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轻の小说 > 影法师 > 第一卷 二

第一卷 二

推荐阅读:乱世书万古第一神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极道武学修改器国民法医鉴宝狂少我有一座随身农场从八百开始崛起军工科技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


  
  
  
    醒来时天色仍是一片昏暗。从被子里坐起来,冷气便包围了勘一的身体。虽然已经过了立春,早晨还是很冷,漆黑的房间中可以看到呼出的空气化作白雾。勘一小心地叠被子,努力不发出声响,以免吵醒隔壁房间睡梦中的母亲和妹妹。换好衣服后,他在佛龛上父亲牌位前合掌拜过。自父亲死于非命以来,已经快经过六年了。轻轻拉开纸门,在外廊穿上草鞋系好鞋带,来到前庭。地上结了霜,踩在上面哗哗地响。勘一绕到玄关,拉开围墙上简陋的木门,走到外面。徒组聚居的这一带还处于寂静中。把木刀插在腰间,勘一一路跑向城邑边缘小山上的正临寺。正临寺离住的地方大约八里。口中呼出白气,奔跑在黑漆漆的路上。沿路的店铺还没有开张,早上起早的商人这个时间仍在睡梦中。道路北侧还有许多积雪没化掉。到达正临寺后面的空地后,勘一拔出腰间木刀,开始挥刀练习。仿佛斩断清晨的冷气般,尖锐的破风声在空地回荡。勘一没有正式学过剑术,因为交不起道场的入学费。不过既然是武士的后代,他觉得必须懂得武艺。假想对手就在眼前,然后对着幻象不断挥刀。对手有时是道场的少年,有时是上士。勘一的刀路始终是凌厉进攻、瞄准面门的雷霆一击,根本不考虑格挡与闪避。看似有些胖的勘一,其实从小就开始锻炼,全身都是硬邦邦的肌肉。约半刻钟(一小时)的挥刀之后,太阳开始升起来,周围逐渐明亮。不知不觉中,勘一已是汗流浃背,身上冒出白气,圆圆的脸也因气血上涌而发红。放下木刀,他坐在一块大石上俯瞰城邑。冰冷的石头触感非常舒畅。城堡的位置靠近城邑正中心,在一片高丘上。矛岛藩的城堡没有天守阁,西面护城河外侧是上士的聚居地,再往外是中士聚居地,而勘一这样的下士们住的地方离得就很远了,接近城邑边缘。城堡东侧和北侧挤着密密麻麻的店铺,可以看到那里已经升起了烟,应该是在做早餐了。这时,背后传来了脚步声。勘一回过头,原来是正临寺的住持,惠海。“住持早上好。”勘一站起来行礼。“小小年纪就如此用功,不错。”惠海笑眯眯地说道。“几岁了?”“十三。”惠海赞许地点点头。传闻惠海已经年过古稀,可看起来不像是超过了七十岁的老人。“前些日子,康塾的明石先生来过,他希望你能进藩校读书。”勘一没有回答。“明石先生说,你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他所见过的年轻人中,最为优秀。”“不想去。”“为何?”“不去藩校也可以做学问,明石老师学识渊博,并不逊于藩校讲师。”“学问之道,的确如你说所。不过,现今的世道讲究学而优则仕。”“我认为那并不是正确的求学目的。”惠海露出微笑。“听说,藩主昌国公求贤若渴,曾经高不可攀的藩校也对下士敞开了大门。”“我也听说了。可是……我从来没想过要把学问当作出人头地的工具。”“那你求学是为了什么?”“为了穷究人生真理。”“然后呢?”“呃……”“在你掌握人生真理之后,有什么打算?”“这个……”“所有学问,都是为造福终生而存在。”“住持的意思是,把学问作为出仕工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吗?”“世间万物,皆有正面与反面,学问也不例外。寒窗苦读,得来的学问不造福大众,仅仅当作自己的知识来保留,岂是大丈夫所为!”勘一无言以对。惠海不等勘一回答,回身走向寺院。勘一从八岁起就在锻冶町的康塾读书。那里是无法进入藩校的下士和足轻子弟上学的私塾。塾长明石兵部原本是定府藩士的三男,过去师从江户林家,即使在林家私塾中也能得到极高的评价。十年前明石被调回藩国当藩校讲师,因为藩内上层人物的干涉而作罢。据说最主要的理由是明石的下士出身。实际上明石未能当上讲师还有一个原因,他认为算术等杂学应该和儒学一起教授。与其他藩一样,矛岛藩也不重视算术、测量术和天文术等实用学问,甚至认为算术是商人用的,武士不可以学。因此,除了勘定方,能够处理复杂算术的武士几乎没有。(勘定方:相当于会计)而明石兵部的想法是,今后包括算术在内的实用学问对武士来说十分重要。