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征服史 > 第455章 晴雯袭人的挟持

第455章 晴雯袭人的挟持

推荐阅读:武道凌天一夜情深:霍少放肆宠反派就很无敌诡三国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星球大战之第四天灾苟在雾隐门当术士那些年四合院之赤脚医生重生都市仙帝退下,让朕来

    “格物是指探究万物的规律,只这一句话,便有四层意思,其一,主体,谁来探究;其二客体,万物;其三,过程,即探究的方法;其四,结果,得到规律。如果从理气论的角度来分析,主体、客体大体上都是气的范畴,无论是人还是万物,都有其灵魂、精神所在,但其存在也有相关规则的约束,正所谓理在气中。而探究的方法及得到的规律,大体上都是理的范畴,但驱使这些理,承载这些理的也离不开气的影响,这就是理在气先。便如太极图,阴中有阳、阳有中阴,可以相互转换。”
    “格物的主体和客体,今天就不展开讨论,今天为各位学子解说一下,什么是格物的方法,又能格到什么结果。”
    “提到格物的方法,首先便要提到格物时要持有的态度,其次便是格物所使用方法本身具有的理,或者说规律,最后便是格物的技巧与方向。”
    “横渠先生乃是当世大儒,以往要求各位学子研究学问,必须去除意,必,固,我四字,达到至诚,存德,虚静。要向有知识的人学习,做到不耻下问,择善而从。这便是格物应有的态度。在此基础之上,沈某再补充三点。其一,万物皆可格,万物皆有理,不要给自己设限制。其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不要带着答案去找解释。横渠先生以前讲过,要‘不待讲论’、‘更不须讲’,这是对于所格之物有极深研究时的方法,初学者切误以偏概全,误以为横渠先生是让大家盲从盲信,否则如何谈的上去除‘意,必,固,我’?横渠先生,沈某所讲可符合你的原意?”
    张载见沈方随口引用自己的观点,只字不差,只道是沈方博闻强记,“子矩所言,甚合我意,研究学问,本没有定法,不可自我设限。”
    沈方点了点头,“还有便是第三点,格物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切不可因为要保持中立,便干脆缩手缩脚。一个错误的答案也比没有答案强,要勇于尝试。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如果是别人已经证明的错误,便不必钻牛角尖,非得证明是正确的,或者非要也亲自证明一下错误。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大家都见过、坐过马车。有了马车,拿来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得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轮子。”
    沈方的思维跳跃极快,章惇、张载等少数人还能跟的上,其它大部分学子便是听个热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他们却没有体会出沈方在讲这些话时,本身也含着理。
    “接下来,沈某愿与诸位探讨一下,格物所用方法本身所含的理。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班门弄斧,重复一下横渠先生格物的方法,用心、熟读、精思、经常、不懈、去疑、求新、勿助、勿长、讲论、开塞、实作、实行。一共十三个词,二十六个字。这套方法中包含什么样的理?大家认真思考过没有?”
