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29章 汉经厂办报纸

第129章 汉经厂办报纸

推荐阅读:武道凌天东京泡沫人生特拉福买家俱乐部开错外挂怎么办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人族镇守使人族禁地三国神话世界重生都市仙帝巡天妖捕

    见皇太子问话,历万书恭敬道:“回禀殿下,汉经厂的印刷雕版和活版都有,不过雕版的运用比较多,因为宫里要求印刷的经文和书籍,我们这里大多有刻好的雕版,印刷起来极为的方便,除了一些急用的新经文和小稿件,才会用活字版印刷。”
    朱慈烺点点头,也能理解,所谓的雕版,就是事先在板料上雕刻好字,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
    再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活版则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皇家所需的经文范围有限,难怪汉经厂还使用老套的雕版印刷。
    其实在历史上,不管是在明代,还是在清代,活版始终都没有超过雕版印刷,雕版印刷直到清朝灭亡前才退出中国印刷舞台。
    这个时候,朱慈烺身边的吴小宝道:“这位大人,咱家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大人可愿为咱家解释一二?”
    见这位皇太子身边的公公问话,历万书哪敢拒绝,忙道:“公公请讲,下官知无不言。”
    吴小宝好奇道:“咱家虽出生贫贱,却也知晓故宋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可为什么这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先进,大家还用雕版印刷呢?雕版需要事先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去纹刻,应该没有活字印刷省事吧?”
    朱慈烺也是有些不解,活字印刷术发明了将近一千年,中国到清末的主流印刷居然还是雕版印刷,很少见到活字印刷。
    历万书见自己所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于是解释道:“回这位公公,活版印刷的要求比较高,用木模的话,印二百部左右的书,木模子就会被浸泡胀大而使字迹变得模糊。
    铁模和铅模的话,由于现在的主流是以烟墨为颜料的墨水,在铁模和铅模活字上很容易变成墨水珠子,容易印出一团墨迹。
    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使用吸水性强的纸张,结果就是纸张的背面也会有墨迹,无法做到双面印刷,无形中又提高了印刷的成本,还不如木活字。
    只有铜活字模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不过我大明铜矿不多,铜又是制造货币的原材料,铜字模太贵,大多数人用不起,因此铜活字无法大规模应用。
    我们皇家的汉经厂用的活字版就是铜模,除了汉经厂,早在百年前,经济繁荣的江南一带已经开始流行铜活字印刷。
    其中最著名的有无锡的华家、安家,苏州的孙家和南京的张家等,他们用铜活字印卖的书籍流传甚多,印刷效果也很不错。”
    吴小宝作了一揖,道:“你有铜模?太子专门让我们从太平府带给你一套呢,就在马车上。”
    朱慈烺心道,这个历万书倒是有几把刷子,可以一用。
    马銮道,“太子,让我带了一套书来,交给你们印刷。”
    历万书接过去翻了翻,脸色大变,“ 书是太子爷写的,这里面的大多都是前所未见的。太子爷太有才了。”
    “这是我打算以后科举必考内容。”朱慈烺说。
    历万书说,“那我大明的才子们有福了,这里面的内容应该是西洋人都没有的吧。”
    朱慈烺点头说,“是的,有许多知识都是太祖托梦教本宫的,西洋也没有,但是,他们摸索到了一些,但没我这书全面。”
    历万书连连点头。
    在大致了解了一番后,朱慈烺告诉历万书:“以后专注发展活字版,这样效率会更好一些。”
    历万书心中郁闷不已,效率更快?殿下您逗我呢?我这都现成的雕版,想要印什么咔的一下就印好了,用活字版还得慢慢排序,怎么效率就更好了呢?
    历万书自然不敢当面反驳皇太子,只是恭敬的问:“敢问殿下需要印刷何种经文?”
    朱慈烺笑吟吟道:“本宫不需要经文,印的是报纸!”
    历万书顿时头大了一圈,不解道:“敢问殿下,报纸为何物?”
    “报纸——就是加强版的邸报。”朱慈烺只能这么解释。
    提到邸报,历万书这回明白了,都是体制内的人,自然知道邸报为何物。
    邸报又叫邸抄,还有“朝报”“条报”“杂报”等小名,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有人认为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在公元前59年所创建的《每日纪闻》,凯撒创办的这玩意其实是一种传递紧急军情的官报,但是这种报纸的寿命不长,不久就停办了。
