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安丘之战(四)
推荐阅读:斗破之无上之境、诡三国、我的谍战岁月、神秘让我强大、至强圣体、神话从童子功开始、谍影:命令与征服、带着系统混兽世、她是剑修、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
大周东京城芦明坊司马光府。
自从京城沈府被查封后,沈冲便搬至丈人司马光的府第居住,正好五月间新娶的司马光三女司马琴已怀有身孕,可以到娘家养胎。
司马光自四月份出始辽国回来后便赋闲在家,等候官家发落。司马光原本意气风发,将大周与北辽之间的案牍文书准备充分,满怀着要为大周争取更多的利益的心思,结果到了北辽递交了国书,只见到了北院大王耶律乙辛,辽帝耶律洪基整日出巡打猎无缘得见。耶律乙辛待司马光还算客气,好吃好喝将养着,却不谈正事。司马光见耶律乙辛并无诚意,便转而求见主管汉地事务的耶律仁先,坦诚利害。岂料耶律乙辛以司马光狂悖无礼为借口,将其拘禁起来,并遣使臣出使大周,让大周派辅相前来协商国事,别再派这种文臣前来,同时言明,大周岁入增加以千万计,愿以每年一千万贯换长久之和平。
柴勐大怒,但也没有办法同时与西夏、北辽开战,与众辅臣再三商议,还是委派曾出使北辽见功的秦源为正使出使辽国,将司马光替换回来。秦源一到北辽便见到了辽帝耶律洪基,经过谈判将岁贡降低到柴勐勉强可以接受的五百万贯,才签订了长久和约。在周辽合约中明确约定,耽罗国为大辽属国,大周无意索取,耽罗国内的汉民均系叛民,任凭大辽处置。
秦源回到东京面见了柴勐,递上签订好的国书,柴勐见除了岁贡略高些,其它都办得妥当,秦源与司马光相比,果然是一个适合当辅相、一个适合编修文章,对秦源好一番嘉奖,而司马光的请罪折子则放到一边,懒得理会。
司马光仕途不顺,但应下的婚事却不便再耽搁,于五月间在京城为爱女司马琴举办了婚事,沈括在钱塘守丧,欧阳修便作为师长代沈括受了新人之礼。沈括的长女沈蓉也在三月份嫁给了王安石次子王旁。司马光与王安石因新法生隙,但却同时与沈括结为亲家,一时之间在京城被传为佳话,就连皇帝柴勐和皇太后也乐见其成,分别赐下赏物。
沈冲娶到佳妇,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汴梁花”,虽没有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之喜,却也是洞房花烛,一夜千金。没想到不到三个月,祸从天上来,一封圣旨将沈府查封,虽然给沈冲留了几间破败房子,但那恓惶景象,如何能久住。沈冲便封了府宅,借住于老丈人司马光家。
这一日,苏轼来访,与沈冲谈及宫中柴勐与诸辅相关于沈括的评价,沈冲才放下心来。苏轼对新法并不支持,和司马光一样反对胜吉变法,但对于沈括,他却没有借打压沈括来使新法夭折的打算,在御史谏官纷纷上书倒沈之时,他不仅没有附和,反而逐一劝阻,一时间被清流们暗地讥讽为士林叛徒。苏轼的所作所为,沈冲自然感激不尽,代替沈括向苏轼行了谢礼后,感慨地说道,“为了我沈家,连累了子瞻兄的清名,沈家感激不尽。”
“新法有错,但与沈计相何干?他们不敢与石相较力,却以为沈计相可欺,实不知石相、沈计相乃官家简拔之臣,胜吉变法收效甚丰,官家岂肯自剪羽翼。”
“吾有一事不知,既然子瞻兄也认为胜吉变法有效,为何还反对变法呢?”
“克之,书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石相所为,从不为己,计相所为,利己利人。但天下官吏,所为者,不过是一己之私,一族之私。此岂是石相、计相两人可改变乎?”
“但若无人行此一步,如何能改变只为一己之私的现状?”
“为何要改变呢?墨翟之高尚,人所不能为;阳朱之贵己,人所自为也,然我孔孟之道,取其中和,知人欲而顺天理,非知天理而灭人欲。犹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
“妙哉!妙哉!”这时,传来了司马光的声音,“子瞻之言,甚合吾意,恨石相不能闻之。”
司马光笑容满面地走进厅堂,苏轼与沈冲与司马光见过礼后,苏轼笑着说道,“苏某早就向石相面禀之,石相责罚了我几句了事。”
“哦,介甫又有何高见?”
