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三闾大夫
推荐阅读:鉴宝金瞳、透视神医在都市、神道丹帝、道士不好惹、龙王医婿、至尊战王、道界天下、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御天、人族禁地、
翌日,秦王荡至城内的馆舍,指名道姓欲见屈原。
一国之君,尚且这般礼贤下士,对于自己登门拜访,屈原怎有拒绝的道理?
尽管后者厌憎秦国,但这只是从家国的情感角度上的,与秦王荡,屈原自认为并无私怨,亦无交情。
“屈子!”
“秦王!”
秦王荡甫一进入这间馆舍,屈原便忙起身过来,与他作了一揖。这宛如“夫妻对拜”一般的礼节,秦王荡已经麻木了,习以为常。
这种礼节在于平辈或同级之间的人,亦或是友人之间的。
他这么做,就是在把屈原当做自己的友人。
屈原忙道:“秦王,请坐。”
“多谢屈子。”
秦王荡安然入座,与屈原对席而坐。
后者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道:“秦王何故至此?鄙舍简陋,秦王欲见屈原,可召之也!”
“屈子,今日寡人……不,荡非是以秦王身份来与屈子一会的。荡希望能有屈子你这么一位良师益友也!”秦王荡的脸上浮现向往而又显得真挚的神色,极具信服力。
对于屈原,秦王荡是十分的敬重的。其命运坎坷,正直、忠君、爱国,才华横溢,所有为人臣者最良好的品质似乎都聚集在他的身上,可谓是治世之良臣也。
屈原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根正苗红的楚国公族子弟。
屈原在原来的历史上历仕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代君主,在这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时代,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王的宠信,位居左徒、三闾大夫。
他曾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因为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
屈原几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之后,听闻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据说后世的端午节划龙舟,就是由此而来的。
“屈原何德何能,敢为秦王的良师益友?”屈原满脸谦逊地道。
秦王荡叹道:“屈子莫要谦虚。荡虽远在咸阳,但对屈子你是慕名已久啊!屈子之《离骚》堪称千古诗篇,仅此诗篇,寡人便能说,天下才共一石,屈子独得八斗,自古及今共用二斗!”
听到秦王荡这般夸赞自己,屈原不禁感激涕零,说道:“秦王所言,真是羞煞屈原了。诗词歌赋,不过微末伎俩,倾诉忧愁之作,上不得台面!若是可以,屈原更愿意登堂入室,出将入相也。”
屈原所求的出将入相,可不是一句虚言。
众所周知,这个时代几乎人人尚武,贵族子弟更是大多文武兼备,上马可统兵作战,下马能安邦治国的不可计数。屈原便是其中的一位。
屈原居乐平里,其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当年秦军犯境,屈原便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可以说,屈原是有大才的,但非是他怀才不遇,而是他的性格缺陷导致他无法取得如商鞅、管仲一般的成就。
当然了,其实这也不能苛责屈原。
人无完人,屈原有大才,但是楚王却没有给他施展的舞台。也能说是给了,但支持的力度不够!
“屈子大才,可惜楚王昏聩,无识人之明,楚国谗臣众多,容不下屈子。若屈子入秦,寡人当举国予尔,让屈子尽其才,一展抱负!”
秦王荡抛出了橄榄枝。
举国予尔,便是以相国之位予之。秦国原来的相国田需,因张仪卸任,而回到魏国继续担任相国,故而秦相之位空缺。
相国之位,对于秦国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因为自从秦王荡设置左右丞相之后,相国的权力就为左右丞相所分摊。
但屈原却毫不动心,摇头道:“秦王,请你不要污蔑楚王,污蔑楚国。楚王再如何不是,也是屈原的君王,楚国再如何不是,也是屈原的国家!多谢秦王厚待,可惜,屈原无入秦之心也。”
闻言,秦王荡叹了口气说道:“屈子,你憎恶秦国吗?”
“说不憎恶,那是欺骗秦王。秦王自己可能都不信吧?”
屈原笑道:“于秦惠文王之世,秦国欺楚,几次出兵犯我疆界,又占我汉中之地,夺我楚地,杀我楚军,辱我楚国!秦王,无论是丢城失地,还是损兵折将,于屈原来说,都有锥心之痛啊!”
“屈子,秦夺楚地,秦灭楚军,齐国又何尝不是?那你为何要力主楚国拒秦联齐?”这让秦王荡十分的不解。
闻言,屈原淡淡的笑道:“道理不是很简单吗?秦王,依你看秦国与齐国,孰强孰弱?”