    就办报年代而言,我国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
    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历万书疑惑道:“殿下,邸报是手抄的,并非印刷之物.”
    朱慈烺觉得这人还不错,不是个混吃等死的饭桶,于是耐心解释道:“本宫办的报纸,面向的群体并不是官署,而是民众,所以需要大规模的印刷,这回你明白用活版印刷效率更好了吧?”
    如果历万书不理解,朱慈烺将不会再鸟他一句。
    听到这里,历万书这才恍然大悟,道:“殿下聪慧,卑职理解了,卑职曾经也计算过,若是大规模的印刷这种不固定的文本,活版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且印刷的量越大,成本就越便宜。”
    “觉悟挺高,是个做事的人!”朱慈烺心中暗暗点头。
    顿了一顿,历万书像是想起什么,又道:“殿下,这大量的印刷,印墨的费用将会大大增加,每年户部给汉经厂的拨款却是极少”
    朱慈烺一笑,道:“这经费之事自然不用你考虑,本宫会按时拨下经费,本宫也有其他任务委任与你。”
    听皇太子将要派下差事,历万书心中大喜,忙道:“愿为殿下效力!”
    朱慈烺意味深长道:“本宫听说你文笔不错,做个六品典簿有些屈才了,本宫打算让你和马銮做正、副主编,如果做的好,本宫亲自点你进翰林院。”
    “进翰林院?”历万书张了张嘴,内心狂跳不已,被“点翰林”进入翰林院那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在各朝各代,无论政治地位高低,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
    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能让所有的文人趋之若鹜。
    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在大明,内阁大臣必须是翰林出生。
    历万书狂喜了一阵后立马回过神来,有些迟疑道:“殿下,卑职听说想入翰林院必须是进士出生”
    朱慈烺有些惊讶地看着这位六品小典簿,他居然没被自己忽悠住,看来定性很强嘛!
    朱慈烺笑道:“你且放心,我朝的翰林是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本宫将你点入翰林充当东宫侍读并不算逾规。”
    听到皇太子亲口许下,历万书欣喜若狂,连忙拜倒谢恩。
    随后朱慈烺安排了一系列的任务给历万书、马銮,要求他俩组建编辑部,招收一些舞文弄墨的文人,平日按照他的主题要求撰写文章,发行的报纸就叫《新明日报》。
    朱慈烺当时就给了两千两银子用于印刷费用,又给了两千两银子,作为办报费用,只要汉经厂不贪,足够汉经厂和编辑部开销一整年。
    汉经厂作为皇室印刷厂,铜活版的字模有完整的数套,根本不需要另外铸造,只要有底稿,排版就能印刷。
    只需一天,就能把所有稿件的模版排好,加上写稿、收稿、印压、成报的所有时间,出一期报纸也就五六天时间。
    朱慈烺要求他在登极大典后一日出第一期报纸,先出五万份。
    临走之前,历万书把胸脯拍的啪啪响,向朱慈烺保证,第一期报纸,他只要四天就能印刷出!
    这历万书听到自己的承诺后,现在跟打了鸡血似的,恨不得一天内完成任务,不过他也知道写稿子也需要不少的时间。
    朱慈烺点了点头,他要显摆就让他显摆呗,反正这历万书要是个水货,干不好的话,朱慈烺有的是人。
    现在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举人秀才什么的,国子监里的文化人更是多的一塌糊涂,在大明,南北二监有学生一万多人,随便在国子监抡上一棍子,都能抡翻百十个没事做的文化人。
    这年头没饭吃的文化人太多了,如果有一份跟专业对口的职业,还算皇太子的门人,那铁定是踏破了门槛往里挤。
    朱慈烺离开汉经厂后,历万书立马开干,将汉经厂中所有的工匠都召集到了一起,发表了一番极其重要、热血激昂的演讲。
    演讲结束前,历万书郑重宣布:所有工匠月钱待遇每月增加一两银子,对于工作表现认真,印刷质量好,数量多的工匠,发奖金,重奖!
    不得不说,这个历万书是个人才,颇有管理能力,不愧是个干了二十多年的老干部!
    工匠们平日闲的无事,薪水也低,如果增加工作量后还是老样子,那谁还愿意去干活?只有加薪才有激情,努力才有回报!
    ……喜欢大明最后一个狠人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最后一个狠人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295/127142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295/1271420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