“孟子云: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司马光一愣,笑骂道,“介甫果然执拗,以介甫之为人处事,让他觉得理亏,难比登天。”
“接着刚才答克之的话,既使要改变现状,也不必如此激进,吕吉甫(注:吕惠卿,字吉甫)所立之章程进退有矩,三年可期,石相若肯听吉甫的建议,必可为一代良相。”
“介甫若听了,还能叫介甫,吾听说介甫事必躬亲,凡见文档必过目,画一圆圈以代石字,子瞻可有耳闻?”
“圈阅之说,坊间传言,石相若惫懒如斯,何以能执机枢?”苏轼不以为然地笑道。
“这几日,言官们把吉甫捧上天了,你我都已听闻,想来官家那里也有留意,依子瞻之见,存中之局,是否为吉甫所布?”
苏轼却没细想过吕惠卿会有倒沈的动机,此时听到司马光的提醒,心中便有了计教,“据苏某所知,此次却是与秦相有关。”
司马光被秦源摆了一道,现在还在家中闭门思过,听到与秦源有关系,如何还能不引起十分的精神,沈冲也眼巴巴地看着苏轼,想了解沈家风波背后是哪位权臣来推动。
“我家小厮常去晋王、齐王、魏王府上行走,听闻秦相自北辽回来后,便拜访了三王,据说北辽那边探得耽罗的底细,那匪教首领张胜本名乃是张天端,这才引起后来的事端,至于沈计相与匪教的交集,实乃事后猜度,易位相处,谁又能比沈计相做得更好?”
“这个消息果真来自于北辽那边?”司马光犹豫道,以他对耶律乙辛的了解,如果北辽发现耽罗主事者与大周大臣有关,必不肯轻易放过多咬大周一块肥肉的机会。
“消息来源现在并不重要了,张天端确实是匪教教主,而且也确系沈计相西席,现在就看官家如何处置了。”
沈冲默默得听着,张天端他当然认识,母亲去世后,他也曾随张天端习练过几天武功。在他看来,这张天端是一个世外高人,怎么会提出“众生平等,无有高下,均田免粮,天下太平”的反言,为沈家带来如此大的祸事。
~~~~~~
胜吉十八年九月初六,沈括乘坐马车进了京城,虽然京城、杭州、转塘三处家产被查封,超过八十万两的白银被抄没,但沈括已经知道沈家此次因柴勐的偏爱侥幸过关,此次进京便是要接受柴勐的当面处置。负责押送的内侍省宦官也得知了朝廷里传来的风声,怎敢怠慢,沈括虽然身着灰色囚衣,但吃穿用度还是按照二品官员来小心伺候,一路下来,沈括倒胖了几斤。
柴勐早就在垂拱殿等着沈括。前几天,载着查抄沈括得来的八十万两白银的漕运船抵达开封,并直接运入内库。柴勐原本想将大内重新修建一番,但动用国库,少不了和言官啰嗦,而内库虽然也有二百五十万两存银,但宫里花销用度也大。正在犹豫不绝间,得到了八十万两白银的进账,让柴勐坚定了修建宫殿的心思。大周的宫殿原系唐代宣武节度使衙门,后梁时期建为宫城,大周立国以来,略有扩建,但仍然有些紧凑,随着嫔妃和宫女、宦官的增加,连一间空余的宫殿都找不出来。柴勐存了征用沈家抄没财产的心思,此时见到身穿灰衣,脖挂铁镣的沈括来到近前,看着沈括落魄的样子,心中倒有些惭愧,但表面上还得严厉一些,并想办法让沈括主动放弃那些本应存入国库的犯银。
沈括扛着粗重的镣铐跪在柴勐面前两丈远,这镣铐虽然只是做做样子,但三十斤的重量压下来,不一会儿沈括便出了汗。
“沈括,你可知罪?!”柴勐哼了一声,问道。
“罪臣知罪!”
“知罪就好,勾结匪教,罪同谋逆,按律当斩,念你并不知情,诸位相公为你开罪,容你戴罪立功,不知你有何打算。”
“罪臣愿亲往耽罗,招降张天端,使其为我大周效力。”沈括抬起头来,坚定地说道,显然早有计划。
“胡闹!”柴勐喝道,“耽罗乃大辽属地,这张天端系大辽必讨之逆匪,如何能为我大周效力?”
