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天子出巡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娄师德总是不合时宜地出现。
不过陈正泰习惯了,叮嘱了遂安公主几句,便让人领着遂安公主去梳洗。
而后得了娄师德取出来的一个簿子。
实际上……
虽是向世族讨要税赋,这些世族,或多或少都交了不少。
全数算下来,整个扬州得钱九千四百贯,得粮五千七百石。
这个数目,放在往年,绝对是不少的,去岁的时候,整个扬州的岁入还没有现在的一半。
这还是没有盘剥小民的情况之下,所以……当数目出来的时候,娄师德高兴了一阵子,认为这是大功一件。
毕竟,哪怕是洛阳,税赋也大抵是这些数目,扬州终究还是不能和洛阳相比的。
可当仔细核查的时候,猫腻却出现了。
陈正泰打开簿子,映入了眼帘的,乃是扬州王氏家族的一些暗查资料。
这王氏有奴仆、部曲一千七百之多户,除此之外,还有各房的族人数百人,再加上牛马、土地就更不少了。
王氏乃是扬州最大的家族,同时还经营了油坊,有几家米铺,在码头上,还有货栈。
可是王氏所报的部曲和奴婢,却只有两成,也就是说,他只报了几百户来应付税营的差。
当然,这也很合理,毕竟若是都报了,对他们而言,税赋可就很重了,太吃亏了。
寻常百姓家纳税,是按人丁算的,粮上缴上去,余下的就是余粮,一家老小吃这余粮度日。
可王氏这般的世族,却有大量寄生人口,他们不事生产,平日里生活条件也比寻常百姓好得多。
可以说,他们多向部曲、奴婢盘剥一点,少缴一些税赋,各房的族人生活就好过一些。
现在陈正泰要一视同仁,要他们和小民一般用人丁来缴税,这还了得?虽然此时陈正泰风头正盛,可还是心疼兜里的钱,数目自然不能报多了。
毕竟世族有的是办法隐匿人口,而且,在王氏看来,这已算是很给陈正泰面子了,如若不然,连两成的人口都不报。
不只是王氏,其他各家,大抵情况也差不多。
表面上很配合,也没什么埋怨,却只报了一两成。
陈正泰看着这东西,久久的皱着眉头,他原本以为这些世族好歹也报个三四成才是,毕竟……他还自以为自己在扬州,多少还是有些面子的。何曾想……
陈正泰道:“这些都是查有实据的,对吧?”
“是,其实还有不少没查实的。”娄师德正色道:“有不少隐户,乃是世族之间买卖的昆仑奴以及菩萨蛮、新罗婢,甚至还有南越之地的山越人,这些……统计起来更加困难。若是再将这些人加上,数目就很可观了。明公有所不知,在关中一带,昆仑奴和胡姬众多。可在这南方,却更多是菩萨蛮和新罗婢。”
“除此之外……当初东吴开拓江南的时候,鼓励世族捉捕山越土人为奴,到了魏晋时,也大多如此,时间一久,这些山越人与我汉人并没有什么分别,不过他们却大多成了江南的世族的世奴,这些……也不好计算……”
陈正泰抿了抿嘴,而后道:“既如此,那么就按着规矩办。”
“按规矩办?”娄师德狐疑地看了陈正泰一眼,不解地道:“明公还是明示为好。”
陈正泰道:“瞒报税赋,这可是大罪,是要杀头的,若是不杀几个脑袋,如何将这税赋如数交上来?让税营做好准备,先从王氏开刀吧,顺藤摸瓜,一个个的查,这些家伙……拿这点钱粮就想糊弄我陈正泰,这是什么意思?不将我陈正泰当都督吗?真以为我陈正泰是吃素的?”
