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征服史 > 第175章 美洲的丰富物产

第175章 美洲的丰富物产

推荐阅读:步剑庭呢喃诗章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九天苍穹变国潮1980最强末世进化斗破之无上之境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老爸让我从十个女神中选一个结婚国民法医

    胜吉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昌国县知县王孝锡带着十个匠人,五艘一千料的河船出发,一路拜会明州知州薛原端、两浙路安抚使张蒭等上司,然后沿运河向京城进发。此时的运河自杭州起,先后经过苏州、扬州到了楚州(注:今淮安)之后,沿淮河到泗州(注:今泗县),而后便沿汴河先后经过宿州、宋州(注:今商丘),到达东京开封府。此时汴河与扬楚运河并不直接相通,由扬入汴,舟船还要走一段较长的淮河河道,而这段河道滩多水急,常常损坏漕舟,河船行驶缓慢,王孝锡一行得一个月左右才能抵达京城。
    沈方安顿好王寿光、刘四等人进行沈氏集团的股权改制,自己则乘着快船去杭州向沈括亲自汇报近期的动作。
    沈方清晨五点出发,到了下午五点二十分,才抵达了杭州大通码头,沈家的三辆马车早已在码头等候,接上沈方,将昌国新出产的货物装好,便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了杭州西门清波门。马车在暮色中沿着西湖行驶,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西湖南侧的沈家墓园。
    沈披、沈括两兄弟早在墓园山脚下等候多时,此时见沈方平安到来,这才放下心。
    “方儿,股权改制之事,你在书信中已写的清楚,何必专程回来?”沈括上午已从昌国使者口中得知沈方要亲自来杭州向他汇报之事,两地距离遥远,他连阻止都做不到,只好命下人去大通码头等候,而他和沈披两人在草庐之中等了许久,见沈方迟迟未来,干脆来山脚下等候,如今见到风尘仆仆的沈方,又是怜惜,又是责怪。
    沈方今年刚满十五岁,这个年龄在大周一般的家户已是家中的重要的劳力,但在沈家这样的大户,这个年龄正是读书备考之时,象沈方这样主持家中产业的情况极为罕见。而沈括曾任当朝计相,为大周总理财政,竟然将沈家的财政交付给沈方管理,此事如果为外人所知,不知知要使多少人瞠目结舌,不可置信。
    沈方虽然看起来有些疲惫,便仍然回答地特别有精神,“爹爹,上个月祖母两周年祭日,正值海盗预谋坏我沈家基业之时,所以未能前来,明日乃是祖母大祥之祭(注:古时守制第十三月举行小祥之祭;在第二十五月举行大祥之祭;在第二十七月举行除服之祭,守制结束。),我岂不能来?只请祖母在天之灵原谅我的失仪之礼。”
    “方儿,你在昌国也是为了我沈家的大事,母亲大人一定很欣慰,二弟,我们先回庐屋再详谈。”没等沈括发话,身为沈家族长的沈披宽慰道。
    沈方坚持先去沈老夫人墓前焚香祷告后,才跟随沈披、沈括两人进了芦屋。
    此时已入晚秋,夜寒露重,草庐之中颇有一些凉意,沈方命人将蜂窝煤炉抬到草庐,接好烟囱,用柴火将炉火生着,又忙活了一个多小时,草庐之中才渐渐暖和起来。
    “此物果然好用,随后给东院送来几个。”沈披一边欣赏蜂窝煤炉精巧的构造,一边随口说道。
    “大伯,这蜂窝煤炉刚研制成功,过几日就给东院送过去。”
    “此物如何售卖?”
    “售价两贯。”
    “生铁一斤三十文,这蜂窝煤炉只生铁只怕也要用几十斤,怎么卖得比玻璃等物还便宜?”沈披奇道。
    “大伯明见,这蜂窝煤炉连人工计算在一起,只成本便有两贯,若加上运费,成本两贯也不止。只是这蜂窝煤炉却是普通百姓取暖之物,我只担心即使低到两贯,还是有许多百姓用不起,可是如果再低,只怕有奸商会大量囤积,我们便卖得越多,赔得越多。”
    “方儿,你能体贴民生,为父甚为满意,”沈括微笑道,“但即使是两贯这个价格,只怕也会有人大量收购,然后在偏远地方高价出售。所以为父建议,批发价定成五贯,零售价定成六贯,对于确实贫困的家户,减免至两贯,甚至免费赠送亦可。”
    “爹爹所言甚是,就按爹爹定的价格来售卖。”
    “方儿,你天资聪颖,如何定价,你心中自有成算。象蜂窝煤炉和精棉布之物,你有意定低价,其中利弊,想必你也考虑过。在你看来,或许这个世界就应该一下子改变,但在为父看来,大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做成一件事必须要考虑到各个阶层的利益,不然会遇到很多阻力。现在昌国沈氏,已无需象转塘沈氏那样靠低价物品打开知名度,反而需要韬光养晦,收敛发展的速度,以免为小人所乘。”
    “爹爹,京城可有消息传来?”