“罪臣明白北辽犯我边关,扰我边民,但北辽国主耶律洪基性喜游猎,不顾朝政,北院大王耶律乙辛与南院大王耶律仁先势如水火,北辽并没有与我大周开战的决心与准备。而我大周精兵强将,武备充足,同时进攻西夏、北辽似有不足,然只是进攻西夏、对北辽进行防御却绰绰有余。而且,耽罗并非北辽属地,耽罗从高丽国独立,与北辽何干?我大周讨伐叛军,惩戒海外小国,又与北辽何干?”
柴勐听了惊疑不定,忍不住就看向了秦源,沈括传来的消息与秦源传来的大不相同。
秦源心里明白,沈括兄长沈披在幽蓟路任安抚使,自然会将北辽的情况与沈括详说,此时倒也不能再作假,他硬着头皮道,“大辽君臣是何心思,岂能为旁人查之,辽帝、南北院大王的作派或许是掩人耳目,麻痹我大周。这大辽兵强马壮,不可小觑。”
柴勐冷哼一声,知道秦源为了达成和平协议,彰显自己的和议之功,夸大了北辽的势态,但在与强敌外交方面,保守一点总没有错。
秦源见柴勐对不满,赶紧补救道,“官家,辽帝的亲笔书信您也看过,辽帝仰慕我华夏文明,愿与我大周结百年之好;而且和议已签,边民无不仰谢天恩,万万不可横生技节。”
“秦爱卿所言甚是。”柴勐点头道。
沈括还戴着铁镣跪在地上,气喘吁吁地说道,“正因为辽帝软弱,才是我大周锐意进取之时,难道向往和平,就可以得到和平吗?”
柴勐让吴成给沈括去了镣铐,命沈括坐下说话。
欧阳修此时说道,“我大周从不擅兴刀兵,耽罗之地,远处海外,我华夏文明从未泽被此地,如今冒然索取,实非仁义之师。”
“今日我大周之疆域与汉唐相比,只及半数,西夏、北辽、高丽所占土地,均系我汉家国土,被蛮夷窃占,今我国力强盛,收复国土,有何不可?纵使我大周停止扩张,积极防御,又能保得了多久的和平?西夏、北辽兵强马壮,但土地贫瘠,物产甚少,自古以来,汉夷之争永不断绝,辽帝之意愿又能坚持几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华夏文明,逢此盛世,正该奋发图强,救天下万民于倒悬,蛮夷之民由我大周来教化,总强过风餐露宿,勉强温饱。”
柴勐听着高兴,但也没有热血上头,问王安石道,“石相,你意下如何?”
“沈括之言,非一言能决之,然招降叛军之事,势在必为。若存此疥癣之疾,久而久之,恐成心腹之患,四州之乱犹在眼前。”
“石相所言甚是,沈爱卿,朕准你戴罪立功,招降匪军,耽罗鸡肋之地莫要再提。”
沈方只好领旨谢恩。
“对了,沈爱卿,言官弹劾你聚敛私财,你有何解释?”
“回禀陛下,臣愿将转塘庄园所有产业悉数交给朝廷以示清白,至于所查没的浮财原本也是要为我大周兴建工程所用,此时献于陛下,正可财尽其用。”
“沈爱卿,你误会了。我大周国力兴旺,百姓官绅有私财实属正常,朝廷岂能与民争利,但钱塘沈氏之名过于鼎沸,听闻你沈家已在明州翁山兴办产业,为保沈爱卿的清名,朕将翁山一地与你转塘庄园更换,你看如何?”
“谢陛下隆恩。”沈括喜道,虽然翁山大部分土地已经被买下,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如今柴勐送了个顺水人情,自己便可以放开手脚进行建设。“翁山之地,位置极为重要,臣请复立翁山县,并设厢兵以保我大周江山永固。”
“石相,你早年曾知鄞县,对翁山情形自然了解,你意下如何?”
王安石回道,“翁山此地,确如沈括所言,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连瓯闽,西通吴会,实乃海中之巨障,臣请在翁山设立昌国县,以昌壮国势。”
“如此甚好,沈爱卿,朕希望你能好生经营,为朕打造另一个转塘庄园。“
“回禀陛下,臣愿将昌国县建成我大周另一个钱塘。”昌国县之大,百倍于转塘庄园,在沈括看来,昌国县的价值甚至比钱塘县还重要。
“朕许你三年为期,事若不成,朕拿你是问!”柴勐笑道。
“臣必不辱使命!”