“修缮也好,新建也好,大规模的土木工程离不开算术,总是从江户聘请算术家怎么行。另外,天文术对农业也很有帮助。”既然塾长有这种思想,康塾的学生不仅学习儒学,简单的算术和测量术也不在话下,基础天文知识也要掌握。勘一是康塾里最优秀的学生。他知道明石对自己另眼相看,但正因如此,才无法理解明石为什么推荐他去只教授儒学和朱子学的藩校。那简直是在否定明石自己教授的学问。借用寺院的水井,勘一洗掉身上汗水,然后前往茅岛城东部的矢代町。那里长条屋挤成一片,住着贫穷的商人。商家也开始忙碌起来,勘一一路上见到许多去上工的工匠以及外出行商的女人。勘一从大道转入巷子,来到竹签编织匠五郎次的家中。听到勘一打招呼,五郎次说了句“这么早”。可此时五郎次自己已经在屋内编制虫笼了。勘一在这位老工匠身旁坐下,眼前是五郎次为他准备的竹篾。柔韧细长的竹篾在勘一手指尖翻转弯曲,但不管怎么扭都不会折断。这些并非普通竹子,乃五次郎挨家拜访农户收购而来,叫做烟竹,是有年月的农户家里灶台上方屋顶铺的竹子,长年累月吸收灶台的烟灰。据说百年以上的烟竹是做编织的最佳材料。勘一在五次郎家学习竹篾手艺始于两年前。当时寺院举办庙会,勘一对庙会上卖的虫笼一见倾心。方格眼的虫笼全部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有吊钟、六角等各种形状。每一只虫笼都让勘一觉得美不甚收。问过卖家后,得知这些虫笼出自矢代町一位名叫五次郎的工匠之手。数日后,勘一拜访五次郎,请求五次郎教他竹篾编织手艺。而五次郎听到勘一说他是武士的儿子,便称武士不该学这种手艺,坚决不肯答应。不过勘一没有放弃。从翌日起,每天都到五次郎家中恳求,终于在十天后打动了五次郎。勘一想学竹篾编织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虫笼之美的神往,另外也希望自己学成之后卖虫笼赚钱,使母亲肩上的担子多少能减轻一些。被减半的家禄甚至不够家中三人果腹,而且因为藩内财政困难,所有藩士的家禄从三年前开始就被抽借两成,实际发放到户田家的米只有八俵多,比足轻还少。(俵:稻草扎的圆筒形米袋,江户时代1俵一般在2斗到5斗米之间)母亲一直在做针线活,又在后院种上蔬菜来保证每天的食物。勘一很想减轻母亲的负担,但没有谁会雇佣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而且还是武士后代。唯一有些希望的就是这竹篾编织。勘一对自己的未来也看得很清楚。都说到出仕后家禄就会恢复,可谁能保证?就算恢复到原来的二十石家禄,也只能在贫穷中度过一辈子。既然如此,还不如趁早学一门手艺补贴家用。无法推测五郎次是否了解勘一的想法,但每次他都说这手艺是卑微的人干的活。五郎次出生在农民家,生来就有腿疾。第一次见到他时,勘一无意识中把他和父亲重叠了。“身体这个样子,不能劳动,也娶不到媳妇。小时候就被送出来当伙计。我师傅也是,天生的驼背,远近都知道。”五郎次年轻的时候,街上有好几个编织匠,因为收入少,生活捉襟见肘,一个个都不做这行了,如今茅岛藩编织竹篾的工匠就只有五郎次。“这种低贱的活,也就我这傻子能做六十年。”勘一不觉得编织手艺低贱。双手编织出如此精巧的虫笼,是多么的神奇。就像美丽的城堡,还有名刀,只有技艺高超的工匠才能做出来。看似简单的编织,实际动手去做就会发现并不简单。竹篾不是很听话,被弯曲的结果往往是弹开拍打在勘一脸上。勘一的手指也不知被割伤了多少次,不过他依然默默地继续编织。不管做多少只,勘一的虫笼仍旧不堪入目。即使如此,五郎次还是把最好的材料给他,因为在五郎次看来,不好的材料是无法提升技艺的。开始学了半年后,勘一终于做出了令他满意的作品。之前编织的虫笼都进了灶台代替柴火,而这只虫笼得到了五次郎的许可,可以带回家。一年后编织的虫笼终于可以卖出去了。收虫笼的商人开出的价格是八十文<p style="font-weight: 400;color:#af888c;">(继续下一页)六六闪读 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0/30056/171550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0/30056/1715505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