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都市生活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54章 还是一棵开花的树

第154章 还是一棵开花的树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重复章节,不要订阅)
那些年有一句歌词,今天男孩要赴女孩最后的约。
黎新叶又不是他啥人。
他才不会一个无聊跑去赴约。
同行的,还有王讯跟张新。
其实苏亦也不想只带他俩,也想带一些女孩,奈何,考古专业阳盛阴衰。
77-78级两个班,47人,拢共就4个姑娘,一个班2个,女生太稀少了。
平时都不跟男生活动。
除非特邀,不然,考古专业这边,干啥都一帮糙汉子。
跟王讯张新俩货汇合的时候,苏亦明显察觉到这两货都精心打扮过了。
七八十年代,蓝布衣、黑布鞋、绿挎包等成为这个时代中国的标志。
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装扮,小到小孩,大到老人,基本上很少有人穿着很特别服饰。
这个年代穿在太过朴素,大部分衣服都是蓝色跟灰色,偶尔,灰蓝之中还参杂有少许绿色。
这一抹绿,其实就是这个年代最受欢迎的65式军服。
因为没有军衔,质地柔软,又有形,65式军服非常受欢迎。
王讯就穿一件绿色军外套,很骚包。
张新到没穿军外套,但他穿的外套也有点崭新。
苏亦也有65式军装,还是小叔给的,但苏亦没有穿,谁没事会给自己添点绿?
他穿的是一件灰色的外套,这件秋季薄款外套还是自己裁剪的,海魂衫打底,配上深蓝裤子以及黑底布鞋。
甚至,帆布包苏亦都下意识换成土黄色的,就算如此,他这一身打扮,在78年,也是走在时代的潮流了。
其实,苏亦习惯性穿的是西裤,来之前,他让老妈帮裁剪了好几条黑色西裤,刚来的时候,还可以穿的确良,现在十一月份,不行了。
北京的天气开始有点冷了,再穿的确良,有点不合适。
不然,苏亦的穿着打扮,才不会如此拥有时代特色。
这年代,大部分学生连皮鞋都没,穿的都是布鞋或者是解放鞋。
不过解放鞋容易引起脚臭,苏亦也不穿,除非晨跑的时候,但晨跑结束,鞋子就要洗,不然,味道太上头了。
他是有皮鞋的。
来报道的时候,小叔还塞给他塞一双三头皮鞋,还特意强调,是他战友送的军官皮鞋,而且还是有一定级别的军官才能穿。
是不是真的军官皮鞋,苏亦不去探究,小叔说是就是,毕竟他是从部队专业到地方公安系统,他一个派出所副所长,弄一个双三头皮鞋问题不大。
但,这鞋子一直被苏亦塞在宿舍衣柜,就没穿过。
脚感没有布鞋好。
其实,黑布鞋,苏亦一开始是有点抗拒的,这种白底的黑布鞋,在苏亦小时候的记忆中,只有老人去世的时候才会穿。
后来穿习惯了,也就没啥了。
不过有选择的话,苏亦一般都会选择其他色系。
大部分条件允许的话,苏亦不想去委屈自己,尤其是在穿衣的审美上。
让他完全接受这个年代穿衣审美,也挺难的。不然,他不会特意让老妈帮忙裁剪西裤。
当然也局限于裤子,西装外套什么的,就算了,太高低。
不过他也弄一些休闲外套,版型跟65式军绿色外套差不多,但却被他换成灰色以及条纹布料。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能成为三大件,说明缝纫机在这个年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了缝缝补补之外,更加重要的就是裁衣。
她老妈就是广美工艺美术的老师,对于自家儿子突发奇想给出的服装版型图还有服装效果图,吴老师很好帮忙打版出样衣。
穿在苏亦的身上效果不错。
让吴老师直夸自家儿子天赋秉异,不学习工艺美术,太浪费。
要用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来形容的话,苏亦确实是一个帅小伙。
等王讯张新俩人到宿舍找苏亦的时候,都羡慕不已,王讯忍不住问,“这衣服,哪里有买,我也想有一件。”
苏亦实话实说,“我妈帮忙做的。”
“阿姨,好手艺!”王讯竖起大拇指,然后这货还恬不知耻说,“我可以请阿姨帮忙定做一件吗?”