本章诗文改编自唐·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公元1073年,昌国立县,本书比历史上早立了四年。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自从京城沈府被查封后,沈冲便搬至丈人司马光的府第居住,正好五月间新娶的司马光三女司马琴已怀有身孕,可以到娘家养胎。
司马光自四月份出始辽国回来后便赋闲在家,等候官家发落。司马光原本意气风发,将大周与北辽之间的案牍文书准备充分,满怀着要为大周争取更多的利益的心思,结果到了北辽递交了国书,只见到了北院大王耶律乙辛,辽帝耶律洪基整日出巡打猎无缘得见。耶律乙辛待司马光还算客气,好吃好喝将养着,却不谈正事。司马光见耶律乙辛并无诚意,便转而求见主管汉地事务的耶律仁先,坦诚利害。岂料耶律乙辛以司马光狂悖无礼为借口,将其拘禁起来,并遣使臣出使大周,让大周派辅相前来协商国事,别再派这种文臣前来,同时言明,大周岁入增加以千万计,愿以每年一千万贯换长久之和平。
柴勐大怒,但也没有办法同时与西夏、北辽开战,与众辅臣再三商议,还是委派曾出使北辽见功的秦源为正使出使辽国,将司马光替换回来。秦源一到北辽便见到了辽帝耶律洪基,经过谈判将岁贡降低到柴勐勉强可以接受的五百万贯,才签订了长久和约。在周辽合约中明确约定,耽罗国为大辽属国,大周无意索取,耽罗国内的汉民均系叛民,任凭大辽处置。
秦源回到东京面见了柴勐,递上签订好的国书,柴勐见除了岁贡略高些,其它都办得妥当,秦源与司马光相比,果然是一个适合当辅相、一个适合编修文章,对秦源好一番嘉奖,而司马光的请罪折子则放到一边,懒得理会。
司马光仕途不顺,但应下的婚事却不便再耽搁,于五月间在京城为爱女司马琴举办了婚事,沈括在钱塘守丧,欧阳修便作为师长代沈括受了新人之礼。沈括的长女沈蓉也在三月份嫁给了王安石次子王旁。司马光与王安石因新法生隙,但却同时与沈括结为亲家,一时之间在京城被传为佳话,就连皇帝柴勐和皇太后也乐见其成,分别赐下赏物。
沈冲娶到佳妇,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汴梁花”,虽没有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之喜,却也是洞房花烛,一夜千金。没想到不到三个月,祸从天上来,一封圣旨将沈府查封,虽然给沈冲留了几间破败房子,但那恓惶景象,如何能久住。沈冲便封了府宅,借住于老丈人司马光家。
这一日,苏轼来访,与沈冲谈及宫中柴勐与诸辅相关于沈括的评价,沈冲才放下心来。苏轼对新法并不支持,和司马光一样反对胜吉变法,但对于沈括,他却没有借打压沈括来使新法夭折的打算,在御史谏官纷纷上书倒沈之时,他不仅没有附和,反而逐一劝阻,一时间被清流们暗地讥讽为士林叛徒。苏轼的所作所为,沈冲自然感激不尽,代替沈括向苏轼行了谢礼后,感慨地说道,“为了我沈家,连累了子瞻兄的清名,沈家感激不尽。”
“新法有错,但与沈计相何干?他们不敢与石相较力,却以为沈计相可欺,实不知石相、沈计相乃官家简拔之臣,胜吉变法收效甚丰,官家岂肯自剪羽翼。”
“吾有一事不知,既然子瞻兄也认为胜吉变法有效,为何还反对变法呢?”
“克之,书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石相所为,从不为己,计相所为,利己利人。但天下官吏,所为者,不过是一己之私,一族之私。此岂是石相、计相两人可改变乎?”
“但若无人行此一步,如何能改变只为一己之私的现状?”
“为何要改变呢?墨翟之高尚,人所不能为;阳朱之贵己,人所自为也,然我孔孟之道,取其中和,知人欲而顺天理,非知天理而灭人欲。犹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
“妙哉!妙哉!”这时,传来了司马光的声音,“子瞻之言,甚合吾意,恨石相不能闻之。”
司马光笑容满面地走进厅堂,苏轼与沈冲与司马光见过礼后,苏轼笑着说道,“苏某早就向石相面禀之,石相责罚了我几句了事。”
“哦,介甫又有何高见?”