“真要动手?”娄师德还是有些疑虑,他想了想道:“王氏不比高邮邓氏,扬州王氏的分支,来源于太原王氏,虽说这一条支脉早就迁徙至了扬州,和本宗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可扬州王氏,一直都是扬州望族,又与各房的王氏或多或少有一些交集……依我看,不如先从扬州的刘氏先动手,先敲山震虎。”
“就动王氏。”陈正泰撇撇嘴,眼中的眸光突的锐利了几分,犹如一把出鞘的刀尖,道:“这也是敲山震虎,再细细查一查,要将证据罗列清楚,让文吏们把账算清,还有他们瞒报之后,该是什么惩罚,这些都要算清楚,行事要机密,等我号令。噢,对啦……”
陈正泰说着,侧目看了一眼还没走的李泰。
李泰的脸色已是僵住了,他其实就想打探一下,陈正泰到底想干啥,可后头的话,他越是听越是心惊,可此时陈正泰朝他看来,他猛地打了一个冷颤,心里凉飕飕的。
李泰脸上显露出明显的惧色,心里隐隐有着不好的预感,道:“师兄,你要做什么?”
“你是总税官。”陈正泰理直气壮地道:“这调查、缉拿、罚没的事,怎么能绕开你?还愣着干什么,多预备一些银牌,让人拿着你的牌子行事。”
李泰不禁楚楚可怜的样子:“师兄,你别害我。”
陈正泰作势要踹他,李泰连忙后退两步,叹了口气,心里也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处境,跟前没有说不余地,便认命地道:“听师兄的。”
陈正泰满意了,而后道:“单拿银牌还不够,我看还得你亲自出马,这等出风头的事,若没有你出马,怎么能震慑那些宵小呢?你放心,他们伤不着你分毫的。倘若谁敢动你,我弄死他。”
李泰:“……”
…………
一封快报送至长安。
太极宫里,李世民愁眉不展。
眼看着天气已越发的炎热了,这数月以来,李世民似乎都在精心地谋划着什么,他参与朝会的时间越来越少,因而引发了关于陛下耽于后宫嬉乐的评价。
实际上,李世民并不喜欢这些朝会,从前参加,是出于对群臣的尊重,毕竟这样的朝会更多只是走一走过场,真正的大事,是绝不可能在朝中决策的。
而至于耽于后宫嬉乐,这话虽也没冤枉李世民,毕竟李世民后宫佳丽不少,可若只耽于嬉乐,这就冤枉李世民了。
李世民召见了许多的军将,过问了边镇的事务,见了太子,关心他的黑风寨如何,也过问了不少东宫的官吏,询问关于东宫的新制推行如何。
几乎所有的奏报,都会按时送到李世民的手里,李世民照旧还是会有批复,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人等,也照例会见。
只是这个时候,一封奏报送到了朝中,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奏报是送至兵部的,而后至三省,最后再至李世民的手里。
朝中文武官员终于又见着了久违的皇帝陛下,只是李世民面对着众人,满脸怒容,直接将手中的奏疏摔在了众臣的面前。
他气呼呼地道:“礼部数遣使命高句丽入朝,高句丽可有回应吗?”
