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架子鼓与太空步
推荐阅读:道士不好惹、谁让他修仙的!、特拉福买家俱乐部、谍影:命令与征服、鉴宝金瞳、星球大战之第四天灾、人族禁地、斗破之无上之境、超级基因猎场、东京泡沫人生、
接下来的几天,沈方便把精力投入到宦官们的毯子功和把子功,及歌姬们的念白和唱功之上。经历了刚接触京剧的欣喜之后,这些歌姬学习的越深入,越发现京剧的奥妙远非她们能想象,便是旦角就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等,而水袖姿势则更有上百种之多。此时也有专门练水袖的民间艺人,但他们注重的是水袖的伸缩自如,让人眼花缭乱,纯粹是技巧的练习。但京剧的水袖却赋予了水袖以生命,通过甩、掸、拨、勾、挑等十余种动作的相互搭靠,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从而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并且在舞台上有着很多功能,比如用水袖来充当扇子;用来行礼;用来表示哀痛、害羞;用来拭泪等等。
至于京剧伴奏所使用的乐器,此时绝大多数尚未使用,比如文场所用的京胡,此时还被称为胡琴,到了后世清朝乾隆年间才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其音色尖利,与传统的胡琴并不一样,后来胡琴便逐渐更名为二胡;文场所用的月琴此时又称阮咸,相传东晋“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这种乐器,故而得名,但此时的月琴的琴杆还比较长,到了几百年后,才缩短为琴颈,变成现在的样式;文场所用的三弦到了后世的元代才渐渐流行,此时还属于胡人乐器,在汉地演奏者极少。沈方并没有时间去设计、制作京剧文场、武场所用的这些乐器,便从勾栏瓦舍找了十几个乐工来凑数。京剧的伴奏对于此时的乐工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倒是不必非得去挖七十二家正店的墙角。
而京剧中所用的戏服,妆容也是京剧的特色之一,沈方画了几套戏服及脸谱的图样,便让沈林去招募专职的裁缝和化妆师,以沈家的财力和势力,只要钱到了位,便是便全天下的人才汇聚至沈府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童贯手下那十来个宦官,在张茹的监督之下,为了少吃鞭子,多领赏钱,咬着牙拼命训练,虽然还达不到沈方的要求,但是做一些筯斗、翻腾的动作,一般人也看不出什么好坏来,在这时的人看来,这些小宦官已经很出色了,便是张茹也觉得这些花拳秀腿,虽然在实战中没有一点作用,但是看上去却颇为热闹喜庆。
每日下午,沈方将这些歌姬、宦官、乐工们召集在一起,进行曲目的排练。小宦官和乐工们的差使比较好分配,歌姬们却因为角色的分配问题,吵作了一团。矾楼的云娟、香君、天音阁的文菊、美琦这四个歌姬,在平时便是各自正店的花魁,她们之间虽然也有往来,互称姐妹,但私下里的竞争极为激烈。若是李师师担任主角,她们四人自然无话可说,如今沈公子明言李师师及妙香楼的田燕儿不参与扮演王妃的竞争,对于她们而言便是极佳的机会,不用田燕儿监督,这些歌姬们便主动记台词、练嗓子、走台步,经过三天的比拼,最终李师师选择了美琦来扮演《一剪梅》中的主角王妃。虽然李师师与云娟、香君更加亲近一些,但美琦的气质、唱功更加适合王妃这个角色,对于李师师的选择,云娟、香君也挑不出毛病,其它正店的歌姬更是对李师师刮目相看,知道她虽然年纪小,但却能对这些歌姬保持相对的公平,这样她们也可以努力一下,争取戏份更多的角色。
