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不担心,咱肚子里有货!(下)
推荐阅读:御鬼者传奇、斗破之无上之境、诡三国、农村女婿、四合院之赤脚医生、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网络新聊斋、满级大佬她在星际财源滚滚、特拉福买家俱乐部、九龙归一诀、
久治不愈,或是治疗无力的情况下,很多患者和家属都会难以接受。
明知医护已经尽力,依然心生埋怨,甚至是恶感、憎恨。
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坐拥天下的皇帝。
所以,接受任命时武卓就知道,皇帝老子嘴上说的好听,但肯定没耐性等上几年甚至更久。
不过,他并不十分担心。
针对轻度和病程较短的高血压,他知道龙胆泻肝丸和当归龙荟丸两个方组。
针对病情较重和病程较长的高血压,他知道脑立清、清脑降压片和杞菊地黄丸三种方组。
其实他还知道更多,只是其它药物中大多有化学药物成份共同产生作用,或是主要作用。
单把中药成份拎出来,效果要弱上很多。
而以上五种,则以中成药成份为主。
就算添加了一定的化学制剂,比如β-环糊精,也只是为了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不过,武卓不能直接把知道的方组说出来。那样的话,一定会招来大堆无法圆合的疑问。
所以,需要先给出一个铺垫。
于是不急不缓的说:“我和师父进行实验后,很多动物存活了下来。
虽然只是些畜生,但毕竟为我们的研究遭了大罪。尽管有的虚弱,有的落了残疾,却不忍舍弃宰杀。
比如看门的几条老狗,还有不少猪羊驴和两匹骡子。
这些动物也许是身体受过损伤,也许是年岁大了,再加上常吃我和师父的剩饭,盐摄入量长期过高。很多都出现了高血压的症状。
其中以狗和猪最为严重。
师父整日钻研手术之道,我日常闲暇时,便在这些动物身上,做了一些药物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得出了几个有效的方组。
不过,这些方组毕竟只是在猪狗身上做的实验,如果用于人体,配伍计量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这实在不是我所擅长的,只能仰仗各位前辈、师兄费心了。”
一剂中药成方的诞生是极其艰难的,不说普通医者,就算是孙思邈那种几百年才会诞生一位的神医。
积累了一辈子,真正完成的也只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本。其中很大一部分组方,还是完善前人的遗泽。
要是换个人说,在阿猫阿狗身上一番试验后,便做出了方组,一屋子医者恐怕秒秒钟就会用吐沫把放屁之人淹死。
可对着武卓这个下巴没毛的小辈,他们却无法轻易下定论。
王禄恩师徒今日之成就,很大一部分都是从禽兽动物身上试验得出的。
而且,武卓对医理病理的认知和阐述,与传统医者截然不同。
但凡有所成就的医者,都是谨慎的性格。
一时间还真不敢用自己固有的经验,去做出对错上的判断。
武卓拜托的话也真不是客气,现代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上,虽然按国家强制要求标明了组方,却没有单品药物的配伍净量。
拿常用的药脑立清丸来说,武卓知道成份是磁石、赭石、珍珠母、半夏、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和猪胆汁十味药物组成。
但也仅仅知道这些。
中药配伍可不是知道成份,把东西搞来兑到一块儿就完事儿了。
这十味药各有计量不说,首先要分别泡制配伍,然后才能合为成药。
就凭着武卓那点儿可怜的中医基础,和清风遗留的零散药理知识。
就算把十味药成堆的摆在他面前,再给他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去实验,也不一定能鼓捣出正确的配伍方法和计量来。
所以,他只能给出组方。
至于剩下的,就要靠眼前这帮真正精于中医中药的医者,来花心思投精力的完成了。
一番铺垫后,武卓说出了五个方组。
张文仲马上找来纸笔将五个方组写下,然后一帮医者便闷头研究了起来。
随着年代的发展,中药的品类一直处于逐渐增长的状态。单品药物的药性,也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渐完善、修正。
武卓给出的房子里,磁石、牛膝、丹参、枸杞、菊花等很大一部分,在唐代本就是治疗风疾的方组中常用的药物。
只是武卓给出的几个方组里,加入了清肝火、补肾气,或是主明目、宁神气的药物,以及其它辅药。