礼部尚书豆卢宽便连忙出班道:“不曾有回应。”
这高句丽,在隋唐之时可是称雄一时,他们盘踞在辽东和乐浪一带,当时随着高句丽的日益壮大,隋炀帝数次征伐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许多人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征伐高句丽耗费了大量的国力的原因。
而高句丽几次击退了隋朝的进攻之后,又在隋朝灭亡之际,引兵侵占了不少隋朝时的州县,已越发的壮大。
大唐初立,百废待举,李世民自然不会轻易对高句丽用兵,毕竟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因而,他选择了和高句丽交好,随着突厥的覆灭,高句丽表面上和李唐友好,却趁此机开始蚕食突厥的在东方的大量草场,并且开始与唐军滋生了冲突。
这一次奏疏,就奏报了一件事,这高句丽横跨辽东、乐浪,而新罗乃是大唐的藩属国,在陆路上,新罗与大唐之间恰好是高句丽的疆域,新罗与大唐之间既有贸易,同时也有使臣相互往来,使臣出发,往往会带着商队前往。
结果……这些人却被高句丽扣押不还,从边镇送来的奏报中,记录了这样的惨景,说是那些商贾和从新罗回来的百姓,虽与大唐边疆近在咫尺,却不得近,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这显然触怒了李世民,高句丽的狂妄,令他勃然大怒。
兵部尚书李靖站在一旁,不发一言。
其余众人则看着李世民,这高句丽似乎是大唐庙堂上的某个忌讳,因为这玩意……太邪门了。
你说他强,他也不算强,可偏偏,隋朝几次征伐都失败了,这么多精兵强将,死伤无数,辽东那地方,天气寒冷,关中的将士们,往往无法忍耐。何况高句丽人和突厥人不一样,突厥人是游牧民族,你一出关,寻觅了他们的主力,就可以和他们决一死战。反正就是胜败一瞬间,抄起家伙干就完事了,一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
可高句丽呢,却擅长构筑坚城,国中城池大小上百之多,你一路推进,人家在那地方坚壁清野,又依靠那恶劣的寒冬作为自己的辅助,总是能让你苦不堪言。
在场的这些人,他们的父亲或者祖父,对于高句丽多少都有一些痛苦的印记,毕竟当初隋炀帝征高句丽的时候,朝中不少人和父祖们是参与其中的,说实话,那远征过程中的滋味,实在是记忆犹新。
这就好像一个烂疮,你揭不是,不揭又不是。
此时,李世民冷冷地道:“高句丽狂妄如此,若是不去遏制,迟早会心腹之患。”
“陛下,以大业年间,国力之强,尚且如此,何况我大唐此时百废待兴吗?现在朝廷府库中的钱粮,多有不足,此时妄动刀兵,实为不智,老臣恳请,可派使节,向高句丽人索要他们扣押的人员,若他们能幡然悔悟,自可作罢。可若是不肯,则再做打算。”
说话之人是房玄龄,他毕竟老成持重。其实他也知道陛下的心思,此时是不会轻易对高句丽动手的,只是一时之间气愤难平罢了。
果真,李世民的脸色缓和了一些,淡淡道:“如此也好。”
他顿了顿,却又道:“隋文帝时期,府库充盈,哪怕到了隋炀帝,每年的税赋和钱粮,也是多不胜数。今到了我大唐,反而总是不足了。”
礼部尚书豆卢宽便道:“这是因为陛下待民宽厚的结果啊。”
李世民冷笑,自嘲地道:“是这样的吗?朕何时待民宽厚了?难道我大唐的饿殍还少了?”
豆卢宽被顶了一句,一时无语。
李世民看了众人一眼,随即就道:“朕观太子李承乾已长大了,可以监国,朕打算,到时带着朝中的一些大臣,随朕去扬州走一趟,朕心心念念去扬州,不是效那隋炀帝巡游,而是要教你们看看,这扬州百姓,饥寒交迫到了何等的地步,再告诉你们,那吴明何故谋反?”
“你们不亲眼看看,是永远无法有朕的感受的。朕的行在,一切都要从简,只带一队军马,以及伴驾的臣子同行即可,让沿途的官府不必接待,朕也不稀罕他们接待。”
这事对大家来说很突然,众臣面面相觑。
要去扬州?
