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广东新会又出人才了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直到离开省画院家属院,苏亦依旧没有拿到关老的敦煌临摹画作,不过,他也不着急。
因为关老的画作是放在美院画室,而非画院家属院。
来日方长,以后,随时可以拜访。
实际上,他这一次过来拜访关老,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完全就是一个小辈去拜访长辈,获得画作也是意外之喜。
第二天,等不到关老过来美院画室,苏亦就赶去省博物馆。
78年的时候,省博位于珠江新城的新馆还没有建成。
此时,省博还是57年开始筹建的旧馆,旧馆馆址在广州市文明路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原广东贡院旧址),占地面积4.3万㎡,除广州鲁迅纪念馆外,还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和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等。
筹建之初,省博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规划建筑总面积1.4万㎡。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建设。
直到就是九十年代之后,旧馆的陈列大楼才建成。
不过这是后话。
跟昨天去省画院一样,苏亦过来省博物馆也是拜访前辈的。
跟昨天去省画院不一样,这一次,他是独自一个挤公交过来省博的。
拜访关老是父亲的关系,而这次则是通过苏秉琦先生的关系。
然而,他刚到省博,还没有进入里面,就被门卫大爷拦住了。
好在苏亦有介绍信,当他拿出北大考古专业开具的介绍信的时候,门卫大爷看的一愣一愣的。
最后,还是不信。
“你这个小娃娃,逗我呢,就你这个年纪就读北大,怎么可能。”
“大爷,就算你不相信我,也要相信介绍信啊,介绍信做不得假吧,再说,我是过来拜访杨式挺先生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可以给杨先生打电话确认一下。”苏亦无奈。
他还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门卫拦住的一天。
就算自己去北大,也没碰到这样的情况。
好在听到他提起杨式挺的名字,门卫大爷才说,“你真的认识杨主任?”
苏亦摇头,“我不认识杨主任,但是我的老师认识杨主任,杨主任是北大毕业的没有错吧,是北大的苏秉琦先生介绍我过来找杨主任的,如果大爷你还不相信的话,可以去找杨主任核实一下。“
门卫大爷不核实,“我相信你,你来自北大,又知道杨主任是北大毕业的,那就做不得假了,杨主任的办公室在二楼楼梯拐角处,你进入里面就看到了。”
等苏亦进入馆内,大爷还在摇头,“这年头的娃娃可不得了啊。”
没有错,苏亦就是过来拜访省博的杨式挺先生的,对方是58年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正儿八经北大考古嫡系。
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省社科院,63年才调入省博物馆。
苏秉琦先生介绍他过来找杨式挺先生,是有目的的,并不是单纯的拜访,而是想让留在省博跟着杨式挺先生学习。
为期两个多月的考古实习。
省博旧馆大楼,现在就只有一栋南副楼,不需要刻意寻找,更不会迷路,苏亦直接上了二楼,然后按照门卫大爷的指示,一拐角就看到一个门框上贴着文物研究室的铭牌,难怪门卫大爷会叫杨式挺先生杨主任。
苏亦敲门,里面就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进来。”
看到苏亦也是一愣,“小伙子,你找谁啊?”
苏亦问,“您好,是杨式挺先生吗?我叫苏亦,今年考的北大研究生,是苏秉琦先生介绍我过来找您的,这是我的介绍信。”
他虽然之前没有见到杨式挺先生,但在苏秉琦先生办公室却看到他跟苏先生的合影,很容易就确定出来对方的身份。
所以他开门见山,先自我介绍,说明来意,在递上自己的介绍信。
听到他的话,杨式挺先生恍然,接过他的介绍信,却没有看,而是笑起来,“原来你就是苏亦啊,上周我已经收到宿先生的电报,你的事情,苏先生已经跟我说清楚了,只是没有想到你今天才过来。”
苏亦说,“我前天晚上刚到广州,之前在北大查看查看一下资料,耽搁一周的时间,昨天又跟父亲去拜访一下家里的长辈,所以今天才抽出空过来,希望,没有耽搁时间。”
杨式挺说,“不耽搁,只是一直等不到你,以为你不过来了呢。”
苏亦尴尬,虽然苏秉琦先生开具介绍信的时候,也没有说具体的时间,只是让他回到广州,有时间就去找杨式挺先生,所以,他才拖到现在。
然而,不管什么原因,耽搁了就是耽搁了,不容狡辩。
