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大手笔

推荐阅读:女富婆的神级村医外乡人的旅途剑道丹尊巫界征途重生药王圣心双雄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西门仙族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飞越泡沫时代


        自己在宫里面都不会这么吃,这实在是有一些过于奢侈了。有钱了自己都没有这么吃过,现在大明还没有到鼓励消费的时候。
可是潘季驯却在漕运总督衙门搞了这么一出。这些东西要花费多少钱?这些钱谁出?
可这事在潘季驯看来不做还不行,皇帝到你这里来了,你都招待不好,是怎么做臣子的?
自己还不好说潘季驯,因为官场从上到下就是这种风气。这种事别说现在了,到了后世都很难解决,招待费超标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除了贪腐之外,真超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真超标,就是真的被吃喝花用了。
朱翊钧没扫兴,也不会说潘季驯什么。这种事没办法,想要真真正正的解决,还是要从更高的层面去做,比如当年海瑞搞出来的《督抚宪约》。
《督抚宪约》规定巡抚出巡各地,府、州、县官一律不准出城迎接,也不准设宴招待。考虑到朝廷大员或许仍须稍存体面,他准许工作餐可以有鸡、鱼、猪肉各一样,但不得供应鹅和黄酒,也不准超过伙食标准。
这个伙食标准是:物价高的地方纹银三钱,物价低的地方两钱,连蜡烛、柴火等开支也在上述数目之内。
这个伙食标准在大明是不可接受的。用大明朝的官员的话说,有损体面、有损斯文,简直丢尽了读书人的脸!
吃吃喝喝一点算什么东西?
吃一顿饭,没有吹拉弹唱、没有歌舞,那还叫饭吗?
不能喝酒,怎么吟诗作赋,这还是读书人吗?
不能红袖添香,还怎么过日子,当官的怎么能受这样的苦?
可是这标准放到后世,就有很多人能理解了。
朱翊钧想要改,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只不过需要的时间还很长,要慢慢来、一步一步的来。眼前是肯定行不通的,还不是时候。
吃过晚饭之后,朱翊钧让人把东西都撤了下去,带着潘季驯到了一处地方坐下。
茶水点心也送了上来,君臣二人准备说点话。
“爱卿这些年一直都在和河打交道,”朱翊钧问道:“在这淮安城里也呆了很多年,不知爱卿对两淮的盐场了解多少?”
闻言,潘季驯就是一愣,陛下怎么会问这个问题?
他虽然是漕运总督,还兼着江淮巡抚,可实际上他的实际权力并不在这个上面。
漕运总督是实职,他的确能管事;江淮巡抚却并不是那么回事,很多事他也管不了,更像是为了他做事方便而加的一个官职,毕竟两淮这片地方是属于南直隶。
人家有什么事都直接到南京去了,南京六部那边会直接做主,根子也留在南京城里,对他这个两淮巡抚并不是很看得上眼。盐场的事,跟他更没有什么关系了。
因为他们的直属衙门是扬州转运使衙门。扬州转运使,位列三品,实职官员,那也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位置。关键是独立性很强,外人很难插手。
人家有事也是直接找南京的户部,而不会找潘继驯。在这方面潘继驯了解的不多,但也知道那里面猫腻特别多。尤其是两淮盐场,简直就是个大坑。
潘季驯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只能缓缓的说道:“回陛下,臣所知不多。这些年,臣走遍了淮水、走遍了黄河了解各地的气候地形,实在是疏忽了地方政务。”
说这话的时候,潘季驯一脸的惭愧,低着头有些无奈。
最后,他直接站起来躬身道:“请陛下治罪!”
朱翊钧摆了摆手。
这个老家伙显然不想掺和地太深,而且他的说法也对,他这些年都在忙自个儿的事,对地方的事也并没有那么关注;就算关注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术业有专攻。
点了点头,朱翊钧说道:“坐下吧,朕只是随意的和你聊聊天。朕也不瞒你,在来这里之前,朕去了盐城,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
闻言,潘季驯瞳孔一缩,沉吟了片刻,缓缓的说道:“陛下还是要注意安全,不如让臣调一些总督衙门的兵丁给陛下做护卫吧?”
看了一眼潘季驯,朱翊钧笑了。
显然,潘季驯也知道盐城多亡命徒,才会担心自己这个皇帝的安危。
摆了摆手,朱翊钧说道:“朕已经安排好了,爱卿就不用担心了。”
事实上,朱翊钧对自己的安全真的不太在意,自己是一个有足够能力自保的男人。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朱翊钧让潘季驯回去了。显然,潘季驯对江淮盐场的事并不是很了解,知道的也只是一些皮毛,他也不想掺和这种事。
那也就无所谓了,自己没必要非让他掺合。术业有专攻,人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第二天,朱翊钧就和潘季驯研究起了修河的事。
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朱翊钧才把潘季驯的计划听完了。
看着自己面前挂着的庞大地图,朱翊钧脸色有些激动。
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这种情绪了!
潘季驯真的是大手笔!
大手笔啊!
黄河、淮河如果让他这么干的话,肯定能安稳很多年,甚至一举解决很多问题,包括不限于水灾、干旱、洪涝等等。所有的布置都非常合理,在哪里修堤、在哪里驻坝、在哪里安排泄洪,如何束水攻沙、如何清理河道。
看着身边弯着腰的小老头,朱翊钧不禁感叹,人才啊!
原本朱翊钧还没有坚定要修整黄河,可是现在朱翊钧决定了,自己实在是不想错过这样的人才!
若是等到自己准备好了,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到哪去找这样的人才?
在这方面,如此专业的人才实在是太难得了!古今历史上一共有几个?
朱翊钧决定干了!
大不了在江南多弄点钱、多弄点人!
事实上,潘季驯也考虑到了大明朝的实际,他所拥有的技术和所要干的事都是符合实际的,这一点让朱翊钧很喜欢。
潘继驯在做预算的时候,都考虑到了朝廷的实际,能少花就少花。
    喜欢回到明朝做仁君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回到明朝做仁君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7/27394/193437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7/27394/1934379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