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911章 粮食问题

第911章 粮食问题

推荐阅读:清都仙缘透视神医在都市天灾降临:从加入救援队开始一夜情深:霍少放肆宠至强圣体道士不好惹万古神帝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星球大战之第四天灾外乡人的旅途

    提起南中和花鬘,冯永又突然想起一事。
    当下便把魏容喊过来:
    “南中那边要建新学堂,明年毕业的学生,实习地点就是南中学堂,回来后可以优先通过凉州考课。”
    魏容听了,微微一愣:
    “却不知弟子要与谁接洽此事?”
    “花娘子,你知道吧?”
    此话一出,魏容还没说话,一旁的李遗就已经露出意味深长的神情。
    “文轩,此事恐怕也要麻烦你,你在南中那边有根基,还请你写封信去南中,让那边的大族配合一下。”
    南中李家和爨家,既同是豪族,又是姻亲。
    现在的兴古郡太守爨习,是李恢的姑父。
    有他们的配合,这个事情要轻松很多。
    “小弟省得。”
    建兴十一年二月,大汉的尚书台给丞相府递交了一份政令:
    鉴于大汉与吴国之间的物资往来越发频繁,建议在永安建立易市,专门管理与吴国的互市。
    丞相府很快回了一个字:准。
    开春后,官府的主要工作就是春耕。
    春耕过后,马上又要准备收羊毛。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不管是种地也好,工坊也罢,一年里最重要的时候,都是在春日。
    相比于这两项工作,永安易市的建立,就显得比较低调。
    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毕竟大汉不可能满世界地宣扬,永安易市是为了搞垮荆州的粮食产出。
    而且永安易市主要针对的目标是大宗物资和暴利物资。
    这些都与普通老百姓没多大关系。
    就算是与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粮价,这些年来朝廷也一直有一个保护价。
    大伙根本就不用担心像前些年那样,会被世家操纵粮价,低卖高买。
    再加上曲辕犁,还有官府出借的耕牛,小地主和自耕农只要知足常乐,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滋润的。
    相比于永安易市在大汉境内波澜不惊,却是在吴国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吴郡四姓之一的张家,派了张温的弟弟张白,来到荆州。
    不来不行。
    因为有传言说,今年粗糖可能又要涨价了。
    而张家,现在则是东吴最大的红糖代理商。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
    不大委婉的说法呢,就是吴国大买办家族。
    这也不能怨张家。
    除了蜀国给的钱太多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
    谁叫当年的暨艳事件中,孙权对张家下了那么大的狠手呢?
    我也想忠心啊,可是孙大帝不允许啊!
    张家的人,在吴国官是当不成了。
    所以只好卖点红糖,当个富家翁什么的。
    张白刚一到荆州,就马上有人找上门来了。
    “张郎君,当真是涨价了?”
    这年头,有资格在荆州种甘蔗的,拿到红糖份额的,不是驻守荆州的军中将领,就是荆州的大世家。
    次一点的豪族都没有资格。
    最典型的代表,自然就是诸葛家、蒯家,还有一个蔡家。
    现在的诸葛瑾,官封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册封宛陵侯,乃是吴国最顶级的权贵之一。
    蒯家和蔡家就是荆州世家最典型的代表。
    曹操下江南,吞荆州,蒯家的代表人物蒯越、蒯良,蔡家的蔡瑁等人投靠了曹氏。
    谁知赤壁一战,风云变幻。
    刘备拿下了荆州南边四郡,又向吴国借了南郡。
    蒯家和蔡家的代表人物跟着曹操去了北方当官。
    两家又都是南郡望族,所以大部分族人,仍是留在了南郡。
    偏偏因为有了诸葛亮的关系,南郡的蒯家并没有因为投靠曹操而遭到打击。
    然后吴国偷袭荆州,又因为诸葛瑾的关系,荆州蒯家依旧风生水起。
    这就是为什么世家喜欢分头下注的原因。
    不管这天下是哪一家赢了,都不亏。
    前来询问张白的人,正是诸葛瑾的姻亲家族蒯氏。
    “吾此次前来,就是为了此事。”
    作为吴国红糖最大代理商,粗糖涨价这种事情,张家自然是吴国第一个知道的。
    蒯氏来人一听这话,立刻喜上眉梢。
    粗糖涨价,卖了粗糖,还能有红糖的份额。
    这一出一进,都有红利,简直是爽死。
    “这蜀人倒也是舍得出钱,这两年粗糖一直都在涨。”
    “拿下了凉州嘛,可以理解。”张白脸色淡然,似乎早就知道了原因,“毕竟凉州那边可是直通西域呢。”
    谁不知道走凉州去西域,就是一条黄金大道?
