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轻の小说 > 和谐 > 第一卷 解说

第一卷 解说

推荐阅读:修罗武神天域丹尊坐忘长生武神主宰养鬼为祸神话版三国我的谍战岁月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太荒吞天诀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在我有困难时,在身旁支持我的爸妈以及叔叔、婶婶,请容我在此献上感谢之意。批评家 佐佐木敦本作《和谐》于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发行单行本,是伊藤计划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在此一年半前的二〇〇七年六月,他以长篇小说《虐杀器官》出道,成为一名小说家。该部作品二〇〇六年在第七届小松左京赏中参选,一路打进最终候选名单,可惜最后与大赏擦身而过,但也吸引了早川书房编辑的目光,将这部作品列为《早川SF系列J文集》中的一本,就此打响名号。尽管是没没无闻的新人出道作,但《虐杀器官》引来极大回响,在《最想看的SF!二〇〇八年版》中获得「最佳科幻小说」第一名,在「第一届PLAYBOY推理大赏」中(明明就是打著科幻小说的名号啊!)也赢得第一名的殊荣。伊藤计划继这部杰出的出道作之后,针对他从以前就很敬爱的小岛秀夫所制作的游戏软体《潜龙谍影四 爱国者之枪》,写了一部同名小说《潜龙谍影 爱国者之枪》,发表于二〇〇八年六月(这也算是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接著于同年岁末,在《J文库》推出众所期待的第二部原创长篇小说,就是这本《和谐》。这部作品赢得《最想看的SF!二〇一〇年版》第一名、日本SF作家俱乐部主办的第三十届日本SF大赏(《虐杀器官》也曾入选),以及由科幻小说迷投票选出的第四十届星云赏日本长篇部门奖。然而,作者却无法直接领取这些奖项。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日,伊藤计划经历了一段与疾病搏斗的漫长生活后,与世长辞。享年三十四岁。我在伊藤计划生前曾见过他两次面。一次是和他同样按照入选小松左京赏最终候选《早川J文库》的流程出道的圆城塔先生(话说回来,《虐杀器官》会带进早川书房,与圆城先生大有关系),与伊藤计划一同在东京神保町书店里,谈论关于《J文库》的事情时,我第一次和他打招呼,并小聊了一会儿。伊藤计划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刚好我也在那里任教,所以此事就此成为我们共同的话题(不过我是在他毕业后才任教)。第二次见面,是本部作品发行单行本时,我于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日为《SF杂志》前往采访。当时伊藤计划已经住院,我是在东京医科牙科大学的某个房间里进行采访。在采访时我完全没想到,那次与他长谈,竟是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坦白说,在我接受采访的工作之前,我对伊藤计划染上的疾病以及病情,几乎可说是一无所知。记得好像是《和谐》的校订印刷本寄来的那段时间前后,负责的编辑曾向我说明过。在医院里采访,当然是从未有过的经验。在场众人都戴著防菌口罩进行采访,但说也奇怪,竟然不会觉得气氛很沉重,伊藤计划也呈现出一种飘然洒脱之感,很爽快地回答我的提问。即便是谈到住院生活,也感觉像是在外头寄宿般,颇为自在。所以当时我完全无法想像,他竟会在短短三个月后病逝。不,我知道他染上有可能丧命的重病,但当时他所呈现出的感觉,令人相信这种事没那么容易发生在他身上。我明白,就算我现在这么说也无济于事。而且当时我也没能参加他的葬礼。我决定夹杂最后一次访问伊藤计划时所说的话,来编写以下这篇解说文。此外,关于报导的全文,会重新收录在伊藤计划过世后,以他的短篇、随笔、评论、发言等集结而成的《伊藤计划纪录》,以及拙作《文学扩张指南》中。不论长篇还是短篇,伊藤计划的每一部小说,其构成故事背景的世界观以及情境设定,都安排得极为缜密、沉稳,令人惊叹。而且它们都不是标榜天马行空的构想,而是从我们目前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现实」出发,透过细腻而又强韧的构想力来加以分析、演绎,将思辨发挥至极致,才蕴酿出这些作品。《和谐》也不例外。存在于这部小说中的逻辑与主题,可以看作是对前一部出道作《虐杀器官》做合乎逻辑的进一步延伸。《和谐》的舞台,是人类在经历过二十一世纪初的大灾祸,这个造成全球大乱,核子武器滥用的荒唐时代后,因为心灵创伤和反省,而藉由高科技建立了极端的福利社会和医疗社会的世界。这两个故事并没有直接关联,所以先看哪一本都无妨(但每一本都值得一看),不过,一般认为《虐杀器官》描写的是大灾祸发生前的世界,以及它发生的原因。