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古代言情 > 叹流水兮 > 无情不似多情苦

无情不似多情苦

推荐阅读:最强末世进化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斗罗:唐门大小姐她飒爆全场人族镇守使谁让他修仙的!通天剑帝道士不好惹四合院之赤脚医生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

    酒足饭饱以后,太子妥欢贴睦尔便被王不花和奇承娘搀扶到自己的房间去了。
    太子一走,纪绪和张锦也赶紧上床睡觉。
    张锦在被窝里说:“这个王管家,长得可真秀气!”
    纪绪逗弄他道:“有你秀气吗?”
    张锦“忽地”爬了起来,嗔怒说:“你!”
    纪绪赶紧把他放倒在床,哄逗道:“告诉你个秘密。”
    “什么秘密?”
    “这个王总管为何‘秀气’呀!”
    “你说。”
    “他呀,是个太监。”
    张锦又爬了起来,问:“太监?不能吧!他们不是去扬州做生意的盐商嘛,盐商里怎会有太监?哎,对了,官商!”
    纪绪笑道:“哪有官商这一说?商人就是商人,官人就是官人。你说的‘官商’指的是官商勾结,各得其利的一伙人。”
    “他们不是这么一伙人吗?”
    “不是!他们全是宫里的人。”
    “你怎知道?”
    “这个太监王不花呀,在京城的士子间,传得很响,他很有名的。”
    “有名,有什么名?贪官,倒卖试卷?”
    “卖什么试卷呀~,他,是个情痴!”
    张锦笑了,“太监,还情痴?”
    “那当然,你可知,太监在进宫之前,都和你我一样,是男人啊!”
    “别提我,和你一样!”
    “你不是男人呀~”
    “我不是,我长得秀气,我是太监……”
    纪绪笑了笑,说道:“真小心眼儿。开玩笑嘛,别生气了!我给你讲讲王不花的凄美爱情史。”
    【一】《玉楼春.春恨-上阙》晏殊.词
    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
    花底离情三月雨。
    王不花是高丽[朝鲜]人。他的原名叫朴不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籍太监,也是唯一一个为了爱情而自己动手净身入宫的真男人。
    那么,朴不花是为谁而净身的呢?就是这次一起跟来的宫女“奇承娘”。
    奇承娘也是高丽人。她的蒙古名字叫“完者忽都”,是高丽大贵族、总部散郎奇子敖之女,出生于高丽幸州[今韩国京畿道高阳市]。她和朴不花是邻居,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奇承娘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韩式”美少女,而朴不花也长成一个高挑的“韩国”壮少年。他们山盟海誓,今生今世,要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可是,承娘的父亲却极力反对他俩的交往,更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朴不花。为了使这俩孩子能够死心,承娘的父亲便将承娘以高丽贡女的身份进献给大元朝的皇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那年泰定皇帝四十七岁,他刚刚登基继位。而只有八岁的承娘怎么又会得到皇帝的宠幸,她只能作为一个身份卑微的小宫女待在皇帝身边,为皇帝煎茶倒水。
    奇承娘进宫以后,朴不花是茶不思、饭不想,日夜思念、念念不忘。
    终于在一个冬天,朴不花无法忍受感情的煎熬,痛苦而又勇敢地举起刀——切断了自己的“尘根”。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走进皇宫,接近昔日玩伴的好办法。
    这一年,朴不花才七岁。
    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够为了自己的所爱,痛斩自己要命的“命根”,这怎能不让他人震撼和汗颜?
    【二】《玉楼春.春恨-下阙》晏殊.词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听到纪绪不做声了,张锦便问:“后来呢?”
    纪绪道:“睡觉吧,以后再给你讲。”
    “你这人怎是这样,我刚刚来了兴趣,你又不讲了……”
    “再不睡觉,天就要亮了。你明天不游玩啦?”
    “游呀~”
    “如此发困,如何走得动道?”
    “铁公子不是说,他提供马骑嘛,我俩不必走路去扬州呀。”
    “呀!哎呀呀……”纪绪突然惊叫了起来,他迅速爬起身,说道,“想起来了,他是当今圣上!”
    “谁?”
