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都市生活 > 厨子的平淡生活 > 第260章 苏州第一家

第260章 苏州第一家

推荐阅读:你喜欢的不是女儿而是我!?古井观传奇因为女朋友被学长NTR了,我也要NTR学长的女朋友乱世书万古第一神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极道武学修改器国民法医鉴宝狂少我有一座随身农场


        第二天,周晓梅和王淑兰返回呼市,俩人休息一晚,紧接着去了包头。看了两个店的装修情况后,赶晚上又回到呼市。
连着三天的车马劳顿,虽然很累,但精神挺好。
王淑兰提议到她家喝点儿。
这是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装修现代,虽不高档,但不落俗套,很主人一样很精致。
俩人把从饭店带回来的饭菜摆到桌子上,王淑兰到酒柜里取了酒,把杯子倒满。
彼此太熟悉了,没那么多谦让,边吃边聊。
“没见着张宇呢?”王淑兰问。
提到张宇周晓梅笑了,说:“人家现在退休了。”
“退休?”王淑兰有些纳闷,问:“退啥休?”
事情这样的,过了年张宇和燕子合计,饭店现在行了,上升时期,每年都不少挣钱。当初燕子出资少,艳华也不计较,好姐妹待成。
现在两口子不缺吃不少花,每年拿分成,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
加上饭店一直是艳华负责,老谭打理,他们两口子没管啥事。燕子跟张宇说都成集团了,老谭打理的挺好,咱们两口子就别参与了,省的人家做决定时还顾及咱们。
张宇也有这意思,于是燕子就跟艳华说了这事。开始艳华不同意,等金桥店的事处理完之后,张宇再次提出,艳华和老谭说了,老谭想了想也就默许了。
他知道张宇的心思,也明白燕子的意思。两口子不是为了图清闲,而是不想因为他们让管理有顾及,也是为集团着想。
说实话两口子活明白了,急流勇退。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智慧和大度,还有充分的信任。
不要小看这件事,很多人做不来,也许当事人没想到这些,但叫人佩服。
听周晓梅说完之后,王淑兰深思片刻,说:“人家是明白人。”
“嗯,确实明白。”周晓梅认同道,
当老谭通知她张宇不再参与管理,内蒙这边她全权负责时,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不是哪地方做错了,让张宇有了意见,碍于小叔老谭的面子不好意思说,才提出不参与管理的。
老谭向她解释后,虽理解接受,但心中仍有芥蒂。于是找了个恰当时间去了燕子家,和其两口子开诚布公的谈了一次。
通过谈话知道人家两口子确实不想参与管理了,只想安安静静的过日子,一家三口幸福美满就好。
“晓梅,别多想,我和张宇没别的意思,对你也没意见,就是觉着出不了啥力,你们还在乎我们,有点------咋说呢,我说话直,不会依里拐外的,就是觉着耽误事。
还有,打生了佳琪我身体一直不好,可能是月子病,也没好好看看,省思让张宇陪我检查检查,养养身子。”
说到这燕子带着幸福的表情笑了,“也出去走走,转转,旅游旅游,一家三口享受一下。”
听燕子这么说周晓梅也就释然,心里敞亮不少。
王淑兰说:“这两口子,现在享受有点早。”
“张哥五十三,燕姐五十,该享受了。”周晓梅说。
说到年龄王淑兰稍微有些黯然,她今年四十九,马上五十,也是岁月蹉跎。
“我干的还劲劲儿的呢。”
“你也不显老呀。”周晓梅觉着说出张宇和燕子的年龄有些不妥,马上弥补道。
王淑兰笑了一下,说:“咋不显老,岁数在那摆着呢------对了,你表哥不显老,看着也就三十七、八。”
“咋地?相中了?”周晓梅开玩笑道。
“不是相中了,是你表哥吸引人,中老年妇女的杀手。”王淑兰笑道。