    要不然为什么前汉和后汉两朝,即使是隔了大片的流沙,也要想尽办法控制西域?
    若是红糖这等东西,真要能卖到西域,那不知会让多少人疯狂。
    蒯氏来人想到这一点,竟是不禁有些眼红起来。
    张白仅仅是看了对方一眼,就已经看懂了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这样的神情,这些年来,他看得太多太多了。
    红糖和毛布这两样大宗物资,委实太过暴利。
    甚至张白还知道,北边的魏人,去年还想从荆州这边高价收购这两样东西。
    毕竟襄阳和南郡虽分属魏国和吴国,但分仕两国的蒯氏和蔡氏,可没说就断了关系。
    只见他继续说道:
    “蒯君,某此次过来,其实也是想问问各家,有没有想要扩大甘蔗种植,毕竟机会难得啊!”
    “机会难得?”蒯氏来人一时间有些转不过弯来,问道,“此话又是何意?”
    张白“啧”了一声:
    “蒯君,蜀人又不是傻子,听说他们已经在南中建了不少种植园。以后这粗糖的价格,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可是说不准的。”
    蜀人拿下了凉州,把通往西域之路掌握在手里,红糖的需求突然大增,所以粗糖也跟着提价,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
    但蜀人一直在南中开种植园,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只是因为这些年来,蜀人连年与魏人大战,钱粮不趁手,再加上有吴国的粗糖来源。
    所以南中的甘蔗种植园,对于蜀人来说,倒不是很迫切。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
    蜀人控制住了凉州,对红糖的需求大增,所以粗糖跟着涨价。
    但谁知道蜀人后面因此也会在加大对南中的开发?
    你总不能跑去跟蜀人说你们不要种甘蔗,让我们来种就行这种话吧?
    甘蔗是个好东西呢。
    有了它,对蛮人都能多出一种安抚手段。
    更重要的是,红糖可是掌握在蜀人手里。
    经过张白这么一提醒,蒯氏来人也终于反应过来了。
    只见张白很是有些忧虑地说道:
    “以前蜀魏两国,年年都有用兵之举,故不能专心垦殖南中。”
    “唯独去年,整整一年时间,两国都没有任何动静,若是蜀国当真要安定两年,那南中……”
    从蜀魏陇右之战开始,蜀人接连连陇西、金城、安定、凉州……
    大大小小的战役就没停过。
    听说魏贼在关中部署了数十万精兵。
    蜀国真要再打,那可就算是倾国之战了,没有几年的准备,怕是打不起来。
    若是蜀国未来数年都没有用兵的计划,那么就定然会加快对南中的开发。
    夷陵之战后,诸葛亮可不就是闭关殖民了几年?
    所以张白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想通了这一点,蒯氏来人的脸色就有些难看起来。
    市场占有率,这个时代的人肯定是不懂的。
    但对这个概念,还是有一定的模糊认识的。
    只见他看向张白,压低了声音:
    “那张郎君的意思是……”
    张白也不卖关子:
    “蒯君,现在粗糖涨价,蜀人南中的甘蔗又比不过我们大吴,此时不多种些甘蔗,更待何时?”
    “据吾得到的消息,蜀人这几年欲把凉州和南中彻底安抚下来,到时只怕会在南中大力种甘蔗。”
    “其实粗糖倒还是小事,就怕到时候红糖的份额被蜀人压下去,那才是大事。”
    听到这番话,蒯氏来人顿时大惊:
    “此话当真?”
    张白目含深意地看着对方,不语。
    蒯氏来人顿时就想起来,这张郎君的家兄张温,可是与蜀国的冯永有联系,听说关系还不错呢!
    此时说出这番话来,怕不是他得到了什么风声?
    想到这里,蒯氏来人连连说道:
    “没错没错!红糖的份额才是最紧要的!”
    按约定的规矩,吴国给蜀人多少粗糖,蜀人就要按一定比例返还多少红糖。
    但如果以后蜀人自己有了足够的粗糖,凭什么还会像现在这样返那么高比例的红糖?
    “所以……眼下恐怕是我们种甘蔗最好的时期,趁着价格和返还份额居高不下,多种一些,以后未必有这样的好机会。”
    张白没有隐藏自己的目的,坦然地说道,“这也是我来荆州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希望能和大伙商量出一个办法出来,维持这个生财之道。”
    “张郎君真是有心了啊!”
