝钗这才答应了,又笑向王玚道:“几年未见,玚哥哥却是要同哥哥好生喝几杯才好。”
王玚忙推辞道:“我酒量浅,如今不大喝了。”
黛玉也笑道:“宝姐姐,哥哥忙着备考,今日醉了,明日哪里还起得来?少不得头疼一宿,难受得紧,还是不要了。”
宝钗忙道歉,又笑道:“却是我不知道了,还请哥哥见谅。”
王玚摇头笑说不碍的。
一时屋内众人各自笑谈几句,才相约一同往王夫人院中过去。
※※※※※※※※※※※※※※※※※※※※
今天5500字,算起来我两天也写了一万字了,加更完毕!
还有,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二哦~是什么日子呢?当然是我们小可爱黛玉的生日啦!
说来也巧,我妈跟黛玉同一天生日,哈哈,每年我都顺便替黛玉过了个生日
还有更巧的,我爸,他,跟薛蟠一天生日!看在他的份上,我让薛蟠今天出个场~
哈哈,仿佛黛玉跟薛蟠在一起了,,,唔,这是个好想法,我决定之后写一本穿到薛蟠身上宠黛玉的!
今天的注释
1、这是昨天那章里的,关于风筝,为什么这里我特地写一个风筝出场而不是其他的什么玩的东西呢?当然是为了曹雪芹老先生的另一本著作,叫做《废艺斋集稿》
这本《废艺斋集稿》共有八册另加自序,是一本介绍我国传统的一些工艺技巧的书,
为什么叫废艺斋呢?因为在自序中,曹雪芹曾经提到,这是他看到残疾人士维生艰难,所以特写残疾人能用来谋生的技艺,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能养家糊口的
这本书中,
第一册讲金石图章,名为《蔽芾馆鉴金石印章集》。内容为如何选料、制钮、冶铸、刻边款、讲章法、讲刀锋、讲技巧等。此外还有彩绘的图式。"蔽芾"为弼废的谐音,意为帮助穷苦而有废疾者。
第二册为《南鹞北鸢考工志》,讲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这一册是全书写作的基础,《集稿》是从《考工志》逐步扩充而来。
第三、四、五、六各册,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讲编织工艺的。这是为盲人编写的。其中有各种图案花纹,按编织程序写成有韵的歌诀,词句有些类似棋谱的术语。文字平易,通俗顺口,好读好记。
讲脱胎技艺的。这也是为盲人编写的,由盲人做成各种脱胎,再由有眼人彩绘而成。
讲织补和染织的。曹雪芹在织补和染织方面的知识,与曹家久任江宁织造、曹雪芹在童年就耳濡目染有关。
讲雕刻竹制品和扇股及宫灯、彩扎、宫扇的制作。
第七册讲园林建筑艺术,名为《岫里湖中琐艺》。书中除文字外,还有彩色图录。尤其是书中有曹雪芹设计的一例园林景观,均精妙绝伦。
第八册讲饮食。名为《斯园膏脂摘录》。这册中除讲烹调方法,介绍一些菜式制作外,还有一些有关制酱、腌、薰、酵、炙及调料、香料、小食品的制作方法等,内容十分丰富。
是怎么样,看到这里,不是特别想看?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从来世人流传的曹雪芹的著作就只有红楼梦一篇?