在《虐杀器官》中描写到所谓「虐杀的言语」。如果人类天生就拥有这样的器官,那会怎样?如果有可以加以抑制的东西,又会是怎样?倘若可以描绘出一个绝对和平的世界,那会是何种情景,这是我最初的构想。描写和平世界下的压力。我自己一直待在医院里,所以很容易会从医疗与人之间的观点来思考,描写像控制人类的人工性或是生活型态这类的规则。想尝试从这类的题材去发挥,是我的出发点。*一开始我原本提到关于核子战争的事。那是更早之前的时代。核子战争与病毒四处蔓延,众人都很注意健康,一个置身旋涡中的时代。原本想以大灾祸中期作为舞台,就此写了约一百页,但最后全部扔了。虽然他没写出描写大灾祸的长篇小说,不过将拥有斗战和虐杀倾向(同时,这也是不会互相矛盾的自我保护和保存品种的本能)的「人类」体内所安装的程式(重新)启动,这在《虐杀器官》中以无情却又抒情(正因为无情,所以才带有抒情)的笔触生动描写,而在《和谐》中,则是描写执行完程式后,接下来的程式持续运作的世界,所以并没直接描写那混乱与灾厄的时代,这样或许也是个不错的做法。《和谐》的舞台,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没人会病死的世界」。人类到了某个年纪,就会在体内安装名为WatchMe的软体,随时监视体内的恒常性。WatchMe与个人用医疗药物精制系统相连,会自动对身体异常采取万全的预防措施。没人会生病的世界,同时也是没有(不会引发)纷争的世界。身为对立与纷争温床的国家,各个不同的「政府」,到了这个时代,世界改由「生府」来统治。让「生府」成为至高无上主宰的,是「生命主义(生命至上主义)」,亦即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对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健康给予最大尊重。「生府」透过WatchMe和药物精制系统,在地球上实现了某种乌托邦……这是极为缜密构思的设定,但是与《虐杀器官》不同之处,在于《和谐》同时也是「少女们的故事」。有三名少女登场。雾慧敦、御冷弥迦、零下堂希安。在故事一开始,年纪尚轻,还未在体内安装WatchMe的她们,在弥迦这位拥有聪明的头脑,对现今的社会形态抱持强烈质疑的少女主导下,尝试自杀。没错,虽然这是个没人会死/死不了的世界,但自杀并非不可能的事。这种矛盾议题,正是贯穿《和谐》这部作品的最大主题。社会与自我的对立,这是其来已久的命题,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故事里,常提到「小共同体」这样的故事,不过,在讨论共体之前,总觉得人类身为动物的这部分,似乎常在讨论中略而不提。吉尔·德勒兹(Gilles Louis René Deleuze)等人在《哲学与权力的谈判》(Pourparlers)中写到转化为资料库加以管理的世界,但对于人类身为动物这部分与社会性存在这部分该如何取得妥协,却少有著墨,令我深感不可思议。我想把这部分写清楚。在提到共同体之前,应该先掌握好「人类」这个重点才对。然而,这群少女的计画最后失败收场。之后过了十三年,昔日赞同御冷弥迦,选择自杀的雾慧敦,现在成了WHO(世界保健机构)螺旋监察事务局的上级监察官。所谓的螺旋监察官,目的原本是监视危险的遗传基因操作,但现在却打著「保护所有生命权」的旗号,过度扩张其活动领域。敦保有对弥迦的回忆,持续担任螺旋监察官这项工作,内心有不少矛盾。尽管心中藏有复杂的矛盾纠葛,却还是展现出专业的一面,主角敦在这方面,让人联想到《虐杀器官》里的克拉维斯·雪帕德。故事里的螺旋监察官敦,因遭遇某个痛心的事故而展开行动。那是全世界在相同日子的同一时刻,有六千五百八十二人同时自杀的大案件。而事件背后,隐约可以看见理应已不在人世的御冷弥迦的影子……故事大纲就先说到这儿吧。和《虐杀器官》一样,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同样带有一种推理色彩(前面提过,《虐杀器官》曾以推理小说的名义得奖),故事的展开非常惊悚。彷佛只要加以浓缩,惊悚感顿时就全没了,它就是具有这样的魅力。因此,要是有人在阅读小说内文前先看解说的话,建议您现在马上把书翻回开头的页面。人类所拥有的情感或思考这类的东西,就只是生物进化的产物,从这样的认识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想探寻接下来是否会有其他不同的话可以说(※)。伊藤计划在自己的小说营造中,想要追求什么,已透露于言谈之中。或许唯有以冷静的眼光看待「身为动物的人类」,才能进一步逼近「人类」的本质吧。而六六闪读 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0/30367/172005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0/30367/1720053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