    “我想绝大多数学生弟子,不会考虑那么多,只是信受奉行即可,若是如此,便有可能固执己见,你以为理解了横渠先生的意思,却往往只是你自己的意思。如果认真分析这十三个词,可以看到,用心、经常、不懈、勿助、勿长这五个词讲的是格物的态度,而熟读、精思、去疑、求新、讲论、开塞、实作、实行这八个词讲的格物的方法。而这十三个词有先有后,层次分明,先有态度,再有方法,再反省态度,再有新的方法,再重新检点态度,最后还是方法。”
    “这种格物方法背后暗藏的理便是,螺旋式发展、循环式演进,同样暗合太极图的阴阳转化。除此之外,我还想讲几个格物方法中包含的基本的理。其一,唯物还是唯心,任何格物的方法都会被划分为唯物或者唯心,比如横渠先生八个格物方法中,前四个方法便是唯心的方法,全在修练自身的功夫,而后四个方法便是唯物的方法,讲究与他人、与万物有交流和印证。至于,格物时究竟应该唯心还是唯物,这个并没有定论。至于,为什么会唯心,为什么会唯物,这里面又有更深的理,诸位可以自行研究。”
    “其二,格物方法应该遵循辩证统一的规律。郎中开药方,讲究要辩证;我等研究学问为万物诊断,当然也要讲辨证。孔圣人“叩其两端”法便是从正反或先后两方面来格物,横渠先生亦有: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是以鄙夫有问,仲尼竭两端而空空的教言。”
    张载见沈方只用辨证统一四个字,便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实在象酷暑之日喝了冰酪一般浑身舒坦,甚至想要纵声与其相和。但学生弟子众目睽睽之下,只好含笑做出沈方之言自己早已清楚的样子,这种表里不一,实在非君子之为,只是场合不同,硬着头皮死撑吧。
    章惇本来就是跟随沈方长见识的,如今听到沈方之言,与这些天讲的理气论无不相合,忍不住抚掌高声叫好。
    台下的学子们认真听讲,强行把沈方的话记到脑海之中,根本顾不上注意张载与章惇的表现。
    “其三,格物方法应该遵循局部与全局的规律。比如胜吉新法,有利有弊,局部来看,有些农夫失去了土地,不得不落草为寇,此乃恶法;但全局上来看,国富民强乃是不争的事实,这便是善法。世间不可能有一个方法能让所有人满意,这时就应该综合评价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当然,为什么不可能有完美的方法,以及如何让方法更加完美,这又是两个很细微的课题,其中亦有理,诸位可以潜心钻研。”
    学子们顿时一片哗然,象沈方这样大胆直接评点时政,他们平时闲聊时或许还敢,但是在这种场合,沈方居然毫无顾忌,真如他所说的,万物皆可格,万物皆有理。
    “其四,格物方法应该遵循个体与集体的规律。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与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略有不同,集体等于个体之和,但全局却不能等同于局部之和,因为有时全局与局部的属性标准不同,还以变法为例,若是以秦凤路的粮食产量与大周的粮食产量相比较,便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但若是以秦凤路的粮食产量与变法成功与否做比较,便不合适,也不能比较,因为判定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标准便不相同。”
    “其五,格物方法应该遵循自他交换,换位思考的规律,要试着站在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比如,佛家讲究不食荤,佛门举的例子,便是自他交换,如果换位思考,有谁喜欢被吃呢?如此格物,将心比心,似乎真不忍心再吃肉了。但另外一个引申,希望大家也思考一下,难道食素便可以了?又有哪个粮食瓜果希望被吃掉的?根据我前面讲的前提,万物皆有灵,谁的灵又比别人的灵更高贵?人活百岁,世所罕见,但树木动辄便能活几百年;人嘲笑野草只有一季的生命,但野草可以春风吹又生,人呢?所以,如果站在自他交换的角度来看问题,许多时候,便不会那么执着,便会让你的心更加柔和一些。”
    张载此时忍不住说道,“子矩之言,发人深省,人的本然之性,即天地之性,无不善,只是由于气质之性的蔽障,阻塞而有不善。为了使人为善,就必须通过教育、学习、变化气质,返本为善,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达到圣人的境界。如何学习,张某认为便依子矩之理气论即可,若明理,自然会明白,善乃天性,亦是世间最值得遵循之规范。”
    沈方笑道,“横渠先生说的很好,不过这理气论虽由沈某阐释,但其中的理却是早就存在,我只不过讲出来,让诸位少走些弯路。而佛家中有一种说法,我们都所经历过的事,所研究的学问,其实若干世以前,便经历过,便学成过,今世只不过在寻找前世的记忆而已。这一点展开讲,里面又有许多甚深的理,由于并非格物的范畴,我便不再展开,用一句谒语提醒一下,有缘人可以自行研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沈方明知现实乃是灵界的映射,现实中的万物乃至万法,只是实相世界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个言论一讲出来,且不说会吓死多少罗汉,今天的大讲也将变得索然无味,如果一切已经注定,那还何需努力,如果研究到极致也并非事实真相,那又何需再研究?一旦学子们有了这样的疑惑,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安抚,为了让今天的大讲继续,顺利完成关中学院的“开院庆典”,沈方便以金刚经中的一句谒语做为结尾。