这是因为,这本书遗失啦!!!遗失啦!!!遗失啦!!!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崩溃的,这本书于一九四三年在北京短暂面世,之后就被当时购买了这部书稿的姓金田的日本人寄回了日本国内,从此这部书稿连同这位姓金田的日本商人均再无消息。
此后,当时出于研究学习的需要,由国立艺专的日籍教师高见嘉十氏从金田氏手中将《废艺斋集稿》借了过来,挽请赵雨山、关广志、金仲年、杨啸谷、金福忠等当时著名文物家、美术家、工艺家及当时艺专学生孔祥泽等进行鉴定和抄摹,一共抄摹了二十六天,这才部分地将《废艺斋集稿》的内容保留了下来。
现在留存的仅仅是自序中的一部分和《南鹞北考工记》,有一本叫《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丛考》的书,就收集了一点点残文,就是记述风筝的制作艺术的,现在北京还有“曹氏风筝”的传人,还留存了一副曹雪芹画的“乌金翅”的图,就是我在文中提到的黛玉的风筝,
这里写这个,也是为了向曹公致敬,从来“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是他打破了这种观念
2、皇商,盛于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之前的朝代好像并没有这种产物,皇商其实就是皇帝家的采办了,隶名户部为皇家宫廷采办各种物资的经商者便名"皇商"。
据王庆云《熙朝纪政》载:“我朝无均输和采买之政,凡宫廷所需,一出时价采办,而不以累民。”实际上,这些人往往在各地倚势欺人,恃强霸市,"借端累民"的事件累禁不绝。
清初战乱频繁,朝廷的粮饷供应不足,就会借助商人的力量,得到他们的支持,需给他们一定程度的好处。清朝的主要商系派别就这样发展起来了。如比较出名的晋商、徽商等等。
我这里是架空朝代,但是前期也是战乱频繁嘛,所以就也有了皇商,这里大家就不要较真皇商是清朝的啦~
为什么会有皇商,皇室当初设立皇商的目的、背景具体是什么,我后面会写的
3、另外,关于他们的年龄
原著中,宝玉比黛玉大一岁,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另外第四回说过薛蟠比宝钗大两岁,
我设定王玚比黛玉大七岁,所以,他比宝玉大六岁,比宝钗大四岁,比薛蟠大两岁
王玚今年十九了,黛玉十二,宝玉十三,宝钗十五,薛蟠十七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投出了霸王票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青青翠微 1枚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爱我 20瓶、睡不醒么么哒 10瓶、阿楚 5瓶、曦坨 5瓶、快乐胖妹 1瓶、we are young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喜欢[红楼]幸好我还是贵公子请大家收藏:[红楼]幸好我还是贵公子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探春好奇问道:“可是已经来了?怎么还未见到人呢?”
玛瑙忙回道:“还没呢, 太太派的人已经接到了, 只怕这时候已经在前院见过老爷了,老太太这才叫姑娘们过来,说是要一同见一见客人。”
众人听了, 便跟着玛瑙一齐到正房中过去。
待到正房中,便见贾母身边的鸳鸯正急着令小丫头子将待客时用的装饰杯碟等物一齐摆出来。
见了他们进来,也只是迎上来笑道:“对不住姑娘们和两位爷, 我这里忙乱的很, 你们先坐一坐,稍待我再过来伺候。”
众人忙说不必,便叫她先去忙着。
鸳鸯匆匆扯出个笑来就转头朝门口过去, 踩在门槛儿上挨个儿探看丫头们拿过来的东西, 间或说两句评点之语。
“上茶的盏子不用那花里胡哨的那个,全换成一色官窑脱胎的青花小茶杯来。
把那下首的两溜椅子上的搭子也都换了,不用平常的那个, 我瞧瞧——就换成银红撒花那套罢。
嗳,瞧瞧你拿的东西, 这样的花瓶也是能拿得出手的?换一套水晶方瓶的来。”
说着又急匆匆扯过一个呆立着的小丫头子, 喝道:“我的祖宗!你就这么干站着看不成?眼里头就一丁点子活儿都没有, 瞧瞧你倚着的柱子,还有窗格子上,那灰积得都有你脸上的粉厚了,还不赶紧拿拂尘扫一扫,若是叫我看见还这样灰蒙蒙的,仔细拿那灰就抹你一脸!”
那小丫头脸上挂不住,忙抬脚往边儿上让让,干笑道:“姐姐说的是,我这就去拂一拂。”
鸳鸯冷笑一声,懒得理她,只是拿手狠狠点了两下,这才转身又教训旁边咭咭呱呱聚在一起偷瞧王玚的小丫头子,“看什么看!也是你们能看的人么?先往鱼缸里照照自个儿的这副尊容!聚在这里像什么话!”
