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征服史 > 第68章 熙河开边(一)

第68章 熙河开边(一)

推荐阅读:大海无垠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都市不灭仙医我是如何当神豪的都市极品医神雏鹰的荣耀魇醒他比我懂宝可梦遮天记重生日常修仙

    与此同时,邱高杰将一套精美的琉璃制品献给王寿光,作为对王可儿生辰的贺礼。
    这套琉璃制品中有茶壶一把,圆筒状琉璃杯四个,酒壶一把,小酒杯六个。用红色丝线固定到特制的楠木礼盒中。
    王寿光打开礼盒一看,大惊失色,如此多的水晶他何曾见过,而且雕成酒具、茶具,这要浪费多少的水晶材料?他惊疑不定地看着邱高杰,“贤侄,如此贵重,王某何当收受?”
    “王叔,此乃琉璃,而非水晶,请仔细查验。”邱高杰笑道。
    王寿光呼吸急促,心脏也狂跳起来,他瞬间就明白了邱高杰话里所包含的意义,这是真正的点石成金术。王寿光取过茶壶,细细地端详,最后才忍不住笑出声来,“好啊!好啊!贤侄,你可是为我昌国沈氏立了大功一件。”
    “小侄不敢抢功,此乃二公子的发明,我等只是按沈老爷的要求试制了无数新法琉璃而已,如没有二公子点拨,这些琉璃还只是一钱不值的半成品。”
    王寿光对于沈方的表现也没有惊讶,沈方在工艺上的天赋确实无人可比。王寿光点了点头,“你们的功劳一样不小,这琉璃配方可要严守秘密,一定不能传出去。”
    “小侄明白,琉璃配方是重中之重,我已专门向工匠们呈清利害。”
    “只靠自觉肯定不够,只要是人,就有欲望。或许只是因醉酒、梦话、甚至是一时激愤,无意中泄露出去,则悔之晚矣。我这就下令,任何坊工、匠人无论有何原因,没有持我的手令不得离岛。任何外人不得接近琉璃工坊和坊工、匠人居住区。先运行一段时间,实在不行,只好启用岱山岛和衢山岛了。”
    邱高杰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阵仗,远比水力车机保密级别高。想想也是,以前转塘出产的机械,无论是水力车机还是独轮车、纺纱机、织布机。只要物件销售出去,稍微懂些拆解工艺之人便可以仿制,但这琉璃制品,却不可看两眼就能知道如何制造,除非有人象沈老爷一样,不惜血本,收购一切可以买到的矿山,尝试一切可能的矿石组合,用了近七年的时间才有了成体系的新法琉璃配方及工艺。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想象,整个大周未必还有人有如此气魄。
    邱高杰向王寿光提出将沈氏琉璃工坊拆分为四个工坊的计划,王寿光当即同意,安排下属制定计划,限一个月内完工。
    两天之后,沈家与王家所有的窗户全部更换为镶嵌有透明琉璃的窗户,室内的光线一下亮堂起来,沈方没有在昌国县多呆几天,便和王可儿带着一船菩萨琉璃像和净瓶等琉璃器件前往珞珈山,这些琉璃器件将以沈氏产业各股东的名义供养给珞珈山普陀庵。
    快到月底的时候,王寿光得到消息,沈括一行将于五月二十九日抵达钱塘,便带着刘四、李老黑、张小五、邱高杰等人分乘五艘一千料的河船,带着五船琉璃制品前往杭州运河码头等待。
    大周胜吉十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巳正初刻,沈括一行三艘官船停泊在杭州大通码头。负责护送的禁军领了赏钱,兴高采烈地乘船自行快活而去。前来迎接沈括的除了沈披、张宛娘等沈府家人、王寿光、刘四等昌国沈氏产业匠头外,还有以两浙路内监使吴大用、两浙路安抚使张蒭、两浙路制置使史世倬为首的两浙路、杭州府、钱塘县、仁和县大小官员。
    “恭喜昌国郡公荣归故里!”
    “恭贺昌国郡公击溃北辽、高丽!”
    “恭贺昌国郡公为我大周开疆扩土!”
