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经典短篇 > 我的同学是世界遗产 > 第30章 济世书(完)

第30章 济世书(完)

推荐阅读:女富婆的神级村医我用阵法补天地猎天争锋天道天骄太荒吞天诀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青葫剑仙九星神龙诀九龙归一诀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宣和四年,金人约宋攻辽,此时的辽国已然是强弩之末,辽地出逃,新帝临危受命,勉力支撑着残局。
    宋人在战场上受的窝囊气似乎在那几战尽讨回来了,那些日子徐方给穆华夏写的信,都有跋扈气。
    徐方大抵真的有从军的天赋,几场战役让他在军中地位连升,这更让他坚定了自己就属于战场的这一信念。
    这件事是他在心中告诉穆华夏的,其间还大谈特谈其神勇战绩,龙飞凤舞的笔迹就仿佛其得意忘形的模样,穆华夏假装没读出其中夸大其词的成分,在回信中一一表示赞赏和羡慕。
    仙源县的日子和平日并没有什么两样,偶有些捷报传来,也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为路边的茶摊添点儿生意罢了、
    “要我说,辽人也到强弩之末了,根本不堪一击嘛!”
    “诶,话不能这么说,是王师神勇无敌。”
    “哦,对对对,照这个局势下去,收服北地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莫说北地了,乘胜追击,趁金人立足未稳,先打他个措手不及!”
    “哎,有理有理,我怎么没想到呢!”
    “如此一来,天下一统,我朝有望再续汉唐盛世了!”
    “何止汉唐啊,他们读书人都怎么讲的来着,什么唐虞三代......哎,许老儿,那话怎么说来着?”
    许生已然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地听了许久,那人扭过头来问他,他却不理人,只愣愣地看着人家,良久之后,摇摇头,起身走了。
    “嘿,这老儿,什么意思?”
    “嗨,年纪大了吧,别管别管,刚才说到哪了?”
    ......
    许生自也是听到了前线的捷报,那些捷报一条条在印证着联金抗辽的正确性,可不知为什么,许生的心里总不踏实。
    他总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若非要将这种感觉宣之于口,那就是回光返照。
    许生的预感是对的。
    宣和五年,金人交还燕京,还了一座空城。
    彼时的宋廷已然连军队的犒赏都拿不出来了,徐方在信中大发牢骚,但最终还是咬牙切齿地表示理解。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是徐方对自己的宽慰,用他的话说,谋大事者也不能拘于小利。
    “但若是有这笔银子,我就能回家一趟了,虽然银子不多,但打了胜仗多少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徐方在信中如是写道。
    徐方已然数年没回家了,连家书都不曾有一封,而徐镇,也权当没他这个儿子。
    徐镇考上了宣和二年的进士,朝中、地方却没有空置的官位,只能回乡候阙。
    徐镇回乡那日穆华夏去看了一眼,那才是真正的衣锦还乡,风光无限。
    “羡慕吗?”穆华夏回家后,穆节这么问他。
    穆华夏想了想,而后摇了摇头,“不羡慕。”
    这回答似乎并没有让穆节太过惊讶,他甚至没有问原因,就这么让穆华夏走了。
    宣和七年,辽国灭亡,金人趁势攻宋。
    靖康二年,徽钦二帝被俘,开封沦陷,北宋灭亡。
    短短五年时间,宋人甚至尚未从对辽战争的高歌猛进中回过神来,便已然要面对山河寥落之悲。
    仙源县人心惶惶,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学堂还没有散学,许生正摇头晃脑地念着苏东坡的策论,便有人惶惶闯进来,喊着宋亡了,金人就要打进来了。
    十几岁的孩子,不懂国破山河在之悲,只隐隐觉得大事不妙,一时间又吵又闹。
    许生怔愣间抓紧了书册,身形有一瞬的摇晃,下一秒勉强扶住了桌子,才不至于倒下。
    穆华夏看着许生手中握救命稻草般握住的书册,轻轻叹了口气。
    再见许生,是在孔庙门前,多事之秋,孔庙的香火似乎更旺了一些。
    许生站在门口那棵树下,仰头看着孔庙的匾额,一言不发。
    “先生......”
    “别叫我先生了,”许生的声音很轻,是垂暮老者的轻,他似是已经没有力气说话,“我读了一辈子书,连功名都考不上,哪里当得起这句先生。”
    “先......”
    许生摇摇头,“近来孔庙的香火,似乎更旺了些。”
    “大概,也是求个保佑吧。”
    “保佑什么呢?”
    “谁知道呢,”穆华夏轻声笑了笑,笑声有几分无力,“任城头变幻大王旗又如何,孔圣人,依旧是至圣先师。”
    这话听上去已是有几分不敬,但许生难得地没有反驳穆华夏。
    “我近日在想,或许你是对的。”
    “什么?”
    “孔子周游列国,讲的就是为君之道......”
    “先生不是举出耦耕荷蓧之丈人,拏舟之渔父,阙党、互乡之童子的例子来驳学生了吗?”
    许生却仿佛没有听见穆华夏的话,他看着孔庙高悬的匾,喃喃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一句话,“孔孟之道,是济世之道,济世书,何以济世?何以济世?......”
    “先生......”
    “我问你,‘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
    穆华夏愣了愣,这是《孟子·告子下》里的句子,但他不明白许生的意思,许生却不再开口。
    许久之后,穆华夏决定还是规矩作答,“孟子曰......”
    “不,”许生第一次这么直截了当地打断他,“答案是,宁饥而死。”
    “先生......”
    穆华夏突然不知说些什么了,许生终是自嘲一笑,“天要黑了。”
    *
    光芒和黑暗一样来得猝不及防,穆华夏甚至想不起来自己前一秒在做什么,下一秒眼前又只剩白茫茫一片。
    “我说,”穆华夏的语气有些无奈,“下次能不能不要这么突然......万一我在上厕所呢?”
    “反正这里只有你自己。”玉石的声音冰冷而无辜。
    “那你算什么?”
    “我又不是人。”
    ......行吧。
    “有什么收获吗?”
    “孔孟之道无以济世,”穆华夏脑中蓦然冒出许生反复念叨的那句话,“济世书,无以济世。”
    “那,何以济世?”
    “人,能够济世的,从来都只有人而已。给予天下读书人最大程度尊重的北宋,推崇四书五经孔孟之道的北宋,最终,亦是读书人最先忘了孔孟。
    “不崇君之德,务广君之地,‘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说到底,能够亡国的,也从来都只有人而已啊。”喜欢我的同学是世界遗产请大家收藏:(663d.com)我的同学是世界遗产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117/114675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117/1146754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