那群小丫头子听了,都嬉笑起来,又觉得不好意思的,便一哄而散,四散到各处忙乱。
探春坐在椅子上看着鸳鸯调度支派屋内下人,都是手忙脚乱的,便向众人笑道:“咱们在这里也是没趣儿,干看着也不知道能帮上什么,还碍手碍脚的,依我看,还是到内室里去,咱们玩会子棋去,等姨太太来了再出来也不迟的。”
众人都道好,偏黛玉笑道:“你们去罢,我瞧着这阵势,只怕还有会子才能瞧见正主儿的,我却还有件儿东西要与哥哥,今日既是见了,总要拿出来才好,省的改日又去读书,还要搅扰了旁人才得送过去。”
王玚还不及说甚么,宝玉先跳出来叫道:“我也待的没意思,这会子也不想打围棋,林妹妹,我同你们一道儿过去罢,叫我也瞧一瞧是什么好东西的。”
黛玉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探春却见黛玉脸上淡淡的,知道不便叫宝玉去搅了玚黛二人,便开口笑道:“二哥哥,你这样倒教我们好没意思的,他两个去了,我这里只剩下两个,二姐姐方才出去了,四妹妹又不会这个,我自己却要怎么顽呢?还是来这里与我顽一顽的,备不住等会子老太太就要来叫你,届时你不在,又叫底下人白挨一顿骂。你先去里头,收拾一副棋盘出来,我这就过去了。”
宝玉只好答应。
黛玉向探春递去感激一笑,就也起身告辞道:“既是这样,我们便先过去,等等再过来的。”
探春大笑道:“正是,正是,‘你们’过去罢,留我们在这里便罢。”
黛玉脸上一红,低了头不接话,却是王玚大方道:“多谢三妹妹,‘我们’先去了。”
探春更是笑个不住,挥手道:“可见是‘你们’了,去罢去罢,不要在这里惹我们眼热,显见的谁没有知心人似的,怪心酸的。”
黛玉轻轻拍了她一下子,“偏是你爱拿我打趣儿。”
王玚也笑了,劝道:“妹妹方才说了有东西让我看的,还是过去罢,仔细等人来了我们说不得几句话。”
黛玉这才罢了,又向探春、惜春告辞,同王玚两人相携来至黛玉的漱玉院内,又令雪雁端上茶来。
黛玉便笑道:“来了这里三月间倒是吃不着新鲜的龙井,只好吃些旧茶,这是前儿凤姐姐送过来的六安茶,我吃着还好,所以端一杯子来叫你也尝尝。”
王玚先接过来揭开盖子瞧了一眼,笑道:“好颜色的茶汤,这茶必是极好的‘齐山云雾’了。”
说罢,才低头喝了一口,却又放下了,“也还罢了,我不惯吃这样重口的茶,还是淡淡的才好。”
黛玉便点头道:“我记得你也是这样,从来只喝浅浅的茶水,枫露茶沏好几遍也不能入口。只是觉得你近来披霜带夜的,酽茶更解乏的,所以就沏的浓了。”
王玚拨弄着茶盏上的盖子,笑道:“也差不多了,总归再熬上一两个月便完了,其实不必这样揪心。”
黛玉横了他一眼,“谁愿意替你揪这个心?不过是看在伯父伯母的份上罢了。”
说着,自己却起身到内室,王玚连忙跟上。
却见黛玉从墙边立着的书架上,仔细取出一个匣子来,自己想了想,还是将书桌上摆着的一本也放进去了,这才转身递给王玚道:“还是那样,我替你整理了往年贴出来的诗作,都按着行文的风气整理好了,磅礴大气的、文辞秀逸的、质朴简单的还有方才我放进去的一本才写好的近年常考的典籍出处,都贴了条的,你只看封皮就知道是哪一本了。”
王玚猜到自己即将下场黛玉必定有所表示,却没料到她竟然费了如此多的功夫,礼部试不比解试,所用文词浩瀚,又常有一种考官,偏爱晦涩难懂的文句或者世上少见的典籍,便是王玚自己也不能将其全都整理出来。
兼之有些诗作难寻,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拿到历年佳作攒成的集子,王玚自然有一本,可也是胡乱编的,他自己还未来得及将其分类做好,没想到黛玉倒是早就预备好了。
他拿着一匣子重重的书,深深一揖,诚恳谢道:“多谢妹妹,我知道此时说什么也是无用,且看四月间的礼部试便罢,定考个好名头给妹妹瞧一瞧。”
黛玉此时也不嘴硬,只是笑道:“你只管考去,其实名次什么的还在其次,只要别累坏了就好。大不了,大不了……”
她咬着嘴唇,有些游移道:“荫官总还是能的,我知道伯父不便出面,但父亲总还是能讨一个名额来的,我家又没有兄弟,左右都是你的,若是累坏了,又让我找谁赔去?”