    各式漂亮的拜年话在耳边响起,沈括却无暇记住是何人恭维。
    与吴大用、史世倬见过礼后,沈括向张蒭深施一礼,“小婿不才,让泰山大人操心了。”
    张蒭呵呵笑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随后便拉着沈括去杭州“望江楼”接受杭州百官的宴请。张天端身为庆国公、征东大将军自然在受邀之列,连同随着《密州夜宴图》而名声大噪的付蕙娘、张茹也受到了张蒭的邀请。付蕙娘、张茹不喜热闹,便随着张宛娘前往沈府,而王寿光等人在和沈括照了面,打过招呼后,先同去沈府待命。
    吴大用和王寿光关系菲浅,在王寿光离去之时,吴大用长久注视,倒惹来张蒭等人的注意。
    “吴监台,既与王匠首相熟,不防唤他一起前去便是。”张蒭不解道。
    吴大用回过神儿来,笑了笑,“抚台大人,沈郡公,倒是吴某失礼了,刚才吴某想到王匠首原系宣州一手艺人,如今却成为杭州城巨富,某与王匠首曾共事多日,倒有一些感慨。”
    “风云际会,实属寻常,吴监台不也从二浦官坊主管太监,晋升为两浙路的监台大人。”张蒭笑道。
    沈括只笑了笑,没有搭话,他却不知,吴大用适才出神并非因为王寿光,而是因为看到了张茹,这张茹乃是吴大用的干爹吴成明令查明行踪的女子,而干爹的师尊,那个受官家推崇的国师此时或许已来到了杭州,只是不知何时与自己联系,而自己又该如何好生伺候。
    申时初刻,沈括回到府中,却见院子里还停着四辆马车,来自京城的“矾楼四绝”仍在车上,未曾下来,沈括走到第一辆前,拉开车帘,见捧琴女子泪眼婆娑坐在马车里,无所适从,沈括问道,“裴姑娘,为何不曾下车?”
    “主母不允。”裴肖丽见沈括回来,心中一喜,怯生生地说道。
    沈括一路上有大把的机会将“矾楼四绝”的情况写信告知张宛娘,但每次提笔,便想起张宛娘为自己苦等三年的情谊,笔便不忍落下,原本还想着到了杭州之后,先将四女安排至昌国住下,没想到一到大通码头,便是数不尽的人情世故,竟将此事忘在脑后。
    付蕙娘、王寿光等人见到沈夫人张宛娘不允许“矾楼四绝”下车进门,此乃沈括家事,却也不好相劝。王寿光在沈家地位超然,管事下人均识得他,便做主让马车先行进府,下人们好生伺候,等沈括回府再决定。
    沈括得知内情,暗中叫苦,但还是硬着头皮,让管家沈林把偏院收拾好让裴肖丽、薛佳依、祁可馨、楼元珍四女先行休息。沈林早就预备了四个套间,当即安排管事领路,取了四贯铜钱将等了半天的马车打发出府。
    张天端知道沈括有一堆杂事处理,便自行去以往常住的偏院寻妻女。而沈家正堂议事厅,沈披正和王寿光谈得热闹。自从沈括被抄家,沈披沈括两兄弟便自然而然地分了家产,京城与杭州的产业归沈披,其它州县的所有产业全归沈括。说起来,现在的沈府是沈披的府第,沈括一家只是暂居于此,但对于王寿光等人来讲,沈披也是昌国沈氏产业的重要合作对象,昌国沈氏的各种产品行销全国离不开杭州和东京沈氏店铺的渠道。
    沈括刚在长兄旁边坐下,沈披便问道,“矾楼四绝可曾安排妥当?”
    沈括苦笑道,“先安排到西偏院住下了。”
    “你不先到弟妹那里解释一二?”
    “正事要紧,各位匠头也等了许久了。”
    刘四、李老黑、张小五、邱高杰等匠头赶紧坐直身子谦让说不要紧。
    王寿光一拍手,候在门口的随从捧着两个礼盒走了进来,王寿光接过礼盒,放到沈披、沈括两兄弟之间的金丝楠木桌上,然后亲手将礼盒递给两兄弟。
    沈披没有动礼盒,看着沈括缓缓打开礼盒,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器皿。
    沈括见了里面的器物大喜道,“这是什么琉璃,如此透亮?”