“滚!”
“好的!”
五四文学社社团办公室跟社团楼,甚至,这里还有专门的社团活动室,相比较之下,还在走流程古建保护协会就太寒酸了。
这也没有办法,谁让五四文学社是北大是老牌社团呢。
黎新叶原本是邀请一个人,但架不住王讯跟张新俩人好奇,也都跟过来,这年头,文学社招新还是有门槛的,并不是说你想加入就可以加入,而且在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的,大学的活动是真的多。
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最受欢迎的还是诗歌。
这一次,文学社的社团活动就是诗歌交流。
后世,北大五四文学社有一个著名的活动——未名诗歌节。
弄的还挺隆重的。
时不时邀请一些国内著名诗人过来开讲座。
甚至,1993年起,为了纪念北大校友、诗人海子,未名湖诗会定为每年三月二十六日举办。
每届诗歌节的时间为期一个月,活动包括大型朗诵会,讲座、专场朗诵会等,在学校及诗歌界产生广泛影响。
不过那是九十年代以后,现在的五四文学社的诗歌活动,其实就是玩。
因为没有那么多形式主义。
有诗歌朗读,也有诗歌分享。
但具体怎么安排,苏亦到了才知道。
他们仨刚刚出现在社团楼,还没到文学社的活动室,就看到黎新也跟方灵俩女等在外面。
王讯跟张新,率先打招呼,“两位学姐好。”
黎新叶跟他们问候后,望向苏亦,“我都担心你不来了呢。”
苏亦摇头,“不至于,答应你要来参加文学社的活动,那肯定就要来,这点诚信还是有的。”
说着,他抬起手表看一下时间,“下午,三点,并没有迟到哦。”
甩手看表的姿势,怀旧的香港文艺片之中,不要太帅。
是当年,年轻人装逼的最好方式之一,不动声色之间,炫耀一下自己的腕表。
不过苏亦无意识的装逼,似乎失败了,这两个姑娘似乎没注意力他的手表。
方灵打趣道,“是我们叶子太期盼你来了,所以才提前过来迎接你。”
黎新叶不否认,解释道,“主要还是担心你们第一次过来,不认识路,所以就过来等你们。”
说着,就在前面领路。
文学社的社团活动室,其实一排小平房,跟后世的修建豪华的社团大楼肯定无法比拟,而且,这种临时修建的小平房,未来肯定会被拆除掉,顶多是一个临时过度的房子,用来做社团活动室挺合适。
苏亦仨人被黎新叶方灵俩女带入活动室的时候,这边已经来了不少的人了,一眼望过去,二十几个。
二十几个人,人数已经不少了。
不然,再多都要把活动地点安排到大教室了。
人一到活动室,黎新叶开始招呼,“社长,人来了。”
这个时候,一个看起来年纪比方灵年龄大一些女生朝着他们的位置走过来。
来人短发,圆脸,皮肤白皙,笑起来,还挺让人亲切的。
对方一走过来,就朝苏亦伸出手,“小师兄,你好,我是五四文学社的社长,文学77级的李志红,很高兴你能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苏亦跟她礼节性握手,笑道,“李社长,客气了,一直仰慕文学社的诸位才子佳人,难得有机会过来学习,是我们的荣幸。”
场面话说完,李志虹也没有忽略苏亦身后的王讯跟张新,“也欢迎两位78级考古班的两位学弟,很高兴认识你们。”
王讯跟张新连忙喊学姐好,学姐客气了。
说着,李志虹示意在场的社团成员,“大家鼓掌欢迎,小师兄以及两位考古班的学习过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瞬间,活动室响起来热烈的掌声。
苏亦也只能望着众人露出笑容,这种场面,他也都习惯了。
倒是,被李志虹喊小师兄,让他极为不习惯,真的是,不知道啥时候,自己这个小师兄的称呼已经从历史系流传出去了,似乎,听过他名头的人都下意识喊他小师兄。
苏亦也不反感。
就是有些怪怪的,毕竟这是中文系的学生而非历史系,苏亦总一种德不配位的错觉,见鬼了。
客套完毕,李志虹示意苏亦他们落座,结果发现凳子根本不够,好几个学生都蹲坐在墙角处。
李志虹说,“哪位同学能主动让一下位置。”