“孟子云: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司马光一愣,笑骂道,“介甫果然执拗,以介甫之为人处事,让他觉得理亏,难比登天。”
“接着刚才答克之的话,既使要改变现状,也不必如此激进,吕吉甫(注:吕惠卿,字吉甫)所立之章程进退有矩,三年可期,石相若肯听吉甫的建议,必可为一代良相。”
“介甫若听了,还能叫介甫,吾听说介甫事必躬亲,凡见文档必过目,画一圆圈以代石字,子瞻可有耳闻?”
“圈阅之说,坊间传言,石相若惫懒如斯,何以能执机枢?”苏轼不以为然地笑道。
“这几日,言官们把吉甫捧上天了,你我都已听闻,想来官家那里也有留意,依子瞻之见,存中之局,是否为吉甫所布?”
苏轼却没细想过吕惠卿会有倒沈的动机,此时听到司马光的提醒,心中便有了计教,“据苏某所知,此次却是与秦相有关。”
司马光被秦源摆了一道,现在还在家中闭门思过,听到与秦源有关系,如何还能不引起十分的精神,沈冲也眼巴巴地看着苏轼,想了解沈家风波背后是哪位权臣来推动。
“我家小厮常去晋王、齐王、魏王府上行走,听闻秦相自北辽回来后,便拜访了三王,据说北辽那边探得耽罗的底细,那匪教首领张胜本名乃是张天端,这才引起后来的事端,至于沈计相与匪教的交集,实乃事后猜度,易位相处,谁又能比沈计相做得更好?”
“这个消息果真来自于北辽那边?”司马光犹豫道,以他对耶律乙辛的了解,如果北辽发现耽罗主事者与大周大臣有关,必不肯轻易放过多咬大周一块肥肉的机会。
“消息来源现在并不重要了,张天端确实是匪教教主,而且也确系沈计相西席,现在就看官家如何处置了。”
沈冲默默得听着,张天端他当然认识,母亲去世后,他也曾随张天端习练过几天武功。在他看来,这张天端是一个世外高人,怎么会提出“众生平等,无有高下,均田免粮,天下太平”的反言,为沈家带来如此大的祸事。
~~~~~~
胜吉十八年九月初六,沈括乘坐马车进了京城,虽然京城、杭州、转塘三处家产被查封,超过八十万两的白银被抄没,但沈括已经知道沈家此次因柴勐的偏爱侥幸过关,此次进京便是要接受柴勐的当面处置。负责押送的内侍省宦官也得知了朝廷里传来的风声,怎敢怠慢,沈括虽然身着灰色囚衣,但吃穿用度还是按照二品官员来小心伺候,一路下来,沈括倒胖了几斤。
柴勐早就在垂拱殿等着沈括。前几天,载着查抄沈括得来的八十万两白银的漕运船抵达开封,并直接运入内库。柴勐原本想将大内重新修建一番,但动用国库,少不了和言官啰嗦,而内库虽然也有二百五十万两存银,但宫里花销用度也大。正在犹豫不绝间,得到了八十万两白银的进账,让柴勐坚定了修建宫殿的心思。大周的宫殿原系唐代宣武节度使衙门,后梁时期建为宫城,大周立国以来,略有扩建,但仍然有些紧凑,随着嫔妃和宫女、宦官的增加,连一间空余的宫殿都找不出来。柴勐存了征用沈家抄没财产的心思,此时见到身穿灰衣,脖挂铁镣的沈括来到近前,看着沈括落魄的样子,心中倒有些惭愧,但表面上还得严厉一些,并想办法让沈括主动放弃那些本应存入国库的犯银。
沈括扛着粗重的镣铐跪在柴勐面前两丈远,这镣铐虽然只是做做样子,但三十斤的重量压下来,不一会儿沈括便出了汗。
“沈括,你可知罪?!”柴勐哼了一声,问道。
“罪臣知罪!”
“知罪就好,勾结匪教,罪同谋逆,按律当斩,念你并不知情,诸位相公为你开罪,容你戴罪立功,不知你有何打算。”
“罪臣愿亲往耽罗,招降张天端,使其为我大周效力。”沈括抬起头来,坚定地说道,显然早有计划。
“胡闹!”柴勐喝道,“耽罗乃大辽属地,这张天端系大辽必讨之逆匪,如何能为我大周效力?”