    “老铁,铁公子呀……”
    “他怎会是皇上,一个被人喝尿的主……”
    “你怎不信呢,你可知‘铁锅’在蒙古语里怎么讲?”
    张锦摇了摇头。
    纪绪道:“‘妥欢贴睦尔’啊!”
    “‘妥欢贴睦尔’是什么东西,”
    “铁锅呀。‘妥欢贴睦尔’就是‘铁锅’;‘铁锅’就是‘妥欢贴睦尔’……”
    “说绕口令呀!”
    “我说什么绕口令!”
    “那你这是干嘛?”
    “我是说,铁锅是一人名,就是这位铁公子的名字。”
    “谁会用‘铁锅’做名字?”
    “怎么没有,你不就用‘观音’做名字嘛~”
    “观音是受人尊敬的,他‘铁锅’能干啥?盛‘尿’呀!”
    “哎,不可无礼,他是圣上,我们要尊崇……以后,当着铁公子的面,可不能再提人家让他喝尿的糗事。”
    张锦点了点头,又问:“你怎能确定,他是当今圣上。”
    “我听书院[1]的陈夫子讲,丞相在上个月,亲至良乡迎接明宗皇帝的长子妥欢贴睦尔入宫为帝。”
    “可我们并没有听说过他的登基大典呀!你不要搞错,他要是皇帝的话,现在不在皇宫等着登基,这个时候跑出来干嘛?”
    “是啊,也够奇怪的!”
    “我说,还是你猜错了——你不要听说人家姓铁,就是当今圣上;看见王总管的‘莲花指’,就说人家是太监……”
    “你可知,我可是猜谜的高手。”
    “是嘛?说一个,我猜猜。”
    纪绪想了一下,说道:“枕前芳心辗转——打一字。”
    张锦张口就来:“想好事!”
    “打一个字,你这是三个字。再说,什么叫‘想好事’呀?”
    “怎么不是想好事?你想,一个女人抱着花枕头,躺在床上,芳心翻来覆去的,能干什么——是不在‘想好事’?”
    “真是胡勒。”
    “那你说是什么字?”
    “是‘朴’嘛。”
    “噢~对了,是嫖妓的‘嫖’?”
    纪绪狠狠地点了一下张锦的脑瓜子,说道:“你呀你,这小脑瓜子里到底装着些什么?”
    “不是这个‘嫖’吗?”
    “不是,是朴不花的‘朴’。”
    “枕前芳心辗转……怎会是朴不花的‘朴’呢?”
    “你听好,我给你解析一下——“枕”前部首是“木”,“加上“芳”的心辗转,就是“卜”。这个字的意思是指,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所以说,朴不花是一支不加修饰的花。可他这一剪子下去,便成了太监。为了忘记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朴不花便把自己名字改为‘王[忘]不花’了。”
    一提及王不花,张锦又来了兴趣:“哎,他俩后来怎么样啦?”
    纪绪说:“皇宫中太监宫女成千上万,各有各的任务和活动范围。在刚进皇宫的几年当中,王不花并没有机会见到奇承娘。直到文宗称帝后,皇后卜答失里才把聪明能干的王不花调到自己的身边做了近身太监。”
    张锦嘟哝道:“还不是因为人家王不花长得好看。”
    “这也无可厚非,皇后也是人。谁愿意找个丑八怪围在自己的身边?”
    “我长得好看吗?”
    “说王不花呢……不久后,王不花又让皇后从宫女中抽调自己的老乡奇承娘到了皇后的身边。
    他们俩这才算真正见了面。可为了这次见面,他俩足足等了八年。
    王不花的所作所为,令承娘心疼不己。她伤心地哭了,骂他傻瓜。
    王不花却欣慰地笑了,虽然不能再如正常男女那样,恩爱缠绵共食人间烟火之趣。但,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曾经的爱人,陪伴着她一天天变老,这已足够了!”
    张锦听完他俩的故事,说道:“朴不花这样做太傻,太不值得了。”
    纪绪反而认为,“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人,才会做得出如此‘动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来。我认为,为了心爱的人,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更何况是自己动手净身入宫陪伴自己心爱的人呢?只要是能天天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已足够了,这便是痛并快乐着的人世间最凄美的真爱故事——绝爱。”
    “绝爱?”