“这不好说。”秦王荡哑然失笑道:“当今天下,世人皆知秦、齐、楚三强鼎立,各有各的强处,如秦军雄于天下,如楚地霸于天下,如齐富甲于天下!三者各有所长,实在难以比较。”
“秦王果真不知?寻常人或许看不出其中优劣,但我相信秦王一定能看出来。屈原早年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而得巴山野老授经,也曾研读过法家的一些典籍。屈原发现,秦国之法,与列国有着极大的不同!”
“请屈子赐教。”
“世人皆知,秦法严苛,然则秦人贵以能守法,习以为常。昔日齐国有管仲变法,魏国有李悝变法,韩国有申不害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在这些变法当中,吴起与申不害都失败了。”
“管仲变法之成功,使齐国富强,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李悝变法之成功,成就了魏国的百年霸业;商鞅变法之成功,造就了今日雄踞西隅,奋击百万的秦国。”
屈原肃容道:“秦王认为,管仲、李悝二人的变法,果真是成功的吗?”
“能使一国有所成就,自然是成功的。”秦王荡一脸牵强地笑道。
“呵呵,秦王,管仲、李悝他们早已故去,化作黄土一捧,但他们所留下的变法成果可还存否?田氏代齐,姜氏齐国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齐国乃行王政,一国之兴衰荣辱,全系于国君一身。君明,则国强;君昏,则国衰!至于李悝之变法,早已在魏国变得面目全非。”
屈原沉声道:“唯独你秦国一家,自秦孝公一代起,锐意进取,发愤图强,于商君之法,秦国累世遵之。不难想象,能恪守商君之法的秦国,能长盛不衰多久!可能秦遵商君之法一日,秦国便强盛一日。秦王,这样的秦国,难道还不够可怕吗?”
这屈原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秦王荡沉吟了一下,说道:“屈子,寡人承认你说的这些都是实话。然则秦国固强,安能欺楚?自寡人继位以来,秦国所进行的战争,无非是平蜀乱,伐义渠,都是对内的战事,秦军可从未东出过半步。”
“寡人欲成秦、楚、魏三国之合纵,是为应对以齐国为首的列国抗秦联盟,是为国无兵事之故。寡人继位已经两年,专心于内政,而无故伐战或者伐交也,就这样,屈子还认为寡人的秦国会对楚国不利吗?”
“呵呵,秦王啊,你切莫再自欺欺人了。”
屈原嗤笑了一声说道:“你敢说自己无心东出吗?昔日有我楚国庄王,三年懈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何以也?非是庄王有意怠政,实乃为建立自身的威势所计!如秦王一继位,便专心于内政,更为可怕。正所谓厚积薄发,有了坚实的基础,秦国方能更好的东出,有此为后盾,秦益强盛,则列国皆为之弱矣!”
“屈子所言,恕寡人不敢苟同。”
秦王荡一脸不悦地道:“天下非我秦国一家独大,屈子何故惧秦?齐国带甲百万,沃野千里,膏腴之国,君明臣强,与楚比邻,屈子不是应该更憎恶齐国?”
“秦王,齐行王治,秦行法治,如何能相提并论?就合纵连横之事来看,齐带山河,膏腴之所,然则列国伐齐,何以阻挡?秦国便不一样,秦有崤函之固,昔日公孙衍发起的五国攻秦,阻于函谷关之外不得寸进,终为秦军所破也。这,就是屈原主张联齐抗秦,而非联秦抗齐的主要原因!”
闻言,秦王荡都不得不佩服屈原的战略眼光。
其战略思想,基本上与犀首是如出一辙的。
公孙衍曾组织过多次对秦国的进攻,却几乎均以失败而告终。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策略是错误的,而说明各国离心离德,根本没有很好地贯彻他的合纵策略。
纵观战国局势,实力雄厚的,向来靠拳头说话;实力较弱的,只能靠外交手腕。公孙衍首创的合纵策略,是当时弱小国家对抗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办法。
如果各国能够按照他提出的策略团结起来,共同抗秦,那么天下局势就会发生改变,历史也会改写。
合纵的失败并非公孙衍的失败,而是各国君主的失败!
