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经典短篇 > 华为经济学 >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和盲区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和盲区

推荐阅读:特拉福买家俱乐部九龙归一诀四合院之赤脚医生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御天斗破之无上之境御天武帝武道凌天至尊战王神话从童子功开始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和盲区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为经济学发展提供了土壤。亚当·斯密从工厂里的劳动分工中首次看出了经济性的来源,从而发展出经济学这门学科。
    我们先从当前众多的微观经济学原理中梳理5个主要脉络。
    规模经济
    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经济性来源于一个简单的原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当企业的产量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各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产生了1+1﹥2的效应,平均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时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例如,一个小公司雇用一个会计人员,公司就要支付一个会计人员的成本。当公司规模扩大了一倍时,会计工作仍然用一个人就够了。此时,公司规模的扩大使得资源要素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因此就产生了规模效益。这就是人们要办企业的动因。
    规模是否越大越好?也不是,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相互制约的因素也大大增加,内部成本会急速上升,抵消规模经济所带来的益处,当过了一个平衡点,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在资本主义经济之前,人类活动的效率低,这个平衡点很快就到了,所以社会经济单元保持在小作坊的范围内,直到工业革命大幅提升了生产力,这个平衡点的到来才变慢,人类活动才开始向大型工厂和企业推进。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它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跨国企业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业务活动。因此,人类始终在与“规模不经济”做斗争,努力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供需均衡
    由于企业经营存在规模效应,那么生产越多,产生的利润就越多。事实真的如此吗?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人们获得需要的同时也要付出成本,因此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不是无限的,会在一定的时候达到均衡。
    供需的均衡点往往在企业扩大到顶峰前就来临,这样企业扩大的一部分产能就会浪费,造成企业亏损,因此企业经营必然要瞄准市场的均衡点。但是,这个均衡点在哪里?谁都无法预知,只有让市场决定。
    市场竞争
    市场是供需均衡能够得到体现之处,因为这里有无数次的交易,这种交易的平均价格最能反映供需状况:价格上升,则说明供不应求,市场提高供给;价格下降,则说明供过于求,市场减少供给。而市场中这种无数次的交易,需要许多供应商参与,因此便形成了市场竞争的局面。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努力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利润。通过竞争,市场也实现了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被称为完全竞争市场,这是一个理想的市场,市场买家和卖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出入,产品高度同质,人们可以轻易比价,同时生产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完全对称,市场均衡能够轻易达成。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样的理想市场几乎是不存在的(通常只有农副产品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因为市场均衡下企业利润趋于零,这不是企业家创办企业的目的。在市场波动中,许多企业必然倒闭,没有一定的利润,企业就没有抗风险能力。
    垄断与市场失灵
    市场竞争犹如战场厮杀,任何一方都希望占据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形成壁垒。在商业战场上,这种壁垒就是垄断地位。最理想的垄断是完全垄断,是在某个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的状况;第二种是寡头垄断,是在某个市场中只有少数竞争对手的状况,这时候虽然有竞争,但寡头间容易达成默契,不让价格过低导致失去利润;第三种情况是垄断竞争,是指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商品,别人不容易模仿,于是在这个特色上形成垄断,但这种情况只是商品的部分特色有差异,消费者可以有很多选择,因此生产者仍然不容易控制价格。
    形成产业垄断一直是企业的追求,例如早期互联网企业的厮杀最后产生了腾讯、阿里这样的龙头企业。垄断不一定都是坏事,它有利于形成更大的规模经济,从而把成本降到最低。但垄断使得市场中参与竞争的企业过少,价格容易被操纵,引起市场机制的失灵,因此需要外部干预。
    政府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政策是指对经济的微观变量施加影响,以求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收入均等化和资源有效配置,达到市场调节的目的。微观经济政策包括收入政策、物价政策、福利和教育等公共支出结构政策等,但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反垄断。针对不同的垄断,政府往往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制定反垄断法规。例如对一个垄断的行业进行重新组合,使其包含许多厂商,那么厂商之间的竞争就可以把市场价格降下来。被重新组合的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价格就越接近于竞争性价格。此外,政府还可以对垄断实行管制,如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
    微观经济学抓住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大发展的机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政府治理中得到应用,这是非常伟大的贡献。但是,当前的微观经济学立足市场经济,强调市场调控,对于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而言是末端控制。末端控制的好处是标准明确,简单易行,一切以满足客户需求,达到供需均衡,从而最大限度地使社会财富趋于均衡为目的。但是末端控制是事情发生了再控制,而很多发生了的事情不可挽回,例如对于已经倒闭的企业,他们的投资可能打了水漂,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所以计划经济的倡导者批评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主张用计划的方法弥补市场的不足,这样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然而,计划经济的难度显然比市场经济大很多,因为计划与结果往往有偏差,中间需要不断地调节计划或者结果,过程控制的成本也很高,苏联因计划经济失败而解体,但中国因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使国家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西方国家推崇市场经济,因为这与他们的文化理念更相符。可以说,基于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学仍然是主流思想。
    经济学的应用者主要是政府,因此微观经济学的倾向本应与企业经营无关,但实际上,市场经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观察。
    首先,是企业经营导向问题。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什么?市场竞争告诉我们,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要争取更多的利润,成王败寇,因此企业要以收割利润为优先。在这样的规则下,资本操盘手占据优势,而兢兢业业为民服务的工匠成了牺牲品,他们往往倒在成功的半路上。市场机制没有办法识别参与者的目的和道德水准。
    其次,市场经济重利润而没有积极创新。市场经济认识到供需均衡及其波动和均衡点的迁移,但采取的是一种随行就市的态度。其实,企业的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供需均衡不是随行就市的结果,而是要企业始终向前推动,引领市场消费,例如,乔布斯如果没有发明iPhone,可能就不会掀起智能手机热潮,诺基亚的功能机时代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消费市场不会提升得那么快。市场经济思维的结果是使市场中既有创新者,也有食利者,而食利者对于经济发展弊多利少。当前,政府推出很多鼓励创新的政策,但经济学很难识别哪些企业是真正在搞创新,哪些企业在骗取补贴,例如,国家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造成新能源汽车厂商一拥而上,政策停止补贴厂商又一哄而散的局面。这说明微观经济学没有提供对企业创新计划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再次,市场经济没有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市场经济把企业的关注点聚焦于市场交易,使很多企业忽视或轻视生产的作用。他们急于完成市场交易,对直接参与市场交易者予以重奖,给予高额的提成。很多企业乐于接受阿米巴思想,也是希望驱使员工成为独立包干的个体户,尽快从市场交易中获得利润。这违背企业的初衷。企业的初衷是实现充分的分工,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而这种内部分工是无法用市场交易直接衡量的。
    因此,可以说微观经济学是有盲区的。从政府的角度讲,虽然微观经济基于社会经济的个体,但它只看这些个体市场交易行为的结果,这仍然不够“微观”。真正的微观还应当深入企业的经营行为,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达到最佳配置,减少市场拼杀、企业倒闭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市场经济理论让“聪明的”、看懂市场规律的企业活下来,但不能保证“聪明的”企业不遭受意外,而且“不聪明的”的企业也并非不勤劳,因此我们需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让更多企业健康地活下来,共同创造社会财富。过去我们把计划经济的应用过多地放在宏观领域,现在我们可以看一看华为如何在微观领域发挥计划的经济性。喜欢华为经济学请大家收藏:(663d.com)华为经济学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7/17353/103037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7/17353/1030375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