看到他的沉默,杨式挺笑,“苏亦同学,不用拘束,既然你考上北大了,我们就是师兄弟了,都是自己人,放松一点,苏先生在电报里面,简单跟我介绍一下你的情况,但电报字数有限,具体的情况还是得咱们慢慢沟通,这一点,没有问题问题吧。”
这年头,长途电话太贵,所以电报还是比较盛行的,然而,电报也是不便宜,所以需要尽量减少字数,这才介绍信的存在。
当然,介绍信也只是北大历史系在背书。
具体的事情,还是由杨式挺来决定。
然而,他愿意跟苏亦商量。
就说明他对于北大考古专业的看重,或者说,对苏亦背后的介绍人苏秉琦先生的尊重。
杨式挺说,“根据苏先生的意思,是让我这边先带你实习,时间差不多两三个月左右,直到你九月份报道为止,在时间上的安排,你没有问题吧。”
苏亦摇头,“没有,听从杨主任的安排。”
杨式挺笑,“你叫我杨老师吧,杨主任太生分,估计叫杨师兄,你也不习惯。”
苏亦不坚持,直接喊杨老师,杨式挺说,“苏先生在电报里面说,你没有多过本科,所以没有进行过田野发掘实习,也没有下过考古工地,所以,这两三个月让我尽量带你熟悉一下考古队的情况,这些都没有问题,但,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要能够坚持的住,下考古工地挺苦的,希望你有个心理准备,这点没有问题吧。“
苏亦还是摇头,“没有问题。”
他前世由不是没有下过考古工地,考古队啥情况,他也不算陌生,而且,苏秉琦先生让过来省博找杨式挺先生已经对他很照顾了。
就是考虑他是广东人,年纪还小,不合适去外地,而广东的饮食气候更加合适他。
这种情况,他还有问题,那还学什么考古。
杨式挺笑,“那就好,不过,这段时间,省博这边还没有主持发掘计划,所以,需要你留在文物研究室这边熟悉一下资料,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你这两天就需要过来这边报道了。”
苏亦问,“现在可以吗?”
杨式挺哈哈笑,“没有问题,没有想到小苏你还挺着急的嘛。”
苏亦尴尬,“主要之前耽搁太多的时间了。”
杨式挺点头,“你这个态度就挺好,不过之前,也不算耽搁,像你这样的年纪,能够踏实坐下来看文献,已是不容易。对了,苏先生,说你的古文字功底很好,熟悉甲骨文跟金文,如果你对这个方面感兴趣的话,我可以介绍你认识中大的商承祚先生,他可是我们岭南有名的古文字专家,商先生的大名,你应该听过吧。“
苏亦点头,“不陌生,之前还拜读过商先生的文章。”
确实不陌生,岭南的文化名人,在国学方面的声誉,不亚于关老在国画领域的声誉。
商承祚先生,这可是一位牛人。
而且还是一位年少成名的牛人。
从小酷爱古文物及古文字。
为求深造,1921年秋天到天津,拜师罗振玉。
20岁入北京大学研究所,为国学门研究生。
实际上,也不比苏亦多多少。
然而,才过一年,人家就出版了一部甲骨文字典《殷墟文字类编》,可谓弱冠成名。
对此,罗振玉跟王国维俩人都赞许不易。
然后,又过了一年,就认识同为广东东莞人的容庚。
说到容庚,也是一位名人,当年,留守伪北大当教员,然后被傅斯年提出北大,他一肚子火,极为不满,最后没有办法才回到中大任教。
也正式因为如此,才让中大的古文字研究室,名震学界。
不过,说到商承祚出版《殷墟文字类编》的时候,也挺有趣的,是他父亲商衍鎏出钱刻木版,花了八百多块钱于印成了商承祚先生的第一部著作。
也就是后世比较流行的自费出版了。
然而,自费出版学术著作,却得到学界大佬罗振玉跟王国维的肯定,可想而知,商承祚先生的牛掰。
然而,前世,苏亦对于商承祚先生最为感兴趣的,还是他的书法篆刻。
商承祚不仅古文字造诣了得,书法篆刻的造诣也更加了得。
八十年代,中书协广东分会成立,他还担任过副主席。
可想而知,他在书法篆刻方面的影响力。
这也正常,商承祚的老师罗振玉就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还创造出甲骨文书法。
他前世读的就是美术史,这位先生跟关老一样,都是无法忽略的存在的岭南书法绘画领域的大名人。
只是苏亦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杨式挺先生有机会跟他认识。
然而,杨式挺先生接下来的话,就再一次让苏亦感觉这个世界好小。
因为杨式挺说,“商承祚的公子,商志(香覃)先生就是中大考古专业的教授,我跟商志(香覃)教授的私交不错,上个月见面的时候,还聊过你呢。”
苏亦好奇,“我?”
杨式挺笑,“是的,说我们广东新会又出人才了。”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我在北大学考古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4/34673/213489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4/34673/2134895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