《一剪梅》中的戏份比较多的旦角只有七个,很快被各位歌姬一抢而光,其余歌姬宁肯选择扮演戏份较少、甚至没有台词的旦角,也不愿意扮演贤王、王弟、师兄等戏份较多的角色。李师师和田燕儿商量之后,便安排田燕儿扮演生角中戏份最多的贤王。李师师把这个难题交给沈方之后,沈方只用了一个方法便轻松解决。
沈方直接让人抬来一箱银子,“一个生角,白银百两,演的好了,还会重奖。”
沈方话音刚落,李师师手中剩下的角色牌子便被一抢而空,就连那六个选择旦角之人都有些意动,一百两银子虽然不多,但对于这些人而言,只要不是王妃这个角色,其它角色无论生角还是旦角都差不了多少,只是旦角的戏服和妆容好看的多,她们都盼着穿一身漂亮的戏服在太后娘娘和官家面前表演。
腊月二十七,从辰时开始,便进入了整本剧目的排练,虽然这些歌姬、宦官们对剧目的台词及流程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但是这短短半个时辰的剧目,到了午时才勉强排练了一遍。主要是生角的唱腔与这些歌姬们平时的演唱风格截然不同,虽然有沈方示范和引导,每一个生角都得演十几遍才能过关。到了师兄这个角色,重赏之下抢到这个角色的乃是齐家楼的春霞,春霞长的娇小柔弱,虽然卖力的演出,但怎么也没有大侠的效果,至于武生应该有的动作,春霞更是一个也做不出来。整个剧目卡在师兄这个角色足有半个时辰,直到童贯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来扮演王妃的师兄。
李师师正在发愁之间,见童贯挺身而出,也是一喜,但“师兄”这个角色除了武行之外,还有不少的唱段,她把顾虑讲了出来,童贯却信心十足道,“师师姑娘,这几日我熟读了剧本,也听过各位姑娘的演唱,这京剧似乎也不难,刚才沈公子示范的清楚明白,童某自信不会拖了后腿。”
沈方正在犹豫是否要亲自上场,如今见到童贯出手,自然比较满意,便向李师师点了点头。
伴奏响起,童贯迈着稳健的台步走到舞台中央,一套行云流水的武行动作之后,便是略为尖利的声音,虽然仍然达不到沈方的要求,但是也勉强顺了下来。沈方专门给童贯找了几个调整气息的方法,童贯身为宦官,在演唱生角的唱段方面先天不足,只比普通歌姬嗓门大一些,气力长一些,有了沈方的因材施教,其效果便又好了几分,如此三、四遍之后,便是李师师也觉得童贯唱的还行,能够赶上普通歌姬水平,排练熟练之后,应付四天之后的演出应该没有问题。
沈家戏班如火如荼地排练着,在李侍郎这座宅院发生的一切总会在几个时辰之内传到柴勐的耳朵里。柴勐见沈方上心,这几日全心投入到京剧的排练当中,前几日柴濮向他申诉沈方引起的不快便慢慢的消失。对于沈方的狂妄无知,柴勐只当沈方率性而为,忽略了身为齐王的皇家尊严,沈方这么做还不是为了讨太后的欢心,报答朕的恩情吗?柴勐不断地说服自己。
腊月二十八,夜,宋国公府。
今日沈括大宴宾朋,请了知交好友,达官显贵前来沈府庆贺新年。沈括已经决定参加了元旦的庆典后,于正月初二辞别官家,前往延庆路,所以这两日便广邀知交好友来府中做客,一方面答谢不久前沈家落难之时的声援之恩,另一方面则是提前拜年,把平常在正月天的迎来送往提前至腊月天。
这次与他同行的除了沈冲、李格非、韩睿外,还有章惇、金台等人,章惇经过再三恩量后,还是决定向官家辞去参知政事的差使,前往延庆路参与对西夏的军事。柴勐见章惇为了大周的千秋万代基业,宁肯舍于辅相之位,远离京城,前往边地。欣慰之余,挽留了数次,后来见章惇心意已决便应了下来。章惇离开京城后留下的参知政事职位,如今已成了香饽饽,许多有资历的朝臣加大的活动力度,纷纷到王安石、秦源、沈括、章惇、王韶等人的府第进行打探,朝廷辅臣当中唯有吕惠卿因其也是参知政事的热门人选而受到了冷落。