一帮医者都是精通药理之人,打眼一看就知道,几个方子肯定不是白扯。
再详观看,很容易体味出五个方组的不同。
其中有的方子主清肝火、泻湿热、通便导滞,从配伍上看,药性相对比较温和平顺。
有的方组镇肝潜阳降逆,用药要来的激烈很多。
还有的滋肾阴,清肝热,主解晕烦躁,比较适合长病弱患。
虽然可以通过单品配伍,大致判断出药理和药性,但并不代表着这些药物就是可用的。
中药配伍讲究相辅相成,很多药物单品具有药性,但两种或多种混合后,药性便会相冲甚至相逆。
中和了药性还算好的,严重的甚至会变成毒药害人命。
对这些禁忌比较完善的归纳,是唐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后蜀韩保昇的《蜀本草》。
在这部著作里,他对《神农本草经》的配伍关系做了统计,其中包含了“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的细数整理。
武卓所处的这个时代,医者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药性冲恶,但完整全面的统计却没有。
所以,用药配伍时才会慎之又慎,从不敢轻易尝试。
能变通的,也只有根据病情,在现有成方的基础上进行酌量增减。
就这一丁点的增减,也是经过了繁复的尝试,甚至是亲身自用,才敢用于病患。
像武卓说出的这些,将几中各具功效的单品组到一起,看似有理的配伍,其实随便找出一个队药理有所认知的人,半个晚上能写出一大堆来。
但真正能不能用,有多大效果,到底是效用大还是毒性大,就只有鬼知道了。
唯一还算值得认可的,就是武卓自称已经在家畜动物身上试用过了。
而且,单从动物的药后反应看,不但没有明显毒性,反倒是有所作用的。
这倒是多少给了在场医者们一些信心。
这个东西对人的效果还要试,所以大家看过之后又讨论了一阵便暂且放下。
武卓又拿出了几道营养学课上,学到的食疗方子。这些方子很大一部分时下已经有了,不过其中一道引起了众人不小的兴趣。
那就是蒜香干贝汤。
准确的说,是其中“干贝”和“红酒”两样东西引得大家兴起。
贝壳类食材,原本只有海边人吃。
当年瑞国公主持商业时,为促进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货物交流,才被做成“干贝”推广,从而逐渐走进高门大户的餐桌。
至于药用价值,还没人研究过。
葡萄酒虽说已经流行了多年,但不可能有人知道,其对血管内壁有微弱的保护作用。
武卓没法细说白藜芦醇、蛋白质、氨基酸、钙、磷、铁这些微量元素。
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概念,颇费了些口舌,才大致给出了解释。
讨论了一阵吃的,一屋子人终于察觉到饿了。
于是张文仲一声招呼,一帮人才转至餐厅用饭。饭后又讨论了一阵,直到邻近子时才暂且停下。
早就过了宵禁的时间,一部分人留在张文仲家宿下,一部分去了同在修文访的其它两个医者的家中借宿。
名医大多不差钱,置办的宅子大两进都算是小的。三户人家住下十几个人,非常轻松宽裕。
眼下虽然已经宵禁,但一众名医在坊内行走。巡夜的军士碰上也不敢开罪,甚至还得分出人手打灯笼护送。
毕竟,没人敢拿自己和家人的小命开玩笑。
大夫,尤其是名医,谁敢保没有求到的一天,小来小去的都愿意结份善缘。
转过天一早,太医署的人便来了,宣读了吏部开出的正式任命,还给武卓送来了官衣。
原本屁大点儿个官儿,肯定得武卓自己去跑,不过这份任命可是天子亲发的。
太医署的人从上到下都不敢怠慢,昨天下午收到消息,第一时间就巴巴的跑好了手续,今天一早亲自登门。
上官充分的表达出了善意,下属自然不能端着。
穿上深绿色还有些肥大的官服,戴上有俩短翅的乌纱帽,武卓是既新奇又别扭。
不等他好好看看自己的扮相,就被张文仲带着出门,乘上马车直奔太医署。
武卓这个皇上亲自认命的官儿,除俸禄在公账上走一下,差事用度一应所需都是内库直拨。
所以,他对太医署来说,其实就是挂了个名字。
还是那句话,能混进体制内,还混到了京官儿这个层次的人,没有哪个是愣头青或是傻子。
对于武卓这种没有利益冲突,虽然年岁不大,但显然前途无量的小子,太医署的官僚们自然不会,也没有必要拿捏开罪。
张文仲带着武卓先拜访了太医令,一个瞅着能有七十多岁的老爷子。
又拜访了干等着接任太医令的太医丞,和其它几个平级同僚,尽到礼数后又急匆匆的赶回家里。
此刻张文仲的府上,昨日的一大帮人,已经再次汇聚,而且人数还要更多。
而今天要谈的话题,和医道医理关系不大。
也是懵懂的武卓,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喜欢医治大唐请大家收藏:(663d.com)医治大唐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明知医护已经尽力,依然心生埋怨,甚至是恶感、憎恨。
