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80章 外来粮蔬知多少

第180章 外来粮蔬知多少

推荐阅读:鉴宝金瞳御天武帝神秘让我强大透视神医在都市重生都市仙帝道士不好惹叩问仙道清都仙缘四合院之赤脚医生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正绿旗要设40个甲喇,200个牛录,需要许多土地。东昌、兖州、济南府北的尼堪不是跑了吗?正好把山东的荒地都圈了分给正绿旗将士当旗地!”
    “十四哥,”多铎提醒道,“兖州府可没全取呢!”
    多尔衮一声哼笑:“孔胤植还在曲阜城守着?”
    “哪里还守着,”多铎说,“我在曲阜城外的沂水边上建了个大营,监视曲阜城的一举一动。孔胤植可能随时跑路。”
    多尔衮笑着,“这是好事儿!”
    “好事儿?”多铎一愣,“曲阜不打了?”
    曲阜不仅象征意义重大,而且它的位置恰好卡在兖州中部,还在运河附近。这么个大堡垒不打下来,兖州西部也就拿不下来,连南下徐海也不能持久。
    “打啊!”多尔衮咬咬牙,“不打下曲阜,正绿旗的人心就没法收拾!”
    “十四哥,”多铎还是不明白,“打曲阜和收拾人心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了!”多尔衮冷冷一笑,“现在谁不知道曲阜城里面存着大半个山东的财富?那可是孔家几百年搜刮积累起来的,朱家皇帝都不见得比姓孔的阔绰!这要是打下来了,咱们八旗和正绿旗不是人人都能发一票了?有了这个指望,人心就能稳住,绿旗就能设立。只要有了十万正绿旗,北地中原早晚是咱大清的地盘!”
    这下大家伙可明白了,多尔衮这是要把曲阜城当作一张又大又香的画饼。曲阜城里面有没有钱,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伙都有个指望!所以画好一张大饼,让大家伙都觉得还有地方可以去抢,才会有更高的积极性。
    多铎又道:“可读书人……”
    “哼!”多尔衮又是一声冷哼,打断了多铎的话语,“读书人?这些读死书的呆子反抗我大清天兵,我大清何苦再优容他们?曲阜城内的金山银山,正好取了分给有功将士!”
    “王爷说得对!”
    “就该如此。”
    “狠狠的抢!”
    下面的人一片欢腾!只有鳌拜面露忧色,他的表情被多尔衮收入了眼底。
    多尔衮笑着发问:“鳌拜,你可是在忧心朱家小太子会趁着咱们围攻曲阜的时候北上河南?”
    鳌拜摇摇头:“王爷,奴才不担心河南。河南累经战乱,几成白地,所余粮秣又都被咱们运入了商丘、睢阳、许州等城池。南军若是北伐,就必须携粮而进。可是河南秋日水浅,船只南行,转运不变,所以很难供应大军。南军如果要北伐,必沿运河而上,也就是战于曲阜!”
    多尔衮笑了笑:“那就战吧!本王正想会一会朱慈烺这小兔崽子,看看他在战场上本事到底有多大!”
    “王爷,”鳌拜又道,“朱慈烺非同小可,万万不能轻视啊!”
    “本王知道!”
    多尔衮笑了笑,又道:“传本王的令旨,叫孔有德、尚可喜、刘良佐、许定国、柏永馥、吴惟华等诸将,齐集德州,本王要和他们商议设立绿旗之事。另外,让雷兴和孙之獬这两个巡抚也来!本王要和他们商量一下在河南、山东实行均田的事儿!”
    吩咐完了这些个事儿,多尔衮就打了个哈欠,然后站起身。下面的人都知道王爷乏了,全都起身行礼后离开,只有多铎没有走。
    “十四哥,”多铎看着旁人都走了,才凑上去说,“你真要让多尔博当曹丕?”
    多尔衮正拿着个茶碗在喝水,听多铎这么一说,险些给呛着了,咳了两声,才白了弟弟一眼道:“胡说什么呢?曹丕是奸臣,我们是天命大汗的嫡子,多尔博本就该当皇上的!”
    “对对对!”多铎脸上的笑容都挂不住了,连连点头,“皇帝本就该我做的,皇太极才是奸臣!”