沈括已得知官家有意让文采出众的端明殿学士王珪出任参知政事,王珪乃是弟子李格非的老丈人,也在今日受邀之列,面对众人旁敲侧击的打听,沈括只作不知,只是饶有趣味地看了看脸露微笑的王珪。王珪定然已经得了官家的召见,此时有一种意得志满的气质,不过由于他涵养颇深,不认真观察倒也看不出什么端倪。
苏轼、黄庭坚带领着苏氏门人申时便来到宋国公府,却并没有见到这几日忙得不可开交的沈方,听说沈方在为太后娘娘、官家排练新的戏文,苏轼等人来了兴趣,便想去李府一睹为快,被沈括拦了下来,“子瞻兄,不必心急,过会儿晚宴之时,方儿会让这个戏班进行首次表演,此时他们应该还在准备,便是去了李府,方儿也无暇接待。”
苏轼见状只好告罪一声,来到偏厅与好友章惇、张先等人谈论诗文、议论时政。对于章惇的选择,苏轼并不意外,章惇与沈括的每一次交往,苏轼都参与其中。章惇第一次正式拜访沈括,便是受苏轼引见,章惇也是因这个机会,才会随沈括一同出使耽罗,为大周立下大功,从而被沈括推举为参知政事。章惇担任参知政事这八个月间,其能力、才华与气度,深得柴勐赏识,柴勐将章惇外放至延庆路,未尝没有让章惇立下战功,积累资历以便提拔重用之意。
但对于苏轼、黄庭坚等人的选择,章惇却觉得有些意外。
“子瞻,我等建功立业还需要在刀枪上下工夫,西夏边事虽然凶险,但打熬出来,便是奇功一件,你我与存中乃知己,何不主动请缨前往延庆路,反而去昌国经营商贾?”
“子厚兄,苏某记的你刚从耽罗回来之时,便提起要见沈家二公子,如今沈子矩便在京城,你可曾见过?”
章惇当然也记得那时与苏轼的之间的对话,在耽罗与张天端并肩作战时,出于对沈括、沈冲两父子身上具备王者之气的好奇,远离朝廷的章惇便有了其它想法。待进入权力中枢之后,他才意识到造反绝没有那么容易,而沈括等人的王者之气也未必便指的是朝廷,比如一个养蜂人养着成千上万只蜜蜂,便也有一种“王者”之气,具体到沈家,便是在财富方面,沈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富足如大周,居然也没有一个家族敢在财富方面与沈家争锋。或许沈氏父子的王者之气,便是体现在钱财经济领域。
“让子瞻见笑了,章某这些日子忙于处理政务,没有抽出时间,昨日向官家辞去参知政事的差使后,便可一睹沈子矩的风采。”
“等你见到沈子矩之后,自然就明白了。”苏轼卖起了关子。
两人谈的热闹,张先却在一旁看起了沈方手书的诗书。
张先,字子野,两浙路湖州人,生于胜德元年(注:公元990年),历经了英宗、德宗、仁宗及当今皇帝四朝,柴勐登基之时,他已经六十三岁。胜吉十三年(注:公元1064年),张先以七十五岁的高龄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如今已八十一岁,但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底气十足,似有金石之音,被柴勐称之为“人瑞”。张先老骥伏枥,虽已耄耋之年,仍然才思敏捷,笔耕不辍,世人常将其与苏、黄等人并称,因其资历,论名声还居于苏、黄之上。
张先在早年写有《行香子》一词,“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因这首词中的“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世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听了之后却并不满意,对人说道:“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从此之后,世人皆称之为“张三影”。
“三影先生,沈子矩的手书你也看了好一会儿,可有何感想?!”苏轼见张先正襟危着端着沈方的诗词墨宝仔细观看,便问道。
张先长叹了一声,“老夫聊发少年狂,少年却有百年功。老夫所写诗词多见少年心性,这沈子矩的诗词墨宝,却似有百年之功,奇哉,奇哉!”