    来人感叹一声,然后拱手道,“我这就回族里,把情况说明白,张郎君且等我的消息便是。”
    身为荆州最大的世家之一,又与镇守荆州的诸葛瑾是姻亲,蒯氏同时也担负着给吴国军中供应粮草的任务。
    “谁都知道红糖赚钱,但每年给军中供应的粮草那也是有定数的,这些年来荆州的军中粮食本来就一直紧张。”
    “若是今年种太多甘蔗,后面拿不出粮草,大将军怪罪下来,谁当得起?”
    钱粮是好东西,谁都想要。
    但世家就是再怎么强势,那也得按规矩来。
    想要享受特权,那就得有一定的付出。
    无论魏蜀吴哪方入主荆州,世家们想要在新势力下立足,那就得拿出诚意。
    诚意的多少,代表着对势力的看好程度。
    最实在的诚意是什么?
    当然就是钱粮。
    “是啊,粮食是个问题,上大将军让军中诸将多开田地,就是为了解决荆州军中粮食供给。”
    “若是因为种太多甘蔗,导致粮食不足,不说是上大将军,就是大将军那一关都过不去。”
    沉默了一会,有人提了一嘴:
    “买粮呢?若是从别的地方买粮过来,填补这个亏空呢?”
    有人当场就反驳道:“天下哪个地方不缺粮食?谁会卖?”
    又是一阵沉默。
    过了好久,提出这个建议的人低声嘀咕道:
    “这个倒说不准,听说蜀国这些年粮价一直不高,就是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卖……”
    “我记得去年不过已经过了两百钱?”
    “早就跌回去了,运粗糖的人从蜀地回来,说是那边的粮价已经回到了一百二十钱。”
    二月三月,正是普通百姓家中青苗成长,陈粮已尽的时候。
    如果说一月才一百二十钱,那么现在最多也就是一百五十钱,基本就是一年里最高的价格了。
    蜀吴两国之间,官府使者和民间商旅往来不断,南乡交易所是蜀国大宗物资价格的参照标准。
    想知道蜀国的物价,去交易所看一眼就知道了,方便得很,根本不用费心打听。
    这个商业情报,以前只有极少消息灵通的人才会知道,打一个信息差,也能赚不少钱。
    但现在这一套在蜀国已经行不通了。
    这也是为什么大商队都会派重要管事驻在南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交易所不但提供了交易平台,同时还帮商队收集好了各地的物资价格。
    “也就是说今年蜀国在收粮后,粮价会跌到一百钱?”
    “若是真如张家所说的,蜀人这几年不打算用兵,只怕比这个价还要低……”
    相比于荆州百姓饥一顿饱一顿,蜀地这个粮价,当真是够低的。
    只是在这个年代,粮食和铁料一样,都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蜀人粮价低是低,但关吴人什么事?
    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法令严明,没有官府的允许,谁敢私下卖粮给敌国?
    就算是要钱不要命,那也没办法卖啊。
    毕竟就凭蜀国那地理环境,你想要大批运粮,能瞒得过官府?
    “吴蜀乃是盟国呢,说好的相互帮扶,共同伐贼。再说了,大将军与蜀国丞相诸葛亮,乃是同胞兄弟……”
    “没错。若是让大将军出面,说不得有几分机会。”
    “吾记得,潘承明乃是蒋公琰的外兄,蒋琬如今乃是蜀国丞相府长史,锦城诸事,皆由彼作主,何不也请他帮忙?”
    所谓潘承明,就是潘浚。
    前年被孙权授予符节,与吕岱共平五溪蛮的叛乱。
    现在已升至太常,正在长沙安抚蛮人。
    “此言大善!”
    若是当真能说动大将军和潘太常出面劝说蜀国的丞相和丞相长史,此事谈拢的可能性只怕不低。
    前来参加商议的张白连忙也表态道:
    “吾回去也与家兄说说,让他写信给那冯明文,力劝他促成此事。”
    众人一听,顿时大喜:
    “若当真如此,则此事少说也有七八分可成!”
    诸葛亮、蒋琬,再加上一个冯明文,哪一个不是在蜀国掌握实权的人物?
    更别说粗糖一事,与冯明文干系甚大,别人可以不愿意,但冯明文岂有不愿意之理?
    此人素有“巧言令色”之称,让他前去劝说诸葛亮,把握又大了几分!喜欢蜀汉之庄稼汉请大家收藏:(663d.com)蜀汉之庄稼汉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5/25063/146317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5/25063/1463177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