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做仁君 > 第272章 给臣子的告示

第272章 给臣子的告示

推荐阅读:女富婆的神级村医外乡人的旅途剑道丹尊巫界征途重生药王圣心双雄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西门仙族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飞越泡沫时代


        转头看了一眼陈矩,朱翊钧问道:“山东那边的事怎么样了?”
“回陛下,应该已经差不多了。”陈矩连忙说道:“咱们的人送来了消息,山东巡抚他们已经把事情接过去了,最近海大人没有什么事情做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那就给海瑞传旨,让他回来吧。”
说着,他把手中的奏疏扔到了桌子上,缓缓地站起身子。
“是,陛下。奴婢马上让人传旨。”陈矩连忙答应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这份奏疏,在海瑞没有回来之前,朱翊钧不打算讨论,不然对海瑞不利。同时,也是想看看朝中对罢黜衍圣公一事的看法。
海瑞的这份奏疏传遍了整个朝廷,舆论瞬间哗然。在刚开始的错愕之后,基本就是一边倒的反对。
在这件事上,这些人看起来还挺团结。
不过朱翊钧也知道,这只是开始,大家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来不及仔细琢磨,下意识的就觉得罢黜衍圣公这事不行。说白了就是抗拒改变。
但过一段时间之后,肯定会有聪明人意识到罢黜衍生公这事的好处。到了那个时候,自然会有人站出来。当然了,好处不是指对这个国家或者说对百姓的好处,而是支持这件事他能得到的好处。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投机取巧的人,更不缺想要赌一把未来的人。
至于说为人的底线,朱翊钧就只能呵呵了。
十年寒窗苦读,奋发图强,挤过那座独木桥,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做官?
至于说书本上那些圣人的话,那是说给人听的,书呆子才相信。
京城里闹腾腾的,所有人都在讨论孔家的事情。朱翊钧却把精力放在了张居正的那份大名鼎鼎的请罢书院的奏疏上。
朱翊钧这边可以不管请罢衍圣公奏疏的事,但是内阁不行。海瑞的这份奏疏已经到了内阁,内阁大学士们就要批红了。
在接到这份奏疏的第一时间,内阁的反应就是荒谬扯淡,怎么能有这种事?
只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张居正的态度有些暧昧。
原本,这种奏疏就应该打回去,根本就不用搭理。即便要送进宫里要拟票,那也是先批驳一番,写上两个大字:不准。
可是张居正把海瑞这份奏疏收走后,就没动静了,也没有打回去,也没有拟票,问就是还在研究。
这搞得很多人不明所以。
但这天下从来就不缺聪明人,张居正这种什么都不说的态度已经是一种态度了。
如果张居正不满,直接打回去就行了,或者直接写上一句不准,这事就过去了。可是他却没有,他说他在研究。他研究什么?
开始研究,那就证明张居正有这个想法,似乎觉得事情可行。
再联想到山东的事情、想到孔家南宗的事情,很多人就觉得自己洞悉了整个事情的真相。于是聪明人就来了。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他们开始试探性的上题本。
他们当然不可能像海瑞一样那么直接。他们不是海瑞,也没有这个心思。
他们上的题本都是弹劾孔家的,基本把孔家干的坏事说了一遍,什么横行不法、什么抢男霸女啊。
至于怎么处置,他们没说,只是在题本的结尾上来了一句:请朝廷严加查处。
我们把事说了,怎么处置是皇帝的事情。
题本送上去之后,依旧没有什么反应。
早朝过后,大臣们三三两两的往外走。
走到宫门口,他们忽然发现有人在那里忙碌,顿时有些不明所以,这是干嘛?
直接有人在宫门口弄了一个小亭子,还有一个大板子,在上面贴纸,看起来像是告示一样。
站在旁边的的是一个太监。
众人对这个太监很熟悉——陈矩陈公公,皇帝身边的人。
除了陈矩以外,还有两个内阁的人。
这就让大家更好奇了,他们怎么搅在一起了?而且在贴什么啊?
他们连忙凑了过去。
兵部尚书谭纶走在人群的前面,他和陈矩还算熟悉,没怎么客气,直接来到陈矩的面前问道:“公公,这是在干什么?”
“谭大人。”陈矩笑着对谭纶拱了拱手说道:“贴个告示。”
谭纶一愣,有些迟疑的说道:“在这里贴什么告示?”
“关于孔家的事情,这也是内阁和宫里给朝廷臣子的一个解释。”说着,陈矩转向了周围的人,大声说道:“如果诸位大人想了解,也可以过来看看。”
这一下就吸引了不少人,大家全都靠了过来。
他们自然不会陌生告示,都是当官的。可是这给官员们的告示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朝廷有条子,这告示算怎么回事?
虽然大家不明所以,但新鲜事物总是吸引人的,于是都跑过来看看。
谭纶也走到了台阶上,看着眼前的告示。
看了之后,他一皱眉头,转头看向陈矩。见这个太监一脸笑容的看着自己,谭纶又转回了目光。
这份告示的内容并不复杂,可以说很简单:
为了平息物议、为了安定人心,朝廷将会在这里对大家关切的事情进行公示。今天公示的就是关于孔家的事情。很多人弹劾孔家,内阁表示这件事情已经在查了,很多案子都已经清理出来了。为了表示郑重,把这一些东西全都公布出来,让大家先看一看。如果谁有线索或者有意见,也可以向内阁上奏疏。
简单的解释了一下,旁边就是公布出来的案件。
大大小小一共九件案子,都有原告、被告、案件经过、主审官,每一项都写得很详细,各处都充满了签名和印章。
也就是说,如果哪个部分有问题,直接就能够找到对应的负责人。
大家都没见过这种行事,觉得很新奇。
也有人考虑的比较深远,比如兵部尚书谭纶,他总觉得这件事情没这么简单。
这个倒是看起来不算什么大事,而且对臣子们也有好处。至少让大家有了一个了解消息的渠道。
可是谭纶总觉得这后面有事。
看了一会儿,他背着手就走了。
    喜欢回到明朝做仁君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回到明朝做仁君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7/27394/193433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7/27394/1934339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