苏轼听到“老夫聊发少年狂”便觉心中一震,有当初听到“明月几时有”的感觉,他却不知道,因为某种机缘的关系,张先竟然在无意之中说出了本应属于他的妙句。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词写于1075年左右,在本章的五年之后。
本章写完之后没有来得及保存,便死机了,丢了一千多字。重写了一遍,总觉得不得劲儿。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至于京剧伴奏所使用的乐器,此时绝大多数尚未使用,比如文场所用的京胡,此时还被称为胡琴,到了后世清朝乾隆年间才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其音色尖利,与传统的胡琴并不一样,后来胡琴便逐渐更名为二胡;文场所用的月琴此时又称阮咸,相传东晋“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这种乐器,故而得名,但此时的月琴的琴杆还比较长,到了几百年后,才缩短为琴颈,变成现在的样式;文场所用的三弦到了后世的元代才渐渐流行,此时还属于胡人乐器,在汉地演奏者极少。沈方并没有时间去设计、制作京剧文场、武场所用的这些乐器,便从勾栏瓦舍找了十几个乐工来凑数。京剧的伴奏对于此时的乐工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倒是不必非得去挖七十二家正店的墙角。
而京剧中所用的戏服,妆容也是京剧的特色之一,沈方画了几套戏服及脸谱的图样,便让沈林去招募专职的裁缝和化妆师,以沈家的财力和势力,只要钱到了位,便是便全天下的人才汇聚至沈府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童贯手下那十来个宦官,在张茹的监督之下,为了少吃鞭子,多领赏钱,咬着牙拼命训练,虽然还达不到沈方的要求,但是做一些筯斗、翻腾的动作,一般人也看不出什么好坏来,在这时的人看来,这些小宦官已经很出色了,便是张茹也觉得这些花拳秀腿,虽然在实战中没有一点作用,但是看上去却颇为热闹喜庆。
每日下午,沈方将这些歌姬、宦官、乐工们召集在一起,进行曲目的排练。小宦官和乐工们的差使比较好分配,歌姬们却因为角色的分配问题,吵作了一团。矾楼的云娟、香君、天音阁的文菊、美琦这四个歌姬,在平时便是各自正店的花魁,她们之间虽然也有往来,互称姐妹,但私下里的竞争极为激烈。若是李师师担任主角,她们四人自然无话可说,如今沈公子明言李师师及妙香楼的田燕儿不参与扮演王妃的竞争,对于她们而言便是极佳的机会,不用田燕儿监督,这些歌姬们便主动记台词、练嗓子、走台步,经过三天的比拼,最终李师师选择了美琦来扮演《一剪梅》中的主角王妃。虽然李师师与云娟、香君更加亲近一些,但美琦的气质、唱功更加适合王妃这个角色,对于李师师的选择,云娟、香君也挑不出毛病,其它正店的歌姬更是对李师师刮目相看,知道她虽然年纪小,但却能对这些歌姬保持相对的公平,这样她们也可以努力一下,争取戏份更多的角色。
《一剪梅》中的戏份比较多的旦角只有七个,很快被各位歌姬一抢而光,其余歌姬宁肯选择扮演戏份较少、甚至没有台词的旦角,也不愿意扮演贤王、王弟、师兄等戏份较多的角色。李师师和田燕儿商量之后,便安排田燕儿扮演生角中戏份最多的贤王。李师师把这个难题交给沈方之后,沈方只用了一个方法便轻松解决。
沈方直接让人抬来一箱银子,“一个生角,白银百两,演的好了,还会重奖。”
沈方话音刚落,李师师手中剩下的角色牌子便被一抢而空,就连那六个选择旦角之人都有些意动,一百两银子虽然不多,但对于这些人而言,只要不是王妃这个角色,其它角色无论生角还是旦角都差不了多少,只是旦角的戏服和妆容好看的多,她们都盼着穿一身漂亮的戏服在太后娘娘和官家面前表演。