只是李世民似乎不给他们劝谏的机会,便道:“此事,宫中已开始布置了,朕知道你们想要说什么。可是你们既尊奉朕为天子,朕要做什么,你们都要阻拦吗?这扬州,朕非去不可。”
李世民话里的不容置疑,总算堵住了许多人想说出口的话。
转眼至下月初三,天气愈发的寒冷了,此时已至九月,进入了晚秋。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李世民终于出巡,挑选了百官随行,又有数千禁卫沿途随扈,大量的舰船自长安出发。
一路沿河而下,随即至运河交汇之处,随行的大臣,除房玄龄以及各部尚书之外,大多随扈左右,只是他们平日里养尊处优,现在突然出行,李世民又不肯铺张,于是不少人苦不堪言,纷纷叫苦。
………………
还有一章。喜欢唐朝贵公子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唐朝贵公子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不过陈正泰习惯了,叮嘱了遂安公主几句,便让人领着遂安公主去梳洗。
而后得了娄师德取出来的一个簿子。
实际上……
虽是向世族讨要税赋,这些世族,或多或少都交了不少。
全数算下来,整个扬州得钱九千四百贯,得粮五千七百石。
这个数目,放在往年,绝对是不少的,去岁的时候,整个扬州的岁入还没有现在的一半。
这还是没有盘剥小民的情况之下,所以……当数目出来的时候,娄师德高兴了一阵子,认为这是大功一件。
毕竟,哪怕是洛阳,税赋也大抵是这些数目,扬州终究还是不能和洛阳相比的。
可当仔细核查的时候,猫腻却出现了。
陈正泰打开簿子,映入了眼帘的,乃是扬州王氏家族的一些暗查资料。
这王氏有奴仆、部曲一千七百之多户,除此之外,还有各房的族人数百人,再加上牛马、土地就更不少了。
王氏乃是扬州最大的家族,同时还经营了油坊,有几家米铺,在码头上,还有货栈。
可是王氏所报的部曲和奴婢,却只有两成,也就是说,他只报了几百户来应付税营的差。
当然,这也很合理,毕竟若是都报了,对他们而言,税赋可就很重了,太吃亏了。
寻常百姓家纳税,是按人丁算的,粮上缴上去,余下的就是余粮,一家老小吃这余粮度日。
可王氏这般的世族,却有大量寄生人口,他们不事生产,平日里生活条件也比寻常百姓好得多。
可以说,他们多向部曲、奴婢盘剥一点,少缴一些税赋,各房的族人生活就好过一些。
现在陈正泰要一视同仁,要他们和小民一般用人丁来缴税,这还了得?虽然此时陈正泰风头正盛,可还是心疼兜里的钱,数目自然不能报多了。
毕竟世族有的是办法隐匿人口,而且,在王氏看来,这已算是很给陈正泰面子了,如若不然,连两成的人口都不报。
不只是王氏,其他各家,大抵情况也差不多。
表面上很配合,也没什么埋怨,却只报了一两成。
陈正泰看着这东西,久久的皱着眉头,他原本以为这些世族好歹也报个三四成才是,毕竟……他还自以为自己在扬州,多少还是有些面子的。何曾想……
陈正泰道:“这些都是查有实据的,对吧?”
“是,其实还有不少没查实的。”娄师德正色道:“有不少隐户,乃是世族之间买卖的昆仑奴以及菩萨蛮、新罗婢,甚至还有南越之地的山越人,这些……统计起来更加困难。若是再将这些人加上,数目就很可观了。明公有所不知,在关中一带,昆仑奴和胡姬众多。可在这南方,却更多是菩萨蛮和新罗婢。”
“除此之外……当初东吴开拓江南的时候,鼓励世族捉捕山越土人为奴,到了魏晋时,也大多如此,时间一久,这些山越人与我汉人并没有什么分别,不过他们却大多成了江南的世族的世奴,这些……也不好计算……”
陈正泰抿了抿嘴,而后道:“既如此,那么就按着规矩办。”
“按规矩办?”娄师德狐疑地看了陈正泰一眼,不解地道:“明公还是明示为好。”
陈正泰道:“瞒报税赋,这可是大罪,是要杀头的,若是不杀几个脑袋,如何将这税赋如数交上来?让税营做好准备,先从王氏开刀吧,顺藤摸瓜,一个个的查,这些家伙……拿这点钱粮就想糊弄我陈正泰,这是什么意思?不将我陈正泰当都督吗?真以为我陈正泰是吃素的?”