当时已经无人能把那些目光短浅,形形色色的君主们凝聚到一起,他们患得患失,左右排徊,即使公孙衍倾尽心血,也是无力回天。喜欢秦有锐士请大家收藏:(663d.com)秦有锐士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一国之君,尚且这般礼贤下士,对于自己登门拜访,屈原怎有拒绝的道理?
尽管后者厌憎秦国,但这只是从家国的情感角度上的,与秦王荡,屈原自认为并无私怨,亦无交情。
“屈子!”
“秦王!”
秦王荡甫一进入这间馆舍,屈原便忙起身过来,与他作了一揖。这宛如“夫妻对拜”一般的礼节,秦王荡已经麻木了,习以为常。
这种礼节在于平辈或同级之间的人,亦或是友人之间的。
他这么做,就是在把屈原当做自己的友人。
屈原忙道:“秦王,请坐。”
“多谢屈子。”
秦王荡安然入座,与屈原对席而坐。
后者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道:“秦王何故至此?鄙舍简陋,秦王欲见屈原,可召之也!”
“屈子,今日寡人……不,荡非是以秦王身份来与屈子一会的。荡希望能有屈子你这么一位良师益友也!”秦王荡的脸上浮现向往而又显得真挚的神色,极具信服力。
对于屈原,秦王荡是十分的敬重的。其命运坎坷,正直、忠君、爱国,才华横溢,所有为人臣者最良好的品质似乎都聚集在他的身上,可谓是治世之良臣也。
屈原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根正苗红的楚国公族子弟。
屈原在原来的历史上历仕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代君主,在这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时代,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王的宠信,位居左徒、三闾大夫。
他曾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因为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
屈原几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之后,听闻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据说后世的端午节划龙舟,就是由此而来的。
“屈原何德何能,敢为秦王的良师益友?”屈原满脸谦逊地道。
秦王荡叹道:“屈子莫要谦虚。荡虽远在咸阳,但对屈子你是慕名已久啊!屈子之《离骚》堪称千古诗篇,仅此诗篇,寡人便能说,天下才共一石,屈子独得八斗,自古及今共用二斗!”
听到秦王荡这般夸赞自己,屈原不禁感激涕零,说道:“秦王所言,真是羞煞屈原了。诗词歌赋,不过微末伎俩,倾诉忧愁之作,上不得台面!若是可以,屈原更愿意登堂入室,出将入相也。”
屈原所求的出将入相,可不是一句虚言。
众所周知,这个时代几乎人人尚武,贵族子弟更是大多文武兼备,上马可统兵作战,下马能安邦治国的不可计数。屈原便是其中的一位。
屈原居乐平里,其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当年秦军犯境,屈原便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可以说,屈原是有大才的,但非是他怀才不遇,而是他的性格缺陷导致他无法取得如商鞅、管仲一般的成就。
当然了,其实这也不能苛责屈原。
人无完人,屈原有大才,但是楚王却没有给他施展的舞台。也能说是给了,但支持的力度不够!
“屈子大才,可惜楚王昏聩,无识人之明,楚国谗臣众多,容不下屈子。若屈子入秦,寡人当举国予尔,让屈子尽其才,一展抱负!”
秦王荡抛出了橄榄枝。
举国予尔,便是以相国之位予之。秦国原来的相国田需,因张仪卸任,而回到魏国继续担任相国,故而秦相之位空缺。
相国之位,对于秦国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因为自从秦王荡设置左右丞相之后,相国的权力就为左右丞相所分摊。
但屈原却毫不动心,摇头道:“秦王,请你不要污蔑楚王,污蔑楚国。楚王再如何不是,也是屈原的君王,楚国再如何不是,也是屈原的国家!多谢秦王厚待,可惜,屈原无入秦之心也。”
闻言,秦王荡叹了口气说道:“屈子,你憎恶秦国吗?”
“说不憎恶,那是欺骗秦王。秦王自己可能都不信吧?”
屈原笑道:“于秦惠文王之世,秦国欺楚,几次出兵犯我疆界,又占我汉中之地,夺我楚地,杀我楚军,辱我楚国!秦王,无论是丢城失地,还是损兵折将,于屈原来说,都有锥心之痛啊!”
“屈子,秦夺楚地,秦灭楚军,齐国又何尝不是?那你为何要力主楚国拒秦联齐?”这让秦王荡十分的不解。
闻言,屈原淡淡的笑道:“道理不是很简单吗?秦王,依你看秦国与齐国,孰强孰弱?”