腊月二十七,从辰时开始,便进入了整本剧目的排练,虽然这些歌姬、宦官们对剧目的台词及流程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但是这短短半个时辰的剧目,到了午时才勉强排练了一遍。主要是生角的唱腔与这些歌姬们平时的演唱风格截然不同,虽然有沈方示范和引导,每一个生角都得演十几遍才能过关。到了师兄这个角色,重赏之下抢到这个角色的乃是齐家楼的春霞,春霞长的娇小柔弱,虽然卖力的演出,但怎么也没有大侠的效果,至于武生应该有的动作,春霞更是一个也做不出来。整个剧目卡在师兄这个角色足有半个时辰,直到童贯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来扮演王妃的师兄。
李师师正在发愁之间,见童贯挺身而出,也是一喜,但“师兄”这个角色除了武行之外,还有不少的唱段,她把顾虑讲了出来,童贯却信心十足道,“师师姑娘,这几日我熟读了剧本,也听过各位姑娘的演唱,这京剧似乎也不难,刚才沈公子示范的清楚明白,童某自信不会拖了后腿。”
沈方正在犹豫是否要亲自上场,如今见到童贯出手,自然比较满意,便向李师师点了点头。
伴奏响起,童贯迈着稳健的台步走到舞台中央,一套行云流水的武行动作之后,便是略为尖利的声音,虽然仍然达不到沈方的要求,但是也勉强顺了下来。沈方专门给童贯找了几个调整气息的方法,童贯身为宦官,在演唱生角的唱段方面先天不足,只比普通歌姬嗓门大一些,气力长一些,有了沈方的因材施教,其效果便又好了几分,如此三、四遍之后,便是李师师也觉得童贯唱的还行,能够赶上普通歌姬水平,排练熟练之后,应付四天之后的演出应该没有问题。
沈家戏班如火如荼地排练着,在李侍郎这座宅院发生的一切总会在几个时辰之内传到柴勐的耳朵里。柴勐见沈方上心,这几日全心投入到京剧的排练当中,前几日柴濮向他申诉沈方引起的不快便慢慢的消失。对于沈方的狂妄无知,柴勐只当沈方率性而为,忽略了身为齐王的皇家尊严,沈方这么做还不是为了讨太后的欢心,报答朕的恩情吗?柴勐不断地说服自己。
腊月二十八,夜,宋国公府。
今日沈括大宴宾朋,请了知交好友,达官显贵前来沈府庆贺新年。沈括已经决定参加了元旦的庆典后,于正月初二辞别官家,前往延庆路,所以这两日便广邀知交好友来府中做客,一方面答谢不久前沈家落难之时的声援之恩,另一方面则是提前拜年,把平常在正月天的迎来送往提前至腊月天。
这次与他同行的除了沈冲、李格非、韩睿外,还有章惇、金台等人,章惇经过再三恩量后,还是决定向官家辞去参知政事的差使,前往延庆路参与对西夏的军事。柴勐见章惇为了大周的千秋万代基业,宁肯舍于辅相之位,远离京城,前往边地。欣慰之余,挽留了数次,后来见章惇心意已决便应了下来。章惇离开京城后留下的参知政事职位,如今已成了香饽饽,许多有资历的朝臣加大的活动力度,纷纷到王安石、秦源、沈括、章惇、王韶等人的府第进行打探,朝廷辅臣当中唯有吕惠卿因其也是参知政事的热门人选而受到了冷落。
沈括已得知官家有意让文采出众的端明殿学士王珪出任参知政事,王珪乃是弟子李格非的老丈人,也在今日受邀之列,面对众人旁敲侧击的打听,沈括只作不知,只是饶有趣味地看了看脸露微笑的王珪。王珪定然已经得了官家的召见,此时有一种意得志满的气质,不过由于他涵养颇深,不认真观察倒也看不出什么端倪。
苏轼、黄庭坚带领着苏氏门人申时便来到宋国公府,却并没有见到这几日忙得不可开交的沈方,听说沈方在为太后娘娘、官家排练新的戏文,苏轼等人来了兴趣,便想去李府一睹为快,被沈括拦了下来,“子瞻兄,不必心急,过会儿晚宴之时,方儿会让这个戏班进行首次表演,此时他们应该还在准备,便是去了李府,方儿也无暇接待。”
苏轼见状只好告罪一声,来到偏厅与好友章惇、张先等人谈论诗文、议论时政。对于章惇的选择,苏轼并不意外,章惇与沈括的每一次交往,苏轼都参与其中。章惇第一次正式拜访沈括,便是受苏轼引见,章惇也是因这个机会,才会随沈括一同出使耽罗,为大周立下大功,从而被沈括推举为参知政事。章惇担任参知政事这八个月间,其能力、才华与气度,深得柴勐赏识,柴勐将章惇外放至延庆路,未尝没有让章惇立下战功,积累资历以便提拔重用之意。
