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129章 人才济济大明帝国

第129章 人才济济大明帝国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 ?v=2022"/>
    丁毅大喜,这步要是能改进,整个过程又能快好几秒钟。

    眼下他们有了颗粒火药,节省了把火药塞进铳内的时间,至少五六秒钟。

    以前兵士们塞药进去,太紧不好,太松也不好,反复捅几下,多次查看,感觉。

    眼下只要用力往里一塞,塞到塞不动就行,立马可以拔出,时间提升很快。

    如今这几个月在旅顺的训练效果来看,(因为铳还少),用实弹装铳训练的铳手,比如丁毅身边现在带的这波五十人,他们从取药到装好,最快只要四十几秒,慢的也就是五十秒左右。

    (实战中,因为要点火,加瞄准,有时还要等前面白烟散去,暂时都要一分钟左右才能射一次。)

    拿药,倒火门,倒铳,塞进去,侧转,让发药和铳药相连,取火绳,然后就可以射了。

    整个动作,都很简单,只要再多训练,还能提高速度。

    丁毅想了想,又道:“我听说国外有人用燧石,可在铳中制造击锤,然后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

    “这种叫燧发枪,不需要火绳,如果成功的话,又可以节省至少十秒左右,而且雨天还能用。”

    赵氏眼睛大亮:“这个我也听父亲说过---”

    1615年,赵父去京城参加丙辰科再试,也是在这年他在京城认识了宋应星。

    赵父是个学习狂,去京城的路上,他又来到山东济南府。

    这边也有个火器专家,叫毕懋康。

    毕懋康是万历26年进士,万历42(1613)到山东任巡盐御史,也就是前面我们说的专门查盐课的。

    他在山东的时候,于1614年建立历山书院,也是当年山东最大的书院。

    赵父去京城时,特意经过山东,拜访了毕懋康。

    毕懋康向他介绍了自己研发中的自生火铳,就是用燧石击发。

    但当时,毕懋康没有做出成品,只有图纸和想法,赵父听了后,一是觉的零件比鲁密铳多,有点麻烦,二是撞击生火后的火星,怕点不燃火药,觉的击发率会太低。

    毕懋康想想,好像也有道理,两人并没有深研这个问题。

    从京城回来后,赵父专门做机床,偶而谈到这事,也没有研究过。

    “往这个方向干。”丁毅大喜:“燧发枪是将来火铳的发展趋势,如果能研发出燧发枪,且训练有素之后,每枪射击时间(连装带瞄准),可以缩短到三十秒之内。”

    那简直就是步兵的恶梦,再配上车阵,和野战炮,同样是骑兵的末日。

    历史上打燧发枪最快的是普鲁士军队,一分钟最快纪录是四发,大约15秒一发,这效率放在明末,绝对是无敌的存在,炮都可以不要用,配上车阵濠沟就能无敌了。

    “明白了。”周大虎和赵氏同时答应。

    当晚,丁毅夜不能寐,久久难睡。

    毕懋康,赵士祯,宋应星,大明帝国科技人才济济,学识冠绝天下,这些人如果能好好利用,那有后金什么事。

    为什么有这么好的人才,你们却用不好?

    大明朝不要的人才,我丁毅来用,大明朝做不好的事,我丁毅来做。

    总有一天,我要这华夏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科技文化独领风骚,这,这就是我丁毅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

    皇天在上,我不会让任何人,任何事,阻挡我席卷天下的步伐和决心。

    -------

    丁毅十四日才离乐清,主要在乐清及周边又购了大量的货物。

    十五日到温州府,又购物,并在温州搜寻工匠。

    &amp;#24378&amp;#29306&amp;#32&amp;#98&amp;#120&amp;#119&amp;#120&amp;#46&amp;#99&amp;#111&amp;#32&amp;#35835&amp;#29306&amp;#12290周大虎在温州府有熟人,经他介绍,又找了十几个工匠家庭。

    十六日,丁毅把船队一分为二,当成宝贝一样的机床,工匠们,由赵大山带徐大号先回,同船回去的还有在乐清及温州购买的部份铁料,精钢。

    这一船都是他的心头宝,再三叮嘱赵大山一定要安全带回去。

    接着,他们余下的三只船继续往南。

    这天出海,突然变成东南风,船速又加快了许多。

    九月十八日,经历了多日的海上航行,丁毅终于进入福州,福清湾。

    此时的福州海面完全在五虎游击将军郑芝龙的统治下,即便是丁毅的船,到了福州后也要交钱拿旗。

    郑芝龙这时刚立的规矩,大明朝从北方来的船,不出国去东南海的,按船料大小交。

    外国商船和出国的商船,不论大小,每艘一千两。

    几年后打败荷兰和刘香,又升为每船三千两。

    即便如此,商人们也趋之若鹜,纷纷往那边跑,因为如果船大,跑一趟最少有旗银二十倍的利润,也就是可以赚到六万两。

    这候 z. co m 章汜。丁毅三艘船,不出国,按大小,要交旗旗银两千,拿了三杆旗。

    魏继业等人气的哇哇大叫,简直是抢钱。

    但这也同时让他们深深感觉到这个时代的海上暴利。

    福清湾这边的福州巷(河口巷和海巷间),是福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这边每天船只如云,海外各国和大明朝各地的船都往这边来,人人都要拿郑家的令旗,没有令旗,必然要被海盗袭击。

    阮文燕和丁毅在码头边看着江边密密麻麻的船只,还要排队去拿旗,不敢相信:“这一天要赚多少钱?”

    历史上传说郑芝龙巅峰期每年利润两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大明皇帝几年的财政收入,也不知是真是假,但丁毅看眼下这形势,几年后等郑芝龙全面掌控东南沿海,每年一千万是完全是有可能的。

    他不由沉声道:“这就是海运的暴利,看那些大的福船,无论跑日本和福广,还是福广到南洋,一趟下来,最少二十倍利润。”

    “周安和王其吉这两家已经算有钱人了,他们辛苦十几年,加上几个小盐商,我们才抄到三十多万两。”

    “有两条船跑南洋来回最多一两个月,一趟就能赚五六万两。”

    大伙听的眼珠子冒光,狠不能旅顺口马上就开始造船。

    “不过这风险也挺大,没有郑家庇护,被海盗击沉是常有的事,到时就损失惨重了。”

    盐利比海运,虽然钱少,但胜在稳妥,大家是各有利敝。

    阮文燕轻声道:“我现在知道,大人为什么要囤结这么多的木料了。”

    “海船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可以,我宁愿自己不要造船。”丁毅长叹,百年海军可不是假的,那这么容易。

    制大 z.com 制枭。他囤木,只是做个准备,将来能不能造船,那可说不准。

    在他看来,像郑芝龙这样的人,也算大明帝国的人才,如果用的好,同样可以抵挡后金军,可惜,历史上郑芝龙下场很不好,也没人能把他用在好地方。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5/35185/236376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5/35185/2363762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