    “什么样的消息也有,玻璃、水银镜之物,谁也能看出其中的利润丰厚,只怕这配方怕是守不住了。火枪的事,我也上报给朝廷与官家,这几日便会有旨意下来。也幸亏你提醒及时,才避免因火枪之事成为秦枢密使的攻击目标,坏了西征大事。”
    “秦源此人太过阴险,要不先把他除掉?!”沈方眉头一皱,冷冷道。
    沈披、沈括听了倒也没有惊讶,以慧通大师当朝国师的显赫地位,死了以后,朝廷也没有过分追究,这秦源虽得官家恩宠,但远远比不上慧通大师,甚至还比不上沈括。若是寻个机会,让秦源意外身亡,以沈方及张天端的手腕倒也不是一件难事。
    “不必如此,秦枢密使毕竟是官家所选的重臣,他与沈家之争乃是因小事引起的私争,与国事无干,我们怎能因私废公。”
    “那就先放过他。”沈方对秦源、秦求两父子早有不满,上一次沈家被抄,背后便有秦源的手笔,而秦求则和晋王、齐王、魏王等人厮混在一起,在一旁推波助澜。在沈方眼里,秦源、秦求这样的人就象苍蝇一样,平时不会引起他的注意,但只要发现了他们的存在,顺手拍死即可,沈披、沈括或许还多有顾虑,自己知道昌国现在的实力,便不会将朝廷与官家的反应放在心上。
    “爹爹,我昨天的写的信,你也看过了。你对这次股权改制计划,有什么意见?”沈方话风一转,谈起来此行的另外一件重要之事。
    “我和你大伯上午仔细揣摩了你的信,仔细算来,在沈氏集团,我沈家便占了六成半的股份,比起原来的沈氏产业三成的股份,足足多了一倍以上。虽然这三个月以来,你发明了不少赚钱的物件,但没有众股东的鼎立相助,靠你一人也不可能将这些发明转换为成品。你动脑筋,他们动手脚,结果你却从他们手中夺走了三成半的股份,怎么算,也算我们沈家占了股东们的便宜。既然股东们都没有反对,为父自然也不会多此一举,只是希望方儿今后要懂得让利于人,我们沈家的钱财几辈子也花不完,不必为了些许利益,而与人反目。”
    “爹爹,你难道不认为想法和技术这些也同样价值万金?”
    沈括淡淡一笑,起身从旁边的书案上取了几册手写的书卷《格物要术》,递给了沈方。
    沈方翻开之后,只见里面有沈括这些年在经济、技艺、为政的点滴心得;有转塘庄园时期的机械发明数百例,均配有详尽的配图与尺寸;还有沈家花了极大的代价研制出来的钢铁材料的新配方、新的炼钢工艺、新的造瓷工艺等等。历史上的沈括被罢免闲居后才写下了《梦溪笔谈》这部中国科学史上的百科全书,如今因为某些机缘,沈括提前完成了《梦溪笔谈》里面大部分内容的书写,并起名为《格物要术》。
    “方儿,若是为父如你一般,将想法和技术作为占据股份的筹码,或许可以在沈氏产业中占据大量的股份,但同时沈氏产业便不会有更快的发展,只有让利于匠人,才能让匠人更加有创造力,更能为沈氏产业卖力工作。这本书,为父准备公开发售,为得就是让天下百姓丰衣足食,生活更加美满。”
    “爹爹,你说的道理我懂,但是有一点,跟随你建设转塘的那一帮老人,现在已经成为富甲一方的财主,他们是否还有创造力?而同时,一些新的匠人涌现出来,他们难道就没有再进一步、成为股东的需要?”
    “可是事实上,你在聚敛股份财富,而新的匠人也没有得利。”沈括不依不饶地说。
    “不是这样,爹爹你只看到沈氏集团中,沈家占六十五点的股份,你没有看到股权改制计划中,还有将沈氏产业中工坊全部放开由大工、大匠及普通坊工购买。”
    “另外四成股份,除了现在的股东们,我和你大伯还真想不到有谁能买的起。以现在玻璃厂为例,就算估价上千万贯,也一样有人会投资,只需要一年便可以回本。可是这四成股份,价值四百万贯,普通工匠辛辛苦苦存一年钱也不过六十贯,能买多少股?”