    沈方的心思在场之人只有亲身经历过秘境修练的章惇瞬间便已明白,就连张载一时之间也不清楚沈方的用意,只是简单的认为理存在于天地间,不生不灭。
    “上面我讲了格物方法中包含的六个规律,下面我介绍一下具体的研究方法。如果说前面的规律是道,那么接下来的这些具体操作便是术。其实对于学者而言,道固然重要无比,术也应该熟练掌握,否则便无法顺利地完成横渠先生所讲的‘实作’、‘实行’。”
    “今日沈某给诸位介绍六个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技巧便由诸位自行琢磨。”
    “其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这是一个方法论,告诉诸位如何开始起步。格物之时,会遇到许多方面,有些是重要的,有些是次要的;有些是基础,有些是后续。便象一张磨盘大的饮饼,一口吞不下。此时就应当分清先后顺序,分清轻重缓急,逐一进行研究克服。”
    “其二,归纳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归纳,将所格之物,所研究的事情,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所格之物的了解。比如刚才沈某对横渠先生十三个格物方法进行了归纳,将其归纳为五个态度,八个方法,这八个方法中又归纳为四个唯心,四个唯物。有了这些归纳之后,诸位在理解、交流、阐述时便会更加清楚。当然归纳之后,还需要汇总。不同种类的事物无法汇总,归纳之后,便更加容易找到其共通性,汇总后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其三,分步同时施工。这一点与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并不矛盾。在一些大型项目中,如果还是按部就班来做,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不如同时开工。比如秦凤路现正在修建官道,若是一支队伍来修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如果不计成本,只计成败,完全可以调动更多的人员、物力,将工程分成若干个标段,同时开始施工,只需极短的时间便可修缮完毕。”
    “其四,项目管理与统筹。还是以前面的官道施工为例。一支施工队伍好管理,队伍多了,如何统筹粮食、衣服、工具、材料、工程质量,这些都需要事先充分考虑。如果提前受过格物的训练,便可以较为轻松地拿出一套章程方略,这才是经世之才。在此我提醒诸两点,在项目管理中,一是要标准化,二是要定量分析。以修官道为例,便是确定挖多深的地基,要准确的数值范围,地基铺什么,铺多厚,之上分别铺什么,水泥、河沙、石子、水的配比是多少。路面有多宽,平整度的要求,等等。只有全部标准化、定量化,才能保证即使再多人施工,官道仍然可以维持相同的质量。”
    “其五,数字化。数学乃是格物中的利器,诸位苦读圣贤之书,对数学未必感兴趣,但若是今后有志于在格物之途有所建树,便不得不认真研究数学。世间一切皆可数字化,而且也只有用数字化描述的才是准确的,可以复制的。比如混凝土的配比,不同数字的配比,其混凝土使用的场景便不同,100份的水泥,140份的细砂,287份的砂石和47份的水。这个配比的混凝土可以用来盖三到六层的建筑物。100份的水泥,300份的细砂,500份的砂石和70份的水。这个配比的混凝土铺成的路面远比土路、石路平整结实。而得出这个数值,在昌国进行了无数次尝试,试验,大量地使用了数学中的统计、概率技巧,才得以建功。”这个数值,乃是沈方前世记忆中通过各材料的化学成份分析而得到的理想化数值,为了让关中学子重视数学这个工具,沈方稍加掩饰。
    “其六,极限的存在与运用。大家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赛道一共有两百步,有一乌龟领先兔子一百步,兔子开始奋起直追,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十倍,兔子能否追上乌龟?”
    前排席地而坐的几个弟子小声说,“当然可以。”
    “可是,当兔子追到一百步的时候,乌龟又前进了十步,当追到一百一十步的时候,乌龟又前进了一步,每当兔子追到乌龟上一次的位置,乌龟总能前进一点。兔子怎么能追上呢?”
    学子都迷惑了,前排有一个弟子大声道,“先生,可是乌龟向前跑二十步的时候,兔子已经到终点了!”
    学子们恍然大悟,哄堂大笑,沈方所说的悖论听起来有理,却似乎不值一提。
    “说的没错,我们格物就要格这其中的理。看起来兔子永远追不上乌龟,但却有个极限,通过研究极限,便可以知道兔子超越乌龟的时间点和距离在哪里。用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计算许多难题,比如化圆为方计算圆周率等等。”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7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79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