王玚忍不住笑了,又是躬身道:“是,谨遵妹妹大人教诲,必定顾好了自己身子。”
黛玉嗔了他一眼,却没说什么,只是叫过雪雁来,叮嘱她仔细把那匣子书送过去,万万不能叫小丫头子碰,“她们一个个毛手毛脚的,我实在不能放心,你自己送过去,到时一定叫哥哥身边的常随收着,亲眼看着摆进书房里才好。”
王玚也笑着看黛玉一副小心的模样叮嘱下人,又向雪雁道:“你过去了,跟门上的人说,就说是我说的,让滇杨拿着摆进书房的架子上,别人都碰不得。”
雪雁便答应着去了。
王玚便同黛玉坐下来闲谈,也不过是说些未见的时候,彼此都做了些什么,或是住的可还习惯,吃食下人有没有不合意或者不尽心之处等话。
又谈笑了有会子功夫,才见紫鹃跑进来笑道:“公子、姑娘,薛姨太太带着姑娘和一位大爷来了,已经见过了老太太,叫姑娘和玚公子都过去呢。”
黛玉答应一声,又对王玚道:“这番倒是忙乱,又是收拾房子,又是叫起众人聚集,又是叫迎接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了什么王爷皇子,却是做给谁看!”
王玚知道这是王夫人的手段,想是见着贾母疼爱黛玉的多了,又见自己来时从王家带来的阵仗,成心大张旗鼓一回,便笑道:“管他是做给谁看,总归我们一笑而过就罢了。”
黛玉方才话说出去,才想起来的也是王玚的二姑母和表亲,又有些不大好意思,便道:“却是对不住哥哥,方才忘了这是来的是哥哥的姑母了。”
王玚浑不在意地摇摇头,“我出生时,二姑母就嫁到了薛家,算下来,其实只见过他们一回,还是在扬州头一年时,那时姑丈倒还在,他们一家来扬州见过我父亲,也只见过这一回罢了。”
黛玉恍然道:“是了,我记得那回的,那时你还在我家住着,还特地跟父亲说了往家中去了一趟,原来却是见他们的。”
二人一壁说着,一壁便往前院中过去,不多时便到了贾母的正房。
果听见里头笑声不断,难得的是连王夫人也笑出了声儿来,门口小丫头见王玚和黛玉到了,忙上前打起帘拢,高声通报道:“玚公子来了!林姑娘来了!”
王玚便同黛玉一起进去。
贾母指着王玚笑道:“这个想也不用我多说,你们家实在亲戚,都是认得的罢?”
黛玉便见一个穿着暗沉颜色的衣裳,脸上略见风霜的中年样貌的妇人挂着笑上来——情知这便是薛姨太太了——拉着王玚的手道:“认得,认得,怎能不认得?这几年不见,我们玚儿也长得这样大了!早先我听大哥说,已经取了解了?可正是少年英才了,比我家那一个你弟弟不知好到哪里去!”
说着又向后引道:“宝钗,来见过你哥哥,你们好几年不曾见过的,来瞧瞧可还记得?”
黛玉忙向后看时,见有一个站在三春那里的未曾见过的姑娘落落大方上前见礼道:“玚哥哥,可还记得宝钗?”