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坐拥天下的皇帝。
所以,接受任命时武卓就知道,皇帝老子嘴上说的好听,但肯定没耐性等上几年甚至更久。
不过,他并不十分担心。
针对轻度和病程较短的高血压,他知道龙胆泻肝丸和当归龙荟丸两个方组。
针对病情较重和病程较长的高血压,他知道脑立清、清脑降压片和杞菊地黄丸三种方组。
其实他还知道更多,只是其它药物中大多有化学药物成份共同产生作用,或是主要作用。
单把中药成份拎出来,效果要弱上很多。
而以上五种,则以中成药成份为主。
就算添加了一定的化学制剂,比如β-环糊精,也只是为了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不过,武卓不能直接把知道的方组说出来。那样的话,一定会招来大堆无法圆合的疑问。
所以,需要先给出一个铺垫。
于是不急不缓的说:“我和师父进行实验后,很多动物存活了下来。
虽然只是些畜生,但毕竟为我们的研究遭了大罪。尽管有的虚弱,有的落了残疾,却不忍舍弃宰杀。
比如看门的几条老狗,还有不少猪羊驴和两匹骡子。
这些动物也许是身体受过损伤,也许是年岁大了,再加上常吃我和师父的剩饭,盐摄入量长期过高。很多都出现了高血压的症状。
其中以狗和猪最为严重。
师父整日钻研手术之道,我日常闲暇时,便在这些动物身上,做了一些药物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得出了几个有效的方组。
不过,这些方组毕竟只是在猪狗身上做的实验,如果用于人体,配伍计量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这实在不是我所擅长的,只能仰仗各位前辈、师兄费心了。”
一剂中药成方的诞生是极其艰难的,不说普通医者,就算是孙思邈那种几百年才会诞生一位的神医。
积累了一辈子,真正完成的也只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本。其中很大一部分组方,还是完善前人的遗泽。
要是换个人说,在阿猫阿狗身上一番试验后,便做出了方组,一屋子医者恐怕秒秒钟就会用吐沫把放屁之人淹死。
可对着武卓这个下巴没毛的小辈,他们却无法轻易下定论。
王禄恩师徒今日之成就,很大一部分都是从禽兽动物身上试验得出的。
而且,武卓对医理病理的认知和阐述,与传统医者截然不同。
但凡有所成就的医者,都是谨慎的性格。
一时间还真不敢用自己固有的经验,去做出对错上的判断。
武卓拜托的话也真不是客气,现代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上,虽然按国家强制要求标明了组方,却没有单品药物的配伍净量。
拿常用的药脑立清丸来说,武卓知道成份是磁石、赭石、珍珠母、半夏、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和猪胆汁十味药物组成。
但也仅仅知道这些。
中药配伍可不是知道成份,把东西搞来兑到一块儿就完事儿了。
这十味药各有计量不说,首先要分别泡制配伍,然后才能合为成药。
就凭着武卓那点儿可怜的中医基础,和清风遗留的零散药理知识。
就算把十味药成堆的摆在他面前,再给他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去实验,也不一定能鼓捣出正确的配伍方法和计量来。
所以,他只能给出组方。
至于剩下的,就要靠眼前这帮真正精于中医中药的医者,来花心思投精力的完成了。
一番铺垫后,武卓说出了五个方组。
张文仲马上找来纸笔将五个方组写下,然后一帮医者便闷头研究了起来。
随着年代的发展,中药的品类一直处于逐渐增长的状态。单品药物的药性,也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渐完善、修正。
武卓给出的房子里,磁石、牛膝、丹参、枸杞、菊花等很大一部分,在唐代本就是治疗风疾的方组中常用的药物。
只是武卓给出的几个方组里,加入了清肝火、补肾气,或是主明目、宁神气的药物,以及其它辅药。
一帮医者都是精通药理之人,打眼一看就知道,几个方子肯定不是白扯。
再详观看,很容易体味出五个方组的不同。
其中有的方子主清肝火、泻湿热、通便导滞,从配伍上看,药性相对比较温和平顺。
有的方组镇肝潜阳降逆,用药要来的激烈很多。
还有的滋肾阴,清肝热,主解晕烦躁,比较适合长病弱患。
虽然可以通过单品配伍,大致判断出药理和药性,但并不代表着这些药物就是可用的。