“这不好说。”秦王荡哑然失笑道:“当今天下,世人皆知秦、齐、楚三强鼎立,各有各的强处,如秦军雄于天下,如楚地霸于天下,如齐富甲于天下!三者各有所长,实在难以比较。”
“秦王果真不知?寻常人或许看不出其中优劣,但我相信秦王一定能看出来。屈原早年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而得巴山野老授经,也曾研读过法家的一些典籍。屈原发现,秦国之法,与列国有着极大的不同!”
“请屈子赐教。”
“世人皆知,秦法严苛,然则秦人贵以能守法,习以为常。昔日齐国有管仲变法,魏国有李悝变法,韩国有申不害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在这些变法当中,吴起与申不害都失败了。”
“管仲变法之成功,使齐国富强,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李悝变法之成功,成就了魏国的百年霸业;商鞅变法之成功,造就了今日雄踞西隅,奋击百万的秦国。”
屈原肃容道:“秦王认为,管仲、李悝二人的变法,果真是成功的吗?”
“能使一国有所成就,自然是成功的。”秦王荡一脸牵强地笑道。
“呵呵,秦王,管仲、李悝他们早已故去,化作黄土一捧,但他们所留下的变法成果可还存否?田氏代齐,姜氏齐国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齐国乃行王政,一国之兴衰荣辱,全系于国君一身。君明,则国强;君昏,则国衰!至于李悝之变法,早已在魏国变得面目全非。”
屈原沉声道:“唯独你秦国一家,自秦孝公一代起,锐意进取,发愤图强,于商君之法,秦国累世遵之。不难想象,能恪守商君之法的秦国,能长盛不衰多久!可能秦遵商君之法一日,秦国便强盛一日。秦王,这样的秦国,难道还不够可怕吗?”
这屈原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秦王荡沉吟了一下,说道:“屈子,寡人承认你说的这些都是实话。然则秦国固强,安能欺楚?自寡人继位以来,秦国所进行的战争,无非是平蜀乱,伐义渠,都是对内的战事,秦军可从未东出过半步。”
“寡人欲成秦、楚、魏三国之合纵,是为应对以齐国为首的列国抗秦联盟,是为国无兵事之故。寡人继位已经两年,专心于内政,而无故伐战或者伐交也,就这样,屈子还认为寡人的秦国会对楚国不利吗?”
“呵呵,秦王啊,你切莫再自欺欺人了。”
屈原嗤笑了一声说道:“你敢说自己无心东出吗?昔日有我楚国庄王,三年懈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何以也?非是庄王有意怠政,实乃为建立自身的威势所计!如秦王一继位,便专心于内政,更为可怕。正所谓厚积薄发,有了坚实的基础,秦国方能更好的东出,有此为后盾,秦益强盛,则列国皆为之弱矣!”
“屈子所言,恕寡人不敢苟同。”
秦王荡一脸不悦地道:“天下非我秦国一家独大,屈子何故惧秦?齐国带甲百万,沃野千里,膏腴之国,君明臣强,与楚比邻,屈子不是应该更憎恶齐国?”
“秦王,齐行王治,秦行法治,如何能相提并论?就合纵连横之事来看,齐带山河,膏腴之所,然则列国伐齐,何以阻挡?秦国便不一样,秦有崤函之固,昔日公孙衍发起的五国攻秦,阻于函谷关之外不得寸进,终为秦军所破也。这,就是屈原主张联齐抗秦,而非联秦抗齐的主要原因!”
闻言,秦王荡都不得不佩服屈原的战略眼光。
其战略思想,基本上与犀首是如出一辙的。
公孙衍曾组织过多次对秦国的进攻,却几乎均以失败而告终。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策略是错误的,而说明各国离心离德,根本没有很好地贯彻他的合纵策略。
纵观战国局势,实力雄厚的,向来靠拳头说话;实力较弱的,只能靠外交手腕。公孙衍首创的合纵策略,是当时弱小国家对抗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办法。
如果各国能够按照他提出的策略团结起来,共同抗秦,那么天下局势就会发生改变,历史也会改写。
合纵的失败并非公孙衍的失败,而是各国君主的失败!
当时已经无人能把那些目光短浅,形形色色的君主们凝聚到一起,他们患得患失,左右排徊,即使公孙衍倾尽心血,也是无力回天。喜欢秦有锐士请大家收藏:(663d.com)秦有锐士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4/24340/142850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4/24340/1428502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