这却是一个生的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的年轻姑娘,看着比三春等人略大几岁的年纪。
王玚回礼道:“表妹,先头见时都还未长开,这几年未见,竟是不大敢认了。”
宝钗便笑道:“玚哥哥也长得越发挺拔了。”
贾母见他们厮见已过,便又向薛姨妈道:“这个是我的外孙女儿,叫黛玉的。”
薛姨妈便也过来,拉着黛玉的手,夸了些好气度好相貌等语,宝钗便也上来见过。
贾母这才笑道:“日后你们年轻孩子有日子能顽呢,这会子不急着说话,还是都坐下罢。”
众人便都相互谦让着分宾主次序落座,王玚便问道:“怎不见蟠弟?”
薛姨妈忙道:“他跟着来了,方才我遣他去前头拜见过他姨父,却不叫他到这里来。你是不知道我这个孽根祸胎,最是行为无状,过来了,还怕他言语不当或者放肆起来,在老太太面前失礼,或者唐突了你们这些妹妹们,所以不叫他过来。”
王玚便笑道:“那过会子我也到前头见过蟠弟才是,我们表兄弟久不见面了。”
薛姨妈喜得笑道:“正是这样,你们好近的亲戚,若还是不认识,传出去岂不叫人笑话,正好趁着来的这一回,大家都熟悉熟悉才好。”
王玚点头吃茶不语。
贾母又与薛姨妈谈了些经济世情等话,方才笑道:“我也不拉着你在这里耽搁,你们姊妹们许久未见,正经是有许多人情私话要说的,方才我见彩霞来探看了几回,想是急着叫你过去见面的,便不留你了。倒是薛大姑娘留在这里顽一会子才好,这里姊妹们多些。”
薛姨妈先是口称不敢,又陪贾母说笑几句,等贾母又提起了方才道:“既是这样,宝丫头,你便在这里陪你这些姊妹们顽罢,我先到那里见过你姨娘来。”
宝钗忙起身答应了。
薛姨妈便跟着在外头久候的彩霞和彩云等人,忙忙赶到王夫人院中,王夫人在闺中之时也只有这样一个一母同胞的姊妹,经年不见,哪里能不想念?早就带着人迎出大厅来,将薛姨妈等人接到了房内。
姊妹两个原是年少时常常在一处玩乐的,毕竟王子腾和王子胜两个是别院另居的兄弟,又不是一母所生,徐老娘子常常抱怨,彼此之间自然不大亲密起来。
后来牛夫人嫁进来,一来便是长子长媳,又请封诰命,立为宗妇,才来几个月,王老太爷便执意让徐老娘子将中馈交于牛夫人执掌,言说唯有这样方才合规矩。
徐老娘子又是气又是恼,偏生自己又怕年纪大了,没个儿子傍身,两个女儿日后还要让王子腾兄弟帮衬,不得不交出中馈,一心想着要找出个错漏来才好。
谁知牛夫人身为镇国公府的长女,原先镇国公夫人又常随军,实际家中诸事并底下的兄弟都是她一手拉拔起来的,到了王家,各色繁杂事务自然不在话下,竟是未曾叫徐老娘子找出个把柄来,加上当初拼着生下薛姨妈,为着或者是个儿子,身子落下了病根,所以虽然年纪比王老太爷还小些,竟是比王老太爷还去的早。
也正是这样,其实徐老娘子既为继室,加之王老太爷初时怕她产子,或者会撑腰给儿子争家里的权柄,闹得家宅不宁,执意不肯替她请封诰命,所以王夫人和薛姨妈原来说亲时,并无高门大户来求。
当时贾家地位较之王家还是高出不少的,所以王老太爷接到贾代善的求娶之信,才高兴答应了,并没想到贾代善打的是王家替贾家保驾护航的主意。
而薛家毕竟是商户,虽然自本朝起,为着原来征战不休,粮饷供应不足的缘故,所以特设皇商一职,后来隶属户部,专为皇家采买所需之物。薛家就是靠这个起家的,家中虽然有钱,但其实不大让朝中众人看得起,政事之上也并无多大人脉,所以才来求娶了薛姨妈。
有这样一层缘故在里头,所以薛姨妈虽然不曾怨恨王子腾等人,但同王夫人关系自然更为亲近、和睦。
两姊妹自从薛姨妈嫁到金陵之后再无见过,暮年相见,自是有数不清的话要说,两人在房内执手叙过一番契阔之情,薛姨妈又送上各等人情土物。
贾政那边也带着薛蟠见过了贾赦、贾琏并东府里头贾珍等人,便使人来传话说请薛姨妈住下。
王夫人自然也是要留住,便对来人道:“老爷说的是呢,妹妹这回一来,可是要在咱们家多住些时日,房子我都看着收拾好了,就等着来了好住下的。”
贾母那边便也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也好有人陪着说说话。”
王夫人和薛姨妈忙立起来听了,薛姨妈这才笑道:“既是这样,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不好费了老太太一番好意,只是麻烦了你们。”
王夫人忙回说:“不是什么大事,姊妹之间,咱们客气甚么!”