“真要动手?”娄师德还是有些疑虑,他想了想道:“王氏不比高邮邓氏,扬州王氏的分支,来源于太原王氏,虽说这一条支脉早就迁徙至了扬州,和本宗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可扬州王氏,一直都是扬州望族,又与各房的王氏或多或少有一些交集……依我看,不如先从扬州的刘氏先动手,先敲山震虎。”
“就动王氏。”陈正泰撇撇嘴,眼中的眸光突的锐利了几分,犹如一把出鞘的刀尖,道:“这也是敲山震虎,再细细查一查,要将证据罗列清楚,让文吏们把账算清,还有他们瞒报之后,该是什么惩罚,这些都要算清楚,行事要机密,等我号令。噢,对啦……”
陈正泰说着,侧目看了一眼还没走的李泰。
李泰的脸色已是僵住了,他其实就想打探一下,陈正泰到底想干啥,可后头的话,他越是听越是心惊,可此时陈正泰朝他看来,他猛地打了一个冷颤,心里凉飕飕的。
李泰脸上显露出明显的惧色,心里隐隐有着不好的预感,道:“师兄,你要做什么?”
“你是总税官。”陈正泰理直气壮地道:“这调查、缉拿、罚没的事,怎么能绕开你?还愣着干什么,多预备一些银牌,让人拿着你的牌子行事。”
李泰不禁楚楚可怜的样子:“师兄,你别害我。”
陈正泰作势要踹他,李泰连忙后退两步,叹了口气,心里也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处境,跟前没有说不余地,便认命地道:“听师兄的。”
陈正泰满意了,而后道:“单拿银牌还不够,我看还得你亲自出马,这等出风头的事,若没有你出马,怎么能震慑那些宵小呢?你放心,他们伤不着你分毫的。倘若谁敢动你,我弄死他。”
李泰:“……”
…………
一封快报送至长安。
太极宫里,李世民愁眉不展。
眼看着天气已越发的炎热了,这数月以来,李世民似乎都在精心地谋划着什么,他参与朝会的时间越来越少,因而引发了关于陛下耽于后宫嬉乐的评价。
实际上,李世民并不喜欢这些朝会,从前参加,是出于对群臣的尊重,毕竟这样的朝会更多只是走一走过场,真正的大事,是绝不可能在朝中决策的。
而至于耽于后宫嬉乐,这话虽也没冤枉李世民,毕竟李世民后宫佳丽不少,可若只耽于嬉乐,这就冤枉李世民了。
李世民召见了许多的军将,过问了边镇的事务,见了太子,关心他的黑风寨如何,也过问了不少东宫的官吏,询问关于东宫的新制推行如何。
几乎所有的奏报,都会按时送到李世民的手里,李世民照旧还是会有批复,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人等,也照例会见。
只是这个时候,一封奏报送到了朝中,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奏报是送至兵部的,而后至三省,最后再至李世民的手里。
朝中文武官员终于又见着了久违的皇帝陛下,只是李世民面对着众人,满脸怒容,直接将手中的奏疏摔在了众臣的面前。
他气呼呼地道:“礼部数遣使命高句丽入朝,高句丽可有回应吗?”