周晓梅呵呵笑了,说:“我对他现在不太了解,记着小时候他爱打架,学习不好,但聪明,因为打架没少挨我二姨夫打。一挨打就往我家跑,好几天不回去。
他高中没毕业就当兵了,在部队上的军校,后来听说还立了二等功。转业在赤峰,我嫂子家有实力,老爸是老领导。”
“你表哥有背景呀。”王淑兰说。
“说实在的我表哥是凭能力干出来的,没借老丈人光。他那人倔,耿直,原则性强,要不然也不能转业。”周晓梅说。
王淑兰眼前浮现出周晓梅表哥万军的面孔,问:“你嫂子镇长,你表哥书记,俩人都不着家,孩子谁管?”
“他家孩子小,刚上高中,我嫂子爸妈管。”
王淑兰噢了一声,然后适时地扯开话题,说:“咱家现在呼市五家店,集宁一家,锡林浩特两家,鄂尔多斯一家,包头两家,赤峰一家,加起来十一家。我觉着十一家行了,下一步可以往北京发展。”
“你一直惦记北京。”周晓梅笑。
“咋说呢——”王淑兰点上根烟,第一口烟雾散尽,感慨中带着悲羌说:“不惦记是假的,出来快十年了,得杀回去。”
“理解。”周晓梅点头。
王淑兰说:“内蒙大,分散,管理起来费劲儿。拿鄂尔多斯和赤峰来说,一千多里。从呼市到锡林浩特也将近一千,这要是在北京都出河北了。
北京首都,人多,客流量大,开饭店不用担心客源,只要好吃就有人。尤其咱家饺子馆,肯定没问题。我都想了,进京不在繁华地段开,那地方房租贵,不划算。咱们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在五环外,周边,服务老百姓,一样赚钱。”
周晓梅想了一下,说:“应该先考察一下。”
“考察必须的,等把包头和赤峰店开业,倒出点时间,咱俩去一趟。”
“行。”
“估计得十月份以后,先考察选地方,要开也是过年,不着急。”
“和我小叔说没?”周晓梅问。
“没呢,我是这想的,等到时候再说。”王淑兰接着问:“苏州那边快开业了吧?”
“嗯,快了,六月中旬。”
“开业的时候咱俩过去,给古毅捧捧场。”
要说这世上过的最快的就是时间了,转眼到了六月份,阿巧先是省城的第八家直营店开业,紧接着苏州店经过一个多月的装修,正式开业。
开业的时候艳华、张丽、张宇、燕子、周晓梅、王淑兰、忠清、秦丽丽、张向东、以及东北区和内蒙区的合伙人全都来了,还有苏州这边的王姐、乔姗、乔刚兄妹,阎总、张老板、徐老板等人。
还是按以往惯例,没大张旗鼓的造势,就是在开业当天开门迎客了。
低调开业,生意火爆。
原因简单。第一,挨着拙政园,不用担心客人;第二,宣传册早发出去了,很多人奔着东北饺子酒慕名而来。
管它好吃不好吃,先尝一尝再说。好吃,以后还来;不好吃,再见。
怎么说呢,夸张点儿,第一天就引爆了。
不敢说整个苏州城,至少拙政园周围的老百姓都晓得了。阿巧的饺子馆饺子好吃,地道儿;东北菜做的好,有滋有味;尤其是养生酒,喝着那叫个舒坦。
进店的客人也都知道了东北那句著名的乡谚: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当然还有下句:吃饺子不喝酒,不如喂狗。
饺子好吃菜地道,酒香醇厚暖人心。
店面朴实,关东味浓。
一穗高粱,一挂玉米,一串红彤彤的辣椒,一张喜迎迎的笑脸。
高挂的红灯笼喜气洋洋,带皮的白桦树柱子诉说雪乡风情。
一壶老酒,一个故事;
一盘饺子,一段往事。
一句土味的“大舅、二姨您来啦——”倍感亲切,如到家里,若是东北老乡,禁不住鼻儿根发酸------
阿巧,苏州第一家,火了!
    喜欢厨子的平淡生活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厨子的平淡生活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775/201691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775/2016915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