说着,便令家中诸人将薛姨妈带来的行李等物送到梨香院中安顿。
原来梨香院原是老国公爷贾代善晚年安心休养之所,建得虽然小巧,但分了东西两侧院子,俱是前厅后舍齐全的,也都有一门通向侧街,王玚来时贾母叫住了东边院子,这会子薛姨妈来了,王夫人便收拾了西边院子,请她母子三人住了。
这边薛姨妈和王夫人长篇大论地说些家务人情等话,那边贾母已经将宝钗的来意问了清楚。
原来今年又是大选之年,皇帝除了要遴选嫔妃之外,皇后又提到各公主郡主到了入学年纪的不少,皇帝近年朝中提倡复礼等话,所以降旨令世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薛家自然算不得世宦,但名家总是够得上的,宝钗又恰是十五及笄之年,所以便来京中一试。
贾母听后,点头笑道:“原是这样,我看薛大姑娘样貌才气都是好的,想必是能中选的。”
宝钗忙起身笑道:“老太太谬赞了,宝钗自知材质粗鄙,不过是为着见识见识,不至坐井观天罢了。”
众人忙道宝钗过于自谦了。
又说笑一会子,便听见王夫人处传消息说治了酒席来与薛家母子接风,贾母便令众人都陪着去,自己却推说坐了一日精神不济,却要歇一会子养养神,宝钗忙再三请陪。
贾母便笑道:“罢罢罢,带着我这个老婆子有什么趣儿?还拘着你们,正经你们小孩子家乐一乐便罢了,让我躺一躺去。”
宝钗这才答应了,又笑向王玚道:“几年未见,玚哥哥却是要同哥哥好生喝几杯才好。”
王玚忙推辞道:“我酒量浅,如今不大喝了。”
黛玉也笑道:“宝姐姐,哥哥忙着备考,今日醉了,明日哪里还起得来?少不得头疼一宿,难受得紧,还是不要了。”
宝钗忙道歉,又笑道:“却是我不知道了,还请哥哥见谅。”
王玚摇头笑说不碍的。
一时屋内众人各自笑谈几句,才相约一同往王夫人院中过去。
※※※※※※※※※※※※※※※※※※※※
今天5500字,算起来我两天也写了一万字了,加更完毕!
还有,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二哦~是什么日子呢?当然是我们小可爱黛玉的生日啦!
说来也巧,我妈跟黛玉同一天生日,哈哈,每年我都顺便替黛玉过了个生日
还有更巧的,我爸,他,跟薛蟠一天生日!看在他的份上,我让薛蟠今天出个场~
哈哈,仿佛黛玉跟薛蟠在一起了,,,唔,这是个好想法,我决定之后写一本穿到薛蟠身上宠黛玉的!
