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科幻未来 > 位面游轮 > 第612章 体验人生

第612章 体验人生

推荐阅读:世界第一『可爱』的是雨宫同学,第二是我。你喜欢的不是女儿而是我!?古井观传奇因为女朋友被学长NTR了,我也要NTR学长的女朋友乱世书万古第一神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极道武学修改器国民法医鉴宝狂少


                “王阳明。”从陈堪的嘴里吐出了三个字。“好!”说着陈堪就消失了。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这是中国历史上,不管是思想还是军事都绕不过去的一个人。之前说过,陈堪做学术的理想是为了“立言”,这是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现在学界公认的唯一一个达成“三不朽”就只有王阳明一个人而已。当然有人说诸葛亮、曾国藩也完成了“三不朽”,但是不管是诸葛亮还是曾国藩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很多人并不认同他们的地位,唯一只有对王阳明是没有任何争议。在思想上,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又称为王学),成为明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其学术思想后来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各国,对日本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影响到了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思想高度非常深远。有一种说法,叫做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先秦的孔子,一个是清代的曾国藩还有一个就是明代的王阳明。在后世有很多牛人是王阳明思想的铁杆粉丝。最出名的两个就是毛爷爷和蒋委员长,毛爷爷的不少思想和王阳明的思想一脉相承,早年毛爷爷没少研究王阳明的思想。而这个蒋委员长更是铁杆中的铁杆,“中正”这个字是他后来取的,名字的来源就是王阳明心学中的“大中至正”,后来他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苦心学习王阳明的思想,并以此治理宝岛。在日本,王阳明心学的地位和作用,几乎就相当于文艺复兴之于中世纪,尼采哲学之于德国,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随身带着一块印章,上面写着七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同时王阳明还是一个军事家,在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以三人为最,一个就是明朝的王阳明,还有一个是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最后一个就是建立新中国的毛爷爷了。王阳明在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时候,于福建、江西的深山老林中平叛,一举荡平了危祸数十年的叛乱,用兵如同鬼神一般。而他的成名之战,是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还记得星爷版《唐伯虎点秋香》吗?宁王就是里面那个一直想要发飙而不得的王爷),而这个事情就发生在正德年间,陈堪在上个位面曾经想要寻找过王阳明,但是没有找到。在历史上,因为王阳明靠着一些民兵迅速地平定了这场叛乱,平定之后还出现了一个荒谬的事情。这次正德皇帝是御驾亲征,但是刚走到半路上,就发现王阳明这个“没眼界”的家伙,竟然三下五除二地将叛乱给搞定了。这让正德皇帝很不爽,这怎么体现出他的武功呢,一开始是不接受宁王的投降,后来还生出一个把宁王放回去再作乱,由自己亲手擒回的想法,同时也因此看不爽王阳明,没有给王阳明封功。(这也是历史学者评论正德皇帝的一个火力集中点,这个故事有点复杂,不过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相关的书籍。)到嘉靖登基的时候,王阳明的功绩才被承认,被封为“新建伯”,这可是王阳明生前就封给他的,在古代,公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不要看“新建伯”只是第三等公爵,要知道在古代想要要封公爵是很难的。有两种情况除外,一个是前文说过的圣人之后,比如孔子的后人就会被封为“衍圣公”;在清代,要是你的女儿当上皇后,就会被封为“承恩公”。其他人想要凭借军功封公爵很难,想要活着封公爵,那更是难于上青天,即使是李鸿章,这个功劳够大吧,他的公爵封号也是死后才给的。可见这个王阳明有多牛掰。同时王阳明还是一个国术高手,在《明史》中有记载,一天晚上,王阳明在军中练气,忽然一声长啸,三军皆惊,而关于这一段,金老爷子在《神雕侠侣》中也引用过。所以陈堪毫不犹豫地就就选择了王阳明,这个人辉煌过,也落魄过,各方面的成绩都很出色,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杆式的人物。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其母亲怀胎超过十个月,王阳明出生,取名“王守仁”。十三岁,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土木堡之变后,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出游居庸关、山海关,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十七岁时,结婚当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些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第二天才被人找到。十八岁时,接触“格物致知”,遍读朱熹的著作,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入仕之后,仕途并不通畅,二十八岁时触怒专政宦官刘瑾,杖四十,谪贬到贵州龙场,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阳明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后来平定各地盗贼,用兵“诡异”、独断,得“狡诈专兵”之名;正德十四年,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嘉靖元年,父亲去世,王阳明回乡守制,随后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传播“王学”。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得丹书铁券,平卢苏、王受之乱。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王阳明。“呼!”转眼之间,陈堪再次出现在游轮的小黑屋中,他代入王阳明,走完了他的一生。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5/35698/222980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5/35698/2229807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