    “是啊!爱的真谛在于甘为所爱的人付出,许多人狭隘地把爱当做自己的占有欲。真爱是为他人牺牲自我利益的奉献,奇承娘无疑是被懂爱的朴不花感动着……你不见奇姑娘看王不花的眼神?愿爱不再是自私自利的行为,愿天下有情人都懂真爱!”
    “别感慨了,会是他俩吗?他俩不是待在太后身边吗?怎么会跟着‘铁锅’出来?”
    “我想,‘铁锅’皇帝在高丽待过一段日子,太后把两个高丽人放到他的身边也是很有可能的……”
    ————————————
    注释
    [1]书院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庠”,高一级的大学叫“上庠”,低一级的小学叫“下庠”。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所以,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便叫做“辟雍”、“成均”等。
    到了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到离现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章程规定: 小学分三级,蒙学课程四年,初等小学、高等小学,课程各三年,中学课程四年,合计中小学堂共十四年毕业。兹以原定蒙学堂课程,实即外国小学堂课程,因即并入初等小学,改为五年毕业。此项学堂,国家不收学费,以示国民教育,国家任为义务之本意。而另订蒙养院及家教合一章程,以明保育幼儿之要义,不归入学堂统系就学年龄之内。其高等小学,则展为四年,中学则展为五年,俾学生于所受经书,得以从容诵习,日力有余,而于应习之普通各学科时刻,仍无妨碍。统计小学学期,较原章减短一年,而于中学学期,加展一年,前后仍合为十四年,并无出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学校的国家。在古代的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专门培养学生的机构。不过最早的都是官府办的,服务对象也都是贵族子弟。一般的平民子弟是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上学的。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开始出现了私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私立学校。私学的出现让所有人都是有上学的可能性。从那个时候起,中国的教学机构可以说是不断地完善了,也不断的增加。
    古代没有幼儿园,但是古代对这种地方教的东西叫蒙学,也就是启蒙教学。主要是启发的作用,一般在8岁左右就可以上学了,民间有“八岁孩提子,从师入学堂”的说法。
    蒙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基础知识。一般蒙学都是私人承办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私塾。都是当地有文化的人来承办的比较多。而上学时间比我们现在要刻苦,清代人唐鉴所办的义学规定每天五到七点到校,17点到19点回家,每年自正月15开学,一直上到腊月十日才散馆,休假时间就只有每年的年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还是比较艰苦奋斗的。
    上完蒙学之后,就开始上高级一些的学校了。这个地方都是官府承办的比较多,国家会在全国各地设置学校的。不过这种学校也有私人的,和我们现在的不同,当时官府的学校一般都是贵族子弟上的比较多,普通人几乎不可能进去,而且里面收费也比较高的,普通人即使进得去也没有这么多钱。而私学相对来说教学质量没有官府办的好,收费也比较低。但是也有例外,北宋的四大书院前身都是私人的。而且北宋名家大儒比较多,程颐程颢等,好多大儒都办立私学的。
    当然,上面的这些都不是最高的,最高级的叫太学。这个在我们国家发展的比较早,据说在三皇五帝的时候都已经有太学,不过名称和叫法不一样。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清华、北大。这里面学习的东西也比较多,除了四书五经,还有一些经史、历法、算术等,还有一些本朝律法、礼仪等!能毕业的确实都比较博学多才。而且有时候皇帝要是比较重视太学的话,学生的生活环境还是比较好的,汉质帝在位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当时国家对这些上学的人还会发工资,不过只是对于贵族而言;对平民来说,所有的费用都要自理。太学一般都是要求上八年的,相当于现在的本硕博连读的时间了。
    总的来说,古代是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的,不过历朝历代的标准不一样,做的程度也不一样。要是想上学,只要条件允许还是可以的。比如明朝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仅仅是在南京就有近3000家学堂。当然这个地方是首都,条件好。只能说如果皇帝认同的话就会好一点,不喜欢的话就会少一点。这一点远远不如我们现在。喜欢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663d.com)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997/119599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997/1195990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