“罪臣明白北辽犯我边关,扰我边民,但北辽国主耶律洪基性喜游猎,不顾朝政,北院大王耶律乙辛与南院大王耶律仁先势如水火,北辽并没有与我大周开战的决心与准备。而我大周精兵强将,武备充足,同时进攻西夏、北辽似有不足,然只是进攻西夏、对北辽进行防御却绰绰有余。而且,耽罗并非北辽属地,耽罗从高丽国独立,与北辽何干?我大周讨伐叛军,惩戒海外小国,又与北辽何干?”
柴勐听了惊疑不定,忍不住就看向了秦源,沈括传来的消息与秦源传来的大不相同。
秦源心里明白,沈括兄长沈披在幽蓟路任安抚使,自然会将北辽的情况与沈括详说,此时倒也不能再作假,他硬着头皮道,“大辽君臣是何心思,岂能为旁人查之,辽帝、南北院大王的作派或许是掩人耳目,麻痹我大周。这大辽兵强马壮,不可小觑。”
柴勐冷哼一声,知道秦源为了达成和平协议,彰显自己的和议之功,夸大了北辽的势态,但在与强敌外交方面,保守一点总没有错。
秦源见柴勐对不满,赶紧补救道,“官家,辽帝的亲笔书信您也看过,辽帝仰慕我华夏文明,愿与我大周结百年之好;而且和议已签,边民无不仰谢天恩,万万不可横生技节。”
“秦爱卿所言甚是。”柴勐点头道。
沈括还戴着铁镣跪在地上,气喘吁吁地说道,“正因为辽帝软弱,才是我大周锐意进取之时,难道向往和平,就可以得到和平吗?”
柴勐让吴成给沈括去了镣铐,命沈括坐下说话。
欧阳修此时说道,“我大周从不擅兴刀兵,耽罗之地,远处海外,我华夏文明从未泽被此地,如今冒然索取,实非仁义之师。”
“今日我大周之疆域与汉唐相比,只及半数,西夏、北辽、高丽所占土地,均系我汉家国土,被蛮夷窃占,今我国力强盛,收复国土,有何不可?纵使我大周停止扩张,积极防御,又能保得了多久的和平?西夏、北辽兵强马壮,但土地贫瘠,物产甚少,自古以来,汉夷之争永不断绝,辽帝之意愿又能坚持几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华夏文明,逢此盛世,正该奋发图强,救天下万民于倒悬,蛮夷之民由我大周来教化,总强过风餐露宿,勉强温饱。”
柴勐听着高兴,但也没有热血上头,问王安石道,“石相,你意下如何?”
“沈括之言,非一言能决之,然招降叛军之事,势在必为。若存此疥癣之疾,久而久之,恐成心腹之患,四州之乱犹在眼前。”
“石相所言甚是,沈爱卿,朕准你戴罪立功,招降匪军,耽罗鸡肋之地莫要再提。”
沈方只好领旨谢恩。
“对了,沈爱卿,言官弹劾你聚敛私财,你有何解释?”
“回禀陛下,臣愿将转塘庄园所有产业悉数交给朝廷以示清白,至于所查没的浮财原本也是要为我大周兴建工程所用,此时献于陛下,正可财尽其用。”
“沈爱卿,你误会了。我大周国力兴旺,百姓官绅有私财实属正常,朝廷岂能与民争利,但钱塘沈氏之名过于鼎沸,听闻你沈家已在明州翁山兴办产业,为保沈爱卿的清名,朕将翁山一地与你转塘庄园更换,你看如何?”
“谢陛下隆恩。”沈括喜道,虽然翁山大部分土地已经被买下,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如今柴勐送了个顺水人情,自己便可以放开手脚进行建设。“翁山之地,位置极为重要,臣请复立翁山县,并设厢兵以保我大周江山永固。”
“石相,你早年曾知鄞县,对翁山情形自然了解,你意下如何?”
王安石回道,“翁山此地,确如沈括所言,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连瓯闽,西通吴会,实乃海中之巨障,臣请在翁山设立昌国县,以昌壮国势。”
“如此甚好,沈爱卿,朕希望你能好生经营,为朕打造另一个转塘庄园。“
“回禀陛下,臣愿将昌国县建成我大周另一个钱塘。”昌国县之大,百倍于转塘庄园,在沈括看来,昌国县的价值甚至比钱塘县还重要。
“朕许你三年为期,事若不成,朕拿你是问!”柴勐笑道。
“臣必不辱使命!”
本章诗文改编自唐·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公元1073年,昌国立县,本书比历史上早立了四年。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5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58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