    王寿光见沈括一眼就看出来,也笑了起来,“我就和他们说,沈老爷必然会一眼看破,他们还不相信。”
    沈披这时也来了兴趣,取过一只琉璃杯,认真地查看,看到杯子底部有“沈氏琉璃”的字样,点了点头,放回原处。
    沈括如获至宝反反复复地看个不停,点头道,“琉璃之物,五彩斑斓居多,然多种颜色杂在一起,其色性便有差异,沈某只想着能配置出白色的琉璃,没想到今日却看到了透明琉璃。”
    “此琉璃乃邱匠头奉老爷之命配置,但制作成器物却是二公子的点子。”
    “方儿顽劣,这些奇技淫巧倒是符合他的脾性。”言语之间虽然有责备之意,但谁也能听得出来,沈括对沈方很满意。“方儿、蕙儿、德儿在昌国如何?可曾给匠首带来麻烦?”
    “二公子现已回珞珈山,蕙儿小娘子和三公子一直都很乖巧,三公子对沈氏产业的布局尤感兴趣,每日缠着四哥他们学习做生意。”
    “三公子天资聪颖,经商方面倒也有天赋。”刘四随声附和道。
    “德儿也随他二哥不务正业了。”沈括也并没特别在意,一个十岁的孩子离定性尚远,况且经商对沈家而言未必不是一条出路,如今自己在官场上面已做到极致,虽一路坦途,但官场凶险龌龊他岂能不知?就说今天在望江楼宴请自己的大小官员,在去年自己落难之时,不知道有多少暗中拍手叫好。
    “配方保密工作如何做的?”
    李老黑清了清嗓子,“按老爷的章程,与每个匠人都签了保密契约。原本窑场那边就是防范的重点,这次又增加了两倍人手,保证一只鸽子也飞不出昌国。”
    “琉璃工坊的待遇也要提高,只要在昌国境内,他们便有足够的自由。”
    沈括一直以来都强调技术要公开,无论是水力车机、独轮车、纺织机还是各种农业水利技术,但是这新法琉璃可不同于以前公开的技艺,以前的技艺要么是百姓生活必需,要么就是一看就会,但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而新法琉璃会改善整个大周普通人家的生活,此等秘术不到紧迫之时,绝不肯经易外泄。而这个时代,能让沈括感到紧迫的,只有来自皇帝柴勐的压力。
    “这些琉璃如何销售,你们可以章程?”
    刘四这时站了出来,向沈披、沈括施了一礼,“这次来杭州,带了五船货,一船准备在杭州销售,另外两船运往苏州、扬州等运河沿岸州县,最后两船在徐州换马车,运往东京、西京。”
    “这次沈氏琉璃主要销售五款,第一款就是两位老爷眼前这套,里面有一个茶壶、四个茶杯;一个酒壶,六只酒杯,售价十贯;第二款是一个酒壶,六只酒杯或一个茶壶、四个茶杯,售价都是五贯;第三款是百姓所用的盛放油、醋等的各种玻璃瓶,售价八百钱;第四款是方形或圆形的琉璃罐,售价一贯;第五款是单独的茶杯或酒杯,茶杯卖八百钱,酒杯卖六百钱。”
    “不便宜啊!”沈括笑道。
    “物以稀为贵,此物件,只有沈氏店铺可以买到。其品貌与水晶无异,但其价格不及水晶百分之一。”刘四解释道。
    “琉璃所需原材料可准备充分?勿要为有心人觉察。”
    “老爷放心,所需材料皆是寻常材料,不会引起注意,另外为了避免意外,部分材料改从耽罗通过海船运来,不经内河码头,绝无泄密风险。”
    “好!你们想得颇细,有些我也没想过。想过怎么打开销路吗?”
    “这个匠首早就想到了,监台、抚台、制台大人们那里自然要各送一套,京城矾楼送一套,再加送几十个酒杯,另外为宫里准备了二十套,为各位辅相准备了一套。皇宫、大人们用起来,再加上矾楼宣传一番,再贵也有人要。”
    “不能再加价了,就算卖光也不能加价,这琉璃就是细水长流的买卖,迟早要降价。忽高忽低只会让人生厌。”沈括摇头道,“对了,欧阳学士、司马学士和苏学士那里各送一套。”
    “大苏?小苏?”此时苏轼、苏辙正好在京城担任翰林学士,所以刘四专门确认了一下。
    “都送吧,也不是多贵重的礼物。”沈括笑道。
    在玻璃工艺被意大利人发明初期,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6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60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