这话一出来,就苏亦打断了,“别,李社长别客气,我们跟同学们一起坐在地上就行了,围炉而坐,也是一番滋味。”
开啥玩笑,一来就抢别人的凳子,这得多招人恨啊。
而且,坐地上也没啥,又不是他一个人坐,没有凳子的学生都坐啊。
李志虹作为社长当然,不能让苏亦坐地上,甚至有男生就作势拿凳子递过来,苏亦连忙制止,“大家都是同学,不需要如此客气,大家要是还这么客气的话,我们就要离开了。”
李志虹见苏亦态度坚决,也没有坚持让他们坐凳子,有些抱歉道,“本来这次活动是要申请教室的,结果,教室紧张,咱们只能留在活动室内举行诗歌交流会了,条件有限,希望小师兄体谅。”
苏亦不在意,“挺好的,有氛围。”
北大缺凳子,也不是一两天,第四食堂从建成就没凳子,当然,食堂没凳子,不是真因为北大缺凳子,而是第四食堂有时候还要举办其他活动,当作礼堂来用,所以,去第四食堂吃饭的时候,不是站着就是蹲着,很有时代特色。
至于活动室,为什么凳子不够,也很好了解,人多,空间小,都是凳子就显得拥挤了,反而,坐地上,更加节省空间。
跟旁边的学生,苏亦就盘腿坐在墙角边,王讯跟张新也有样学样,都坐在苏亦的旁边。
其实,黎新叶跟方灵也都坐在他们的旁边。
黎新叶抱歉,“才第一次过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就让你坐地上,太不好意思了。”
说着,她还特意借来一张报纸递给苏亦,“垫一下屁股哦,不然把你的裤子弄脏了。”
苏亦接过报纸垫在下面,然后道谢,这姑娘还挺细心的。
王讯说,“学姐,还有报纸吗?”
“没有了!”黎新叶摇头,区别对待很明显,“你是黑裤子,不怕脏。”
王讯下意识说,“小师兄的也是黑裤子啊。”
张新马屁紧随其后,“那也是小师兄的黑裤子。”
听到这话,苏亦脸色一黑,“滚!”
噗嗤!
黎新叶忍俊不禁。
最后还是方灵帮忙找来一张报纸撕开分给他俩。
既然是社团活动,那肯定是有活动内容的。
活动第一项就是诗歌朗读。
朗读的是,著名的诗歌。
结果,第一个上台朗读的人,竟然是黎新叶。
而且,而且这个姑娘的朗读的诗歌竟然是《致橡树》,看到小黑板上的这个诗歌名字,苏亦都有些哭笑不得。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
小姑娘声音清脆,宛如莺啼,声情并茂的朗读,还别说,挺好听。
朗读完毕。
众人鼓掌。
黎新叶还跟大家分享,为什么要朗读这首诗,“木棉生于南方,艳丽漂亮,而橡树多生于北方,高大魁梧,如果两者生长在了一起,怕定是有着一方委曲求全,暗淡生存。就像飞鸟与鱼的相遇,短暂的绚丽,长久的遗憾,但是,纵然会只有短短一瞬的相遇,仍然是生命中最靓丽的光。”
哇,这姑娘对这首诗的理解角度倒是独特。
众人又是一阵鼓掌。
这姑娘下台的时候,还特意说,“要谢谢我们的小师兄,上周我们在食堂相遇的时候,小师兄跟分享这首诗,所以我算是借花献佛。所以,大家想不想听,小师兄给大家朗诵诗歌啊。”
“想!”
不一样的啊
众人热烈回应,就连旁边的张新跟王讯也不例外。
都是套路啊。
而且,一来就让自己朗诵诗歌,这节奏也太快了吧。
苏亦有些迟疑,“不好吧?”
“可以的!”
这个时候,作为活动主持人的李志虹也认同这个提议。
苏亦也不扭捏,走到活动室讲台。
“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英国女诗人白朗宁夫人的《我的棕榈树》,好不好!”
“好!”
苏亦的声音落下,现场再次想起来热烈的掌声。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我在北大学考古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4/34673/213490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4/34673/2134909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