但对于苏轼、黄庭坚等人的选择,章惇却觉得有些意外。
“子瞻,我等建功立业还需要在刀枪上下工夫,西夏边事虽然凶险,但打熬出来,便是奇功一件,你我与存中乃知己,何不主动请缨前往延庆路,反而去昌国经营商贾?”
“子厚兄,苏某记的你刚从耽罗回来之时,便提起要见沈家二公子,如今沈子矩便在京城,你可曾见过?”
章惇当然也记得那时与苏轼的之间的对话,在耽罗与张天端并肩作战时,出于对沈括、沈冲两父子身上具备王者之气的好奇,远离朝廷的章惇便有了其它想法。待进入权力中枢之后,他才意识到造反绝没有那么容易,而沈括等人的王者之气也未必便指的是朝廷,比如一个养蜂人养着成千上万只蜜蜂,便也有一种“王者”之气,具体到沈家,便是在财富方面,沈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富足如大周,居然也没有一个家族敢在财富方面与沈家争锋。或许沈氏父子的王者之气,便是体现在钱财经济领域。
“让子瞻见笑了,章某这些日子忙于处理政务,没有抽出时间,昨日向官家辞去参知政事的差使后,便可一睹沈子矩的风采。”
“等你见到沈子矩之后,自然就明白了。”苏轼卖起了关子。
两人谈的热闹,张先却在一旁看起了沈方手书的诗书。
张先,字子野,两浙路湖州人,生于胜德元年(注:公元990年),历经了英宗、德宗、仁宗及当今皇帝四朝,柴勐登基之时,他已经六十三岁。胜吉十三年(注:公元1064年),张先以七十五岁的高龄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如今已八十一岁,但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底气十足,似有金石之音,被柴勐称之为“人瑞”。张先老骥伏枥,虽已耄耋之年,仍然才思敏捷,笔耕不辍,世人常将其与苏、黄等人并称,因其资历,论名声还居于苏、黄之上。
张先在早年写有《行香子》一词,“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因这首词中的“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世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听了之后却并不满意,对人说道:“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从此之后,世人皆称之为“张三影”。
“三影先生,沈子矩的手书你也看了好一会儿,可有何感想?!”苏轼见张先正襟危着端着沈方的诗词墨宝仔细观看,便问道。
张先长叹了一声,“老夫聊发少年狂,少年却有百年功。老夫所写诗词多见少年心性,这沈子矩的诗词墨宝,却似有百年之功,奇哉,奇哉!”
苏轼听到“老夫聊发少年狂”便觉心中一震,有当初听到“明月几时有”的感觉,他却不知道,因为某种机缘的关系,张先竟然在无意之中说出了本应属于他的妙句。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词写于1075年左右,在本章的五年之后。
本章写完之后没有来得及保存,便死机了,丢了一千多字。重写了一遍,总觉得不得劲儿。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7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73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