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都市生活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207章 关于博物馆那些事

第207章 关于博物馆那些事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摘要]国内不少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存在着“以物为主”和内容形式单一的现象,因而限制了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发挥。博物馆文物陈列的宗旨,具有与观众交流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文物陈列的侧重点是对文物历史信息的揭示和诠释。文物陈列应充分考虑文物的性质、市场经济与观众需求、博物馆社会功能发挥等问题;文物的背景知识展示和展品的编排,要综合展现文明的发展历程;在文物陈列的内容形式上,要力求生动和多样化,增加参与性的动态陈列;知识难度的定位,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播,也要兼顾专业性和学术性,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才是根本需求。
博物馆陈列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博物馆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附属展品,按照--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12%。
建国以后,我国的历史博物馆陈列普遍为千篇一律的通史陈列,陈列方法为最传统的“点线面、绕墙转”。陈列手段单一,基本为展框、镜框.加版面的老三件。.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七五”计划的重点项目,我国的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在西安兴建。从此,全国各地开始了大型的新馆建设和旧馆改造,现代化博物馆如雨后春笋在各地.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博物馆陈列的现代化改革,展览内容侧重于体现地区特色.在陈列方法上加入了复原陈列,重视灯光音乐的运用,涌现出--批精品展览。这次变革在当时无疑具有进步意义,给人以耳日一新的感受。在这一次的改革中,“以物为主”成为最重要的原则,一.切陈列手段都为了突出“物”的主体地位,柔和的背景灯光配以明亮的聚光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人们期望带来的轰动效应却没有出现,时至今日,“不景气”仍是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基本现状。究其原由“以物为主”的陈列原则忽视了博物馆观众的需求,他们想通过参观获取的知识仅在“物”的背后隐约呈现.这样的展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专家叫好而观众不买账。
于是,“以人为本”的陈列理念被提了出来。所谓“以人为本”的陈列就是在陈列的过程中要坚持从观众角度出发的原则,陈列的内容和形式应满足观众的需求。对于这一原则,近年来各博物馆一直在不停地探索,但改革的重点多放在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化陈列手段的应用之上,却忽略了内容设计的变革才是博物馆陈列改革的根本。
我国许多历史博物馆的文物陈列都以展示文物的物理形状为主,缺乏对文物内蕴知识的阐释,对文物的文字介绍往往仅限于名称、年代、出土地.点、馆藏单位卡片式的简单说明。笔者认为,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根本宗旨是通过文物展览的方式与观众交流文物的历史内涵,使观众在博物馆提供的文化服务中了解历史接受教育。这是由文物的性质、市场经济与观众需求.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文物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遗存。所以,文物具有双重性质:一是物质性,即文物的物理形态;二是历史性,即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都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各个历史阶段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都或多或少地展现了各个历史阶段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所取得的成就。文物的历史性是文物的本质属性,是文物区别于其他任何物质的特性,也是文物真正的价值所在。
博物馆虽然是--种公益性、非盈利性的机构,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已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今天,博物馆与市场经济也有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其实质就是向社会提供一-种服务性质的文化产品。它有着藏品研究、陈列设计与布置展览等工艺流程、广告宣传等营销手段,中间也产生着各种各样的成本。这种产品的消费者,就是社会公众,人们参观文物展览,即博物馆的产品实现销售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产品拥有选择和自由消费的权利。社会公众参观文物陈列的行为是自发的,是受其消费需求驱动的。而这一.需求的产生是由文物的特性决定的,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这是其他物品无法取代的。因此,公众参观文物陈列的主要需求,不是欣赏文物外表的物理形状,而是希望通过文物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获取文物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通过产品的优胜劣汰来达到优化配置,文化产品如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产品将会被市场淘汰。同样,博物馆文物陈列能否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也是博物馆文物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博物馆对公众的免费开放已逐步成为现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博物馆就可以不顾或忽视经济效益,因为对公众免费的背后是政府在财政上的更大投入,而财政收入大部分是从纳税人那里得来的。只有办好陈.列展览,充分满足观众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其经济效益也才能得以体现。