    “这就是我要给爹爹解释的,对于有贡献的工匠,不需要他出钱,便可以得到一定的股份;对于普通的工匠,他们可以买少量的股份,这个股份虽少,但一样可以享受利润的分成。”
    “哦?!”沈括对这种分配方式颇感兴趣,“这些工匠不出钱就能拿到股份,其它股东会同意吗?”
    “这个钱由我替他们出,作为对他们的奖励。对于我而言,无非就是左口袋到右口袋,稍微损失一部分的利润而已。”
    “哦,那你准备发行多少股?一千股?一万股?”
    “如果是玻璃厂,就按刚才爹爹所说,发行一千万股,每一贯为一股。在这其中,沈家已拥有了三百九十万股。我准备再花一百万贯买入一百万股,专门用来对后续的能工巧匠进行股权奖励。”
    “方儿,大伯能否购买玻璃厂的股份?”沈披在一旁听着,也有些眼热。
    “当然可以,大伯你也是沈家之人。”
    “方儿,你刚才说沈家在沈氏集团中占五成股份,这五成股份你是如何分配的?”沈方听到沈方将沈披也算到沈家,便有意将此事说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爹爹占一成半,大哥占一成,我占两成,五弟占半成。”
    沈括听了沈方之言,见沈方已有计划,而沈披并没有在沈家的股份分配中,便放下心来。至于自己的一成半,他并不嫌少,如果再加上自己在沈氏产业中的三成,他的股份便占到了三成,超过了沈方。
    “二弟,方儿经营有方,我有意将我名下杭州和京城的产业交由方儿经营,你看如何?”沈披听了沈方之言,也艳羡不已。沈括被抄家时,为了避免太大的损失,杭州、京城下的产业全部分给了沈披。在当时来看,沈括转塘的资产全部被抄没,转塘之外的资产全部是以王寿光的名义办理,沈披占了很大的便宜,但是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昌国沈氏便翻过身来,甚至远远超过转塘沈氏的名头。
    “大哥,我有意将沈氏集团一成半股份让渡给你,来换取你名下杭州和京城的产业。”
    沈披闻言大喜,但沈氏集团一成半的股份价值太高,远超过他在杭州和京城的产业的价值总和,“二弟,这如何使得,愚兄并没有贪图你的股份之意,只是想用些余钱买点沈氏集团下属公司的股票而已。”
    “大哥,你是沈家族长,沈家的股份自然有你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去年庆国公之案,沈氏产业本来也应有你的股份。如果你我兄弟易位相处,相信兄长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想法。”
    “方儿,你意下如何?”沈披觉得沈括说的也有道理,但没有继续推辞。
    “自然以爹爹的主意为准。”沈方不加思索道,“杭州和京城乃沈家发祥之地,虽然沈氏集团也有在此两地开办公司之意,但一切还得重头开始,如果大伯有意将两地产业交付于我,我倒有一个章程,请大伯考虑。”
    “方儿请直言!”
    “我有意在杭州和京城成立沈氏集团杭州公司、东京公司,代表沈氏集团对两地现在的产业和未来的产业进行统筹管理。比照新成立公司的股权分配方式,由沈氏集团占两家公司六成的股份,大伯在此两地的产业占两家公司四成的股份,由大伯来担任两家公司的董事长,并聘请专人担任总经理。”
    “如此一来,我岂不是白白得了二弟的股份,不妥,不妥!”沈披摆手道。
    “怎么是白得呢?沈氏集团现在由我担任董事长,而这两家公司的股份沈氏集团又占了六成,也就是说我已经实际控制了这两家公司。”
    “既然两地产业已归二弟所有,那不如让二弟来占两家公司四成的股份。”沈披对沈括说道。
    “大哥,你就不必谦让了,你我弟兄,同根同枝。而且与未来的收益相比,杭州、京城的收益又算不了什么。两地产业能归方儿统一经营,对我们沈家也是一件好事。”
    汴河与扬楚运河之间的龟山运河自1083年开凿,此时尚未通航。
    《宋史·河渠志六》:元丰六年(1083)开龟山运河,“初发运使许元自淮阴开新河,属之洪泽,避长淮之险,凡四十九里……至是发运使罗拯复欲自洪泽而上,凿龟山里河而达于河”。发运使蒋之奇建言:“自龟山蛇浦下属洪泽,凿左肋为复河,取淮为源”,亘五十七里。此后淮南漕运北至淮阴县(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淮河南岸),由龟山运河、新河出淮,避开淮河百里风涛之险,人以为便。南宋乾道五年(1169)楼钥北行使金亦由此河。元后废。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6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64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