今天的注释
1、这是昨天那章里的,关于风筝,为什么这里我特地写一个风筝出场而不是其他的什么玩的东西呢?当然是为了曹雪芹老先生的另一本著作,叫做《废艺斋集稿》
这本《废艺斋集稿》共有八册另加自序,是一本介绍我国传统的一些工艺技巧的书,
为什么叫废艺斋呢?因为在自序中,曹雪芹曾经提到,这是他看到残疾人士维生艰难,所以特写残疾人能用来谋生的技艺,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能养家糊口的
这本书中,
第一册讲金石图章,名为《蔽芾馆鉴金石印章集》。内容为如何选料、制钮、冶铸、刻边款、讲章法、讲刀锋、讲技巧等。此外还有彩绘的图式。"蔽芾"为弼废的谐音,意为帮助穷苦而有废疾者。
第二册为《南鹞北鸢考工志》,讲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这一册是全书写作的基础,《集稿》是从《考工志》逐步扩充而来。
第三、四、五、六各册,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讲编织工艺的。这是为盲人编写的。其中有各种图案花纹,按编织程序写成有韵的歌诀,词句有些类似棋谱的术语。文字平易,通俗顺口,好读好记。
讲脱胎技艺的。这也是为盲人编写的,由盲人做成各种脱胎,再由有眼人彩绘而成。
讲织补和染织的。曹雪芹在织补和染织方面的知识,与曹家久任江宁织造、曹雪芹在童年就耳濡目染有关。
讲雕刻竹制品和扇股及宫灯、彩扎、宫扇的制作。
第七册讲园林建筑艺术,名为《岫里湖中琐艺》。书中除文字外,还有彩色图录。尤其是书中有曹雪芹设计的一例园林景观,均精妙绝伦。
第八册讲饮食。名为《斯园膏脂摘录》。这册中除讲烹调方法,介绍一些菜式制作外,还有一些有关制酱、腌、薰、酵、炙及调料、香料、小食品的制作方法等,内容十分丰富。
是怎么样,看到这里,不是特别想看?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从来世人流传的曹雪芹的著作就只有红楼梦一篇?
这是因为,这本书遗失啦!!!遗失啦!!!遗失啦!!!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崩溃的,这本书于一九四三年在北京短暂面世,之后就被当时购买了这部书稿的姓金田的日本人寄回了日本国内,从此这部书稿连同这位姓金田的日本商人均再无消息。
此后,当时出于研究学习的需要,由国立艺专的日籍教师高见嘉十氏从金田氏手中将《废艺斋集稿》借了过来,挽请赵雨山、关广志、金仲年、杨啸谷、金福忠等当时著名文物家、美术家、工艺家及当时艺专学生孔祥泽等进行鉴定和抄摹,一共抄摹了二十六天,这才部分地将《废艺斋集稿》的内容保留了下来。
现在留存的仅仅是自序中的一部分和《南鹞北考工记》,有一本叫《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丛考》的书,就收集了一点点残文,就是记述风筝的制作艺术的,现在北京还有“曹氏风筝”的传人,还留存了一副曹雪芹画的“乌金翅”的图,就是我在文中提到的黛玉的风筝,
这里写这个,也是为了向曹公致敬,从来“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是他打破了这种观念
2、皇商,盛于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之前的朝代好像并没有这种产物,皇商其实就是皇帝家的采办了,隶名户部为皇家宫廷采办各种物资的经商者便名"皇商"。
据王庆云《熙朝纪政》载:“我朝无均输和采买之政,凡宫廷所需,一出时价采办,而不以累民。”实际上,这些人往往在各地倚势欺人,恃强霸市,"借端累民"的事件累禁不绝。
清初战乱频繁,朝廷的粮饷供应不足,就会借助商人的力量,得到他们的支持,需给他们一定程度的好处。清朝的主要商系派别就这样发展起来了。如比较出名的晋商、徽商等等。
我这里是架空朝代,但是前期也是战乱频繁嘛,所以就也有了皇商,这里大家就不要较真皇商是清朝的啦~
为什么会有皇商,皇室当初设立皇商的目的、背景具体是什么,我后面会写的
3、另外,关于他们的年龄
原著中,宝玉比黛玉大一岁,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另外第四回说过薛蟠比宝钗大两岁,
我设定王玚比黛玉大七岁,所以,他比宝玉大六岁,比宝钗大四岁,比薛蟠大两岁
王玚今年十九了,黛玉十二,宝玉十三,宝钗十五,薛蟠十七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投出了霸王票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青青翠微 1枚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爱我 20瓶、睡不醒么么哒 10瓶、阿楚 5瓶、曦坨 5瓶、快乐胖妹 1瓶、we are young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喜欢[红楼]幸好我还是贵公子请大家收藏:[红楼]幸好我还是贵公子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179/227685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179/2276859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