博物馆是社会公益性组织,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而我国历史类博物馆的主要社会功能,就是通过文物展览,使观众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线索,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从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从而提升民族的自信心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倘若博物馆的文物陈列缺乏必要的知识信息量,观众从中获取的知识便受到局限,其社会功能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博物馆文物陈列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对文物历史信息的揭示和诠释方面。如果侧重点放在展示文物的物理形状上,希望用展品的精美度和稀有度来吸引观众,文字解释也仅限于卡片式的简单说明,这种展出和现代工艺品展览已无本.质区别。其最终结果是展览与消费者的主要需求相脱离,导致门庭冷落和博物馆社会功能的缺失,文物展出将没有意义。
文物陈列的方式与内容必须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要办观众看得懂的展览。文物陈列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忽视对文物历史内涵的必要解读,珍贵的文物就失去了其历史价值,变成了--件单纯的艺术品,甚至还是一个“看不懂”的艺术品。
举例来说,笔者曾参观过国内某大型博物馆的青铜器展览,在展品的文字介绍方面,诸如“青铜觥“、“青铜觚”、“青铜甑”、“青铜話”就是对展品名称的简单指称,普通观众连最起码的器物名称都认不全,更谈不上通过展品获取知识。如果.在陈列的背景版面上列有较详细的通俗介绍,除了器物的名称、年代.出土地点.馆藏单位以外,还有用途、制造方法.加工材料和工艺水平的发展、器型变化、社会背景、历史价值、生僻的字标有读音、铭文有翻译解释,才会起到良好的展示效果,.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知识普及功能。此外,在文物陈列中还可以通过标志牌.播放短片、泥塑复原等方式作为辅助手段,详细解读文物的历史背景和工艺制作流程,启发观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欣赏展览理解展品的深刻内涵,激发观众的共鸣。
在前述“以物为主”的博物馆改革中,物品的“精美程度”代替了物品的“历史地位”。成为展品选择的主要标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代表器物.如青铜之于三代,三彩之于唐,青花之于明清。如果忽略展品的历史地位,仅从其精美程度出发,很容易造成展馆内同一时代。
造型类似的工艺精品占据了半壁江山文物成为--件件孤立的展品,这不仅会割断文物之间内在.的历史联系,也会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
博物馆文物陈列应该在展品的编排中呈现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学校学习历史的方法不同,博物馆是用实物来见证人类社会的进步,用更直观的方式让观众了解历史和认识文明。所以。博物馆文物陈列不仅仅是精美物品的集中展出,而是要充分利用展品本身来显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呈现文明发展变化的脉络。对此.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的故乡--满城汉墓陈列》作了很好的示范。满城汉墓出土文物颇丰,铜、铁、金、银.玉、石.陶等文物齐全。由于同质地文物有着不同功能,如果采用传统的陈列手段,按照文物的质地分为铜器、铁器.陶器等,势必会造成功能各异的文物被编排在同-.类中,不仅模糊了同功能文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也会使观众难以理解。于是,河北省博物馆改用按照文物的功能来.分类,划分为“饮食●炊具”、“灯具”、“炉具”、“娱乐●梳妆●盟洗器”、“医药●计量器”、“工具”、“仪仗●兵器”、“车马器”、“帷帐帐钩”、“器具饰件”等12个展示组。这种陈列体系的变革,贴近了生活,相同功能文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也一目了然,从而增加了观众的兴趣。该展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一。
所以,选择展品的标准,应兼顾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选择具有明确的时空坐标,且与文明发展密切相关的具有标志性的器物作为展品,通过展品编排来反映历史的变迁和文明的发展。对于时代相近且器型、工艺手法相同的器物不宜过多重复出现。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博物馆陈列也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今社会,公众参观综合性历史博物馆的目的,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附有休闲、旅游、缓解学习和工作压力等需求。那么,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陈列如何改变以往严肃的、厚重的历史氛围,如何改变展览内容和形式过于平淡的局面,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完成参观,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博物馆界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
有学者认为:“21世纪的博物馆应被看作是一个.体验生活、历史及文化的地方“13,有些博物馆创设了观众能够参与其中的动态陈列并受到欢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博物馆与香港地区政府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天工开物--中国古代科技文物展》此次展览,香港历史博物馆对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精心的创新设计。除文物展示外,还专门开辟了古代纺织机和雕版印刷术的现场演示区,以加深观众对文物的理解。另设立了一一个“创知园”,摆放了石日晷、皮囊.记里鼓车三件文物的复制品.观众可亲自操作,让观众在实践中进-步认识其工作原理。为了使展览更具趣味性,设有“科技迷城”,通过电脑:游戏的方法来测试观众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程度。此外,还专门印制了《天工开物展览手册》对展览的每-.个主题进行了详细的图文介.绍。展览最终取得了很大成功,吸引了香港各个.年龄层的观众甚至--些内地多年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流连忘返。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我在北大学考古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4/34673/213491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4/34673/2134914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