礼部尚书豆卢宽便连忙出班道:“不曾有回应。”
这高句丽,在隋唐之时可是称雄一时,他们盘踞在辽东和乐浪一带,当时随着高句丽的日益壮大,隋炀帝数次征伐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许多人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征伐高句丽耗费了大量的国力的原因。
而高句丽几次击退了隋朝的进攻之后,又在隋朝灭亡之际,引兵侵占了不少隋朝时的州县,已越发的壮大。
大唐初立,百废待举,李世民自然不会轻易对高句丽用兵,毕竟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因而,他选择了和高句丽交好,随着突厥的覆灭,高句丽表面上和李唐友好,却趁此机开始蚕食突厥的在东方的大量草场,并且开始与唐军滋生了冲突。
这一次奏疏,就奏报了一件事,这高句丽横跨辽东、乐浪,而新罗乃是大唐的藩属国,在陆路上,新罗与大唐之间恰好是高句丽的疆域,新罗与大唐之间既有贸易,同时也有使臣相互往来,使臣出发,往往会带着商队前往。
结果……这些人却被高句丽扣押不还,从边镇送来的奏报中,记录了这样的惨景,说是那些商贾和从新罗回来的百姓,虽与大唐边疆近在咫尺,却不得近,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这显然触怒了李世民,高句丽的狂妄,令他勃然大怒。
兵部尚书李靖站在一旁,不发一言。
其余众人则看着李世民,这高句丽似乎是大唐庙堂上的某个忌讳,因为这玩意……太邪门了。
你说他强,他也不算强,可偏偏,隋朝几次征伐都失败了,这么多精兵强将,死伤无数,辽东那地方,天气寒冷,关中的将士们,往往无法忍耐。何况高句丽人和突厥人不一样,突厥人是游牧民族,你一出关,寻觅了他们的主力,就可以和他们决一死战。反正就是胜败一瞬间,抄起家伙干就完事了,一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
可高句丽呢,却擅长构筑坚城,国中城池大小上百之多,你一路推进,人家在那地方坚壁清野,又依靠那恶劣的寒冬作为自己的辅助,总是能让你苦不堪言。
在场的这些人,他们的父亲或者祖父,对于高句丽多少都有一些痛苦的印记,毕竟当初隋炀帝征高句丽的时候,朝中不少人和父祖们是参与其中的,说实话,那远征过程中的滋味,实在是记忆犹新。
这就好像一个烂疮,你揭不是,不揭又不是。
此时,李世民冷冷地道:“高句丽狂妄如此,若是不去遏制,迟早会心腹之患。”
“陛下,以大业年间,国力之强,尚且如此,何况我大唐此时百废待兴吗?现在朝廷府库中的钱粮,多有不足,此时妄动刀兵,实为不智,老臣恳请,可派使节,向高句丽人索要他们扣押的人员,若他们能幡然悔悟,自可作罢。可若是不肯,则再做打算。”
说话之人是房玄龄,他毕竟老成持重。其实他也知道陛下的心思,此时是不会轻易对高句丽动手的,只是一时之间气愤难平罢了。
果真,李世民的脸色缓和了一些,淡淡道:“如此也好。”
他顿了顿,却又道:“隋文帝时期,府库充盈,哪怕到了隋炀帝,每年的税赋和钱粮,也是多不胜数。今到了我大唐,反而总是不足了。”
礼部尚书豆卢宽便道:“这是因为陛下待民宽厚的结果啊。”
李世民冷笑,自嘲地道:“是这样的吗?朕何时待民宽厚了?难道我大唐的饿殍还少了?”
豆卢宽被顶了一句,一时无语。
李世民看了众人一眼,随即就道:“朕观太子李承乾已长大了,可以监国,朕打算,到时带着朝中的一些大臣,随朕去扬州走一趟,朕心心念念去扬州,不是效那隋炀帝巡游,而是要教你们看看,这扬州百姓,饥寒交迫到了何等的地步,再告诉你们,那吴明何故谋反?”
“你们不亲眼看看,是永远无法有朕的感受的。朕的行在,一切都要从简,只带一队军马,以及伴驾的臣子同行即可,让沿途的官府不必接待,朕也不稀罕他们接待。”
这事对大家来说很突然,众臣面面相觑。
要去扬州?
只是李世民似乎不给他们劝谏的机会,便道:“此事,宫中已开始布置了,朕知道你们想要说什么。可是你们既尊奉朕为天子,朕要做什么,你们都要阻拦吗?这扬州,朕非去不可。”
李世民话里的不容置疑,总算堵住了许多人想说出口的话。
转眼至下月初三,天气愈发的寒冷了,此时已至九月,进入了晚秋。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李世民终于出巡,挑选了百官随行,又有数千禁卫沿途随扈,大量的舰船自长安出发。
一路沿河而下,随即至运河交汇之处,随行的大臣,除房玄龄以及各部尚书之外,大多随扈左右,只是他们平日里养尊处优,现在突然出行,李世民又不肯铺张,于是不少人苦不堪言,纷纷叫苦。
………………
还有一章。喜欢唐朝贵公子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唐朝贵公子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2689/18947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2689/189478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