中药配伍讲究相辅相成,很多药物单品具有药性,但两种或多种混合后,药性便会相冲甚至相逆。
中和了药性还算好的,严重的甚至会变成毒药害人命。
对这些禁忌比较完善的归纳,是唐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后蜀韩保昇的《蜀本草》。
在这部著作里,他对《神农本草经》的配伍关系做了统计,其中包含了“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的细数整理。
武卓所处的这个时代,医者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药性冲恶,但完整全面的统计却没有。
所以,用药配伍时才会慎之又慎,从不敢轻易尝试。
能变通的,也只有根据病情,在现有成方的基础上进行酌量增减。
就这一丁点的增减,也是经过了繁复的尝试,甚至是亲身自用,才敢用于病患。
像武卓说出的这些,将几中各具功效的单品组到一起,看似有理的配伍,其实随便找出一个队药理有所认知的人,半个晚上能写出一大堆来。
但真正能不能用,有多大效果,到底是效用大还是毒性大,就只有鬼知道了。
唯一还算值得认可的,就是武卓自称已经在家畜动物身上试用过了。
而且,单从动物的药后反应看,不但没有明显毒性,反倒是有所作用的。
这倒是多少给了在场医者们一些信心。
这个东西对人的效果还要试,所以大家看过之后又讨论了一阵便暂且放下。
武卓又拿出了几道营养学课上,学到的食疗方子。这些方子很大一部分时下已经有了,不过其中一道引起了众人不小的兴趣。
那就是蒜香干贝汤。
准确的说,是其中“干贝”和“红酒”两样东西引得大家兴起。
贝壳类食材,原本只有海边人吃。
当年瑞国公主持商业时,为促进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货物交流,才被做成“干贝”推广,从而逐渐走进高门大户的餐桌。
至于药用价值,还没人研究过。
葡萄酒虽说已经流行了多年,但不可能有人知道,其对血管内壁有微弱的保护作用。
武卓没法细说白藜芦醇、蛋白质、氨基酸、钙、磷、铁这些微量元素。
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概念,颇费了些口舌,才大致给出了解释。
讨论了一阵吃的,一屋子人终于察觉到饿了。
于是张文仲一声招呼,一帮人才转至餐厅用饭。饭后又讨论了一阵,直到邻近子时才暂且停下。
早就过了宵禁的时间,一部分人留在张文仲家宿下,一部分去了同在修文访的其它两个医者的家中借宿。
名医大多不差钱,置办的宅子大两进都算是小的。三户人家住下十几个人,非常轻松宽裕。
眼下虽然已经宵禁,但一众名医在坊内行走。巡夜的军士碰上也不敢开罪,甚至还得分出人手打灯笼护送。
毕竟,没人敢拿自己和家人的小命开玩笑。
大夫,尤其是名医,谁敢保没有求到的一天,小来小去的都愿意结份善缘。
转过天一早,太医署的人便来了,宣读了吏部开出的正式任命,还给武卓送来了官衣。
原本屁大点儿个官儿,肯定得武卓自己去跑,不过这份任命可是天子亲发的。
太医署的人从上到下都不敢怠慢,昨天下午收到消息,第一时间就巴巴的跑好了手续,今天一早亲自登门。
上官充分的表达出了善意,下属自然不能端着。
穿上深绿色还有些肥大的官服,戴上有俩短翅的乌纱帽,武卓是既新奇又别扭。
不等他好好看看自己的扮相,就被张文仲带着出门,乘上马车直奔太医署。
武卓这个皇上亲自认命的官儿,除俸禄在公账上走一下,差事用度一应所需都是内库直拨。
所以,他对太医署来说,其实就是挂了个名字。
还是那句话,能混进体制内,还混到了京官儿这个层次的人,没有哪个是愣头青或是傻子。
对于武卓这种没有利益冲突,虽然年岁不大,但显然前途无量的小子,太医署的官僚们自然不会,也没有必要拿捏开罪。
张文仲带着武卓先拜访了太医令,一个瞅着能有七十多岁的老爷子。
又拜访了干等着接任太医令的太医丞,和其它几个平级同僚,尽到礼数后又急匆匆的赶回家里。
此刻张文仲的府上,昨日的一大帮人,已经再次汇聚,而且人数还要更多。
而今天要谈的话题,和医道医理关系不大。
也是懵懂的武卓,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喜欢医治大唐请大家收藏:(663d.com)医治大唐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2/22344/132507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2/22344/132507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