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二顾茅庐
推荐阅读:一夜情深:霍少放肆宠、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网游之横行天下、人在综墓,卸岭盗魁、清都仙缘、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神话从童子功开始、篮坛狂锋之天才在左、神秘让我强大、
“轰隆隆!”
窗外电闪雷鸣,雨是越下越大,骤起的狂风将雨水击打在窗户上,发出的响声让屋子里的两人皱了皱眉头。
“这个雨真是越下越大了,我看你等雨小点再回去吧。”李勇教授看着外面的情形,忍不住摇摇头,这都不用提陆舟了,连他自己都一时半会离不开办公室了,好在在办公室有书作伴,不觉得孤独。
“也只能这样了。”陆舟挠挠头,出门之前看着天气阴沉,还带了把雨伞备着,但这种天气,别说一把伞,十把伞也不顶用。
李勇教授旋开桌上的保温瓶,喝了一口,对着陆舟好奇问道:“陆舟啊,今天下午的课听得有什么疑问吗?”
“没有疑问,教授您讲得挺好的。”陆舟摇摇头。
原本还想等着陆舟提问,正好他可以解答,亮亮他这把宝刀未老,但陆舟不按常理出牌,让李勇脸色一僵,轻轻咳嗽一下,“咳,全部都理解了?”
“嗯,挺简单的,听您讲一遍就懂了。”陆舟有些奇怪地看了李勇教授一眼。
挺简单,还听一遍就懂了??
那怎么每次上完课还有一对学生围上来问问题?
李勇教授仍然不甘心,找了个借口说道:“那这样,我给你课后温习一下,我给你出几个题目,你来做做。”
说着,也不等陆舟同意,李勇教授直接起身,走到旁边的小黑板面前,拿起粉笔“唰唰”地写着。
伴着窗外的雨声,李勇教授饶有精神写着。
甚至越写越兴奋。
他现在出的这道题目可以说是超纲了,远远比今天讲得课程还要深入,换成班上其他的同学来做,李勇教授相信绝对没人做得出来。
但是如果这个人是陆舟的话……恩,应该也做不出来吧?
写完后,李勇教授拍了拍手上的粉尘,转过身对着陆舟笑道:“好了,就这道题吧。”
陆舟抬了抬眼镜,眼中似乎闪过一道亮光。
直接上前拿起粉笔,观察了一会儿题目。
李勇见状,脸上微微泛起笑容,“小陆啊,以你现在的基础,做不……”
话还没说完,陆舟动起来了。
如德芙般丝滑,握着粉笔的那只手仿佛打上了发条,一刻不停歇地写着。
李勇教授顿时哑口无言,原本还想劝一下,没想到陆舟就开始解题了。
而且看着这个解题思路,他连话也不想说了。
……
五分钟后。
陆舟站在黑板面前,脸色平静地检查一遍过程,直到有一处的公式没写规范,让他眉头一皱。
粉笔一动,修改完后,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
“教授,您看看这样对吗?”陆舟转过头对着李勇教授说道。
从头至尾李勇都盯着,不用陆舟现在问,他心里都有了一个答案。
看着陆舟,李勇幽幽一叹,“你这个简直比标准答案还要标准了,我心里就一个想法:怎么会有你这种妖孽啊,太打击人了!”
作为鹭岛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胡省数学界的扛把子,这番话说出去肯定没人信,但是李勇心中真的被震到了。
他一言不发看着陆舟,心里酸酸地。
「光华大学怎么运气这么好,竟然能够在垃圾堆里翻到一个天才。」
“你要是我的学生该有多好。”李勇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陆舟看着李勇,认真地说道:“教授,难道我现在不就是您的学生了吗?”
李勇听了失笑一声,“是,当然是。能当你陆舟的老师,是我的福气啊。”
“教授,那您还要继续出题吗?”陆舟蠢蠢欲动地说道,似乎这一道题只是一道开胃菜。
“大可不必了,我可不想再看自己笑话了。”李勇摇完头,坐下,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递给陆舟。
“你的论文英文版我已经写好了,看看有没有问题,没问题的话我把文件发你邮箱,你回去后就可以投稿了。”
即便现在科技很发达,完全可以在电脑上看论文,但看电脑上的还是没有纸质的更有感觉,很多教授在写完后仍然会打印出来。
“太感谢您了。”陆舟真是发自内心地感谢。
接过打印稿,虽然他英语水平不高,直接用英文写论文够呛,但是经过这阵子的学生,至少看论文还是很轻松。
作为一名偏科生考到光华大学,并不是因为他其他门课学不好,只是不用心去学。比如英语这一门,之前他挺排斥,觉得一个中国人没啥必要去学外国人的话。
但当他放下这种偏执的想法,稍微放点心思去学习,英语能力简直是突飞猛进。
起码下一次写英文版论文就不用李勇教授帮忙了。
陆舟看着李勇教授帮忙撰写出来的英文版,忍不住点了几下头,心生敬仰!
毕竟是真凭实学的教授,水平相当的高,遣词用句完全照不出毛病,即便是那些专业的论文翻译公司,也不一定能写出陆勇教授这篇的水准。
放下论文,陆舟感激地说道:“教授,实在太感谢您了,给您添不少麻烦了。”
“多大点事情,只要你好好把数学学好,以后多写出几篇高水准论文发在四大上,好让国际数学界知道我们华夏数学界同样不差!”看着陆舟敬佩的目光,李勇教授嘿嘿一笑,心中有些得意。
陆舟可不是一般的学生,以这家伙的学习能力,自己怕是教不了几年对方就要超过自己了。
“只是,您怎么没把自己的名字给填上来?”陆舟有些茫然地问道。
毕竟李勇教授这次帮了自己大忙,不禁帮忙修改了内容,英文版还是全由对方写的,共同署名个第一作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这篇论文水准还是不错的,而且也基本没啥需要修改的地方,就没必要把我名字加上去了。”陆勇教授不以为意地说道。
“这怎么行呢,您可是帮了我忙,而且……”
陆舟还没说完就被李勇教授给打断了,“一篇二区的论文而已,我李勇要写出几篇出来还不是轻轻松松的?再说了,论文署名这种东西,我知道不少教授喜欢干这种事情,这种风气我不喜欢,我也不喜欢以后你干这种事情,做人要堂堂正正的,坚决不能搞一些歪风邪气的,陆舟你给我记住了!”
看着李勇教授突然严肃起来,陆舟也感受到李勇教授对自己衷心教导,心中一暖,点头道:“教授您放心,这种事情我肯定不会做出来。”
“只是,您帮我来这一个大忙。”陆舟挠挠头,总得要给个回报的方式吧。
“要不我请您吃顿饭吧?”
“这就不用了,你一个学生能有几个钱,论文发表还有一笔不菲的版面费呢,你那里钱够不够?不够的话我可以暂时借给你。”李勇教授果断拒绝,然后关心地问道。
像这种国际期刊,大多要付一笔版面费,基本上一两千人民币是至少,有的甚至要六七千元。
“不用不用,我这里还有钱,之前数学建模竞赛拿下高教社杯,学校奖励了一大笔奖金,剩下还不错。”陆舟连忙摇头拒绝李勇教授的好意,对方都已经帮了自己这么多忙,怎么还能让李勇教授再帮忙付版面费。
李勇教授看着陆舟脸上露出的神情,忍不住一笑,
……
还没写完,先别看,等1点后,实在抱歉!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学生们要在完全不明白这专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选课程,而且还得判
喜欢我在大学当校长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我在大学当校长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9/29831/170941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9/29831/1709418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