    “好了,好了,别说这个了!”多尔衮摆摆手。
    ……
    就在朱慈烺秣兵历马、积极备战、到处巡视,准备北伐之时,淮安平山堂来了两位文士——两个头戴乌纱,圆领补服,玉带官靴,看着便儒雅风流的文士,正站在平山堂前等着太子返回。
    两人之中,一位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面色清癯,长须美髯,眼神中也是文气斐然,令人一看便知道是读书破万卷的大儒。另外一人,却是三十左右,面色白净,眉不过眼,五官纤弱,下唇只留出一抹短须,整个人看着也是瘦弱,人长的甚不起眼,只是顾盼之间,眼神中透着聪慧难言的光采,就是这么一抹光彩,叫人一眼便知道,此人文才,也绝不会逊于那中年人之下。
    年纪在五十左右,一脸大胡子的王铎是正四品少詹事,年轻文弱的吴伟业是正五品的左庶子。
    两人都是当时最著名的才子,诗人。王铎二十来岁就中进士,点庶吉士翰林,到江南做主考难尽江南诸生,这在当时是件无比拉风的事情,因为江南是明朝文学基地,所有的著名文臣几乎都出身江南一带,到明中后期,更是文风鼎盛,几乎随便哪个县都出过阁老大学士。
    王铎一个河南人到江南做考官,最后得了一个“才压江南”的评价,靠着这个名头王铎一路青云直上,又受到崇祯赏识,到东宫做了讲官。庶吉士原本就是储相,东宫讲官更是着眼未来,不出意外的话,王铎入阁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至于吴伟业就是标准的江南才子了,昆山人士,书香世家,做的一手好诗,在东宫充讲官后,任课极为尽心尽力,所以崇祯很是欣赏,吴伟业官符如火,几年功夫就从进士及第到五品庶子,没有皇帝的赏识信任是绝无可能。
    此时两人虽然是风尘仆仆,但却掩不住脸上的满面春风、喜气洋洋,他俩是在三月十八日朱慈烺南下之日,受朱慈烺令旨去南方寻找几件关键物事,而在凌晨就出发的。
    几件关键物事中,第一件是卓筒井。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中文名称是由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四川的少数民族就发明了卓筒井,施工作业方式和古代的“舂米”很像,所不同的是它的锥头下吊着一种特殊的圆锉,里面有一把直刃。圆锉的直径与南方的楠竹相当,因此卓筒井的井孔呈圆形。在人力的作用下,锉不断地被高高吊起,然后依靠自身的重力不断地冲击地下的泥土和岩石。圆锉的每冲击一次之后就换个角度,以便锉内的直刃把井底的岩石击碎,这种钻井方式被叫做“冲击式顿钻法”。到了1521年,四川嘉州建成明朝首个正式的石油井,这个石油井应该也是世界首个石油井。
    因此,两人就从大沽口乘船直下长江,沿长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府,经陆路到达嘉州,从而找到这个卓筒井的图纸。因为朱慈烺前世虽然知道这个卓筒井,但他也只知道个大概,具体是怎么回事,他不知道,所以,才让两人去找图纸。
    找到图纸后,两人还得去找些其他东西,主要是粮蔬,而粮蔬的主要种植地区在福建,因此,两人再次顺流而下,从淞江乘海船又去了福建。
    明朝以前人口涨不上去,就是因为人一多,粮食就少,大家争来争去就要打仗。到了明朝末年,南美洲传进来许多高产粮蔬,粮食开始富余,总人口也就上去了。所以,那时候到底都传进来哪些粮蔬呢?也就是说,哪些食物是明朝以前的人不可能吃到的呢?
    一是辣椒。这是一个好东西,多少人无辣不欢,它特别刺激食欲,又被证明具有长寿效果。辣椒原产南美洲,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最早见于高濂写的《遵生八笺》,里面说“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
    二是玉米。这种粮食作物可能对人口增长最重要,因为产量极高。玉米原产南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嘉靖34年的《巩县志》中已经有了“玉麦”的加在,嘉靖39年《平凉府志》记载:“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炊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
    三是番薯。也是万历年间从南洋传进的中国。当时南洋禁止水手携带甘薯苗,为了这种高产作物带进中国,水手们想尽了招数,他们把甘薯苗淋上水,用泥水上色,然后跟绳子编在一起,系在船上。番薯属于营养繁殖,一根苗就可以长出一片。
    四是土豆。谁不爱吃土豆呢?可蒸、可炒、可煎、可做色拉。它原产于安第斯山脉,是当地的印第安人驯化的,大约在1650年左右,也就是清代初期传入中国。跟玉米、甘薯一样,土豆的产量也极高。
    五是花生。花生可以吃,也可以榨油,产量高,而且跟上面的美洲兄弟们一样,几乎不需要农民的护理,栽土里就长。小颗粒的花生早在元朝末年就传入中国了,但大粒型的花生直到清代才被引进中国。
    六是番茄。听名字也知道是美洲引进的了。番茄原产自安第斯山脉,其祖先是一棵矮矮的,只能结很小果实的野番茄。
    七是安南稻。安南稻引入福建是和闽商往返安南、安南有关。闽商,尤其泉州商人有往海南岛、安南、安南贸易的传统。因为举村去交州(安南、交趾)、安南、 真腊贸易,就会出现移居问题,安南稻极有可能是贾贩者、移居者(早期华侨)们携至泉州的。
    总之,美洲传进来的粮蔬实在太多了,除此之外,还有豆薯、木薯(南方人很熟悉)、南瓜(元朝就有了)、向日葵、菜豆、菠萝、腰、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花、烟草等等,总计数十种。南美洲很神奇,人类吃的粮蔬大多是那里起源的,印第安人为人类驯化了主食,这些食物今天已经遍布全球。正是托食物的福,人类才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喜欢大明最后一个狠人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最后一个狠人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295/127142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295/1271425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